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有哪些
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1)政治上: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军事上: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军的成立
(3)组织上:国民政府的成立
2、北伐战争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战争的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师】:找出北伐战争的三条路线、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7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
【提问】:现在请同学闷讨论“为什么北伐军在短短的半年间就取得巨大成功?”
1.作战方针正确;
2.国共两党紧密合作;
3.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课后作业:
简述五四运动的意义。
3、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党的工作中心:领导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教育工人
党的领导机构: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工作,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
教 学 过 程 实 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和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意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1、1981年概括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1981年概括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1840-1860),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
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为鸦片战争。
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为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阶段帝国主义的各种侵略战争(1860-1901)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主要表现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1901-1919)本阶段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
主要表现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第四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19-1927)本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有国民大革命。
第五阶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本阶段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有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围剿和反围剿。
第六阶段抗日战争(1937-1945)本阶段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主要表现有八年抗日战争。
第七阶段人民解放战争(1945.8-1949.9)本阶段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表现有解放战争。
第八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本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恢复国民经济的时期。
历史必修一20课精华版课件

二、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4、西安事变 (1)原因: 民族危机 ①________的加深 分化 ②国民党政府内部_____ ③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补充)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 内战 联共 (3)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____、___抗 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抗日民 第二次 为国共______合作的实现、_____ (4)意义: 族统一战线 __________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 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会宁8
草地 7
大雪山 6
大渡 河 5 赤水河 3 金沙江4 遵义 2
瑞金出发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会宁会师
瑞金 1
长征路线图
二、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3、红军长征(1934年): 直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原因: 目的:战略转移 会宁 (2)路线: 瑞金 (3)途中功绩: ①遵义会议(1935年): 遵义会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何意义?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191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 1919年-1927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949年
1949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历史条件: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 ,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二、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
(一)工人运动 (二)国民革命(1924--1927)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 (2)国共合作的实现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重新阐 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最全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上,要能叙述中共历史上召开的哪些会议及历次会议所解决的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要能够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要的具有转折性历史事件,要能通过资料收集,讲述例如红军长征的荡气回肠,可歌可泣及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要能够使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现,探讨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难历程及中共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从而进一步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历史结论。
通过此课学习,体会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㈡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首先我们要搞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1840年到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间,所有的革命不是小资产阶级领导,就是资产阶级领导。
1919年到1949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
它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毛泽东等12 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
但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国共两党之间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战争。
是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到1935年的西安事变结束。
土地革命战争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战争,由于共产党在苏区推行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也就是推行土改,而且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根据地为中心进行的,故曰土地革命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北伐 武装起义 国共对峙 长征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全民族抗战 重庆谈判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双十协定 内战爆发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胜利 渡江战役 西安事变 正式合作 初步合作 失败 农村 井冈山 合作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阶 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1923) (1)、五四运动(1919年)
绵阳高新中学
历史教师 蒋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年——1923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 (北伐战争时期、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1937年) 八年抗战时期 (1937年——1945年)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949年)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俄两国不同的革命道路由什么决定? 各自的国情决定的:
俄国:革命前是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郑州
徐向前等建立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
武汉 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 长沙
徐州 方志敏建立 南京 闽浙赣革命 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 杭州
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 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长征精神的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3、遵义会议:1935
内 容
1、结束了“左”倾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 义
1、结束了 ? ; 2、确立了 ? ; 3、走向成熟,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 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12课国民革命运动

广州黄 埔
孙中山
蒋介 石 周恩来 为国民革命培养 了大批政治军事 人才
1、北伐目的: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 3、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伐 4、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5 、北伐的三个战场: 江西、福建、湖南和湖北 战 (其中,两湖是主战场) 6 、战争经过: 争
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的
D
是( ) A.叶挺独立团 B.北伐军中的东路军 C.北伐军中的西路军 D.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
4、“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 一 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提出 C 者是:( ) A、许克祥 B、蒋介石 C、汪精卫 D、张作霖
5、上题中的汪精卫发动的一 场反革命政变名称叫( C ) A、“五卅惨案” B、“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C、“七一五”反革命政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 上海) 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 武汉)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宁汉合流”, 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 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 错误。
自学目标
对照自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本P60-64面的内容,利 用红笔把相应的问题找出来, 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8分钟后提问,看谁找的准。 1、国共合作与国民党改组 2、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作 用 3、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场、战役、 结果 4、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性质 6、皇姑屯事件及东北易帜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无产阶级必须警惕
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此战失败留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呢?
1、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
革命的领导权。
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
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反革
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
蒋介石四一二叛变后,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领袖”,最终汪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2、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在武装斗争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
结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
所以在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