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磁电勘探读书报告

重磁电勘探读书报告
重磁电勘探读书报告

《重磁电勘探》结业作业

学生姓名:周昆

专业班级:资工(基)11202

班级序号:35号

指导教师:刘启民

时间:2014.12.5

中国重力勘探技术及方法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 本篇文章是对新世纪里的重力勘探的仪器、数据处理技术、解释理论与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开展卫星重力测量,综合卫星、航空、地面重力测量资料研究地球结构与构造;发展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发展复杂条件下三维重力场多参数综合反演可视化技术以及快速自动反演技术。

[关键词]中国重力勘探技术;发展;前景与展望

1引言

在中国,以地质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重力勘探方法已经历了一个长期和成功的历史。从50年代初期,重力勘探开始应用于我国的地质找矿试验工作,此后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以及现代数学物理理论与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促使重力勘探在仪器、方法技术、解释理论以及实际应用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发展。重力勘探已成为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在解决以下地质问题中取得了肯定的效果:(1)大地构造单元划分;(2)基底起伏和内部结构;(3)追索大的构造破碎带和断层;(4)圈定沉积盆地范围和内部构造;(5)侵入岩的空间分布和深部形态;(6)岩石圈均衡状态和上地慢密度横向不均匀性,详细重力测量在地质填图和矿产勘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重力勘探已在区域地质调查、能源和固体矿产普查、工程地质调查,以及深部构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与方法技术上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重力勘探方法如何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文章在分析当前重力方法进展的基础上,从现代数理理论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新的需求角度,对重力方法从仪器、数据处理技术、解释理论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评估与展望。

2重力勘探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2.1高精度重力勘探技术的应用

高精度重力勘探技术是建立在位场理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它的野外工作方法是在小面积范围内采用大比例、密测网和小点距工作。该技术的发展及其特征如下:

①较早的外国重力仪有诺加、握尔登重力仪,后来发展到精度较高的索丁和拉科斯特(:Lacoste)重力仪。1991年我国引进了使用亚菲尼特(Affinity)仪的美国艾菲系统;1993年西北地质研究所从俄罗斯引进了使用THY一B型重力仪的GONG 技术。拉科斯特D型、G型重力仪由美国70年代研制成功,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的一类重力仪。它以零点漂移小,精度高、重量轻和操作方便而著称。②高

精度重力勘测目前可用航空照片和红外激光测距仪来敷设测网及求取测点高程。此外,对固体潮、中间层变密度、地形等改正可以改到任意半径,还可作均衡改正,且均可达到比较高的精度。③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高精度重力数字处理利用了位场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最新成果,重力异常正反演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可以完成相当复杂的计算模型。诸如归一化总梯度法、重力一地震联合反演法等。重力场提供的信息增多,不但能确定背斜或非背斜构造,还能预测油气藏。

2.2重力数据库

由重力数据、高程数据和程序三部分组成,可完成各项数据改正、处理和成图,便于数据存贮和检索,实现了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自动化,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3卫星技术的应用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球谐系数计算不同阶数的重力异常,并通过流体运动方程计算岩石层底部不同尺度地慢流应力场,用于解释大尺度构造及动力学问题;二是应用海洋密轨道间距卫星测高数据换算重力异常,卫星重力数据具有高密度覆盖的优点,已成为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此技术已在南海的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中应用.

2.4航空重力测量的应用

在海洋重力测量以后的十多年间,航空重力测量应运而起。与陆地重力勘探相比,航空重力测量具有在一些人类罕至的山地、海洋、沼泽等复杂地区作业的优势。与常规调查方法相比,航空重力测量作为一高新技术手段,由于具有宏观、准确、动态、综合,以及不与目标物接触就能对其进行监测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规划、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灾害地质研究等众多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及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国土资源及环境调查做出了全面贡献。

3重力勘探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自90年代起,重力勘探的理论与方法发展了多层密度界面反演,三维数据处理和三度体正、反演,视密度填图,弱异常增强与提取,小波变换分解重力场,图像处理以及检测油气藏方法和均衡响应函数的应用等,还开发了重力解释工作站和模型数据库,使重力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更加方便,效能更高.

3.1重力正反演理论方法

(1)密度界面三维反演

常用的密度界面反演方法有U函数法,压缩质面法,空间域迭代法,正则化方法等,近年来应用较广的是Parker一Oldenburg快速正反演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较高的特点.自1985年使用以,主要在改善迭代收敛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如采用求界面起伏增量的逐次逼近迭代加正则化滤波因子闭;选择滤波器的经验准则,选择迭代加权因子及低通滤波器的截频取值范围。

地震一重力联合反演密度界面能起到更强的约束效果,并体现密度模型与地震模型的一致.其中有非块状模型的三维反演阁;一种以密度等值线表示的梯度模型是将速度等值线变换为密度等值线,计算等值线间地层的重力效应.这种算法现可实现以人机对话方式构制二维密度模型。

关于多层密度界面反演.虽然许多界面反演方法也可进行多界面反演,以及其他一些多层界面反演方法,如应用最优化解线性方程组的N层界面反演,利

用位场变换法的三维多层界面反演,对垂直叠加异常进行分解后解非线性方程组反演多层界面,但大多数多界面反演方法只适用于界面形态简单,各界面大致平行和同向起伏的情况.多界面反演的效果决定于能否对各界面深度有足够的控制和可靠分离各界面的重力场。

(2)局部异常反演

为构制矿体、岩体和其他地质体模型大多采用计算机模拟.采用的方法一种是最优化反演,另一种是人机对话选择法,两者可以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在最尤化反演中,控制随机搜索法能有效搜索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点,并可使用约束条件对变量范围加以控制,搜索结果取一组估计值的平均作为最佳估计值.用此方法成功的反演了广西大厂隐伏花岗岩顶面形态。

应用奇异值分解法的2.5维多边形体重磁异常最优化反演具有收敛快,能模拟复杂地质体的优点,在湖南香花岭岩体顶、底板深度的反演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微机上进行人机交互式的2维、2.5维和3维重磁异常反演,可以在屏幕上显示物体模型和重磁异常图形,可通过光标画出和输入物体模型和修改模型,并可进行重磁异常联合解释。

利用重力异常与密度的线性关系,对剩余密度给予一定约束范围,反演剩余密度的线性规划方法也有一定进展,提出了有限变量的线性规划法提高反演精度。由于解不够稳定和分辩率较低,这一方法未得到广泛应用。

3.2国内外重磁勘探正反演理论方法新进展

俄罗斯、乌克兰、欧美和我国重磁勘探学者在正反演理论方法研究方面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可概括为如下7个方面:(1)B.H.C TPAXOB及其研究集体的系列研究。他们论述了“20世纪位场解释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并建议21世纪应该建立统一的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理论和自动解释的逻辑体系与计算机技术;还致力求解地球物理(特别是重磁勘探)解释中出现的线性问题;提出了含有误差数据的大维数和超大维数(n 109)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稳定解法。(2)多面体正反演理论方法的系列研究。V.Pohanka和R.O.Hansen先后导出了密度为常数或呈线性变化的多面体重力场计算的最佳表达式;D.Tsoulis等[9]研究了多面体重力场及其导数正演的奇异性问题;重力场g正演最佳表达式,已经被应用到复杂三维构造重力场约束反演当中。(3)常密度星形物体正反演理论方法的系列研究。研究了二维星形物体在水平剖面上的重力对数位反演问题,论述了反问题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与稳定性;等研究了三维星形类物体重力场的正演和反演问题;实现反演的条件是包围该星形体的大球面不与观测面相交。(4)起伏地形条件下复杂三度体磁场的反演理论方法研究。非均匀密度、任意截割垂向直角棱柱重力场g空间域正演问题,正演计算是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实现的。(6)采用多复变函数理论研究重力场的反演理论和方法。近年来,俄罗斯学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论述采用多复变函数理论研究重力场反演的理论和方法。就矿体重力场反演来说,她用椭球体或多个椭球体的组合体近似表示矿体,采用多复变函数理论给出了与椭球体或多个椭球组合体近似的矿体重力场的稳定反演算法。(7)适合位场的小波变换反演理论研究。作者们利用适合于位场的母小波进行重磁场的分解与重构,并进行重磁场的反演;在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条件下,根据小波系数的变化特点,确定脉状和阶梯状地质体等简单场源体的位置、厚度、倾斜度和其尤拉方程的构造指数N。上述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在于:大多数是具有较简单表达式的重力场的正反演;关于磁场的直接反演方法也是就具有简单表达式的垂直分量导出的,不适合于各种磁场分量与磁场梯度分量情况;反演所采用的多是没有背景场叠加的异常场;有的需要大量的先验

信息,在缺乏先验信息时不能应用;关于物性参数连续分布重磁场源反演成果甚少;再有,多数研究是在直角坐标系内进行的,数理分析的难度很大。在直角坐标系中,在地形起伏并有低缓背景和高频干扰异常叠加等复杂条件下,求解均匀或非均匀物性二度体和三度体重磁场的直接反演问题是极为困难的课题。为了避开有关研究的巨大困难,近年来,我们把二度体正反演问题研究转移到复坐标系,把三度体正反演问题研究转移到球坐标系,找到了一条简单、全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复杂条件下局部重磁场源全方位成像理论方法体系,并研制成功实用化的程序系统(QFWCX)。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解决物性参数连续分布重磁场源正反演这一前沿性研究课题。

3.2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的新进展

Fdei等人以三维位场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综合应用重磁方法的基本原理解反演问题,获得了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磁化强度和密度随深度的分布模型!在解反演问题时,必须具有垂直方向位场数据的相关信息,这对于提高垂向深度分辨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垂向深度分布的结果仅取决于位场数据的分布。以泊松理论为基础,Yoshio Ueda等人提出应用重磁响应函数求磁性体的产状。重磁响应函数用泊松方程在频率域中的表达式表示:

方程(2),(3)分别是二维重磁响应函数和三维重磁响应函数。

4中国重力勘探的展望

4.1发展高精度多参数重力测量仪器,提高综合信息采集能力

发展航空标量、矢量、梯度重力测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GPS及高灵敏度、高稳定航空重力仪的应用导致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预期本世纪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航空重力在大地测量方面的特殊作用,国际上许多国家多个研究机构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也设立特别研究组对重力测量仪器、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专门研究,从而使传统航空重力仪的精度和性能得到显著改善.Lacoste&RomergeS型海洋/航空重力仪、ZLS重力仪及Bel BGM-5重力仪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发展了多种航空测量系统,航空重力标量测量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1)航空标量重力测量

将重力仪安装在陀螺稳定平台上测量垂向加速度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属于标量重力测量,实际上测重力加速度的一个分量.这方面重力测量的精度一般达到2 mGal,分辨率为10~15 km.加拿大正在研制一种以三加速度仪为基础的旋转不变式标量重力测量(RISG)系统,该系统的实现可望航空重力测量系统不需要定向平台.

(2)航空矢量重力测量

硬架式惯性测量系统是矢量重力测量,它通过正交的三个加速度计测量b参照系中的加速度矢量(重力与运动产生的加速度之和),通过GPS及测高计等测量并计算飞机运动的速度及加速度,经一系列计算校正处理求出三分量重力异常.美国在航空重力矢量测量研究方面作了较多工作,将航空重力测量结果与地面重力数据作比较,表明航空重力矢量测量的水平分量精度可达7~8 mGal,垂直分量的精度为3 mGal.挪威、丹麦、德国和葡萄牙合作实施了联合航空测量系统和测高系统的研究,发展了一种航空大地水准面测量系统,应用于沿海海洋学的研究. (3)航空重力梯度测量

近年,美、加、澳等国地球物理公司已进行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研究试验工作,由于该测量技术属西方国家限制出口的尖端技术,尚不能引进,只能予以密切关注.

A.航空全张量重力梯度测量

美、加等国三个公司联合进行全张量重力梯度仪的可行性实验,测量系统有12个加速计安装在三个圆盘上,其中一个为垂直,其余两个为水平,每个圆盘上安装两对加速度计,全部灵敏元件安装在防震平台上,试验区选择在包括金伯利岩、磁性镍硫化矿和斑岩地区.美国Bell Geospace公司研制了三维全张量梯度测量系统,并与海军一起在墨西哥湾导航试验船为油气勘探取得200块段数据,完成了地震与全张量梯度测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重力梯度测量可以优化地震解释结果,两者综合可以得到梯度优化的地震数据,可以用来确定盐丘的大小、形状及厚度与结构.实际资料表明在深度为1000~1500 m深度范围内的密度差分辨率可达

0.05 g/cm3.

B.部分张量梯度测量系统

澳大利BHP公司的测量系统,包括8个加速度计安装在一个水平圆盘上,只测量水平梯度Uxx、Uyy.Uzz可以通过前两者计算得到.该系统已用于澳大利亚的银、铅、锌矿及加拿大的金刚石矿的探测工作,已发现一处可能含金刚石的矿藏.

上述测量系统一般与磁力测量组成重磁测量系统进行.

4.2深入开展卫星重力测量,综合卫星、航空(海洋)与地面重磁资料研究地球结构与构造

.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球谐系数计算不同阶数的重力异常,并通过流体运动方程计算岩石层底部不同尺度地幔流引力场,用于解释大尺度构造及动力学问题。

应用海洋密轨道间距卫星测高数据换算重力异常已成为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海洋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中有应用前景.研究应用轨道重力梯度测量获取陆地重力异常和应用双卫星获得陆地重力异常的新技术将是快速、高密度测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综合利用地球空间不同高度层次的重磁资料,分析对比归一化综合解释壳幔构造.

4.3发展与高精度重力测量相匹配的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4.3.1研究重磁异常弱信号提取技术,增强异常分辨能力

在利用重力异常进行地质填图或资源勘查中经常会遇到有用异常被干扰所淹没而难于分辨,所以弱异常的提取在重力异常解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有用异常经常与干扰频率相近,所以采用统计方法可能更合适.如采用最佳检测系统与自调节滤波提取弱信号等,但这方面的工作尚未深入开展,需要加强.

4.3.1不同深度重力场的划分

为了提高重力场的垂向分辨率,研究沿深度的分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虽然

目前已有匹配滤波、正则化滤波、补偿圆滑滤波等多种方法,但所得结果还不能与深度有定量的对应关系,所以进一步研究有效的深度滤波方法仍然是一个艰巨任务.深入研究适合位场特点的小波变换方法以及深度滤波方法可能是有效的途径.

4.4发展复杂条件下重磁场多参数综合三维反演可视化解释技术

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重磁三维反演可视化解释是重磁学科发展的一个重点.

4.4.1.提高反演三维场源几何参数的能力,发展三维场源空间定位技术

在均匀三维场源情况下,当形体复杂时需要反演众多的源体几何参数才能较

细致地划出源体的轮廓,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二:一是应用在多参数反演时能收敛于全局极值优化方法,二是采用高精度空间延拓逼近场源大致圈定源体范围的方法.对于第一方面题,提出将模式搜索法同单纯形法有机结合直接解多参数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方法,由于算法计算量大,收敛速度慢等原因未能形成实用的方法.对于第二方面问题,采用球坐标位场球谐表达式,由已知位场求解球谐系数,然后

计算全空间位场向场源逐步逼近的方法

方法决定于逼近场源位场的精度,要获得可靠的近场源位场是困难的.所以进一步完善提这些方法技术仍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4.4.2采用人机交互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三维场源屏幕正反演解释

重力三维正反演人机交互解释一直是国内外重力勘探研究的重点,但由于三维形体视化的复杂性以及三维反演方法的不成熟等因素至今还未形成实用方法.目前多数的工是着重在三维复杂形体的正演.采用计算机上的橡胶膜技术灵活构制三度体,采用二度体逼近三度体的校正迭代反演技术与实时正演拟合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性的极大提高,为重力正反演可视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在

可视化环境下直接反演,直观操作维源体,实时观察位场变化,这将是重磁正反演

解释的发展方向.

4.4.3研究有机结合的多参数组合反演方法,形成以GIS为平台的多功能综合解释系统

由于三维反演的复杂性,需要对位场及其各分量与各梯度的合理组合采用分阶段反的策略,根据各种反演方法的特点进行顺序反演:例如采用空间延拓大致确定源体的位置范围,然后采用随机搜索法等进一步勾划源体的轮廓,以此为约束进行层析成像反演确定体的物性分布,最后采用人机交互三维反演精确修正解释结果,这种分层次的正反演解释会提供较为合理的地质结果,可以提高立体地质填图和矿体空间定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重力反演结果在GIS平台上进一步与地质、其它地球物理解释结果综合解释.

4.5发展微重力测量技术,扩大重力应用领域

由于微伽重力仪的应用,各项改正方法的完善和精密的观测方法,重力异常精度达到3010 m/s以上,使得探测小尺度物体引起的微弱异常成为可能.随着微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必将扩大重力的应用范围[11]:在溶洞和墓穴探测、滑坡体检测、油气检测和小构造探测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6广泛的社会需求与不断拓宽的应用领域

国外航空重力测量方法技术已基本成熟,已用于商业地质勘探.测量精度已达

1~2mGal,已能满足百万分之一和二十万分之一区域重力测量要求,在一些地区甚至可达十万分之一较大比例尺的要求.我国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地区存在近二百万平方公里的空白区.在其它沙漠、沼泽、森林复盖及海陆交互地区还存在许多盲区,迫切需要在这些地区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工作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在我国西部

中高山区开展航空磁测工作已成为当前的急需,与它配套的中高山区航空磁测特殊的测量、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更为突出,这方面将有广阔的社会需求.在矿产资源勘查中,重力测量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高精度多参数重力测量及与其配套的处理解释方法技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油气勘查中,除继续发挥重力在油气勘查中解决区域构造的作用外,综合利用卫星航空重磁、地磁地重等资料研究全球、洲际与区域地质构造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安玉林,陈玉东,黄金明.重磁勘探正反演理论方法研究的新进展.地学前缘.2003.3(1)

[2]王懋基,蔡鑫,承林.中国重力勘探的发展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

报,1997,40(增刊):292~298.

[3]王懋基.重磁解释方法的新进展[J].物探化探译丛,1992,4(5):56~64.

[4]刘清泉.我国石油重力勘探的回顾和展望.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8.23(6):720~727

[5]许厚泽,王谦身,陈益惠.中国重力测量与研究的进展.地球物理学

报,1994-12-30

[6]王东江.快速静态技术在重力勘探中的应用.物探装备.2003-09-30

[7]管志宁,郝天珧,姚长利.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展望.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6(2):237~244

[8]Fedi, Mlanrizio, Raholla,3-D invers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with depth resolulion[J].Geophysics, 1999, 64(2):452-460.

[9]Ueda Y, Kuhota R, Segawa J. Magneto-gravity response function and its aplication to Daito Ridge [J].Geophysics, 2002, 67 (1):110-116. [10]管志宁.中国磁法勘探的研究与发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7,40(增

刊):299~307.

《翻译学》读书报告

一、书名:《翻译学》 二、著者:谭载喜 三、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四、页数:357页 五、內容概要 本书共九章。 第一章为绪论。作者认为:尽管翻译是一项古老而蓬勃开展的活动,但翻译研究却受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片面观点和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长期发展缓慢。其中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翻译研究未能享受起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所以作者呼吁:确立翻译学得独立学科地位必须作为一切翻译理论工作者的共识。 第二章:翻译学的学科性质。作者认为:翻译学是一门与符号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数控论,尤其是语言学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综合性科学。 第三章:翻译学的任务和内容。书中所阐述的翻译学学科建设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翻译的历史、理论、流派;探讨翻译的性质、作用、标准、原则和方法;描述实际的翻译过程,说明各类翻译的特点和不同要求;探索语言转换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定翻译人员应具备的素养、才能和培养提高途径,预测翻译事业的发展方向等。作者认为,翻译学大的任务的具体落实就是翻译理论的建立。翻译学的内容和任务是“揭示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 第四章:翻译学的研究途径。书中主要论述了5种基本途径:文艺学途径、语言学途径、交际学途径、社会符号学途径、翻译学途径。作者认为:翻译活动涉及两种语言或符号系统,无论从哪种途径翻译,都离不开对比的方法。可以说,翻译学的研究是语言对比、社会文化对比、符号系统对比的研究。 第五章:翻译学与语义研究。书中指出翻译时应从句法、修辞、词汇三个层次和所指、联想两个方面探讨语言的意义。 第六章:翻译学与词汇特征。对比英语和汉语,它们之间存在着四大基本特征:词汇偶合、词汇并行、词汇空缺、词汇冲突。对词汇的这类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也自然是翻译学所必须承担的任务。 第七章:翻译学与西方译史译论研究。本章简单介绍了西方翻译实践与理论史,并着重介绍了奈达、雅可布逊和贝克的一些翻译理论。 第八章:翻译学的分支学科:比较译学。主要介绍了比较译学的学科属性,目的和任务范围以及研究方法。 第九章:中西译论的比较。本章分析了中西译论的异同并从深层次挖掘了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文化烙印。 其中第二至四章是从宏观方面为翻译学定位,指路。第五和第六章是翻译学对具体翻译实践所提出问题的一种解释。第七至九章是通过中西译论比较来明确翻译学的任务和努力方向。 六、读后心得 1 诗歌是否可译 书中在介绍翻译的文艺学解释时,提到了英国诗人德南姆(Denham,1615—1669)有

磁法勘探实验报告

重力勘探实验报告 学号: 班号: 061123 :梦谨 指导教师:永涛

目录 前言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 (3) 磁力仪工作原理 (4) 工作容及步骤 (3) 实验容及步骤 (6) 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 (7) 评述与结论 (13) 总结 (8) 建议 (9)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会用磁力仪进行简单的勘探; 2.根据勘探的结果,能够反演出地下物体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二.实验原理 磁法勘探是利用地壳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场变化(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资源合查明隐伏地质构造的一种物探方法。 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 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 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 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 常。利用仪器发现和研究这些 磁异常,进而寻找磁性矿体和 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磁 法勘探。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 图1 磁异常示意图 一,它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磁法勘探及井中磁测等。磁法勘探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如铁矿、铅锌矿、铜锦矿等)、进行地质填图、研究与油气有关的地质构造及构造等问题。

三.磁力仪的工作原理 磁力仪按其测量的地磁场参数及其量值,可分为:相对测量仪器和绝对测量仪器。从使用磁力仪的领域来看,可分为:地面磁力仪,航空磁力仪,海洋磁力仪及井中磁力仪。下面重点介绍电子式磁力仪中的质子磁力仪。 (1)性能指标 图3-6 GSM-19T型质子磁力仪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灵敏度:0.05nT 分辨率:0.01nT

绝对精度:±0.2nT 动态围:20000到120000nT 梯度容差:>7000nT/m 采样率: 3秒至60 秒可选 温飘:0.0025nT/°C(环境温度为0到-40°C); 0.0018nT/°C(环境温度为0到+55°C) 工作温度:-40℃—+55℃ 存储4M字节:对流动站可存209715个读数 对基点站可存699050个读数 对梯度测量可存174762个读数 对步行磁测可存299593个读数 尺寸及重量:主机223×69×240mm,重2.1Kg 传感器170mm(长)×75mm(直径),重2.2Kg (2)测量原理 应用质子自旋磁矩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围绕地磁场方向做旋进运动的现象进行磁场测量。在水、酒精、甘油等样品中,质子受强磁场激发而具有一定方向性,去掉外磁场,质子在地磁场作用下绕地磁场T旋进,其旋进频率f与地磁场T强度成正比,关系式为: T=23.4872f 单位:伽马或纳特。测定出频率f即可计算出总磁场强度T的数

广西大学学硕-0814-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代码:0814)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办于1932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曾为我国中南、西南乃至台湾地区的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80多年的历史沉淀、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国家“211工程”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和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计划的支持,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其中的结构工程学科连续入选“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近10年学科相继获得了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省级创新团队——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广西人才小高地。2012年获批增设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开始培养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城乡规划等领域的人才。当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师资队伍强、教学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攻关能力强,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土木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区内领先、国内先进,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土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1.结构工程;2.岩土工程;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4.桥梁与隧道工程;5.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 有研究方向如下: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高层建筑结构;2.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及施工控制;3.钢结构及组合结构;4.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5.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6.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评估理论;7.地下工程;8.特殊岩土与工程;9.地域建筑及设计技术;10.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和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2.掌握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工程实践知

读书笔记 读书报告 《英国人的特性》

《英国人的特性》读书笔记 国贸090120 张腾 毛姆说,这本书只涉及一个具体的题材,所以不像爱默生的散文集那样暧昧、松懈、思想肤浅,这本书比他的任何一部其他作品都更生动,更令人愉快,我觉得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 其作者爱默生(Ralph Walde Emerson,1803—1882),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教文家,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之代表人物。 在书的前言,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大国历史是历史沧桑的陈述者,大国性格则是历史深邃的思考者。”关于英国,从小到大,我们的课本教了我们太多知识,全球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一战、二战:伊丽莎白、克伦威尔、丘吉尔、撒切尔;飞扬的米字旗。只要我们愿意,我们能找出那么多颜色、纹理来填充ENGLAND这几个字母。 全书讲到了英国的国土、种族,英国人的才能、习俗,他们的真诚、性格,说到了英国的贵族,他们的大学、宗教、泰晤士报,历史遗迹巨石阵,还有英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等等,十分的精彩。 曾经我只知道英国人是绅士的代名词,自从读到“英国本来不起雾,是惠斯勒画雾,伦敦才有雾”后觉得他们多了层忧郁,一种灰色的情调。在此书里,爱默生告诉了我们更多:第一章里,他说英国人耽于幻想,狭隘,以一种大众的平庸和顺从凸显他可贵的高尚。第二章他又叙述了自己英国邮轮之行的所观所感,试图描绘出“英国人的伤感、英国人的爱与恐惧、英国的历史和社会形态。” 第三章,他为英国人戴上了欧洲的皇冠。此篇里的英国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人民充满智慧。第四章英国人展现出他们“世世代代坚忍不拔和坚持人人平等”的品质,以个人非凡的能力引领着当今世界的潮流。他列举了一系列英国天才:罗杰?培根(Roger Bacon)、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speare)、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mpman)、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本章里也有大量对英国人外形特征的描写,“肤色红润、白嫩丰满、体格健壮、面部轮廓分明”,“像一个骰子”,实在是很精妙的比喻。纵观现在的英国明星也大多有这样的气质。 第五章的“才能”毫不吝啬地夸赞了英国为世界上“最盛产、最奢侈、最威风的国度”。这里爱默生着重描述了英国人的逻辑科学能力,“他们讲究规律,逻辑分明,目标明确,胸怀坦荡”,给人以年轻力壮之感。在本篇结尾处,“他们冷静地看待自己作为世界文明和力量的先锋,正编成方阵,一排一队,成千上万,步伐稳健,浩浩荡荡地勇往直前”便构成了最好最有说服力的画面。 第六章谈的是英国人性格中坚持自我、固执己见的一面,他们似乎已拥有了机器的某些品格:永远精力充沛、有条不紊。第七章则与法国人、西班牙人等做了一番比较:英国人靠财富和权力的蛮劲来影响欧洲,而法国人则是通过其亲和力和智慧(法国长着一副情妇的嘴脸,永远是美艳又宿醉着,散发着强大的女性荷尔蒙);意大利人阴险狡猾(看看他们在一战二战中频频倒戈的做法便是最好的证据,难怪比萨斜塔不愿正其身)。第八章讲到了十分关键的一点:英国人是最聪明的名族,他们从不使用其他名族的语言,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影响他人;他们使别人改变信仰,而不是自己被改变。这是多么难得的特性。凭借什么呢?我认为是他们深远的名族文化,他们沉静内敛的性格给人庄重感,受人崇拜,当时他们拥有最强盛的国力,扩张着日不落的版图却能让人臣服。第九章我们见到了英式幽默的意味,那一点点小虚荣在每一阶层都得以展露。 第十章爱默生毫不客气地称英国人为穿着便衣的国王,他们赤裸裸地崇拜着物质财富,不以此为耻、不带任何忏悔。用现在的话讲,便是“炫富”。甚至纳尔逊曾经说过“贫困是

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前防空洞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指导老师:吴健生赵永辉 小组成员:刘佳叶何文俊马驰 2011年6月

目录 1. 目的 2. 原理 3. 仪器介绍 4. 野外实施 5. 数据处理 6. 保证质量措施 7. 问题对策 8. 结论分析 9. 体会展望 10. 参考文献

摘要: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探测方法,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达到了解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黑松林斜坡地下的情况。 关键词:面波探测黑松林斜坡 1.实验目的 通过人工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的方法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黑松林斜坡进行勘察。要求勘探出黑松林斜坡地下的情况。 2. 实验原理 面波分为拉夫波和瑞利波。本实验主要应用的是瑞利波。同一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反映出地质条件的横向不均匀性;不同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的变化则反映了地下介质在深度方向上的不均匀性。 通过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 ,即可达到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目的。 3. 仪器介绍 4. 野外实施 4.1 实验区概况 试验区域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前,入口朝北,由于无法进入内部,初步估测

该防空洞在平面上呈长方形。实验区上部覆盖种有草皮的土壤层,堪探时土壤较湿润。 4.2 野外布线 此次实验本小组总布线条数为 2条,布线方向为南北向。我们根据实验场地具体情况,在防空洞入口边缘布下了第一条线,在第一条线西侧距离为3米处布下第二条线。在实验过程中,炮点距为1米,检波器间距为1米,检波器每次向北移动距离也为1米。进行人工激发时,我们在每点处各激发两次并采集数据,总共得到数据14组。 4.3 野外操作 1. 排线,布检波器 第一道测线 第二道测线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报告20136381

读书报告 班级:农经201302 姓名:唐小东 学号:20136381

“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舒尔茨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使本书的主旨一目了然。<<改造传统农业>>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方面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反对轻视农业的看法,强调现代化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全书对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论述正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 在刘易斯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中,农业的作用只是为工业扩张提供免费的劳动力。舒尔茨坚决反对轻视农业的观点,在他看来,农业决不是那么消极无为,相反,它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舒尔茨同时也强调,对于经济增长,传统农业很难作出什么贡献,只有现代化的农业,才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了要讨论的中心问题。传统农业究竟“传统”在哪里呢?舒尔茨认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竭力阻碍技术进步,压制工业发展,农民变革屡受打击后,思想被禁锢、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对技术创新失去兴趣。他们世世代代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不可能进一步增加产量。这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它导致的后果是生产率低,产出低,农民收入自然就微薄,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满足温饱外,所剩无几。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低呢? 许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农民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农民没有经济头脑,又缺乏管理知识,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还特此,如果派专家深入到农村中去,把农民组织起来,帮助他们重新配置现有资源,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那么,效率可以大幅提高,产量也会随之增加,贫穷落后的农村就可以因此改变。但舒尔茨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并不愚昧,他们精明能干,锱铢必较,时刻盘算着怎样才能少投入,多产出,生产要素在他们手里,被配置得恰到好处,达到了最佳状态,即便是学识渊博的专家,也不可能再作哪怕是一点点改进。所以,企图通过重新配置现有生产要素,来改变传统农业,是无法实现的。既然传统农业中资源配置合理,那它为什么停滞不前,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呢?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农民铺张浪费,没有节约的习惯,特别是婚丧喜事大操大办,逢年过节铺张浪费,另外,缺少精明、善于投机的商人,所以储蓄少,投资低。但舒尔茨认为,投资低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其根源不在于储蓄少或缺少企业家,而在于投资收益率太低,刺激不了人们投资的积极性,结果传统农业毫无生机。 作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因素,新的生产要素有供给者,也有需求者。供给者开发新的生产要素,并提供给农民。由于气候、土地等条件的限制,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拿来就可以用,而是要经过研究和改造,才能使之适应于传统农业社会,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者,就是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生产出新的生产要素。舒尔茨认为,是这些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掌握着经济发展的“钥匙”。早在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曾作了一个关于社会中,人们对各类职业评价的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结果,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农民工,没有人选择农民。研究者痛心疾首指出,之所以有人选择农民工,不是他们真的喜欢,而是因为他们还是没有的其他更好的选择,改造中国的传统农业已刻不容缓,三农问题,已喊了多少年,但农民却没有从中受益多少。或许,我们从开始的思路就剑走了偏锋。改造传统农业,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写在纸上,流于会议的几点认识、几点主张上。 如果以学术的视角来看,或许我们的说法更有说服力。有人以为改造传统农业,就是农业的机械化。的确,改造传统的农业需要机械,但未必是机械化,因为我们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正如舒尔茨所指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难题。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涉及到各个方面,有改造农业的整体环境的努力,有提高农民素质的努力,还有改善农业的经营方式的努力等。而这些正是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向我们介绍的,舒尔茨从划分农业的生产活动出发,研究了传统农业与现代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 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英国文学复习总结

英国文学复习总结详解 Part one: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1.Beowulf《贝奥武甫》------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it is also the epic of the Anglo-Saxon.(P3) 2.The name of the terrible monster------Grendel(格伦德尔)(P3) 3.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in its poetical form is the use of alliteration(头韵),others are metaphor (暗喻)and understatement(保守陈述)(P5) 4The Norman Conquest (诺曼征服)ma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feudalism in England. (P6) 5.The romance(传奇文学)(P8) The most popular of literature in fedual England was the romance. It was a long composition, sometimes in verse, sometimes in prose, describing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a noble hero. The hero of the romance was the the knight, a man of noble birth, skilled in the use of weapons. It was written for the noble class(贵族的文学) Romances falls into three cycles : “matters of Britain”( adventure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matters of France” (Emperor Charlemagne and his peers) “matters of Rome”.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so for th) 6. William Langland威廉·朗兰------ Piers the Plowman《耕者皮尔斯》(P11) 7.The ballads(民谣)(P17) The most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English folk literature is the ballad.It is a story told in song ,usually in 4-line stanzas [?st?nz?],with the second and fourth lines rhymed. It was written for common people(平民文学). The subjects of ballads are various in kind,as the struggle of young loves against their feudal-minded families,the conflict between love and wealth ,the cruelty of envy,the criticism of the civil war,and the matters of class struggle. The most famous ballads are the ballads of Robin Hood. 8.Geoffrey Chaucer’ Contributions <1>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in 14th century. Chaucer introduces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s of various types instead of the old Anglo-Saxon alliterative verse,especially the rhymed couplet of 5 accents in iambic meter(the heroic couplet) to English poetry.(P26) <2>Chaucer is the first great poet who wrot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His production of so much excellent poetr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stablishing English as the literary language of the country.He did much in making the dialect of London the standard for the modern English speech.(P26) <3>the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m(P23) The Prologue(序言)suppies a miniature of the English so ciety of Chaucer’s time <4>. he forerunner of humanisim (P24 倒数第二行) 9.Geoffrey Chaucer died in 1400 and was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威斯敏斯特教堂)thus founding the “Poets’ Corner”..(P20) 10.The Romaunt of the Rose(translated from Franch)《玫瑰传奇》 Troilus and Criseyde(adapted from the Italian)《特洛勒斯和克莱西》 10. Geoffre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tales of the Knight,the Pardoner(卖赎罪券者),the Nun’s Priest (尼姑的牧师),the Wife of Bath,together with the Prologue,are the best of the whole collection.(P24)(了解一下) Part two:The English renaissance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报告 学号:20111002833 班级:012111 姓名:李海亮 指导老师:曲赞

序言 叙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重要性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些勘探方法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查等领域的应用,学会在自己专业中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学会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地质问题。 第一节重力勘探 重力方法的物理原理和重力方法的特点 原理重力勘探是利用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在地表产生的重力异常来确定地质体形状、大小、埋深等因素,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实质就是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地质体与围岩间有质量差,即剩余质量,剩余质量产生了一个指向地质体质量中心的附加引力,该引力在正常重力方向上的投影即为重力异常。得出重力异常后,再对其进行地形、高度、中间层和正常校正后,便可得出由地质体引起的异常。 为了了解不同形状、大小、产状的地质体所引起的异常,需进行异常的正演计算,即计算一些简单规则几何体引起的重力异常特征,利用它们来近似代替不同特征的实际地质体;而反演则正好相反,是已知地质体的异常特性,来推算其几何特征。反演是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目标是寻找、研究或推断金属或非金属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等。 特点相比其他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的特点在于:①可利用重力勘探透过覆 盖层寻找隐伏的地质构造或盲矿体;②仪器轻便、观测简单、工作效率高、施工 进度快、成本低;③应用范围广,目前可用于找矿、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石油天 然气勘探、工程勘探等。 如何利用重力方法来解决地质问题(举例说明) 基本方法为:重力勘探——发现异常——综合分析、反演推测——实际探测——正演计算、推测异常是否合理 重力法在天然地震预报,油气、煤炭、金属非金属矿及地下水勘查,海洋环 境调查,了解上地幔的密度变化、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及地壳地活动性、划分大地 构造单元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20世纪70年代在吉林省某地区进行勘探金矿石时,采用的是重力法勘探,成功发现了含铜硫铁矿。该区已发现小型矽卡岩磁铁矿。为了扩大矿区范围,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塑料降解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引言........................................................................................................ - 1 - 二、塑料简介................................................................................................... - 1 - 三、发展历程................................................................................................... - 2 - 3.1国外发展............................................................................................. - 2 - 3.2 国内发展............................................................................................ - 2 - 四、近期进展................................................................................................... - 2 - 4.1 光降解................................................................................................ - 3 - 4.1.1 光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1.2 光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2生物降解............................................................................................. - 3 - 4.2.1 生物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2.2 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3 光/生物双降解 .................................................................................. - 4 - 4.3.1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原理 .................................................... - 4 - 4.3.2 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发展 ................................................... - 4 - 4.4 其他可降解技术................................................................................ - 4 - 4.4.1 超临界降解技术..................................................................... - 4 - 4.4.2 CO2合成可降解塑料技术...................................................... - 5 - 五、发展展望................................................................................................... - 5 - 六、参考文献:............................................................................................... - 6 - I

英美文学作业 英文读书报告 book report

Book Report —The Scarlet Letter 1.Plot:The Scarlet Letter, the shocking masterpiece written by Nathaniel Hawthorne, mainly tells the destiny of three persons: Hester, Mr. Dimmesdale and Dr.Chillingworth. Hester,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whose husband, old Dr.Chillingworth was working in another country, was forced to wear a scarlet letter ”A” on her chest, for she had a love affair with another man,that was, the eminent local clergy Mr.Dimmesdale. The letter”A”stood for ”Adultery” , that she must wear as a humiliating signal till her death. As she refused to tell the name of the other adulterer,her husband was seized by a strong sense of envy, hatred and anger . Before long, he found out that Mr.Dimmesdale was the very man who had an affair with his wife. He began to pay back by afflicting the clergy’s weak soul day after day and, as the clergy couldn’t endure the torment of his own anonymous crime, he finally acknowledged the fact in front of the public who had always trusted him; he died as soon as he finished his confess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fire of revenge besieged Dr.Chillingworth, he became badly ill and died a year later. At the same time, Hester, who had already been forgiven by people, went on leading her impoverished life in obscurity. 2.Personal feelings: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探矿法 一、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基本原理 物探的基本特点是研究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场等,而不是直接研究岩石或矿石,它与地质学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场的研究可以了解掩盖区的地质构造和产状。它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或地球物理学,系把物理学上的理论(地电学、地磁学等)应用于地质找矿。因此具有下列特点和工作前提: (一)物探的特点 1.必须实行两个转化才能完成找矿任务。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只能推断具有某种或某些物理性质的地质体,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断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最后通过探矿工程验证,肯定其地质效果。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如磁铁矿、磁黄铁矿、超基性岩,都可以引起磁异常。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较为肯定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从而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二)物探工作的前提 在确定物探任务时,除地质研究的需要外,还必须具备物探工作前提,才能达

到预期的目的。物探工作的前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物性差异,即被调查研究的地质体与周围地质体之间,要有某种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被调查的地质体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合适的深度,用现有的技术方法能发现它所 引起的异常。若规模很小、埋藏又深的矿体,则不能发现其异常;有时虽然地质体埋藏较深,但规模很大,也可能发现异常。故找矿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能区分异常,即从各种干扰因素的异常中,区分所调查的地质体的异常。如铬铁矿和纯橄榄岩都可引起重力异常,蛇纹石化等岩性变化也可引起异常,能否从干扰异常中找出矿异常,是方法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应用及其地质效果 (一)应用物探找矿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1.物探找矿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因物理场是以水平面做基面,越平坦越好;矿体形态规则;具有相当的规模,矿物成分较稳定;干扰因素少;有较详细的地质资料。最好附近有勘探矿区或开采矿山,有已知的地质资料便于对比。 2.物探找矿的不利条件:物性差异不明显或物理性质不稳定的地质体;寻找的地质体或矿体过小过深,地质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不易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等。 (二)物探方法的种类、应用条件及地质效果简要列于表4—5。 物探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依据工作区的下列三方面情况,结合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进行选择:一是地质特点,即矿体产出部位、矿石类型(是决定物探方法的依据)、矿体的形态和产状(是确定测网大小、测线方向、电极距离大小与排列方式等决定因素);二是地球物理特性,即岩矿物性参数,利用物性统计参数分析地质构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岩石力学 读书报告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姓名:曾敏 学号:2006201071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岩石力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推荐一种较广义、较严格的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岩石对于各种物理环境的力场所产生的效应。”这个定义既概括了岩石力学所研究的破碎与稳定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也概括了岩石受到一切力场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力学效应。岩石力学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数学、弹塑性理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岩石力学主要理论基础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到很多基础及应用学科。岩石力学的力学分支基础 1、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在采矿工程中用到的固体力学主要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如把采场上覆岩层看作是梁或板结构用的就是结构力学理论;采用弹性力学研究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 2、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对于地下采矿工程来说,其研究对象就是地下水与瓦斯等矿井气体。 3、爆炸力学 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和防护。它从力学角度研究爆炸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又称激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同时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下开采中的巷道掘进,露天开采中的采剥都要进行爆破。 4、计算力学 计算力学是综合力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研究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软件的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力学的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技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它已成为力学除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外的第3种手段。常见的计算力学方法并已广泛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的有: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热传导和热应力有限元法、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无网格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等。以计算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应用也正广泛地开展起来。

关于稀土的读书报告(化学)

关于稀土的读书报告 ——读《稀土》有感 【引言】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国内外科学家最关注的一组元素,被美国、日本等国家列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近些年来,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稀土的出口,视稀土为战略储备物资。基于以上国情,我将从稀土的发展历程、稀土的具体分布及存在形式、稀土元素的无机化合物、稀土元素的具体用途以及我对中国稀土开发和贸易的思考这五方面具体阐述我的读后感。 一:稀土的发展历程 1.1稀土是什么? 稀土的英文名是Rare Earth,即“稀少的土”。其实这是18世纪遗留给人们的误会。局限于当时的探测水平和提炼技术,人们之发现了若干种稀土元素并只制得了不纯净、像土一样的氧化物,故取名Rare Earth。 1.2稀土元素的定义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稀土元素的定义,稀土类元素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原子序数从57至71的15个镧系元素,镧(57)、铈(58)、镨(59)、钕(60)、钷(61)、钐(62)、铕(63)、钆(64)、铽(65)、镝(66)、钬(67)、铒(68)、铥(69)、镱(70)、镥(71),再加上与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的钪(21)和钇(39),共计17个元素。 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某些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通常将稀土元素分为轻、重两组。钆以前的镧、铈、镨、镝、钕、钷、钐、铕7个元素为轻稀土元素,亦称铈组稀土元素;钆、铽、钬、铒、铥、镱、镥,钪和钇等9个元素称为重稀土元,亦称钇组稀土元素。 1.3稀土元素发现及发展史 1787年,瑞士军官C.A.Arrhennius发现了一种新矿物。1794年,芬兰化学家J.Gadolin 分析这种矿物时,发现了新未知元素,因其氧化物形似泥土,因此成为“新土”。1797年,瑞典化学家A.G.Ekeberg确认了该“新土”,并将“新土”命名为“钇土”(Yttria)。 1843年,K.G.Mosander在研究“钇土”的时候发现了两种新元素,分别命名为铽(Terbium)和铒(Erbium)。 1878年,Jean Charles G.de Marignac又在“铒”中发现了新稀土元素,命名为镱(Ytterbium)。 1879年,Per Theodore Cleve在Marignac分离出镱中的“铒”后又发现了两个新元素,分别命名为钬(Holmium)和铥(Thulium)。 1886年,Lecog de Boisbaudran又将Cleve发现的“钬”分离为两个元素,一个仍称钬,另一个叫镝(Dysprosium)。 1907年,Auer von Welsbach和G.Urbain各自进行研究,用不同分离方法从1878年发现的“镱”中分离出一个新元素,并将这个新的稀土元素命名为镥。 从1794年发现钇土到1907年发现镥这8个稀土元素,共经历了113年。 轻稀土的发现晚于重稀土。 1803年,J.J.Berzelius、W.Hisinger和M.H.Klaproth一起发现了一种新“土”取名为“铈土”。 1839年,Mosander 发现“铈土”中还含有其它新元素,他取名为镧。 1841年,Mosander又在他发现的“镧”中发现了新元素。性质与镧相似,因此借希腊语中“双胞胎”之意将其命名为Didymium(吉基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