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资料采集与处理实习一、实习目的(1)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熟悉Grapher和sufer以及matlab软件的使用,会进行基本的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习内容(1)重磁数据的光滑、拟合、插值和网格化1、利用Grapher软件实现磁异常曲线的光滑、拟合与去噪上图红线代表线性光滑后的结果,可见磁异常在局部呈锯齿状,很可能地下分布有基性的喷出岩;蓝线代表10阶多项式拟合后的结果,可以反映区域场的变化情况。

将原始曲线改为散点图,可看出光滑后的效果。

2、利用Surfer软件实现磁异常数据的网格化与显示测区内测点分布图如下:打开sufer,点击Grid中出现Data,然后选中目标文件进行网格化,将网格化的文件在sufer中显示如下:(2)组合长方体重力异常计算与分析1、计算出多个长方体的重力异常,并将结果导出为GRD格式Model 1:X1 = -10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0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10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0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0;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55;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1.grdModel 2:X1 = 12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8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12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8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2.grdModel 3:X1 = -75;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25;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75;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25;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3.grd2、利用Sufer软件绘制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Model 1:Model 2:Model 3:3、合并生成多个长方体组合模型的重力异常利用surfer中grid中的math进行组合。

界面反演

界面反演
h h
(2) (1) e H is = (∆ g − ∆ g ) − 2π f σ
(2)
e H is = (∆ Z − ∆ Z − 2π J i s
(1 )
)
Parker重磁界面快速正反演
把 h 反变换求得 h (2) ,则 h (1) + h (2)为h的二次近 似值,把它带入正演公式求出 ∆ g , ∆ Z 的二次近 (2) (2) 似值 ∆ Z , ∆ g 。 (3) (2) e H is 按下式求出 h(3) :h = − 2π f σ ( ∆ g − ∆ g )
Parker重磁界面快速正反演
概括:
Parker重磁界面快速正反演
界面反演的前提条件: (1)、界面上下的地层物性差足够大; (2)、地层界面起伏产生的重、磁异常足够 大;
Parker重磁界面快速正反演
界面反演的计算参数及步骤: (1)、确定地层界面的平均深度参数; (2)、确定地层界面上下地层之间的物性差参数; (3)、提取地层界面起伏对应的重、磁异常; (4)、反演计算界面深度变化。 其中:(1)、(2)、(3)是基础。
h1
地层界面
σ2
(σ 2 > σ 3 > σ 1 )
Parker重磁界面快速正反演
上面我们所讨论的是单界面的情况,如果还存 在另一个下底面,我们给出适当的条件,上述 单界面的正演公式就可以推广到双界面。
多层界面反演
下面我们以二维为例简要说一下多层界面反演。 假设地面以下密度分别为 σ 1 , σ பைடு நூலகம் , σ 3 ,密度分界面分 u 别是 ζ = ζ 1 (ξ )和 ζ = ζ 2 (ξ )。 0 , v0 分别为平均埋深
(2)
h

磁异常反演解释方法.pptx

磁异常反演解释方法.pptx

• 提供磁性地层或基底的几何参量(主要是埋深、倾 角和厚度)在平面或沿剖面的变化关系,以便于推断地 下的地质构造;
• 提供磁性地质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埋深及倾向
等,以便合理布置探矿工程,提高矿产勘探的经济效果。
第23页/共42页
22/43
• 定量解释方法的选择,应选那些简单、 方便、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有抗干扰能 力,前提条件少,能自动检验或修正反演 结果的方法。
第14页/共42页
13/43
多解性
• Ms与板斜面夹角相同,板产状不同有 有可能产生同样的磁异常
• 磁距相同,埋深相同的大小球体有可 能产生同样的磁异常
第15页/共42页
14/43
第16页/共42页
15/43
一、磁异常的定性解释
• 对磁异常进行地质解释的首要任务是判断磁 异常的成因。对找矿来讲,就是要区分哪些是 矿异常,哪些是非矿异常。
第24页/共42页
23/43
1、特征点法
利用磁异常曲线上一些特征值,如极大值、 半极值、1/4极值,拐点,零值点及极小值等 坐标位置和坐标之间的距离,求解磁源体参量 的方法称为特征点法。
其实质就是求解出不同形状磁性体磁场解析 式的特征点与该形体参量间的关系式,然后由 异常曲线上读取各个特征值代入相应关系式求 得反演结果。
2/43
第3页/共42页
(2) 从地面到地下数十公里深度内所有物质的 密度变化都会引起重力的变化,说明重力异常 反映的地质因素较多。 但磁异常反映的地质因素却比较单一,只有各 类磁铁矿床及富含铁磁性矿物的其它矿床和地 质构造才能造成地磁场的明显变化。
3/43
第4页/共42页
(3) 密度体只有一个质量中心,而磁性体则有 两个磁性中心(磁极),且它们的相对位置因地 而异。当地质体置于不同的纬度区时,重力异 常特征不变,而磁异常特征则要改变,因此磁 异常总是要比重力异常复杂一些。

重磁井震联合正反演技术在二连盆地深层目标勘探中的应用

重磁井震联合正反演技术在二连盆地深层目标勘探中的应用

重磁井震联合正反演技术在二连盆地深层目标勘探中的应用白诗筠;石东阳;王财富;于璠;王喆
【期刊名称】《物探装备》
【年(卷),期】2024(34)1
【摘要】二连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前白垩系作为盆地的主力生油层系,其含油气性早已被证实。

但该盆地高力罕凹陷及周缘整体勘探程度较低,早期完成的少量
二维地震仅局限在几个独立的凹陷内,无法连片,缺少对该区整体地质结构的认识,油气勘探至今未能取得显著效果。

前期研究发现,二连盆地前白垩系地层分布面积广,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处于成熟凝析油湿气阶段。

前白垩系地层钻探程度低,探索前白垩系含油气性,实现二连盆地新层系勘探突破,拓展二连盆地战略接替新层系。

近年来,高精度重磁勘探通过重磁井震联合正反演等针对性处理解释技术,较
好恢复了该盆地前白垩纪盆地原貌,有望开启研究二连盆地深层地质结构的新篇章。

【总页数】6页(P26-30)
【作者】白诗筠;石东阳;王财富;于璠;王喆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物化探经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2.井-震-演联合地层对比技术在薄层复杂碎屑岩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3.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4.重
磁-地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在大杨树盆地深层构造研究中的应用5.重磁电井震"五位一体"火山岩识别技术在滴南凸起石炭系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良土壤电阻率测量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何良土壤电阻率测量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土壤电阻率测量技术应用研究何良石艺[1]中国地质大学,[2]中南电力设计院一.工程简况电力系统的接地问题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却非常复杂又至关重要的问题。

它是维护电力系统安个可靠运行、保障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措施。

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系统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大,接地短路电流亦越来越大,一个安全有效的接地装置显得越来越重要。

接地电阻值是发电厂、变电站接地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接地电阻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实际工作中,电阻率测试偏小,会造成安全上的隐患。

电阻率测试偏大,又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如何简便、准确地测量接地电阻是长期困扰电力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本工程通过研究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的测试方法,总结和提出土壤电阻率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二.土壤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2.1什么是电阻率:表征某种物质导电性的参数是电阻率ρ。

在国际单位制中,某种物质的电阻率被定义为电流垂直通过每边长度为一M的立方体均匀物质时,所遇到的电阻值。

电阻率的单位为欧姆M,记作Ωm。

显然,物质的导电性愈好,其电阻率值愈小,反之,如果某种物质的电阻率很大,则该物质的导电性很差。

我们知道,自然状态下的岩石土壤是由各种固体矿物组成的,并且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孔隙水。

因此,研究岩石土壤的导电性,必须分别考察它的组成成分——固体矿物和孔隙水的导电性。

按照导电机制可将固体矿物为分三种类型:金属导体、半导体和固体电解质。

金属导体的导电性十分好,其电阻率ρ值很低,一般ρ≤10-6Ωm;大多数金属矿物属于半导体其电阻率高于金属导体,通常ρ=10-6~ 106Ωm;固体电解质的电阻率非常大。

几乎所有的天然岩石都或多或少地含有水分。

这些存在岩石裂隙或孔隙中的水分(统称孔隙水>通常对岩、矿石的导电性质有影响。

纯的蒸馏水的导电性极差,几乎可以看成是缘绝体。

三维大地电磁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现状

三维大地电磁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现状

三维大地电磁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现状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三维电磁模拟技术的发展。

基于积分方程法(IEM)、有限差分法(FDM)和有限单元法(FEM)的三大方法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基于最优化理论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磁正演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大地电磁反演1 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方法研究现状积分方程法(IEM)、有限差分法(FDM)和有限单元法(FEM)是数值模拟技术中的三大方法。

近年来,基于上述方法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积分方程法中,麦克斯韦方程组被转换为 Fredholm 积分方程,并以此实现对电磁场散射方程的离散,从而得到与待求电场有关的复线性方程组。

该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致密的复数矩阵。

在简单模型的模拟计算中,该方法仅对异常区进行离散,由此得到规模较小的致密系数矩阵,这有利于线性方程组的快速求解。

基于积分方程法在内存消耗、计算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该方法在电磁模拟的研究中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复杂地球物理模型中,必须考虑全区域离散化,此时基于积分方程法得到的系数矩阵表现为大规模的致密矩阵,不利于方程组求解。

因此,考虑到对复杂模型模拟计算的适应性问题,认为基于积分方程法的三维 MT 正演技术在反演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限差分法发展最为成熟数值计算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差分原理,以节点的差商近似为相应的偏导数,从而得到节点上关于物理场的相关线性方程组。

在电磁场模拟计算中,该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大型稀疏复数矩阵,基于合适的存储和求解方案,可以较快速的对其进行求解。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有限差分法就被用于地球物理场的模拟计算。

进入上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理论的提出,该方法在地球电磁场模拟研究领域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在处理内部电磁差异引起的电场与磁场不连续现象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且易于适合编程实现,因而在三维大地电磁场的正演模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

兴城勘查技术与工程重磁报告

地球物理综合实习重磁勘探实习报告实习地点: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实习内容:重磁勘探学生姓名:程兵学号: 2012300424指导老师:黄艳辉2015年 09月 21日前言一实验目的1、掌握Z400石英弹簧重力仪的操作要领与操作步骤,明白建立基点网和基点网的意义和方法,会进行基点网的条件平差和精度评价。

能够进行纬度,高度,地形和布格改正并计算精度。

2、了解XZM-5质子磁力仪的基本原理,明白建立基点和日变站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绘制剖面图,平面剖面图和平面等值线图。

3、加深对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知识的理解,将基本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验证、加深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4、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观察问题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实习任务1、了解重力仪和磁力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了解建立基点网和日变站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建立基点和日变站的方法与要求。

3、能会用仪器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记录。

并能在室内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解释。

4、熟练使用Excel、surfer等软件进行绘图,并进行分析处理。

三实习要求1、了解重磁勘探野外工作设计的方法2、掌握XZM-5质子磁力仪和Z-400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基本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和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了解测网布置原则,掌握布设测网工作步骤和方法。

4、独立完成测区的数据采集工作,准确获得每个测点的原始数据。

5、认真填写各种观测记录,确保实测数据真实可靠。

6、学会数据的计算整理,改正,掌握数据的处理流程,完成实验区野外数据的处理工作,完成各种成果图件的绘制。

四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1、对磁力仪和Z-400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基本原理、结构组分、使用方法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2、完成对93—100号测线的磁异常数据的采集,并对建立基点网和日变站的目的和意义有着深刻认识,掌握了建立基点和日变站的方法与要求。

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

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

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林珍;张莉;钟广见【摘要】针对南海北部地质构造背景复杂、火成岩发育、多次波干扰严重等地质问题,利用海洋重磁测量数据,以美国FUGRO-LCT重磁震综合处理解释系统为研究平台,结合地震资料建立合理的2D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进行重磁正反演同步计算,根据拟合结果修正地震反射模糊区域标定的层位、明确中深部地层属性及地壳结构.结果显示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代地层密度一般在2.40 ~ 2.57 g/cm3,存在部分火成岩密度小于沉积岩的情况;局部区域中生界具磁性,为沉积岩夹火成岩地层;东沙群岛南部陆坡与洋盆交界处是地壳结构薄弱区域,可能存在前中生代地层.南部隆起至中央海盆东北部区域仍属过渡型地壳.【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3(037)006【总页数】8页(P968-975)【关键词】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模型;联合反演;岩石密度;中深部地层【作者】林珍;张莉;钟广见【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试验室,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试验室,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试验室,广东广州5107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在以往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历程中,重点集中在近海陆架新生代沉积盆地,随着新生代盆地油气勘探成果的不断丰富和钻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区域、新层系油气勘探已成为能源获取的新焦点。

这也意味着勘探目标要比以前更加复杂和困难,使得地震等物探手段难以得到高质量的资料,单凭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则存在某种局限性,必须运用其他的方法作必要的补充[1]。

在层状介质中,地震勘探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重磁勘探因是体积勘探,精度和分辨率不如地震方法,但横向分辨率较高。

因此,针对复杂的地质构造问题,尤其是针对中深部目标层存在地震反射结构不清、多次波复杂、强散射及绕射多次波干扰严重等问题,将重、磁、震三种资料结合起来,进行联合反演,根据反演结果辅助中深部地层层位界面、岩石属性以及地壳结构等的确定,使解释成果更具客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位场理论 教师姓名刘天佑 研究生姓名何良 研究生学号 120090258 研究生专业地球物理学 所在院系地空学院 类别: B. 硕士 日期: 2018年6月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评语 对课程论文的评语:

平时成绩: 课程论文成绩: 总成绩: 评阅人签名: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何良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摘要:由于各种地球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局限性,以及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和观测误差等因素,造成了反问题的多解性,增加了认识地质问题的难度. 因此,对同一地质研究目标,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和综合解释,开展联合反演是十分必要的. 重磁资料成本低,范围广,有较高的横向分辨能力,在研究区域构造、断裂、火成岩分布,并配合地震和电法综合解释方面,也可发挥作用. 因此,在资料处理上有必要综合已采集的多种地球物理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解决目的层分布,揭示构造复杂区的基本构造特征,提高解释精度.

关键词:重力 磁场 联合反演 在地球物理工作中根据利用的不同类型的物性差异课将具体方法分为重磁电震等,重磁是位场属于同源场,往往利用单一方法进行探测工作时会因为问题的复杂性而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因此采用重磁这两种同源场同时联合处理反演会得到较好的结果,而且他们都是位场,联合反演的结果页趋真实。联合反演是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的理想工具,它包括同步反演、顺序反演、剥离法反演和伸展法反演. 前人针对MT 与地震联合反演开展了相关研究,利用了最速下降法、遗传算法、广义逆法等手段. 一般认为,顺序反演优于单独反演,而同步反演效果最优,且非线性反演法比广义线性法更优越. 重磁异常是同源场,可通过重磁联合反演来减少重、磁单一方法反演的多解性,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就是联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通过地质体的岩石物性和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求得同一个地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1].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后期.Bott和Ingles[2]用一个等效层的方法来计算磁化率与密度的比值的变化来实现重磁联合反演.为了减小重、磁异常反演的多解性问题,在重、磁异常由同一场源引起的情况下,Menichett和Guillen[3]研究了使用广义反演方法来实现2.5维重、磁联合反演,反演参数为异常体多边形的角点坐标及每一矿体的密度差及磁化率,结果说明这种类型使用广义反演算法是合理的,并且说明了方法的实用性.Serpa和Cook用最小二乘反演方法来解决2.5维模型的顶点和物理参数,为了获得算法的稳定,他们通过固定某些参数来反演其他参数.Zeyen和Pous在具有先验信息的基础上,如密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等,对重、磁场的联合反演问题进行了研究,而张贵宾等人以BG理论为基础,在重磁异常线性反演中将该理论与吉洪诺夫正则化方法相结合求解地下密度源(或磁源>分布及质心(或磁质心>位置,在重、磁非线性反演中结合应用正则化方法和马奎特思想给出一种确定地下密度(或磁性>界面的稳定迭代算法———正则马奎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综合重、磁异常联合反演既是磁界面也是密度界面的方法,并建立了重、磁广义线性综合反演系统.Gallardo-Delgado等扩展了3维的方法,将随深度变化的密度和磁化率作为未知的参数.在一个统计的框架下,将蒙特卡罗方法用于重磁的联合反演,产生一个可能的密度函数来描述一组可接受的模型.2006年,Pilkington又提出了新的界面重磁联合反演方法,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在常密度差与常磁性差的条件下实现的.然而,沉积盆地的岩石物性研究表明,大多数沉积盆地的地层密度通常是随着深度的加大而近于线性或指数增加. 方法原理 1.1 变密度界面的重力正演计算 如果认为基底为常密度,其上地层的密度差随界面埋深呈线性或指数变化.假设沉积地层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的密度随着深度的加大呈指数增加,则基底面上下地层的密度差可用函数Δρ(ξ>=Δρ0e-kξ表示.取Z轴向下为正,界面密度差随深度呈指数衰减的波数域重力Parker正演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g为重力谱。G为重力常数。s代表波数:(δx和δy分别为x和y方向的网格间距。mx和my分别为x和y方向的网格点距数。M和N分别是x和y方向的总点数>。z表示平均界面深度。F[…]代表傅立叶变换。H代表界面相对于参考界面的深度,在z的正方向为正值,z的负方向为负值.假设沉积地层的密度随着深度的加大线性增加,则基底面上下地层的密度差可用函数Δρ(ξ>=β0+β1ξ表示.同样的坐标体系下,界面密度差随深度指数衰减的波数域重力Parker正演公式表示为

1.2 常磁性界面的磁异常正演计算 在相同的坐标下,常磁性界面波数域的磁异常Parker正演公式为

其中,m~a表示垂直磁化下的磁力谱,J为磁化强度. 1.3 变密度常磁性界面重磁同步联合反演 变密度界面重磁同步联合反演采用迭代反演的方式,界面深度的修正量取重磁力正演公式一级近似,可线性地表示为 GMx =gm(4> 式中,g和m分别代表重力与磁力观测值。G和M分别表示重、磁Parker公式一级近似前的系数矩阵。 Fedi等人以三维位场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综合应用重磁方法的基本原理解反演问题,获得了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磁化强度和密度随深度的分布模型! 在解反演问题时,必须具有垂直向位场数据的相关信息,这对于提高垂向深度分辨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垂向深度分布的结果仅取决于位场数据的分布.以泊松理论为基础,Yoshio Ueda等人提出应用重磁响应函数求磁性体的产状.重磁响应函数用泊松方程在频率域中的表达式表示:

上两式分别是二维重磁响应函数和三维重磁响应函数。其中是万有引力常数,R是磁化强度与密度的比,为一常数,u是波数,i是虚数单位,是主磁场的有效磁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倾角,是有效磁化强度倾角,是主磁场的倾角,是磁化强度的倾角.是重力异常的二维傅立叶变换,F(u>是磁异常二维傅立叶变换,G(u,v>,F(u,v>分别是重力异常与磁异常的三维傅立叶变换,分别是x,y方向

上的波长,是磁场方向余弦水平分量的角度,是磁化强度方向余弦水平分量的角度. 国外实例重磁响应函数运用于Datio洋脊勘探中,下图为其反演成果图。其中,图了Datio洋脊南北剖面上磁异常(MAG>曲线,空间重力异常(FGA>及布格重力异常(BGA>曲线.图(b>展示了磁异常和空间重力异常之间的重磁响应分析及由磁异常和空间重力异常得到的有效磁倾角曲线.图(c>展示了磁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之间的重磁响应分析及由磁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得到的有效磁倾角曲线.结果表明Datio洋脊主要在当前地磁场方向磁化,与深海钻孔沉积剩磁所得到的小角度不同.高磁化强度很可能来源于Datio洋脊的高感应磁化强度或高粘滞剩余磁化强度.

下图为实际例子,显示了大多数沉积盆地共同具有的特点:地层密度随着深度的加大而增加.这样,把密度差当成一个常数来反演在界面深度变化较大时会导致较大的反演误差,因此有必要开展变密度常磁性差界面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重磁资料的顺序联合反演实例。 1.黔中隆起物性结构联合反演分析实例 黔中隆起区地形和构造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资料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利用大地电磁测深(MT> 资料并结合重力和磁力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重点解决研究区下古生界目的层的分布及基本构造特征. 在物性研究基础上,建立该区基本的物理- 地质模型. 利用MT 与地震资料的模拟退火约束同步反演技术,对黔中隆起实际采集的MT 资料和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并结合重磁力资料进行了顺序反演和综合解释,确定了该区基本的速度、电性、密度和磁性结构,为构造研究提供了全面和可靠的依据,证明了联合反演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重磁资料的顺序反演可进一步修改地震资料品质差或解释不清之处,减少不确定因素,使模型解释更趋合理,起到相互修正反馈、提高解释精度和减小多解性的效果.应用重磁人机联作2. 5 维体正反演计算系统,其中,重磁力正演采用2. 5 维体多边形截面的数值计算公式,计算中根据物性变化规律及地震和电性层特征,修改密度、磁化强度以及界面深度等参数,对地震和MT 资料解释确定的地层,在重磁反演中作为界面深度的控制,通过改变密度和磁化强度的数值,对地震或MT 资料解释不确定的界面. 黔中隆起区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中晚元古代以海相碎屑为主,古生代至晚三叠世中期是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占优势,晚三叠世后为陆相碎屑沉积. 石油地质条件良好,显示出多层位的油气,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使古油藏多次改造. 目前,应以寻找生储盖组合完整、构造简单且断裂少、保存条件好的地区,作为进一步勘探目标区.研究区包括多个构造单元,地层与岩性变化复杂,造成地质特征与岩石物性特征的复杂性. 结合前人工作成果,重点利用新采集的露头标本,分地层、分岩性地统计与分析岩石物性,为MT、地震和重磁资料的正反演与释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正反演计算加以修正,以达到模型正演异常与实测异常的最佳拟合.根据物性统计规律,剖面计算时各层密度选取的范围如下:T 层为2. 5~2. 7 t·m- 3 ,P 层为2. 6~2. 8 t·m- 3 , ∈层为2. 6~2. 8 t·m- 3 ,Z 层为2. 60~2. 70t·m- 3 ,Pt 层为2. 60~2. 66 t·m- 3 . 磁性参数选取考虑到T —Z多为弱磁或无磁性,故主要考虑Pt 中部分深变质岩所具有的较强磁性,其磁化强度选取为1000 ×10 - 3~2 000 ×10 - 3A·m- 1 .图5 即为结合重磁数据的顺序联合反演结果.图中数字除特别指明的磁性体外,皆为计算的密度值. 利用重磁数据反演,不仅确定了各地层的密度和修正了Pt 顶界面的起伏,而且将∈2 - 3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