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渔政管理工作在保护海洋资源、维护渔民权益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存在诸多问题。

过度开发导致渔业资源枯竭,非法捕捞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渔政执法手段不足、监测不到位等问题频发。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资源保护意识、加强执法力度、提升监测技术等。

建立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也至关重要。

结论指出,加强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持续改进相关措施并提高效能将有助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

【关键词】关键词:渔政管理工作、问题、对策、渔业资源、过度开发、非法捕捞、执法手段、监测监管、信息共享、合作机制、重要性、改进措施、效能提高。

1. 引言1.1 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等多个方面。

渔政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遏制渔业资源遭到过度开发的问题,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

通过严格执法,可以遏制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维护海洋资源的合法权益。

加强渔政执法手段的建设和提升渔政监测与监管水平,可以有效减少渔业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可以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提高渔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渔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渔业资源遭到过度开发的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渔民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采用了过度捕捞和滥用渔具的方式,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许多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甚至灭绝的危险。

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从事非法捕捞、盗渔、涉渔等违法活动,给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严重损害了正常渔民的利益。

渔政执法手段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现有的渔政执法体制存在不少问题,渔政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执法手段不够严格,执法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和处罚。

我国远洋渔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远洋渔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远洋渔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研究远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分析发展趋势,对于我国远洋渔业健康有秩序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我国的在国际远洋当中的竞争变得有优势,从而进军远洋渔业强国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主要是为了通过研究我国目前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参考世界海洋渔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利于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前景做出展望,从而促进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

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发展远洋渔业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并对文章架构做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则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第三部分针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实际,结合远洋渔业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先进做法提出了具体对策,并对远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

其中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在全面对我国的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面,借鉴世界上的经营,然后对我国的渔业发展提出针对性对策,明确目标及具体措施,并就其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远洋渔业,发展,对策1绪论1.1远洋渔业的发展意义回顾渔业的发展历史,首先是近海然后是远海洋,这就形成了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规律,这也是我国海洋渔业的一种发展的方向。

二十一世纪发展到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开始加大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力度,而且把它当作是重点的发展对象。

远处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很多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开展重视海洋渔业的发展,这些国家加大了力度去扶持海洋经济的发展。

按照海洋的公约和国家的规则,远洋的渔业就是远离自己国家基地的,到公共的海域或者是其它国家的领海去从事捕捞海域生产加工的活动。

各个国家不断发展远洋的渔业,通过渔业的发展产业区产于到国际的竞争当中,这样就能够使得渔业在各个阶段都能够和国际的市场接轨,具体来说,加快远洋渔业的发展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国是一个水产品消耗的大国,而且人口是十分多的,因为推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且加大了捕捞的频率和强度,这就使得近海领域的渔产资源快速降低,而且外海可以作业的渔场也在不断变少(崔锡壮,李永仁;2000),这个变化对国内的水产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食物的质量,也在不断加大对食物营养结构的要求。

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毒 %
… 。



近年来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 高,休 闲渔
业逐渐得到人们 的青昧 ,加快休 闲渔业发展 已成 为转
变渔业发展 方式、促 进渔业经 济发展 的重要 手段之一 的观念 也逐渐得 到各地 渔业主管部 门和地 方政府的认 同 ,休 闲渔 业遍地 开花 。沿海地 区结合捕 捞渔 民减船
省 休 闲 渔 业 总 产值 达 到 2 . 亿 元 。 9O
化 ”意 识增 强 ,通 过深 刻挖掘 当地 与渔 业有 关 的神
话 、传说 ,举 办各类节庆活动 ,提 高品味 和档次 ,增 强休 闲渔 业的可观 赏性 、旅 游性 ;三是做 长产 业链 ,
开发旅游衍生 品意识增强 ,部分地 区在发展休 闲渔业
们 便 会 越 钳 越 紧 ,根 据 这 一 习性 ,钓 客 只要 把 开 始 发
二、我 国休 闲渔业存在 的问题

样 ,钓 河蟹 以秋 分后 天黑前 的傍晚 为宜,钓 小龙 虾 安徽宿松县水产技术推 _ 中心 r
邮编
则夏秋 季的早晚都可 以。
虞金 成
2 6 0 45 1 电话 (5 6 72 8 5 0 5 ) 8 0 8
出口大国,但 高档次 的观 赏鱼 品种缺 乏,培 育工作 进
事服务行业 的知识和技 能,对旅 游服务缺 乏必要 的认
识;游钓渔船 多数为个人承 包,渔船安全 配套设施和 救 护设备 不完善 ,存在较 大的安全 隐患,与休 闲渔业
展 缓慢 ,要 加强技术攻 关,开发 出品质优 良、观 赏价
值 高的 品种 休 闲渔业产品对 外 宣传 力度过小 ,多处于等客上 门状态 。 4 从业人 员素质低 ,经营运 作不规范 . 当前休 闲渔业从业人 员多数是农 民、传统 渔民或 者转产转业渔 民,他们 的文化教育程度偏低 ,缺 乏从

烟台市水产养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烟台市水产养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烟台市水产养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烟台市水产养殖作为该市重要的产业之一,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烟台市水产养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促进烟台市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烟台市水产养殖现状分析1.水产养殖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烟台市地处黄渤海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环境,是中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烟台市还拥有一定规模的淡水养殖资源,如山东半岛天然的海带资源、海藻资源等,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水产养殖业发展不平衡,存在产能过剩和环境压力大的问题近年来,烟台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由于发展不够平衡,导致了部分区域养殖产能过剩,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水质污染、水产品质下降的问题凸显。

一些小型养殖户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3.市场需求增长,养殖品种单一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烟台市水产养殖品种以鱼类、虾类居多,缺乏多样化的养殖品种,市场供需不平衡,出现了部分种类供大于求的情况。

二、烟台市水产养殖发展对策研究1.优化养殖结构,提升养殖品种多样性针对市场需求增长和养殖品种单一的问题,烟台市水产养殖业应优化养殖结构,加大多样化水产品的养殖规模,如贝类、藻类、鱼类等,提升养殖品种多样性,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2.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针对小型养殖户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烟台市应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引导养殖户科学规范地进行养殖,减少环境安全隐患,提升养殖业整体发展水平。

3.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改善养殖环境质量针对产能过剩和环境压力大的问题,烟台市应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推动水产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改善养殖环境质量,减少水质污染,提升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拥有着8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加速,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

海洋综合管理策略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一、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1、海洋资源潜力巨大中国海域有利于渔业发展的渔场总面积达430万平方千米,东海、南海、黄海都是富饶的渔场。

我国沿海盛产贝类、藻类、海参、珍珠、鱿鱼等海产品,已经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宝库。

除了渔业资源,中国的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潜力巨大。

2、海洋资源开发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地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枯竭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3、海洋科技装备先进我国在海洋科技装备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船等高科技装备。

这些科技装备的发展,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策略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海洋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确保海洋生态平衡。

2、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任务,需要建立健全海洋资源开发的管理规划体系,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计划,合理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产业。

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为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国际合作海洋综合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与实施。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渔政管理工作是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

渔业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需要加强监管和控制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

违法捕捞行为屡禁不止,必须加大整治力度,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

监管手段不足导致监管漏洞,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

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协调困难,需要强化部门间协作,促进信息共享。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渔政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执行力度,提高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渔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关键词】渔政管理工作,渔业资源,过度开发,违法捕捞,监管手段,协调困难,监督,执行力度,科学性,系统性。

1. 引言1.1 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渔政管理是保护海洋资源、维护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而渔业是海洋资源的重要利用方式之一。

良好的渔政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

渔政管理工作也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渔政管理,可以规范渔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渔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渔政管理也可以提高渔民的福利水平,促进渔民的可持续发展。

渔政管理还承担着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

良好的渔政管理可以有效监管和防止违法捕捞行为,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渔政管理,才能有效保护海洋资源、维护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各级渔政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渔政管理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完善管理措施,确保渔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渔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渔业资源过度开发是当前渔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渔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的过度开发,导致许多渔场资源面临枯竭和退化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渔民的生计,也给渔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广西渔业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广西渔业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陆江河、水库和池塘可进行淡水养殖的面积 6 . 平 方 千 米 。在 鱼类 物 种 方 面 :北 部 67万
湾和南 中 国海 栖 息 的海 洋 鱼类 有 10余 种 , 0
常见 的虾 蟹 3 O多种 ,贝类 近 1 ,鱿 、墨 0种
鱼 等头足类 及海产 经济动 物数 十种 ;内陆淡 水鱼类 2 1 ,野生 龟鳖类 2 余 种 ,大鲵 、 7种 0
现状及相关信息 ,尽快提出对渔业资源保护 的对策 与 措 施 ,以免 破 坏 渔 业 生态 系统 平
衡 ,进 而影响广西 渔业持 续健康 的发展 。
螈类 3 种,珍稀蚌类 2 ,其中,属国家一 种 级保护的品种有 2 ( 种 中华鲟和鼋) ,国家
二级 重 点保 护 的 品种 有 5种 ( 豚 、花 鳗 江 鲡 、佛 尔丽蚌 、三线 团壳 龟 ) 目前 存 在 的 。 问题是 ,近几年 生产 和监 测结果表 明 ,广 西 渔 业水域 环境总体 质量正 在下降 ,渔业 自然 资 源正 在 急 剧 衰 退 ,主 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 方
14 海 岸生态 系统不 断遭 破坏 .
如红树林是 国家重 点保护 的水生高等 植 物 ,在净 化 沿 岸 带 的水 域 质 量 上有 重 要 作 用 ,在 2 纪 5 0世 0至 6 0年 代广 西 全 区共 有 红树林面 积约 100多公 顷。近几年 由于 围 00
江等水域均已受到严重的污染 ,总氮在整个
水 生生 物 的繁 殖生长 和栖息 ,因此 ,鱼类 品
种繁多 ,资源丰富。在水域方面:北部湾海
域 面积 1. 平 方 千米 ,湾 口以 南 的南 中 28万 国海 面积 约 20万平 方千米 ,两处海 域可 捕 0 捞 的渔场 面积 228万 平方 千米 ,浅 海滩涂 1. 可开 发海水 养 殖 的面 积 7 O万 平 方 千 米。 内

渔业经济与农渔民收入的分析与对策

渔业经济与农渔民收入的分析与对策

渔业经济与农渔民收入的分析与对策渔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渔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渔业经济的现状入手,分析农渔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渔业经济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水生生物资源。

渔业经济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渔业生产的总量持续增长,品种日益丰富,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渔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渔业产业链逐步完善,渔业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然而,渔业经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部分海域的渔业资源减少,影响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渔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传统,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再者,渔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渔民的收入稳定性受到挑战。

农渔民收入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农渔民的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渔业生产收入、渔业养殖收入、渔业捕捞收入、渔业加工收入以及渔业补贴收入。

其中,渔业生产收入是农渔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农渔民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渔业资源状况、渔业生产技术、渔业市场价格、渔业政策等。

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渔民的捕捞收入,渔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收入。

渔业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渔民收入也有直接影响,价格高时,渔民收入增加,反之则减少。

此外,渔业政策的调整,如渔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也会对农渔民的收入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实施严格的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政策,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渔业生产技术,推广现代化的渔业生产方式,提高渔业生产效率。

3.加强渔业市场建设,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

4.完善渔业政策,加大对渔民的补贴力度,保障农渔民的收入稳定。

以上是对渔业经济与农渔民收入的分析与对策的初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渔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渔业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学院:xxxxx 班级: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摘要: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渔区的行政管理

制度下,我国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弱,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我国渔业的组织化程度,是本文认为的比较可行的制度优化之路。

关键字:优化 资源 管理

前言:地球表面积约76%为水所覆盖, 广阔的水域构成了一座蓝色的宝库, 是人类未来最

大的食物基地, 现在许多国家已把开发食物资源的视线逐渐从陆地转向海洋和内陆水域。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随着渔业管理的加强, 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渔业增养殖、新资源开发、高附加值水产品加工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 保护渔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已成为全世界渔业大国的共识。 一.我国海洋渔业情况 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t,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t/km[2], 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t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 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在中国海280万km[2]渔场范围内,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t,其中渤海24.3万t,黄海87.2万t, 东海168.9万t,南海472.5万t。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 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二、渔业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60 年代, 我国近海捕捞对象主要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底层和近底层生物种类。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盲目加大, 这些重要经济种类逐渐减少。70 年代, 近海年捕捞主要种类包括马面鲀、太平洋鲱等经济价值稍低的种类。80 年代以来, 小型中上层鱼类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底层鱼类成为捕捞的主要对象。1992 年渤海渔业资源调查表明, 虾蟹类动物产量与10 年前相比减少了39%, 鱼类产卵群体平均体重只有10 年前的30%。鲈鱼、对虾、梭子蟹等重要经济渔业资源生物产量只有10 年前的29%。综上所述, 就能从一个侧面明显地看出,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存在着严重的衰退, 而导致其衰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渔业法规和管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已就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是, 大部分法律法规都是直至上世纪80 年代以后才陆续出台,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于1986 年制定和实施、《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立东海产卵带鱼保护区的通知》于1988 年制定和实施、《关于印发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在公海使用大型流网决议的通知》于1990 年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于1997 年制定和实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全球化, 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 国家必须及时修改、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 以保障我国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 ( 二) 渔业管理水平不高, 渔业执法能力有限 从目前现状来看, 国家对于渔业支撑体系建设的长远性和系统性考虑不够, 渔业管理机构力量薄弱, 渔业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手段不强, 渔业执法队伍装备落后,种种原因导致整个行业基础比较脆弱, 发展后劲有所欠缺。尤其是渔业执法不严的问题, 更是严重制约着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渔业执法存在“以罚代管”的体制缺陷。我国的地方基层渔政机构, 其工作经费多数靠自收自支。为了确保机构运作, 保证执法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出现了“以罚代管”的情况。 2、执法装备落后, 手段单一。除了少数渔政执法船在海上执行检查外, 大部分渔业执法由于没有执法船只能在渔港码头进行。而且, 为数不多的渔政执法船还存在设备落后、更新不及时、甚至没有运行费用等问题。 3、执法困难加大。由于环境恶化, 养殖病害频发, 渔业资源减少, 养殖和捕捞收入不断下滑, 不少渔民对执法产生很大抵触, 给渔业执法增加很大困难。 4、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全国多数基层渔政部门隶属于地方渔业管理部门。渔政管理部门的任务是渔业执法, 而渔业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却是发展当地渔业经济, 所以, 渔业管理部门必然会利用部门职能寻求当地渔业生产和执法平衡的问题。 ( 三) 渔业环境的恶化 随着我国工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水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来自陆地的污染, 如工厂排污、生活垃圾排放、农业用药以及海上船舶排污与海损事故等造成的污染, 已导致沿海、河道、河口均已不同程度变成了“垃圾场”、“纳污池”。进而, 污染水域底质变劣, 水体环境质量恶化, 赤潮发生频率和规模不断扩大, 传统的渔业产卵场、索饵场、育肥场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生物资源数量减少、种类减少, 天然生物资源又由于其有限性和不可更新性而得不到有效补充。 ( 四) 其它问题 建立专属经济区之后, 由于海洋生物的洄游性, 很多生物洄游和分布范围均超过某个国家和地区的管辖范围, 洄游性鱼类也成为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共有资源, 从而产生了多国生物资源共享和共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定期的专属经济区资源与环境检测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随时掌握共管海区渔业资源情况, 作为我国与其它资源共享国进行渔业谈判的基础。但是,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深入和系统。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 我国海洋捕捞的作业渔场将明显减少, 我国从2000 年起, 有3 万多艘渔船将从对马、济州岛、大小黑山岛等渔场撤出, 每年减产160 多万t 水产品, 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1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80 多亿元。而且, 随着中越渔业协定的生效, 损失也将进一步加大。另外,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础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系统, 缺乏养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的意识, 渔业资源调查不够细致、手段不够先进, 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养护。虽然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 但很多资源增殖技术却无法在实际应用中大规模操作和推广。 三.渔业管理优化方向 既然我国目前的渔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上述不足,那么在海洋渔业发展的转折关头,优化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影响我国渔业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个影响因素与我国海洋捕捞业的特点有关。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特点是一国的特殊国情,尤其是渔民素质不高、海岸线长、多鱼种并存、单鱼种产量低等问题,在较长的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甚至无法改变的。因此无法作为我国当前时期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优化的方向。 第二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管理制度相关。我国当前的投入控制制度虽然容易操作,但是该制度是以控制入渔者数量和捕捞努力量为目的,联系到我国众多的渔民、分散的码头,该制度在实施执行中势必需要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为了改进管理效果,国外先进国家走在了创新前沿,在传统的投入控制制度上引入了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的产出控制制度,以控制最终的渔获量为目的[9],这种综合管理制度也于2002年被我国新修订的《渔业法》正式确立为渔业基本管理制度。但是产出控制制度要有效实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政府能及时快速地掌握资源的利用程度,能详细了解每个渔民的捕捞量,如果渔民太分散,该制度很难贯彻下去,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渔民合作组织来呼应。但是当前我国渔民组织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还很弱小。 第三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经营管理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制度弱化有关,跟第二个因素一样,该因素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改变。可以作为我国制度优化的方向。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渔区的行政管理制度下,我国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弱,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我国渔业的组织 化程度,是本文认为的比较可行的制度优化之路。政府应该调动起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渔民参与管理和养护渔业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大力发展地方性海洋渔业合作组织。使渔业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渔民通过行业自律、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相互监督,转换其思考角度和行为方式,提高渔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自觉减少捕捞强度,保护海洋环境,并分担政府的部分管理负担,达到管理和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的目的。 四.渔业管理优化措施 1. 加强管理和资源的调整 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调整设立了专门中心来推进工作的实施。根据各海域的特征投放多功能的人工渔礁,结合沿岸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综合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实施亲环境的海洋牧场项目计划;为实行总许可渔获量(TAC)制度,增加TAC制度中的对象鱼种,配备专用调查船用于科学调查,并且扩充相关的研究设备。 2.改善海洋环境和创造亲环境渔业 对于海洋环境的改善,国家首先考虑消除陆源污染、水质管理政策优先等综合因素,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渔场净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产品疾病控制体系的确立,需要开发高效能的预防和治疗药剂;为防治养殖场的自身污染,要加大复合饲料的供给;建立高效的赤潮应对措施,普及赤潮防治设施。 3.调整生产结构加强渔业的竞争力 为恢复和保持渔业的竞争力,需要对近海渔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各鱼种的数量配置相应的渔船,调整各鱼种的许可渔获量限额;调整养殖渔业的结构,对已开发的渔场规模进行缩减,限制生产养殖过剩品种,限制灾害频发海域的渔场开发;加强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渔业作业的管理,为解决国内渔场面积缩减的问题,积极开发海外渔场和发展相关支持产业。 4.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和食品安全体系 为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对违法渔业行为采取积极的对策,相关机构协同配合,互相提供必要的支援,加强对违法的小型机拖网船的管理, 建立合法的渔业渔具购置融资支援体系。加强水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安全卫生的认证标准,改善物流体系,对渔业品流通量进行调整。 5.保持渔业发展的动力,提高从业者的福利 为确保渔业发展的动力,扩大对渔业研究、开发的投入,促进新技术的实用化,积极培养渔业专业型人才。建立美好的新渔村环境,吸引周边人口入住渔村,发展休闲渔业,为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