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化学著作读后感

化学著作读后感

化学著作读后感我最近读了一本化学著作,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奇妙又有点让人头晕的魔法世界。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些化学符号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眼前蹦跶。

什么H₂O啊,我心里就想:“你这不就是水嘛,还整得这么神秘,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凑一块儿就成了我们天天喝的水。

”不过随着读下去,我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组合背后有着超级复杂又迷人的故事。

书里讲到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张超级英雄的排行榜。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超能力”,像钠(Na)这种金属,碰到水就会变得特别暴躁,“刺啦刺啦”地反应个不停,感觉像是个脾气火爆的小怪兽。

而金(Au)呢,就高贵冷艳多了,不管周围环境怎么折腾,它都稳稳当当的,简直是元素界的贵族。

那些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像是一场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反应物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就像舞者听到了音乐,开始按照一定的节奏和步伐变换队形,最后变成了生成物。

有时候一个反应还会牵扯到好几个“舞者”,一会儿是氧化反应,像东西被火烧着了的感觉;一会儿是还原反应,又像是把被抢了东西的人把东西又抢回来一样。

这一正一反,真的是妙不可言。

读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化学课上那些有趣的实验。

把硫酸铜溶液滴到氢氧化钠溶液里,看着那蓝色的沉淀一点点出现,就像大海里突然冒出来一座蓝色的小山,当时心里那股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这本书里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铜离子(Cu²⁺)和氢氧根离子(OH⁻)相互吸引,然后手拉手就变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这让我觉得化学实验就像是在现实世界里把书里的魔法咒语给施展出来一样。

不过呢,化学著作里也有一些让我头疼的地方。

那些复杂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之类的概念,就像是一团乱麻。

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迷宫里转来转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出口,又发现前面还有好多弯弯绕绕。

但是呢,当我耐着性子多读几遍,再结合一些例子去理解的时候,就像是在黑暗里突然找到了一盏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读完这本化学著作,我对周围的世界又有了新的看法。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化学简史》读书报告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英)柏廷顿所著的《化学简史》,这本书分为十六章: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第二章化学的初期第三章炼金术的传布第四章医药化学第五章燃烧和大气性质的早期研究第六章气体的发现第七章拉瓦锡和近代化学的基础第八章化合比例定律和原子学说第九章戴维、柏尔采留斯的电化学说或二元学说第十章有机化学的初期第十一章取代作用、一元学说和类型论第十二章化合价理论第十三章有机化学的发展第十四章物理化学史第十五章周期律第十六章原子结构其中我重点看了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这一章分为早期的应用化学早期的金属知识玻璃染料总结这几节。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

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

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

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

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

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

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

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

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人们已经冶金--炼铜。

地中海的克里特岛稍迟一些。

苏美尔人很擅长冶炼金属比如银、铜、还有金。

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是冶金术的一大进步,一般来说,青铜的出现比铜要晚,有的地方差不多同时出现。

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加工金属的同时也使制造玻璃和有釉陶器或者类似原料达到完善。

埃及的陶工就用用陶轮制作黏土,并且不用开炉而在高大的焙烧器皿中来进行。

化学读书笔记(精选7篇)

化学读书笔记(精选7篇)

化学读书笔记〔精选7篇〕化学读书笔记〔精选7篇〕化学读书笔记1在暑假里,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国化学学科史》这本专业书,感觉收获特别大。

这部书追溯了化学学科在中国建立、成长和开展的历程。

它不仅关注化学知识的增长进程,更关注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体系、机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

首先,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很多与化学相关的理论活动,并产生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其次,20世纪现代化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完全是西方化学学科体制移植的结果。

另外,中国古代的化学理论和知识,曾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化学做出了奉献。

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中国现代化学是20世纪初从西方全面移植过来的。

晚清民国时期是现代化学学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

本书对这段历史进展了全面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化学学会等中国首批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开展和演变的历史,对于中文化学术语的制定以及学科化时期的学术研究情况进展了专门研究,再现了中国化学学科的早期制度化过程。

自____成立以来,中国化学学科获得了重大开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p 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蓬勃开展。

但以前对于中国化学学科在1949年以后的开展,还从未从学科史角度进展过全面的梳理。

本书以1949年以后中国化学学科的开展情况作为全书的重点,填补了以前对于此段历史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

《中国化学学科史》共分三大局部、共十七章。

第一局部包括前6章,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外乡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展了简要讨论,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理论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的西方现代化学学科的制度化过程。

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化学活动、知识及相应的社会和建制框架。

在古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均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化学学科,古代化学活动和知识存在于古代自然哲学、炼金术〔炼丹术〕、金属冶炼、医学及药物制备以及诸如制陶〔瓷〕、制酒等实用生活技术之中。

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一般都有官方和民间两套系统,除去造币为国家职能,冶铁、酿酒等曾经一度为国家垄断之外,其余技术一般既有官办场所又有民办场所。

化学读物读后感

化学读物读后感

化学读物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化学读物,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充满魔法的微观世界,又像是参加了一场元素们的盛大派对。

以前觉得化学就是那些瓶瓶罐罐里冒着奇怪泡泡的东西,还有那让人头疼的化学方程式。

但读了这本读物后,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

书里讲的那些元素故事特别有趣。

比如说钠元素,这家伙就像一个超级活跃的小调皮。

一碰到水就“噼里啪啦”地开始表演,像放鞭炮似的,还会在水面上跑来跑去,简直就是化学界的“水上飞侠”。

我就想啊,要是钠元素是个人,肯定是那种坐不住、到处找刺激的家伙。

还有碳元素,简直就是元素界的百变星君。

它可以变成黑乎乎的煤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能变成晶莹剔透的钻石,让女孩子们眼睛放光。

从又软又黑的石墨到坚硬无比的钻石,这变化就像一个灰姑娘瞬间变成了公主,真是神奇得不得了。

化学的反应过程也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反应物们就像舞伴,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们相互靠近、牵手,然后旋转、跳跃,最后变成全新的东西。

比如说氢气和氧气,这两个家伙平时各自为政,但是一点火,“轰”的一下,它们就紧紧拥抱在一起变成了水。

这就像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合适的契机下融合成了一个新的生命。

化学也有它严肃的一面。

书里提到的一些化学污染让我意识到,化学这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那可就麻烦大了。

那些随意排放的化学污染物,就像一群破坏环境的小恶魔,把我们的河流、土壤、空气搞得乌烟瘴气。

这就告诉我们,在探索化学魔法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个有责任心的魔法师,不能让化学的力量失控。

读完这本书,我对周围的世界也有了新的看法。

我看到的不再只是那些实实在在的物体,而是背后由各种元素和化学反应构建起来的神奇体系。

就像我看到一块铁锈斑斑的铁,我就会想象铁元素是如何和氧气这个“小坏蛋”偷偷约会,然后慢慢变成那红棕色的氧化铁的。

这本化学读物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化学世界好奇的大门。

我现在觉得化学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趣味横生的奇妙领域。

我都有点迫不及待想要深入这个领域,去探索更多元素们的秘密,看看它们还能给我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化学相关书籍读后感

化学相关书籍读后感

化学相关书籍读后感在化学领域,书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提供知识,还能够启发思维,深化我们对化学世界的理解。

我最近读了几本化学相关的书籍,下面将结合这些书籍,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阅读了《化学世界中的奇迹》。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系列化学的奇迹和突破。

通过作者生动有趣的描述,我对一些常见的现象,如火焰的颜色、水的结构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还点燃了我对化学探索的热情。

接着,我读了《化学反应动力学》。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和原理。

虽然内容较为专业,但作者通过实例和图表的运用,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化学反应背后隐藏的规律和变化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书中的应用实例也让我认识到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另外一本我读过的书是《有机化学导论》。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而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应用。

通过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我对有机化学的奥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尤其是书中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培养了我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除了专业性的化学书籍,我也读过一些科普读物,如《科学探险家的化学世界》。

这本书以科学探险家的视角,介绍了一系列有趣的化学实验和发现。

通过作者生动的叙述和插图的呈现,读者可以仿佛置身于实验室中,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

这本书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还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这些化学相关的书籍,我对化学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和加深。

它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知识,还启发了我的思维,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书籍在语言表达和排版上也很出色,使得阅读更加愉悦。

推荐给对化学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从中受益匪浅。

通过这些化学相关的书籍,我对化学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和加深。

它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知识,还启发了我的思维,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读后感(精选11篇)

化学读后感(精选11篇)

化学读后感化学读后感(精选11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读后感篇1什么是“化学”呢?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到初中二年级,才让我悄悄地从朦胧中解开。

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变化着;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从中遇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元素组成表示方法,怎样写化学方程式等;也知道化学元素有100多种,也明白了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在实验课上,小苏打与醋会产生二氧化碳,还会生出许多白沫......《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4次释放孟获时孟获去秃龙洞求助,秃龙大王借了哑泉、灭泉、黑泉、柔泉四个毒泉消灭蜀军。

哑泉水喝了会哑巴,几天后便死了;灭泉水滚烫,如果用这水洗澡,就会骨肉尽脱;黑泉的水看似清澈,溅到身上就会浑身乌黑而死;人喝了柔泉的水就会浑身冰凉而死。

天气炎热,人马争先恐后的喝哑泉里的水,结果个个都说不出话来,生命危在旦夕。

诸葛亮也没有办法。

幸好一位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才转危为安。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是铜盐在作怪。

人只要喝了含有铜盐的水就会吐字不清,因为它可以麻痹人的声带,最后因痉挛而死,那为何喝了晚安溪河里的水可以转危为安呢?因为该水中含有较多的碱,碱和铜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u(oh)2沉淀而不会被人体吸收,因此达到解毒的功效。

化学的奥妙可真多呀!化学读后感篇2今天,我把《化学故事》这本书看完了。

书里的内容主要分七大类。

有神奇的化学魔术、令人着迷的元素、丰富多彩的发明创造、趣味无穷的生活、奇怪的文体用品、奥妙的工业化学、神秘的军事。

里面还有好多好多的好文章。

比如,火焰写字、守财奴被骗了、玻璃棒点冰……。

化学相关书籍读后感

化学相关书籍读后感

化学相关书籍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书籍概述三、书籍亮点与收获四、反思与建议五、总结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化学学习的读者,我有幸阅读了多部与化学相关的书籍。

在这些书籍中,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也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以期能够激发更多读者对化学的热爱。

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既具有理论知识,也具有实践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学在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阅读化学相关书籍成为了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必备途径。

二、书籍概述1.《化学原理》:本书详细阐述了化学基本原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为读者搭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有机化学》:本书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应用,使我深刻理解了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3.《分析化学》:本书重点讲解了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为我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4.《化学实验教程》:本书详细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实验能力大有裨益。

三、书籍亮点与收获1.系统性强:这些书籍都对化学学科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有助于读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实例丰富:书中提供了大量实际案例,使我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观点新颖:部分书籍介绍了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让我紧跟时代步伐。

4.实用性强:书籍中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提高我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建议1.加强理论学习: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

2.培养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读者应多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技能。

3.拓宽知识面:除了专业书籍,还可以阅读一些跨学科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关注前沿动态:定期关注化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

五、总结阅读化学相关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还激发了我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化学是什么读后感

化学是什么读后感

化学是什么读后感
《化学是什么》读后感。

《化学是什么》是一本关于化学科学的启蒙读物,作者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科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学科。

通过对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键等基本概念的介绍,我对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例和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我对化学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对科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书中,作者不仅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介绍了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球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

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整体性介绍,我对科学知识的体系结构和相互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学
习科学知识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阅读《化学是什么》,我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科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一定会对我有所帮助,也会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科学知识。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能够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读书报告-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丁文欣14120813
一、概况
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化学反应,那么在生物体内,也进行着大量的化学反应,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生物化学世界。

1、自由能
通过自由能可以推导出自发反应的方向并指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生成或消耗。

因此自由能在生物化学系统中具有关键的热动力学功能。

对于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参加反应的物质浓度为1mol/L,温度为25℃,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则这种状态为标准状态,在该状态下的自由能称为标准自由能△G0 =-RTlnK eq’。

然而在生物体内却不可能达到标准状态。

原因是生物中的化学反应中都伴随着质子,而1mol/L意味着PH=0,这是一个非生物体系的条件。

因此为了描述生物化自由能的变化,引入了生物化学自由能△ G0’=-RTlnK’bio ,其中K’bio 表示在PH值为8时的生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2、富能化合物
营养物质的化学能量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得以释放和利用的整个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当一个生化物质,如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和H20时,△G0’=-2880KJ/mol。

如此巨大的能量完全以热能的形式直接释放是有害的,它将导致生物大分子的变性,生物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利用一些化合物作为真和谐释放能量的暂时储存形式,这些化合物被称为富能化合物。

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ATP。

从ADP和Pi形成ATP需吸收30。

5kJ/mol的能量。

细胞或组织可以通过逆向过程利用其中的能量,富能化合物的水解和其他形式的裂解会放出能量。

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发生在合成和分解的代谢中,构成能量的偶联反应。

这样的能量代谢的整个网络是基于ATP的合成与分解,称为ATP循环。

富能化合物不仅仅是ATP,还有其他很多类型,其中主要分为三种:酸酐类、特殊酯类和磷酰胺酸衍生物。

ATP属于酸酐类。

富能化合物在生物系统中起到了一种能量通货的作用,大多数的耗能生化反应都要有富能化合物的参与,因此富能化合物是生化反应的基础。

3、电子传递
与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生物化学的反应大多数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都有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

这种逐步反应的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那么在分布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运输变得十分重要,因此生物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电子传递机制。

首先,电子传递的方向是由氧化还原电位决定的。

所有氧化还原的发生依赖于氧化-还原对中氧化剂的电子亲和力,在氧化还原对中,一个具有较高电子亲和力的氧化剂的还原对被还原,另一个氧化还原对被氧化。

氧化剂对电子的亲和力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电位来描述。

在生物化学中,还可用还原力表示获得电子的
能力,还原力可以与H 2的氧化还原对或者氢电极的比较得到。

一个氢电极由插入含有氢离子溶液的铂电极和溶液上方的氢气组成。

规定室温为25℃、氢气的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溶液中的氢离子为1mol/L 时,这个电极的电压为0伏特,这就是标准氢电极。

然而,这个条件的PH=0,同样不适用于生化化学反应。

因此在生物化学中,定义了一个不同的参考电位,称为生物化学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以E 0’表示。

此时C (H +)=10-8mol/L ,其他条件和标准氢电极的一样。

E 0’可以用
下列公式表示:E 0’=2.30RT nF logK ’,式中,R 是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K ),F 是
法拉第常数,K ’是PH 值为8.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其自由能变化与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一下两个公式表示:△ G 0’=-nFE 0’ △ G 0’=-nF △ E 0’,这里E 0’和△ E 0’表示两个半反应结合后的氧化还原电位总的变化,n 是一个半反应所产生的被另一个半反应所消耗的电子数。

这些公式表示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与自由能的变化相等,这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生物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

一个氧化还原最终进行的方向取决于细胞内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

要在细胞内实现电子传递,不光要就需要建立电子传递系统。

以生物中的氧化为例,当代谢物被氧化时,NAD +还原为NADH ,这个过程需要从代谢物上以氢负离子和一个质子的形式移走两个氢原子,一个或两个都转移进辅酶。

吸收的氢负离子和质子从脱氢酶上转移到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辅酶上和一些特殊的化合物上,它们作为依次连续的电子载体组成电子载体链,电子通过这些电子载体链流向氧气。

这样,由特殊的酶、辅酶和其他化合物组成了电子传递系统。

在真核细胞中,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线粒体内膜。

原核生物有着由相同电子载体组成和相似的电子传递系统。

在电子传递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是电子传递载体。

线粒体ETS 由五类电子载体组成。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蛋白类、辅酶Q (泛醌)、细胞色素类、铁硫蛋白类。

通过其辅基的可逆氧化还原传递电子. 它们在膜表面形成四个复合体。

NADH 依次经过复合物Ⅰ、辅酶Q 、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 合酶生成2.5个ATP .FADH2经复合体Ⅱ、辅酶Q 、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最终把电子传递给氧气,并将质子排到线粒体膜间隙最终经线粒体ATP 合酶生成1.5个ATP .由于前者的生成ATP 量大于后者,所以前者称为主电子传递链,后者称为次电子传递链。

4、呼吸作用的控制机理
在大多数生理作用条件下,ATP 的合成石紧密地与呼吸作用和ETS 的运转偶联的,ATP 的合成绝对依赖电子流动。

除非ADP 被磷酸化成ATP ,否则电子不会正常流过ETS ,这种呼吸作用调节现象被称为呼吸控制,他基本上取决于细胞内ADP 的水平。

活跃的、消耗能量的细胞利用ATP ,积累ADP 。

高浓度的ADP 刺激
呼吸并增强ETS的活性;相反的,在静止的、有良好营养的细胞积累ATP,ADP 的缺少限制了呼吸作用并降低了ETS的活性。

呼吸作用控制是代谢中一个主要的控制机理,它表现了在细胞内ATP的需求和食物通过EST被氧化速率的联系。

二、心得体会
通过自学生物化学中的“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这一章,我了解到了生物中存在的诸多化学反应,同时也明白了生物化学与普通化学之间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我通过这次的读书报告,提高了对未知事物的自学能力,这是一件使我终生受用的能力。

三、上课建议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在中学都没有学习过原子结构的任何知识,我希望老师能在用量子理论解释原子结构之前先简单讲一下原子结构,将能层、能级、构造原理这些基本概念告诉我们,再开始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生物化学》
百度百科电子传递链/view/570899.htm?fr=aladd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