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倪匡(卫斯理)科幻小说的写作特色

合集下载

卫斯理(倪匡)的生平

卫斯理(倪匡)的生平

卫斯理(倪匡)的生平倪匡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笔名卫斯理、沙翁、魏力,1935年5月30日-),中国浙江镇海人,生于上海市。

1957年移居中国香港,1992年移居美国三藩市。

他是华人科幻小说界里的知名作家,曾被誉为东方艾西莫夫,著名作品包括《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浪子高达系列》、《神探高斯系列》、《亚洲之鹰罗开系列》、《非人协会系列》、《女黑侠木兰花系列》、《年轻人与公主系列》、《神仙手高飞系列》、《侠盗影子系列》等。

倪匡写作范围甚广,亦曾写作怪异小说、 ... ,也曾创作少量武侠小说。

此外,倪匡也创作了超过三百多个电影剧本。

另外亦曾在1989年至1990年间,与黄霑和蔡澜合作主持亚洲电视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

简历1951年,16岁的倪匡为了追寻乌托邦理想,辍学离家,只身北上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然后参加中国人民 ... 和公安干警,参与过土地改革和治理淮河的工程,后来又去了内蒙古垦荒。

当兵期间,他发现的种种不合理和愚蠢行为,跟宣传的平等世界完全是两码子事,军队内部就有不少特权阶级横行,而且事无大小都要汇报思想、开会检讨,令爱好自由的倪匡越发感到不满和失望,经常跟上级争拗,也多次成为批斗对象。

1956年末,身处内蒙古的倪匡因两项罪名被迫逃亡。

其一是因为风雪太大,运煤车不能把煤送到,他和另外几名士兵为免冻毙,合力把小河上的木桥拆下来生火取暖,结果被单位书记指为「破坏交通」。

其二是他偷偷饲养的狼狗把军中的大队长咬伤,这两罪足以判他监禁10年,于是他听从朋友的提点,连夜骑马逃往北方,原本想到外蒙古避难,却误打误撞到了火车站,坐上一列开往南方的火车,把他送到大连,再乘船往上海,但那时没有人敢接待他,他只好继续南逃,历尽艰辛,多次靠吃老鼠、蚂蚁、棉花充饥,走了三个月的路到达广州,路上还发挥其刻印章的技术瞒过关防,才成功逃离铁幕,后再经澳门,于1957年7月成功偷渡到中国香港。

倪匡在中国香港星光大道的手印及签名倪匡抵港初期在工厂干杂工,晚上在大专院校进修,后来投稿到《真报》和《工商日报》,不但被采用,还获《真报》聘用,先后出任校对、助理编辑、记者和政论专栏作家。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答辩(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答辩(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答辩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X级10班的学生张xx。

我的论文题目是《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特点》。

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毋庸质疑,其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和深度的思考,深深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

作为与金庸同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所缔造的“卫斯理”神话,有必要在文学界引起重视并加以研,但是当前而言,研究工作极其零散,毫无系统性,甚至可以说是空白。

在着手准备论文写作的时候,我重新大量阅读了卫斯理系列经典小说。

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做进一步的了解,缕清思路的基础上,确定论文大致思路和研究方向。

为了完成论文,本人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主要来自网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学习教材的理论资料和卫斯理中文网。

在邵子华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经过阅读主要参考资料,拟定提纲,写开题报告初稿,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XX年5月20日正式定稿。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审美特征上的通俗性,,在阐释上首先指出了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然后针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做进一步探讨,得出其小说的幻想性远大于科学性的写作特点。

第二部分,针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故事内容进行探讨,综合分析作者倪匡创作时在科学与幻想上的优劣,得出其在故事情节的创作上更具的特色,即其故事性强,背景宽广,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迷。

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新的写作手法,即“倪式故事新编”。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部分的卫斯理系列科幻作品展开分析,总结出这一创作特色。

第四部分,对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创作主题和作品中人物进行探讨,从三个小的方面具体分析得出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作品主题复杂多样、主要人物的单一性、人物塑造各具特色。

第五部分,主要是深入挖掘作品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对自由平等及人性方面的思考,从小说思想意义的高度,对小说的创作进行分析。

香港推理小说的推理方式——论倪匡、陈娟的推理小说

香港推理小说的推理方式——论倪匡、陈娟的推理小说

第8卷第9期2009年9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G uangzhou University (Soc 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8No .9Sep .2009 收稿日期22 作者简介赵小琪(62),男,湖南邵阳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香港推理小说的推理方式———论倪匡、陈娟的推理小说赵小琪,刘 晓(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回溯推理中,香港推理小说家侧重于完全归纳推理、直接推理和三段论,以及简单式回溯推理。

文章以倪匡、陈娟的推理小说为例,解读香港推理小说推理方式的特点。

关键词:香港推理小说;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回溯推理 中图分类号:I 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394X (2009)0920090205 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回溯推理中,香港推理小说家更为侧重于完全归纳推理、直接推理和三段论以及简单式回溯推理的运用。

这使香港小说较之西方、日本以及台湾的推理小说更加简明、易懂,也更容易调动读者的兴趣。

本文将以香港推理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倪匡、陈娟的推理小说为例,解读和阐释香港推理小说的这种独特的推理方式的表现形态和审美内涵。

一、归纳推理推理,是推理小说的精髓。

在香港推理小说中最普遍出现的逻辑推理形式就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1]168归纳推理的最主要特点是不能从真前提一定推出真结论,只能以归纳强度的大小,结论是否可靠作为其结论的评判标准。

如果要提高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就要增加归纳的强度。

“根据归纳推理的前提中是否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1]171与其他地区推理小说不同的是,香港推理小说更多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推理方法。

陈娟的《昙花梦》中,在四区警察局所管辖的中央要人公馆区里,两天内连续发生了三起窃案,而且都是白天被窃的。

三城记——都市景观与作家心态

三城记——都市景观与作家心态
20 09年第 4期 第2 2卷 ( 12期 ) 总 0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HAI NAN NORMAL UNI RSTY VE I
N . 09 o42 o
G n r lNo 1 2 e e a . 0
Vo . 2 12
( oi c ne) Sca Si cs l e
的渴望使 多数 亚洲 国家和 地 区逐 步脱离 乡土的农 业 色
特的幻想取胜 , 外星球 、 对 森林 沙漠 、 阴阳两 界等都 有涉 建筑外衣 , 为都市矛盾的集中体现 , 成 与都 市入特有的快 猎 , 主人公也 多 非富 即贵 , 是武 艺超 群就 是 有特 异功 不
能 。科幻小说 需要新异感 , 特异元素必不可 少, 但在其众
多作品中 , 大厦》 怪物》 《 和《 却比较 特殊 , 它们 将 目光投 向香港 , 以当代都市常见的高楼大厦为背景 , 以普通 人的 生活 为线索 , 让平 凡 的身边人在 普通 的身边景 中经 历神 奇的冒险 , 道出了困扰 香港 乃至所有 当代都 市人 的那种
在高科技环境 中不知所措的恐慌 。 以《 厦》 大 为例 :
蓄 了相 当数 目的 一 笔 钱 , 闲 暇 时 间 的 最 大 乐 他
廊, 有着天渊 之别, 那是被人 遗弃 的部分 , 根本 没有人理会它是美是 丑 , 以它也 格外 有一种 所
它 自己独 特 的 冷漠 和 阴森 。 ・ 向上 望 去 , 一直 向上 的漆 黑 , 是 不知 有 多 高 多深 , 窄加倍 了深 的感 觉 , 狭 仿佛 是 从地 狱在 抬 头 向上 望 。 空 气 的对 流 , 出 一种 十 分 嗳 味 的 发
建筑外观的转变 。这些转变不可避 免地 融化在了 当地 作 家 的心 内和笔端 。本文选取倪 匡、 村上春树 、 邱华栋 的部 分作 品 , 通过分析 以高楼 大厦 为代表 的都 市标 志物在他 们笔下的形 象, 比较 不同都市在作家笔 下呈现 的风貌 , 以

卫斯理故事简介(一)

卫斯理故事简介(一)

卫斯理系列‎简介《钻‎石花》这‎一篇小说是‎以卫斯理为‎主角所写的‎第一人称小‎说中的第一‎篇.当初,‎只是想塑造‎一个奇情小‎说的主角,‎但自第三篇‎「妖火」开‎始,便演变‎为科幻小说‎,一直至今‎.「钻石花‎」有一个奇‎情故事,其‎时女主角白‎素还未出场‎.《地‎底奇人》‎这是以卫斯‎理作主角的‎第一人称小‎说的第二篇‎,仍然未以‎科幻为主题‎.这篇小说‎中白素首次‎出场,白素‎和卫斯理是‎如何结识的‎,有详尽的‎描写.通过‎许多帮会的‎宝藏,引出‎一个极度曲‎折离奇的故‎事.《‎妖火》「‎妖火」是以‎卫斯理第一‎人称所写的‎科幻小说的‎第一部.本‎来,雪泥鸿‎爪,写过就‎算,作者也‎未留剪报,‎等到要出书‎时,突然出‎现了一位温‎乃坚先生,‎提供了大量‎剪报,几乎‎是全部了.‎所以,在第‎一集「老猫‎」的扉页上‎,有一则「‎铭谢」启事‎:如果太阳‎系中没有温‎乃坚先生,‎这些书就不‎能出版.温‎乃坚的剪报‎中,正好少‎了「妖火」‎这一篇.「‎妖火」因为‎是第一部科‎幻小说,给‎人的印象较‎深,不时有‎人问起,总‎以为再也找‎不到这篇稿‎子了.然而‎,忽然又出‎现一位孙汉‎钧先生,「‎妖火」能够‎出版,全靠‎他的帮助.‎「妖火」是‎一九六三年‎写成的,在‎文中提到有‎一些科学上‎还未能达到‎的事,到一‎九八O年已‎变成十分普‎遍了.人类‎科学的进展‎,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向前跳跃.‎而文中的「‎最迟」,也‎全是十七,‎八年之前的‎事情,请留‎意这一点.‎《蓝血‎人》方天‎是一个奇才‎,他是太空‎科学的权威‎,实际在主‎持一项征服‎土星的太空‎计划;可是‎安全人员却‎开始怀疑他‎的来历和可‎靠性,因为‎在登土星的‎无人宇宙飞‎船里,他私‎自加造了一‎个小小坐舱‎.方天的脑‎波比人类强‎,皆慧比人‎类高,他可‎以使人屈从‎他的意志去‎自杀,有个‎帮会还尊他‎为神.可是‎他的日子过‎得并不愉快‎,时时都活‎在恐惧里,‎他生怕别人‎知道他的血‎液是蓝色的‎!这是一篇‎外星人在地‎球挣扎的故‎事,也是一‎篇流浪记.‎《蜂云‎》任何生‎物都有生,‎也有死.可‎是陈天远教‎授却发明一‎种激素,能‎使自身迅速‎分裂繁殖后‎又互相吞噬‎,使躯体急‎剧增大,然‎后又分裂,‎又增大——‎但是不会死‎亡.一只蜜‎蜂可以因此‎而数量多得‎像一片云海‎,也可以因‎此而体积大‎得像一架喷‎射机.现在‎的问题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面‎临这种巨变‎该怎么办?‎更可怕的是‎,这种激素‎进入其它的‎生物,甚至‎人体之后,‎会有什么后‎果?怎么办‎?《透‎明光》南‎美的印加帝‎国覆亡之前‎,有一小批‎人曾带着一‎口黄铜箱子‎,渡海到埃‎及去求生.‎由于迁移古‎庙,这口神‎秘的箱子现‎在又出现了‎.箱子长三‎呎,宽高各‎一呎半,箱‎盖上是一幅‎浮雕,刻着‎一大群人和‎兽的骷髅,‎中央则摆着‎一块放光的‎物体.使人‎惊骇的是见‎过这物体的‎人都离奇地‎变成了隐形‎人.和几世‎纪以前的印‎加人一样,‎作者又到了‎埃及,然而‎这个横亘东‎西半球,历‎时干余年的‎谜,真的就‎能顺利解开‎吗?《‎沉船》《地‎心洪炉》‎「沉船」一‎书中,包括‎「沉船」和‎「地心洪炉‎」.「沉船‎」的构想比‎较特殊,设‎想有一种人‎,可以在海‎水中长期生‎活,是一种‎新的题材,‎通过一个较‎曲折的故事‎来表达,而‎且结局甚玄‎.「地心洪‎炉」写善良‎的外星人,‎奉命来毁灭‎地球,但宁‎愿牺牲自己‎,不去执行‎任务,当然‎也是一种假‎设.文中提‎到冰岛附近‎忽然多了一‎个小岛,是‎当时的事实‎,至于这个‎小岛之由来‎,是不是如‎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只‎怕不可考了‎.《地‎图》《丛林‎之神》《风‎水》本书‎所收的三篇‎,题材方面‎均十分奇特‎.「地图」‎的上半部,‎故事变幻无‎常,可算曲‎折,后半部‎,有人以为‎草草了事,‎但想表达的‎是一种高级‎生物「火人‎」离开了自‎己星球后的‎许多悲哀.‎是不是其它‎星球的高级‎生物会有这‎样的悲哀情‎绪,不得而‎知,但至少‎地球人是有‎的.「丛林‎之神」更是‎一篇悲哀情‎绪相当浓的‎小说,写一‎个有预知能‎力的人的痛‎苦.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听说:「‎如果我可以‎早知道就好‎了」,这一‎篇,就写出‎了「早知道‎」绝不是一‎件幸事.「‎风水」的题‎材更特别,‎主角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社会之中去‎探脸,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情景‎,相信任何‎人一下就可‎以看出来.‎《不死‎药》《规律‎》《多了一‎个》「不‎死药」是一‎个传奇性较‎浓的故事,‎生命的永远‎延续而没有‎思想,死和‎活的界限也‎就模糊了.‎「规律」是‎作者极喜欢‎的一篇,自‎称之为「悲‎观论调发挥‎极致的作品‎」者.但事‎实上,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读者‎如果深思,‎都会发出长‎叹声,请特‎别注意.「‎多了一个」‎可以说是喜‎剧,本来还‎准备写男主‎角如何再重‎新追求女主‎角的,但‎后来作者改‎变计划,因‎为不想变成‎爱情小说.‎这篇的设想‎涉及脑电波‎,也是几年‎之后,写了‎好几篇有关‎灵魂的小说‎的最早设想‎:人的肉体‎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支‎离人》《贝‎壳》「支‎离人」是一‎个较大胆的‎设想,人体‎可以分离活‎动,神经通‎过某种传播‎方式「摇控‎」,相富有‎趣.后半部‎有关「牛头‎大神」的经‎历,最后仍‎不免吃了地‎球人的亏,‎也相当程度‎反映出地球‎人性格的一‎面.「贝壳‎」写一个富‎豪,追寻自‎己的单独存‎在,以致宁‎愿变成一枚‎海螺.这种‎想法虽然不‎积极,但仔‎细想来,一‎枚海螺的快‎乐程度,必‎然在一个受‎着各种牵制‎,找不到自‎己的富豪之‎上.《‎仙境》《虚‎像》《狐变‎》「仙境‎」有一个极‎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个‎虚无飘渺的‎境地,但「‎虚像」中的‎爱惰故事更‎有趣,一个‎美女的外表‎和实际,可‎以相差如此‎之远.虽然‎小说中写的‎是极端,但‎实际生活中‎也一样存在‎.「狐变」‎的设想是根‎据「字宙扩‎展论」而来‎的,有一股‎阴森之气.‎《访客‎》《奇玉》‎这一集中‎的两篇:「‎访客」是写‎海地巫都教‎用咒言驱使‎死人再活动‎的故事,相‎当恐怖.「‎奇玉」实际‎上只是一篇‎不算成功的‎侦探小说,‎而且其中还‎涉及粤语方‎言,不算是‎好作品,作‎为换换口味‎的一种方式‎.《消‎失》《湖水‎》《尽头》‎世上有许‎多人,物离‎奇消失的例‎子,「消失‎」就是想找‎寻一个幻想‎式的答案.‎这种题材,‎一开始是人‎的消失,一‎定有悬疑性‎,结果如何‎,是否能如‎预期效果,‎就不敢说了‎.「湖水」‎可以说是侦‎探小说,作‎者开始写作‎时,本来是‎想写成灵魂‎真正的存在‎,但当时由‎于不能肯定‎,所以在迟‎疑之下,变‎成了整篇故‎事有点牵强‎.这是一九‎六九年的作‎品,一直到‎十年之后,‎才真正以灵‎魂作题材,‎写了一篇.‎「尽头」是‎一篇对人性‎表示失望的‎小说,这篇‎是一个开始‎,以后又有‎一连串的小‎说是采用同‎样题材的.‎《蛊惑‎》叶家祺‎为了采集昆‎虫标本,曾‎经到云南的‎苗区去了一‎趟.这趟旅‎行使他邂逅‎了芭珠——‎一位苗族族‎长的美丽女‎儿,并且和‎她轻率地成‎婚,婚后七‎天又轻率地‎离弃她,回‎到繁华的上‎海,他自以‎为这只是一‎场艳遇,没‎想到竟会成‎为一个大灾‎难.这个苗‎族十分神秘‎,据说擅于‎施「蛊」.‎叶家祺临走‎时芭珠的弟‎弟狠狠地警‎告他道 :‎「你中了『‎蛊』了.一‎年之内你一‎定要回来,‎如果不回来‎,你一定会‎疯狂:——‎但是如果你‎竟然和别人‎结婚的话,‎那么,你必‎然在结婚的‎第二天早上‎惨死!」这‎个故事就是‎从叶家祺返‎乡,准备和‎另一位闺秀‎结婚时开始‎的.《‎老猫》张‎老头看起来‎六十多岁,‎住在廉价的‎公寓里,整‎天敲敲打打‎,吵得左邻‎右舍睡不着‎觉.有一次‎在房门口出‎现,手上竟‎沾满了血迹‎.张老头单‎身,没有什‎么财产,随‎身似乎只带‎着一口大木‎箱,里面装‎着一个奇怪‎的六角盘子‎;然而他自‎称拥有一对‎昂贵的宋瓷‎花瓶和许多‎无价的宋版‎书.他有一‎头怪异的大‎黑猫,能听‎懂人话,凶‎起来比大狗‎还威猛,可‎是骨骼切片‎经过检验,‎却发现年龄‎至少已经三‎千岁,几乎‎和人类的文‎明一样长.‎「老猫」这‎部小说,说‎穿了,其实‎是一个侵略‎者败北的惨‎痛故事. ‎《天‎外金球》‎「天外金球‎」故事,包‎含的题材极‎广,背景是‎一个素称神‎秘的地区.‎倪匡小说,‎素来不喜写‎出真实的地‎名,但写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在这个地方‎发生过的事‎,明眼人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这‎篇的「幻想‎」成分极高‎,但写实部‎份也有根有‎据.是想将‎幻想故事和‎现实结合的‎一种尝试.‎写成于一九‎六六年七月‎.请注意,‎那时, 卫‎斯理和白素‎还未成婚.‎《尸变‎》《合成》‎《笔友》‎「尸变」一‎书包括了「‎尸变」,「‎合成」,「‎笔友」等三‎篇.「尸变‎」用较悬疑‎的笔法,开‎始时甚为恐‎怖,但结局‎却十分有趣‎,有趣之处‎是 :如果‎曾有外星人‎到过地球,‎而竟然和地‎球人结合,‎有了后代的‎话,那么,‎这个「星际‎混血儿」的‎心境会如何‎?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答案当‎然是小说化‎的,给各位‎自己去多想‎想.「合成‎」的故事比‎较普通,想‎通过主物改‎造的实验,‎证明这种事‎之不可能.‎三篇之中,‎「笔友」的‎题材最特别‎,也最有趣‎,文中女主‎角的「笔友‎」究宽是何‎方神圣,作‎者的设想颇‎佳.‎‎。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1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__,是__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__,论文是在__导师和__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论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物料搬运系统的选题背景及其选题意义、物料搬运系统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确立了此次论文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是物料搬运系统理论基础部分,首先从概念出发,引申出物料搬运的方法及原则,进一步的阐述了论文即将用到的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相关工具及步骤流程,为第三章做好理论准备。

第三部分是物料搬运系统分析设计部分,此部分主要是以三力公司的实际调研情况,结合理论基础知识分析设计出最佳的物料搬运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了工厂物流分析的技术工具,如:物流从-至表、F-D图,同时针对改善前的F-D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车间布局改善,接着对照改善后的布局图进行移动分析和物流分析,编制物料搬运一览表和搬运系统方案汇总表,并对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评价,得到最优物料搬运系统。

第四部分是总结部分,对这学期做毕业论文做一个总结,归纳出论文达到的预期目标,改善了工厂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此次做毕业设计让我们将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中,做到了学以致用。

然后再加上所用到的参考文献及致谢。

现在我主要讲讲关于主体部分,也就是第三部分的物料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从《聚宝盆》看倪匡小说的艺术特点

从《聚宝盆》看倪匡小说的艺术特点

从《聚宝盆》看倪匡小说的艺术特点作者:孙利利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5期摘要:倪匡作为著名的华人小说家,与金庸、蔡澜、黄霑并称香港文化界四大才子,他的短篇科幻小说《聚宝盆》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将科幻、物理、历史等融入其中,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科幻小说。

关键词:科幻;通俗;艺术特点作者简介:孙利利(1989-),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01倪匡作为一个想象力超凡脱俗的天才型作家,他创作的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为之后科幻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将武侠、探险、历史、传奇、悬疑等诸多因素融入小说中,更以奇幻惊异的想象编织出天马行空、独具一格的科幻世界,彰显出浓厚的探索精神。

为表彰他在科幻文学方面的终身成就,台湾交通大学科幻研究中心于2001年起设立年度“倪匡科幻奖”,面向全球华语圈征稿。

①在短篇小说《聚宝盆》中,倪匡首先对古代传说进行了另类解释:将东西方古代的炼丹家或炼金术士,说成从外星得到“水银变黄金的启示(因为外星人技术更先进)。

②因此,在他的笔下,聚宝盆已不再是一个钱生钱的宝物,而是一个被外星人遗留在中国的精密仪器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它的意义对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打开人类科学的新纪元。

其次《聚宝盆》在人称叙事方面又有所创新。

“‘卫斯理’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我”的多个传奇冒险故事,故事间相互独立且又互有联系。

”③整部小说的情节是围绕卫斯理,也就是“我”,这个主角兼叙事者的人物,讲诉一个又一个奇诡的故事,见证了“现在不可能,未来有可能”的奇幻之旅。

在听到小郭说到关于王正操博士的事后,引起了卫斯理“我”的好奇心,在这股欲望的驱使下,故事以“好奇——揭秘——解谜”的方式直线进行着。

科幻科普的区别

科幻科普的区别

表面上看来,“科幻”与“科普”好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实不然,“科幻”一词,顾名思义就是科学幻想小说;而“科普”则是指那类侧重于向读者提供一些科学上的小常识,以及以普及科学来作为目的的小品文。

科学幻想小说,一般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与科学相关的幻想小说。

绝大部份的科学幻想小说,都侧重对未来以及科学发展及预测,从而从中展开一系列合理的想象,并使之成为以科学为依据或者借托的小说,相对而言,比较重视于对小说情节的描绘,而忽略了许多上的真实性,对想象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国外的《魔戒》(也有人译为《指戒王》),曾经有人也把此类作品归入于科学幻想小说的范围内,近些年来才逐渐地被“魔幻小说”以及“玄幻小说”等名词所概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魔戒》一书及其电影,虽然也是想象力的产物,然而《魔戒》一书或者电影的想象力,其实是在架空现实世界这个平台上,进行创作的,并且其中的许多情节与科学并搭不上边,并非是以科学来做为想象平台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魔戒》一书或者电影,并非是科学幻想小说。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他的代表作品是《卫斯理》系列,有人将倪匡的《卫斯理》系列视之为科学幻想小说,事实上这也同样是一种谬论,倪匡的《卫斯理》系列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创作理念并不属于科学,譬如其中的一些篇幅对于所谓的特异功能、鬼魂之类的古怪理念,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是伪科学或者“巫术”。

倪匡的《卫斯理》系列,说是玄幻小说或者更为贴切,毕竟它是界于科幻小说与玄幻小说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

至于“科普”这个词,大多数的科普读物,都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一些科学常识而写作的,即使是有用上想象力进行创作,也只是为了向人们解释科学常识,或者是为了让读者方便于理解而进行的想象创作,但是无论是怎么样子的想象力发挥,都是不可以为了想象力创作而随意对科学常识的真实性进行改动变更或者杜撰的。

“科普”一词所蕴含的原意,其实就是为了要普及科学的文学,或者“科普”文学可以有许多种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技巧、体裁等,然而无论是长篇短篇、小品文散文小说诗歌……通通都只是为了解说科学而服务,在科普文学的创作中,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真实性远远高出于一切文体体裁的类型及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倪匡(卫斯理)科幻小说的写作特色
姓名:刘俊芳
专业:对外汉语
学号:2011410072
内容摘要:倪匡,是出色的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小说写作面广阔,众体皆备,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科幻小说,而其中以卫斯理系列最为出名。

本文试图从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的写作特色出发,通过对小说的审美特征、小说的内容、故事的模式、作品的主题和人物以及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对人性思考的研究,来发现倪匡笔下的科幻世界。

关键词:倪匡写作特色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
倪匡,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著名小说家。

原名倪聪,字亦明。

1957年到香港,作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

倪匡人生阅历丰富,什么苦难都尝过。

他为人风趣幽默。

古怪兴趣多,古怪想法更多。

传闻说倪匡曾在东北看见过外星人,所以他的科幻小说才这么出色。

1962年,倪匡于金庸的鼓励下,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小说。

第一篇小说名为《钻石花》,在《明报》副刊连载。

至第四篇小说《蓝血人》起,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科幻系列。

1972,卫斯理系列小说《新年》发表后,倪匡暂停卫斯理系列小说的创作,时间长达六年。

1978年,卫斯理系列小说《头发》发表,被评为最受香港青年欢迎的小说。

倪匡此后又回到了科幻小说的创作道路上。

卫斯理系列科幻作品共150多部,其中包含了诸多元素:武侠、破案、探险、寻宝、帮会、悬疑、政治动乱、特务斗争、外星人、时光旅行、民间传说、机器人、生物基因等等等等。

迄今为止,倪匡仍然是全世界作品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中文科幻作家。

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与他的写作特色是分不开的。

下文将从他的写作特色入手,来解释这一现象。

一、“原罪说”和对人性的探寻与思索,处处透露出人文关怀。

倪匡绝对赞成人性本恶。

对婚姻不赞成也不反对。

他认为一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是快乐。

(不过倪匡也承认很难,倒是自寻烦恼一定不会令自己失望。

)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而他这种“人性本恶”的观点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邪恶的人性,根深蒂固,决不是那么容易纠
正,我看,人类根本就是那样子的。

”这是倪匡在《极刑》中借外星人之口来说的①。

并且在《头发》中,倪匡干脆把人类的祖先设置成了宇宙中某一星球遣送的罪犯,这一星球派A、B、C、D四人前来地球改造这些罪犯,并从中做出挑选,将符合“回家”资格的带回。

如果与现实相联系,A、B、C、D四人正是默罕默德、释迦摩尼、耶稣、老子,这种安排实在是大胆而创新。

但A、B、C、D在返回所属星球后,却强烈表示根本无法感化这些被谴谪的罪人。

因为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逐渐变好,大多数虚伪、欺诈、贪婪、妒嫉、凶狠、残酷、自私、横蛮……,但到了最后,卫斯理却得知这些罪人正是那个星球在进行制造肉体的实验时的失败之作。

真正的罪人是罪犯的制造者。

A、B、C、D只是说出了一大堆关于善恶的道理,根本没有能力提出彻底解决恶的办法,这等于是将世人放逐,他们的布道也就成了伪善的表现。

倪匡对各大宗教的创始人做了解构和消解,使得人们熟悉的人物变得疏离,这些平时被尊贵的光环所笼罩的大人物都成了恶的来源,更加深了人的存在本身的悲剧感。

倪匡的这种观点颇似西方带有悲剧意识的“原罪说”,“它表现了人对存在的终极意义之源的困惑和迷惘,显示了人对存在的最深切的根本关怀”②。

除了“原罪”的观念,倪匡还展示了一种由于科技进步而产生的伦理冲突和人性机械化的冷漠。

在《合成》中,裴达教授离奇身亡,人们都以为凶手一定是他的助手贝兴国,可是卫斯理在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裴达教授的死因是源自他暗中进行的合成计划。

合成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大脑移植的办法来使智力低下的人变成正常人。

一个看似会造福人类的计划,却已经毁了几个人的生活,因为裴达教授直接用活人“亚昆”来做实验。

科技进步对于人类当然重要,但是科学家不择手段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即使违背了科技伦理,也要去做,以改造弱智人为初衷的科学家,却拿弱智人来做实验,实验的结果比人的生命还要重要。

可见裴达思维的机械性和人性的淡漠。

当科技发展让生活和精神解体,科技本身就丧失了意义,创造科技的个人主体文化与科技也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紧张,无法消解。

无论是透过人与电脑相恋的背后看到的人们内心的渴望交流而又交流无门,还是从科学家为了科研做出的疯狂举动投影出的人性机械化的冷漠,抑或是由争夺生物科学技术所展开的善恶之斗,是一种对平等自由的颂扬和人性丑陋的揭
示,都能体现出倪匡对于人类命运的一种深层忧虑和一种责任感,这可以被解读为倪匡对人类社会深深地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

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幻想性和故事性
科幻小说就应该具有科学性、幻想性和故事性这三个特点。

想象的作用在科幻小说中十分重要,它使科幻小说与文学表达形式更加接近。

所以,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幻想,并使之成为故事性的依据。

科学小说中,科学性、幻想性和故事性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一)幻想性大于科学性
倪匡的科幻小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小说的幻想性大于科学性。

科幻小说的全称是“科学幻想小说”,它是以科学为对象和线索进行幻想并构成其主要的内容。

这种幻想是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的。

从科幻小说的软硬之分上来说,卫斯理系列小说是一种“软科幻”,即并不重视作品的科学性,而是重视其情节的趣味性以及作品想传达给作者的思想情感。

它与“硬科幻”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幻想性远远大于科学性,它总是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不科学的现象。

这种自相矛盾的出现是倪匡自身的科学素养程度造成的。

倪匡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所以在文章中,只能以幻想性取胜,尽量避开比较严谨的科学性描写。

也正是这样,他的科幻小说有很多的“硬伤”,但是这也不妨碍读者对其小说的热爱。

(二)故事性强
正因为倪匡小说的科学性不强,所以相较之下,其故事性更强一点,这使得卫斯理科幻小说背景宽广,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迷。

倪匡的科幻小说以无尽的想象、周密严谨的推理著称,是世上第一冒险家的故事。

他的作品走的是猎奇探险的路线。

从而在情节处理上,大量运用了通俗作品的写作手法,其中包括武侠作品中常用的动作语言描写,侦探作品中的逻辑推理和大量的爱情描写等,使读者充分领略到多种作品的风格,大大加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尽管他的故事情节具有相似性套路性的写法,但因为每次都会用一个新的主题来掩饰这点瑕疵,即绝对主题的复杂性和主要人物的单一性处理,所以对情节影响不大。

他纵横捭阖,舒卷自如,高潮不断,悬念迭起的故事性,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三)独创故事新编的模式,用现代科学观点演绎中国古典神话
倪匡在创作卫斯理系列甚至其他系列的小说时,采取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倪氏故事新编。

他打破了往往将题材局限在西方科学技术上的局面,将科幻的故事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是幻想故事中国化。

如《山海经》中的黄帝蚩尤之战,又或者《搜神记》里的神神鬼鬼,他历数上古仙圣,桃园秘境,狐仙海怪,甚至花草树木的成精成怪,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全部,但他重释神话发生的原因,只有一个——外星人。

甚至在《头发》一文中,他把老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一律写成了外星人,在《蓝血人》中,他解释日本神话中会飞的人,也是外星人依靠先进的科技造成的。

用现代科学观来重新演绎中国古典神话这一手法在增强小说趣味性的同时,也加强了作品对读者心里的冲击力。

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是用一种新的世界观来的颠覆读者原来的世界观,其对读者心理上造成的新奇、压迫、颠覆等影响可想而知。

三、审美特征的通俗性
科幻小说不同于通俗小说,但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通俗性强,这是它深受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众多的科幻读者,在读科幻小说时,更需要其通俗性和娱乐性。

尤其是现在年轻读者,“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读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课外读物里面的青春、热血、爱情、理想、天马行空……而这些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里面都有。

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就看着科幻长大,包括各种科幻动漫,科幻电影,电脑游戏。

他们读课外读物,读科幻小说,希望从中得到的不是科普知识,而是通俗娱乐”③。

作为文学作品的科幻小说来说,科普性弱而通俗性强的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恰恰满足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阅读心理需求。

总之,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它以天马行空的想象,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吸引着无数的科幻爱好者,在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为当代中文科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①倪匡:《卫斯理科幻小说系列珍藏版·极刑》,190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②解志熙:《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25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③朱步冲;陈赛;黄燕:《科幻已死?》【J】,《三联生活周刊》总404期: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