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融入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应用研究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融入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应用研究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富含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和 中华体育精神,学生在不断坚持体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 意志品质。竹竿舞、纳西族打跳、勒巴舞等少数民族体 育舞蹈跳法多样,变化多端,很难在短期内熟练掌握, 需要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在磨炼意志的过程中开展民 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等优良品质。同时,竹竿舞、纳西族打跳、勒巴舞等少 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创新空间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 新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顽强拼 搏、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的坚强意志。 4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融入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效果分析
学校教育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育人”乃 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 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各民族汇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 史”[3]。通过将不同民族的民间体育舞蹈竹竿舞、纳西 族族打跳和勒巴舞融入滇西北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 动中,引导广大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基本国情 的认知,培养“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 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团结意识,并让他们懂得“光 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的 中华民族精神由各民族共同培育”,进而形成“像石榴 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3 效能性原则
当下,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桑代克“三大定律”中的效果律指出学 习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息息相关 [4],强调有效学习 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教学反馈。跳竹竿、民族打跳、 勒巴舞等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包含跳跃、转体、蹲起、 摆臂等技术动作,对改善人体的肺活量、身体力量、弹 跳力、协调性、灵敏度均有显著影响,有利于提高大学 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参与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实 践,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身体健康是第一要素”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健康工作五十 年”的决心,并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获得强健体魄的行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研究摘要:本文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缺乏足够的场地、缺少资金支持以及教育课程的偏离。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例如加强人员技能训练、拓展项目资助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正文: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其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采用调查的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对地区内体育项目人员、教练、场馆设施、教育机构以及财政投入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发现一般而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缺乏足够的场地、缺少资金支持以及教育课程的偏离。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例如加强人员技能训练、拓展项目资助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根据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可以提出有效的方案并进行应用。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体育场地的建设,拓宽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范围,为更多的人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其次,要及时审查传统体育活动的支持资金,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改善传统体育的运动环境与条件。

最后,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让更多教师了解传统体育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体育习惯,使传统体育活动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参与。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促进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比如给予项目赛事的补助,开展系列关于传统体育活动的宣传,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等。

传统体育活动对改善少数民族的身心健康、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深化体育改革,按照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着力解决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关问题。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新建体育场馆、加大人员培训等手段,帮助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得到更大的发展。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指传承和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以保护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为目的的体育教育内容。

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从教学现状和改革路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就教学现状而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普及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师资相对匮乏,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二是教材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教育部门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和课程设置尚未做到精心编撰和细致考虑,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存在内容过时、重复、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三是教学手段和设施不完善。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践教学多以传统的面授教学为主,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施的支持,无法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和体验感。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升:一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吸引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参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和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二是优化教材和课程设置。

完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编撰制度,加强学科专家的参与和技术研发,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三是推进教学手段和设施的改革。

加大信息技术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进行线上教学和互动交流,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化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体验。

四是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将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与实际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比赛、展览等形式,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参与度,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教材和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手段和设施改革,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是推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发展的关键路径。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和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作出更大的努力。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传统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国粹,代代相传,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民族传统体育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就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困境及路径选择进行详细探讨。

一、困境1. 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大多注重现代体育理论和科学训练方法,很少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

这导致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接触有限,甚至出现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教学中失传的现象。

2.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相对现代体育教学而言,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传承能力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导致一些传统项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教学指导。

3. 学生认知偏差由于多年来现代体育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限,很难真正领会传统体育的魅力和价值,导致一些传统项目在高校中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路径选择1. 调整课程设置高校应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置力度,增加相关项目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体育教育中注入更多的传统体育元素。

只有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才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到传统体育,从而培养起一批对传统体育感兴趣并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学生。

2. 增加师资培训高校应加强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传承能力。

通过培训,将更多的专业人员转入传统体育领域,保障传统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数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传统体育教学服务。

3. 加强学生教育在校园中展开广泛的传统体育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对传统体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通过举办传统体育比赛、组织传统体育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体育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发展传统体育外延传统体育并非停留在历史的产物,更应积极融入到现代体育运动中。

对于藏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对于藏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对于藏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摘要]藏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生活习俗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高校应积极承担振兴民族传统体育的神圣职责。

文章指出,应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地域和资源优势进行课程改革,挖掘开发藏族传统体育,将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性、竞技性和高校教育性融为一体,成为民族院校精品体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论文关键词]藏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课程可行性一、引言西藏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独特,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生产、民俗等紧密相连。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体育竞技与娱乐表演活动成了节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透过民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现象”去探究其历史文化内涵,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它在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藏民族人民用勤劳、勇敢与智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在世代相传、演变和普及中使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院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重,建立完整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将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衔接,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计划、切实有效地纳入学校体育推广和普及中来,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创新体育教学,改变办学思路和方法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渊源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们生产和生活。

据藏文《广史》记载,西藏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体育的萌芽。

有记载最早出现的是弓、箭,后来又有了斧、矛、叉、匕首、投索绳、投石器等。

它们既可以用于生产,又可用于战争,同时也具有防卫、健身、娱乐的性质。

藏民族先民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为了生存和繁衍,练就了奔跑、跳跃、攀登、投掷、游泳等生存和生活技能,简单的体育项目射箭、摔跤、骑马、举石、刀术、投矛等有了雏形,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演变与军事活动和祭祀娱乐等社会实践活动密不可分。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威呼的教学与训练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威呼的教学与训练

0 前 言
少数 民族传 统体 育项 目赛 威 呼不 仅 是 一 项竞 技 比赛 项 目,同 时也 是 极 具 民族 特 色 的热 门体 育课 程 .学 习赛威 呼等 民族体 育特 色项 目,能够 使学 生在 寓教于 乐 的氛 围中感 受 民族 体 育 的魅 力.本 文简
述赛 威呼 运动 的起 源 、竞 赛规 则 ,着 重分析 赛威 呼教 学与训 练 中存 在 的 问题 ,并 提 出改进 建议.
浅谈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 项 目赛 威 呼 的教 学 与 训 练
汪 正 宇
( 锦 州师 范 高等 专 科 学校 ,辽 宁 锦 州 1 2 1 0 0 0 )
摘 要 :赛 威 呼 是 满 族 传 统 体 育 项 目,也 是 辽 宁省 少 数 民族 运 动 会 比赛 项 目之 一. 目前 关 于赛 威 呼教 学 的研 究 较 少 ,阐 述 了赛 威 呼教 学 的 意义 ,赛 威 呼 的教 学 与 训 练 存 在 的 问题 . 从 分 析 赛 威 呼技 术 环 节 、 强
化重 点环 节训 练 、提 高 训 练 技 巧 等 方 面 入 手提 出改进 教 学 与训 练 的建 议 . 关 键 词 :赛 威 呼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教 学 ;训 练
中 图 分 类 号 :G 8 5 2 . 9
文献标识码 i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5 6 8 8 ( 2 0 1 5 ) 0 2 —0 0 7 1 —0 3
收 稿 日期 :2 O 1 4 —1 O —l 5 作者 ,讲师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方 面研究.
辽 宁师 专 学报
2 0 1 5年 第 2 期
3 赛威 呼教 学与 训练 中存在 的 问题
3 . 1 缺乏科 学系统 的研 究 赛 威乎运 动早 年多 以游 戏 的形 式存 在和发 展 ,再加上 地域 和文化 的限制 ,认识 和 了解这 项运动 的 人并不 多 ,直 至从 游戏 发展 到正式 比赛 项 目以后 ,才广泛被 人们 所 了解. 但 比赛仅局 限于 辽宁省少数 民族运 动会 ,未 被列 入全 国少 数 民族运 动会 正式 比赛 项 目,所 以关注 度还是 较 差 ,缺 少科学 系统 的研 究 ,与赛 威 呼运动 相关 的教学 与训 练方 法等研 究资料 少之 又少.

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

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
21 0 1年 第 5期
理 论 观 察
Th o e c e r t Ob e v t n i sr a o i
No 5 2 1 . , 0 1
( 总第 7 1期)
S ra . 1 e il No 7
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 院为例
梁 源
技 术 学 院 、广 西 经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广 西 工 商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西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共 十 所 驻 邕 高 职 院校 近两 学 年 开 设
有 目 的地 查 阅 了近 年 来 全 国 体 育 期 刊 , 了解 国 内高 校 开 设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 现 状 及对 策 。
E cl0 0对 有 效 问卷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 xe20
2结果 与分 析 . 据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广 广 西 水 利 电 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电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宁 广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国 际商 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农 业 职 业 广 广
本 文 通 过 对 广 西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2 0 — 0 学 年 度 09 21 1
学 院 2 1 共 16 0 0级 7 0名 高 职 学 生 ( 中 女 生 18 其 2 2名 , 生 男
4 8名 ) 行 问 卷 调 查 。发 放 问 卷 16 7 进 70份 , 回收 有 效 问卷
1 . 理 统 计 法 4数
开 展 民族 传 统 体 育 课 程 进 行调 查 研 究 ,探 索 高 校 大 力 开 展
对 回 收 的 问 卷 进 行 整 理 , 剔 除 无 效 问 卷 , 运 用

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广西普通高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表 3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兴趣调查
兴趣程度
A B C D E
选择人数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太喜欢
不喜欢
4 9 2 蹦 8 6 6 2 6 3
比例( 写)
20。 6
44
排位
‘ . 几 , 曰
24 。 5 9。 4
1。 5
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
[ 收稿日期〕 2007一11一10 [ 作者简介〕 周华(1969一) , 广西南宁人,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别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 教学与运动训练;唐拥军( 1971一) , 广西灌阳人,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 与运动训练;谷礼燕( 197 一) , 湖能幸感人, 4 女,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 练;唐健云( 196 一) , 广西柳城人, 0 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讲师, 研究 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 【 甚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 .规划课题《 民族地区离校体育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0 0 一 十五’ 少 【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比例( %)
川9 46。 7
2. 2 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了解程度及 学习兴趁的调查 表 2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认识及 了解情况
了解程度
A B C D
选择人数
以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中医学院等8 所高校 在校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人数为 240 人, 0 其中男生 1250 人, 占55. 3%;女生 1120 人, 占46. 7写。
周 华 唐拥军 谷礼燕 唐健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