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悬架系统分析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汽车底盘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 要: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底盘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常见的底盘控制系统可分为制动控制、牵引控制、转向控制和悬挂控制。
介绍通过高速网络将各控制系统联成一体形成的全方位底盘控制(GCC),汽车开放性系统构架工程(AUTO SAR)和底盘的线控技术。
关键词:底盘控制系统;主动安全性;综述一、汽车底盘的电子化技术1.1 全电路制动系统(BBW)控制单元是BBW的控制核心,它负责BBW信号的收集和处理,并对信号的推理判断以及据此向制动器发出制动信号。
此外,根据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汽车底盘上的各种电子控制系统将与制动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同时在功能上趋于互补。
1.2 汽车转向控制系统1.2.1 后轮转向系统(RWS)对于整体式RWS执行机构,用一个横拉杆位移传感器就能确定两后轮的转向角。
但分离式RWS执行机构需要至少两个位移传感器。
由于分离式RWS执行机构的元件多,两后轮的控制和协调比较复杂,现在研发更多的是整体式RWS执行机构。
整体式RWS执行机构又分液压式和机电式两种。
正常工作时,后轮的转向角是转向盘转向角和汽车行驶速度的函数。
汽车低速行驶时,当转向盘的执行机构给后轮一个相应方向相反的转向角。
从而使汽车在低速拐弯或停车时,转弯半径变小,使汽车转向和停车更方便快速、舒适。
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给后轮一个与前轮转向角方向一致的转向角。
汽车的前后轮同时向同一方向转向,可提高汽车的方向稳定性,特别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换道时,汽车不必要的横摆运动会大大减小,从而增强了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当汽车制动时,同系统相配合,可及时通过主动后轮转向角来平衡制动力所产生的横摆力矩,既能保持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前轮的制动力,改进汽车的制动性能。
1.2.2 ESPⅡ(或者ESP plus)由于ESP系统在对轿车的行驶状态进行干涉时,只是通过对单个车轮施加制动来调节轿车的行驶稳定性。
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全面介绍

目录一、引言 (1)二、汽车空气悬架结构组成 (1)(一)空气弹簧 (1)(二)导向机构 (2)(三)高度控制阀组件 (3)(四)减振器 (4)(五)横向稳定器 (4)(六)缓冲限位块 (4)三、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特性 (4)(一)空气弹簧的特性 (4)(二)空气悬架对整车的影响 (5)四、汽车空气悬架的优缺点 (6)(一)汽车空气悬架的优点 (6)(二)汽车空气悬架的缺点 (6)五、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ECAS (7)(一)ECAS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7)(二)ECAS系统的功能和优势 (9)六、汽车空气悬架的发展及我国研发对策思考 (10)(一)国外空气悬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0)(二)国内空气悬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1)(三)国内常用的空气悬架 (12)(四)对策思考我国空气悬架的研发状态 (14)七、结论 (15)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综述【摘要】文章介绍了空气悬架系统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汽车空气悬架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性,介绍了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和优势。
也介绍了国内空气悬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历程,并且分析了我国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空气悬架结构特性发展一、引言空气悬架系统是高档商用车的关键部件,是汽车钢板弹簧悬挂系统的更新换代产品,现已成为汽车性能提升的主要部件之一,具有独特的变刚度、低振动频率、抗道路凹凸冲击的特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同时还具有可以减少汽车自重、提高运行速度、减少路面破坏等多项性能。
由于以上的诸多优越性,空气悬架系统的研究及发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空气悬架系统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初应用在载重车、小轿车、大客车及铁道车辆上。
到了六十年代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不仅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并且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所生产的大部分公共汽车、豪华旅游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虽然我国早在六十年代就设计生产了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但由于当时工业技术条件有限,生产的产品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悬架系统KC特性综述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表3侧向力加载试验测试参数及定义侧向力加载测试参数定义侧向力变形轮胎接地点侧向力和车轮中心侧向变形侧向力转向轮胎接地点侧向力和车轮转角侧向力外倾轮胎接地点侧向力和车轮外倾轮胎侧向刚度轮胎侧向变形和侧向力关系接地点侧向力变形轮胎接地点侧向力和侧向力变形关系的是研究车轮受到回正力时悬架系统的性能。
试验如图4所示。
加载范围:每个轮胎上轮胎接地面加载+/一150Nm。
表4为回正试验主要测试图5纵向力加载试验示意图参数及定义。
图4回正力矩试验示意图表4回正试验测试参数及定义l回正试验测试参数定义II回正力矩转向轮胎接地点同正力矩和车轮转角关系ll回正力矩外倾轮胎接地点回正力矩和车轮外倾角关系I2.5纵向力试验同时同向对两轮加载纵向力。
主要测试悬架系统在受到纵向力之后的性能,试验如图5所示。
在进行纵向力试验时由于受到轮胎和托盘表面摩擦力的制约,纵向力很难加载到较大范围,悬架变形只能在线性范围内很难到达非线性区域。
所以为了考察非线性区域特性,需要通过夹具将车轮和托盘固定,从而满足大纵向力加载的要求。
纵向力试验主要测试参数及定义见表5。
2.6转向系统几何测试手动转动方向盘,测量转向主销各参数。
加载范围:车轮转动+/一50。
主要测试结果见表6。
上海汽车2009.08表5纵向力加载试验测试参数及定义纵向力加载测试参数定义制动力或牵引力变形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车轮中心纵向变形制动力或牵引力转向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车轮转角制动力或牵引力后倾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后倾角制动力外倾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车轮转角关系制动力抗点头和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垂向力关系牵引力抗抬头表6转向系统几何测试参数及定义转向系统几何测试参数定义主销后倾角车轮转角和主销后倾角关系主销内倾角车轮转角和主销内倾角关系主销内倾内置量车轮转角和轮胎接地点纵向变形主销后倾偏置量车轮转角和轮胎接地点侧向变形关系主销拖距车轮转角和胎接地点变形关系3K&C参数评价以某车型开发为实例,对前、后悬架主要K&C特性参数的最优设计范围进行概括,见表7和表8,分K和C两个方面。
汽车底盘悬架类型与设计的要点

汽车底盘悬架类型与设计的要点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的普及率逐步提高,而且汽车的销量节节攀升,带动我国汽车相关行业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汽车设计显著提升。
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频繁的代步工具,现在人民们对汽车的舒适性与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优化汽车底盘悬架结构设计,能对汽车行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有很大提高,能让汽车行业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对汽车使用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汽车底盘悬架结构设计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汽车从业人员或者对此方面感兴趣的人员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汽车底盘;悬架结构;麦弗逊汽车底盘悬架的工作就是让车辆的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最大限度的增加,这样能够提供良好的车辆操纵性与稳定性。
我们平常开车行驶与路面时,路面不是百分百平整的,经常会是去凹凸不平,这种路面作用在车轮上,从而发生车轮的颠簸。
如果此时车轮直接与车身连接一起,车轮的颠簸直接就会传递到车身,造成很糟糕的驾乘体验。
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车轮与车架的中间结构,就是悬架结构,能够起到了吸收竖直方向的车轮加速动能作用。
车轮的垂直加速力先通过悬架结构一部分的吸收与释放,最后一小部分才传到在传到车架上,这样避免车轮在颠簸的路面上出现车轮离开地面的状态。
通常我们常见的悬架系统主要包含减振器、稳定杆、弹簧、导向连接件等零件组成。
一个良好的悬架设计能够很好匹配路面的隔离性能、轮胎的抓地性能、转弯的性能。
一、汽车底盘悬架结构类型我们按照悬架的刚度与阻尼会随着不同的路面情况而改变,悬架系统可以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三大类。
主动悬架涉及众多的电子感应装置,能够主动地根据路面信息情况自发地调节悬架的刚度与阻尼。
如果悬架系统按照导向机构来分类,可以分成独立悬架系统和非独立悬架系统两大类。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传统车大多数车型采用的被动悬架中的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设计。
(一)非独立悬架系统如图1所示,非独立悬架系统简单的理解就是前轮或者后轮的左右两个轮子会相互作用,左边的轮子会受到右边的轮子的影响。
基于客车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 摘 要 】 人 脸 识 别 因其 在 安全 验 证 系 统 、 信 用 卡 验 证 、 医 学 、 档 案 管 理 、 视 频 会 议 、 人 机 交 互 、 系统 公 安 ( 罪犯识别等) 等 方 面 的 巨大 应 用 前 景 而 越 来 越 成 为 当前 模 式 识 别 和 人 工智 能领 域 的 一 个 研 究 热 点 。本 文 提 出 了基 q - Ka r h u n e n L o e v e( K— L ) 变换 的 人 脸 识 别 方 法 , 分 别 使 用 总 体 散 布 矩 阵 和 类 间 散布 矩 阵进 行 了仿 真 。 实 验 结 果 显 示 基 于 K— L变换 的 人 脸 识 别 达 到 了较 高 的 识 别 正 确 率 。 【 关 键 词 】人 脸 识 别 ;K— L变 换 ; 总 体 散 布 矩 阵 ;类 间散 布 矩 阵
化 和 悬 架 系 统 受 力 的 信 息 等 ,所 以可 以 根 据 牛 顿第 二 定 律 ,可 以列 出该 模 模 型如 图2 所 示 。在 模 型 中 ,接 口 i n 1 和 用 来 研 宄不 平 路 面 激 励 引起 车 体 的 垂 直 型 动 力 学微 分 方 程 : i n 2 分 别 代 表 悬 架 刚 度 的 实 时 变 化 和 路
图 5 级 路 面 时 速5 0 K m / h 动 载 荷 对 比
图6 级 路 面 时 速 8 0 K m / h 动 载 荷 对 比
一
1 04一 电 子 世 再
…
…
…
…
…
…
…
…
…
…
一
展一 一 I
基 于 K —L变 换 的 人 脸 识 别 孜 术 的 探 讨
武汉纺织 大学 电子与 电气工程 学院 杜 秋
吉林大学半主动悬架研究及控制系统设计

4
第一章 绪论
因为它控制算法比较复杂 所需控制器成本高 而且 要求的执行元件精度高 响应快等等 这一些都决定了它的难实用性
2
第一章 绪论
表 1-1 国外汽车公司选装的电控悬架以及汽车品牌 汽车公司名称 汽 车 名 称 电控悬架名称 主动控制悬架 电子控制悬架
丰田汽车公司
日产汽车公司 三菱汽车公司 富士重工 福特汽车公司 VOLVO 汽车公 司 奔驰汽车公司
Soarer 4.0GT 规格车 Lexus C 规格(F Package 装 用车 世纪牌轿车 E 型 L 型 凌志牌轿车 B 规格 Plezo TEMS Soarer 轿车 2.5GT 双增压 Plezo TEMS 阿 利 斯 特 轿 车 3.0V(Plezo TEMS 短 跑 家 Treno 轿 车 GT APEX 塞普它轿车 3.0G 及 2.0G 小星牌轿车 GT 总统牌轿车 全车 英菲尼迪 Q45 轿车 V 型 公爵牌绞车 Brougham VIP 荣光牌轿车 Brougham VIP 快乐牌轿车 Exceed 系列 列西加牌厢式车 兰鸟牌轿车 兰夫人牌轿车 VOLVO740 轿车 奔驰牌轿车
半主动悬架控制器硬件设计 微处理器模块 传感器输入模块 输出驱动模块 硬件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半主动悬架控制器软件设计 设计原则 软件开发 内容小节
§4.2
一 二
§4.3 §5.1
一 二 三
第五章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试验研究
半主动悬架系统可调减振器的试验研究 试验目的以及试验设备 试验安排以及步骤 减振器的台架试验结果 控制器软件的仿真调试及硬件的在线仿真 试验目的以及试验设备 试验步骤 仿真结果 内容小结
目录
目
第一章 绪论 §1.1 §1.2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它包括油门控制模块、刹车控制模块、转向控制模块等,用于控制汽车的加速、制动、转弯等动作。
底盘电控系统的故障会导致
汽车的操作失控,严重时可能导致车祸。
因此,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底盘电
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常见故障一:转向不灵敏
当汽车转向时,如果方向盘摇晃并出现顿挫感,说明底盘电控系统出现了故障。
这种
情况通常是由转向控制模块故障或转向传感器失灵引起的。
此时需要进行以下维修:
1.检查转向控制模块:首先需要检查转向控制模块是否出现故障。
如果发现控制模块
存在问题,建议更换新的控制模块。
需要注意的是,在更换控制模块之前,一定要确认控
制模块型号是否与原车相同。
2.检查转向传感器:如果控制模块正常,但转向不灵敏,那么就需要检查转向传感器
是否出现故障。
如果传感器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新的传感器。
常见故障二:刹车失灵
常见故障三:加速不稳定
总结: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关系到我们的安全行车。
因此,对底盘
电控系统的维修和故障处理非常重要。
以上介绍的是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常见的故障及维修
方法,但是,由于不同车型和制造商的底盘电控系统不同,因此维修时需要按照车辆的故
障情况进行个别处理。
在进行底盘电控系统维修时,我们需要认真检查故障,并准确分析
故障的原因,遵循科学、规范的维修流程进行维修,以保障行车安全。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PPT课件

No.10055
ABS系统的使用与维 护
二、ABS制动液及制动系统的排气 3.用专用检测仪进行排气
有些车型可用专用检测仪对制动系统中的空气进行排除,例如:
大众车系的桑塔纳 2000 GSI轿车的ABS需要用V.G.A 1552 检测仪对 制动系统进行排气。
ABS系统的主要部 件
No.10055
二、制动压力调节器 1、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②保压过程
ABS系统的主要部 件
No.10055
二、制动压力调节器 1、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③减压过程
ABS系统的主要部 件
No.10055
ABS系统的主要部
件
二、制动压力调节器 1、循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2)二位二通电磁阀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No.10055
概述
▪ 循环式调节器ABS工作原理(二位二通电磁阀) ➢ ABS工作一增压模式
No.10055
概述
▪ 循环式调节器,ABS工作原理(三位三通电磁阀) ➢ 常规制动过程
No.10055
概述
▪ 循环式调节器,ABS工作原理(三位三通电磁阀) ➢ 减压过程
No.10055
概述
▪ 循环式调节器,ABS工作原理(三位三通电磁阀) ➢ 保压过程
▪ 可变容积式调节器 ➢ 增压过程
概述
No.10055
ABS系统的主要部 件
三、电子控制单元(ABS ECU)
No.10055
ABS系统的主要部
件
三、电子控制单元(ABS ECU) ABS ECU的基本电路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No.100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