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安徽

合集下载

安徽党史人物

安徽党史人物

安徽党史人物1.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2.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3.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1974年1月25日),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

原名嘉祥,又名稼啬。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

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民族地区名单

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民族地区名单

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民族地区名单一、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县问题。

原中央苏区县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地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色贡献和重大牺牲,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和影响。

因此,同意将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你省的20个原中央苏区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

具体是: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

二、关于支持革命老区问题。

中国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经研究,同意将你省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蕉城、福安、福鼎、寿宁、屏南、周宁、霞浦、柘荣、吉田、松溪、政和、延平、连江、罗源、福清、安溪、永春、南安、晋江、泉港、德化、南靖、漳浦、长泰、云霄、城厢、涵江、荔城、秀屿、仙游、同安、翔安32个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参照执行中部地区的有关政策。

附件3:特殊地区类型及范围1、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6省。

2、西部地区四川、重庆、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内蒙古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6省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243个县,以及湖北恩施州、湖南湘西州、吉林延边州。

中部六省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243个县3、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黑龙江、吉林、辽宁(不含大连市)以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以及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的26个城市4、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福建、云南、青海、甘肃、广西、贵州、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西藏等10省22个少数民族94个县(旗、市)。

蜀山烈士陵园

蜀山烈士陵园

蜀山烈士陵园
蜀山烈士陵园位于合肥西郊风景区大蜀山东麓,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中国、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蜀山烈士陵园也是合肥市旅游景点之一。

蜀山烈士陵园的前身为安徽省烈士公园,始建于1955年。

1976年3月,为了突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作用,从原安徽省烈士公园中分离出一部分,成立合肥蜀山烈士陵园。

蜀山烈士陵园现由“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大蜀山革命公墓”、“悼念广场”、“烈士纪念碑”等部分组成。

安徽革命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2642平方米,陈列着全省有代表性的从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190位烈士的光辉业绩,其中有中国共产党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陈独秀之子陈延年同志、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许继慎同志、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同志、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炳辉同志和彭雪峰同志等革命先烈。

陈列馆存有450幅图画及烈士手抄、名人字画、领导题词等,还有全省各地县的烈士英名录。

蜀山烈士陵园自1981年开放以来,年平均接待参观者达20万,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鼓舞作用,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

每逢重大纪念日,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驻肥部队都来举行各种悼念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安徽 红色旅游景点

安徽 红色旅游景点

安徽红色旅游景点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以下是一些在安徽省的红色旅游景点:
1. 南京长江大桥:虽然不是安徽省内的景点,但距离安徽非常近,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这座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双塔双公路铁路桥梁,修建过程中有许多烈士坠入长江。

2. 安庆桃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庆市,这里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之一。

游客可以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民运动纪念碑和丰收纪念塔,了解中国革命历史。

3. 黄山市黟县平川:位于黄山市,这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这里有纪念毛泽东主席视察黟县时的纪念碑和红军长征纪念馆,展示了当年红军在长征中的艰难辛苦和伟大壮举。

4. 马鞍山市花山:位于马鞍山市,这座山上的龙山镇是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所在地,馆内收藏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物和纪念品。

5. 六安市霍山县:这里是中国第四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师创立的红军游击队的基地。

游客可以参观红军纪念馆、红军陵园等景点,了解红军的事迹和历史。

这些红色旅游景点让游客能够感受到中国红色旅游的历史底蕴,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安徽将军县:金寨

安徽将军县:金寨

• 巍峨的大别山是红军的摇篮,更像是一座金寨红 军的丰碑。它记录了金寨红军几十年的斗争史, 金寨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金寨红 军的发展是极其艰难的,除了大部分时间的对敌 斗争以外,内部的路线斗争也非常残酷,尤其是 张国焘在根据地内部发动“肃反”运动,不仅严 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也冤杀了许多 正直的革命人士,在中国现代史上成为一大“奇 冤”。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完全否认张国焘在 根据地创建初期作出的一定贡献。
参考资料:
• 1、 金寨县博物馆史料 • 2、 《金寨文史》(一至十辑合订本)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金寨县委员会编 2004年9月 • 3、 《大别山红军战歌》台运行著 • 4、 金寨县人大副主任阎荣安关于金寨红军 史讲义
谨以此倾对革命伟大事业的崇敬
(二) 立夏节起义与红三十二师的成立
• 1928年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的商城南乡党 组织,在由武汉回乡的李梯云、周维炯等一批共产党员, 和坚持在地方组织农民运动的詹谷堂等一道,广泛地发展 党的组织,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为起义作准备。为 总结大荒坡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1929年3月21日在 商城七里岗召开党的会议,决定:以丁家埠、斑竹园等地 为重点,组织武装起义。由徐思庶任书记,周维炯等为委 员,直接领导商南起义。起义决定在立夏节午夜(即5月6 日,农历3月27)以丁家埠民团起义为中心,整个商南党 组织一齐行动。周维炯利用已打入民团内部的优势条件具 体负责丁家埠民团起义。在周维炯的号召下,丁家埠民团 三十多人成功起义。与此同时,廖业琪、汪永金等带领四 十多人,攻打竹叶庵取得成功。同晚,集中在南溪的农民 协会会员和明强小学、模范小学的师生在詹谷堂等领导下, 宣布起义。5月9日,各路起义大军会师斑竹园,成立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

皖西红色文化

皖西红色文化

4.皖西诞生的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5.红军史上的空前大捷——苏家埠战役 6.艰苦卓绝的斗争——皖西北三年游击战争 7.江淮抗战劲旅——新四军第4支队东进抗日 8.安徽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霍山鹿吐石铺大捷 9.刘邓大军无后方作战条件下首次大捷——张家店战斗 10.皖西全境解放的战斗——大别山剿匪
• 1947年(民国36年)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 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 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这是解放战争的一次伟大的转折点。

•皖西活动;皖 西30年红旗不倒,革命斗争从未间断,这 在全国极为少有。坚持英勇奋战,皖西30 万先烈牺牲。
重大事件

• •
1.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
2.鄂豫皖边区最成功的起义——立夏节起义 3.鄂豫皖边区规模最大的起义——六霍起义

• • • • • •
将军镇——独山
• 独山镇是将军的故乡,共和国的摇篮,中 国革命的策源地,这块红色的土地曾为中 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保 存完好的九处红军时期革命旧址,永远见 证着那段血红的历史。走出了16位开国将 军,享有“中国第一将军镇”之美誉。
苏家埠战役
• 1932年3月22日~5月8日在六安这片红色 的热土发生了苏家埠战役,此战役历时48 天,红军以2万余人,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 众的配合下,歼敌3万余人,这次战役是开 国元帅徐向前指挥的。
主要特点
• 红军摇篮 • 皖西是早期革命播火者的诞生地。皖西先 烈素怀救国救民大志,是红军的重要发源 地。
• 将军故乡
• 从皖西走出的开国将军108位,占全省130 位开国将军的83%,占全国1614位将帅的 6.7%;在全国十大将军县中,就有金寨和 原六安两县,是全国第三将军市。

安徽的革命史迹

安徽的革命史迹

安徽的革命史迹安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素有"文化古省"之称。

在中国革命史上,安徽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斗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徽的革命史迹。

一、庐山会议庐山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

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紧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应对国内政治军事形势的策略和方针。

这次会议对于近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历程影响深远,为后来的全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二、皖南事变皖南事变是中国巨大的政治事件。

1929年1月,南昌起义后,安徽、江西、浙江共产党组织相继建立。

安徽省委书记周佛海、南昌起义领导人毛泽东、张国焘、朱德等虽然各自领导省区,但均属中共中央领导之下。

9月,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困境加剧,周系领导认为直接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是必要的。

但是,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认为还没有条件,主张特别大规模的准备。

相信国民党革命派可以够相信所谓“全国革命派联合”,可以等待一些机会、活动一下等。

三、六安起义六安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地区最早开展武装斗争的地方之一。

193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六安地区成功发动武装起义,开辟了全党开展新的反敌斗争的风气。

此次起义具有标志性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农村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四、宣城会议宣城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抵御“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中,反对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确立正确的统一战线路线的重要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皖南地区执行“围剿”红军的战略转移后,在宣城召开了中央局扩大会议。

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并确立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方针,为全国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霍山战役霍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水塘以北的霍山一带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发动了霍山战役。

这场战役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对打击日寇,发展革命根据地,提高人民群众觉悟,巩固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安徽党史人物

安徽党史人物

安徽党史人物1.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2.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3.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1974年1月25日),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

原名嘉祥,又名稼啬。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军挺进安徽1947年从7月到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在此前后,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二、三、流纵队组成南征野战军,执行挺进中原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3万人,在临濮集至张秋镇300语里宽地段强渡黄河,然后在冀鲁豫和豫皖苏军区配合下,发起鲁西南战役,作战28天,歼敌6万余人。

8月7日,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1947年11月初,刘伯承、小平在指挥高山铺战斗全歼敌第四十五军和第五十二师第八十二旅后,把指挥部东移到太湖县刘家畈。

挺进大别山时的刘伯承、邓小平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1947年8月31日,陈毅、粟裕率第六纵队、特种兵纵队主力到达阳谷、寿张地区,与第十纵队会合。

9月9日,陈粟指挥华北野战军在沙土集将敌整编第五十七师9000余人全部歼灭。

9月26日开始陈粟大军南下各纵队先后于兰封、民权间和砀山以西越过陇海线,分别向尉氏、鄢陵、太和、蒙城挺进。

经过1个月的战斗先后攻克24座县城,其中有安徽的涡、蒙、亳、太、阜、颖、灵等8县。

12月,陈粟外线兵团参加了平汉线战役,破击平汉路郑州至漯河段,陇海线郑州至开封段。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右)、副司令员粟裕1947年9月,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淮海战役在安徽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辽沈战役之后,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对国民党徐州集团进行的一次战略性的大规模歼灭战。

淮海战役经过淮海战役历时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战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线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

人民解放军参战的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和1个军,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以及江淮、鲁中南、苏北、豫皖苏、豫西、陕西、冀鲁豫军区部队共60万人。

国民党军投入了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的兵力,约80万人。

人民解放军相继歼灭了黄百韬第七兵团、黄维第十二兵团和杜聿明集团。

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淮海战役总前委驻地--濉溪县临涣集文昌宫安徽人民支援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中共江淮区党委所属第二、第三地委、分区、专署,豫皖苏分局所属第三、第六地委、分区、专署,积极动员全体民众,全力以赴,投入支前工作。

保证前线粮食和物资的供应,转运和护理伤员,抢修铁路、公路,保证交通畅通。

据统计,江淮、豫皖苏地区人民共出动民工160万人次,担架12.5万副,支援牲口36万头,粮食2.1亿斤,柴草5.3亿斤,大小车辆13.47万辆。

江淮解放区男女老少抢修公路,保证运输通畅广大妇女为淮海前线的子弟兵赶做军鞋渡江战役在安徽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拟就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共同签字。

但是,国民党政府于20日拒绝签字。

当夜,解放军中集团发起渡江作战。

渡江战役经过淮海战役结束以后,渡江战役总前委即开始着手渡江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总前委机关及邓小平、陈毅从蚌埠孙家圩子移驻合肥瑶岗。

1949年4月20日20时,解放军中集团第一梯队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七、第二十一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突破澛港至铜陵段敌防线,21日全面突破国民党江防,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22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

23日,安庆解放;东集团军第八兵团一部当晚渡过长江,进占南京、镇江。

24日,芜湖解放。

30日,屯溪解放。

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安徽人民支援渡江战役中共皖北区党委和皖北行署、皖北军区在合肥成立了联合支前指挥部;所辖阜阳、宿县、六安、安庆、巢湖、滁县6个军分区及各地、县委都相继成立支前司令部或支前指挥部,全面抓支前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皖北人民共出动常备民工和临时民工279万人,担架1.5万副,修复铁路210公里、公路1600公里,支援粮食18万吨、柴草3.6万吨、大小车9.8万辆、船只1万余艘,涌现出车胜科、王德金、张孝华、马毛姐等一大批渡江功臣。

群众抢修巢县到无为的公路,图为民工在架设桥梁1949年4月,望江县漳湖回民群众积极支援大军渡江。

图为第一批突击队员合影。

安徽人民政权建立渡江战役后,安徽全境解放。

在皖北、皖南区党委和军区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驻皖部队从6月份起开始全力剿匪,到11月底基本消除了匪患。

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昂首阔步跨入新的历史纪元。

安徽全境的解放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21日合肥解放。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皖南军民配合下,追歼残敌,4月30日,绩溪解放。

至此,安徽全境除金寨和岳西县城外全部解放。

安庆解放,图为人民解放军从集贤门入城1949年1月31日,霍邱群众在城关广场集会,庆祝霍邱解放。

剿匪斗争1949年5月底,白崇禧派国民党第九十二师师长汪宪到达到大别山区,成立"鄂豫皖人民自卫军司令部",由汪宪任总司令,妄图依托大别山开辟所谓的"第二战场"。

在皖北区党委和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驻皖部队从6月起开始全力剿匪。

9月6日解放金寨县城。

不久擒获匪司令汪宪、副司令袁成英、樊迅。

皖南地区从5月开始,在宣城、池州等地开始剿匪工作。

到11月底,皖北、皖南共歼灭股匪16191名,基本消除匪患。

1949年11月鄂豫皖边区东线剿匪指挥部的部分领导于金寨麻埠合影,后排左起:何柱成(政委)、梁金华、梁从学(司令员)。

剿匪部队指战员在大别山区搜索土匪安徽人民政权的建立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总前委和华东局、中原局负责人研究决定成立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

宋任穷任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安徽省军区政委,曾希圣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

后因华东地区急需主要领导干部负责新区城市工作,又因安徽低跨大江南北,皖南尚未解放,决定暂不成立安徽省委。

1949年4月3日,华东局决定:安徽以长江为界分开成立皖北区党委和皖南区党委。

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结束工作。

1951年12月,皖南、皖北区党委在合肥合署办公。

1952年1月,中共安徽省委在合肥成立,同月安徽省军区成立。

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

安徽省人民政府大门(1952年)中共安徽省省委大门(2003年)安徽省军区大门(2003年)解放战争时期合肥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背信弃义,撕毁了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悍然发动全国内战,国民党统治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

国民党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实行专制统治,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

从1946年冬起,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不断掀起高潮,形成了与人民解放军相配合的反蒋反美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合肥人民也不断掀起反蒋爱国运动。

工人罢工、饥民抢米、学生游行示威、商人请愿,各种形式的斗争风起云涌,此伏彼起。

1947年上半年,外地巨商大批抢购粮食外运,致使合肥米价猛涨,市民掀起了抢米风潮。

4月27日,上海米商在合肥抢购绿豆、大米、花生等粮食约200余石,企图偷运出口,以图暴利。

当粮船行至城郊卫杨村时,该村附近饥民百余人蜂拥而上,将所载粮食全部抢光。

5月16日,国民党押送粮食出境时,遭到合肥市民的拦截,押粮卫兵当即枪杀了江姓少女,激起群众的愤怒。

次日上午,合肥东门外有米商将500石粮食外运出境,行经东郊宋斗湾附近,被当地居民约百人拦住。

在群众的压力下,国民党合肥县长只得接受群众提出的严惩凶手等三项要求,并派军队将这批粮食运回。

30日,国民党三河军粮采购处押运员由双河押送两船军粮到三河,船行至丰乐河时,四乡饥民数百人纷纷涉水上船,将两船军粮全部扒光。

在全国学生运动的推动下,合肥学生举行了反国民党青年军暴行的游行示威。

1947年5月的一天,合肥中学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在看电影时,因座位纠纷,遭到青年军士兵殴打,并被拖至小东门外国民党青年军驻地。

全校学生闻讯后十分愤慨,纷纷要求严惩肇事的青年军士兵。

次日,合肥中学学生罢课,并约合肥各中学学生在合肥国民党中央银行门前广场集中,举行游行示威,同时张贴“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美帝国主义滚出去”等标语。

广大群众及各界人士纷纷起来声援,在一两天内形成了全市性的罢课、罢市。

在此形势下,国民党青年军被迫接受了学生提出的登报道歉,负责医治被打学生,惩办肇事者,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等四项条件。

6月,合肥私立肥西初级中学学生孙哲组织同班同学及工友,开展反对事务处主任贪污学生伙食费的斗争。

许多商店、粮行坚持罢市数日,以示支持学生的这一革命行动。

与其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工人的罢工、游行、请愿等斗争也迅速发展。

1946年秋,安徽日报社工人对报社工务主任在排字车间强迫工人加班表示不满,而工人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官方置之不理,引起了工人们的愤慨。

于是,工人纷纷罢工。

同年,三河榨油工人不堪贫困要求增加工资。

工人们坚持罢工4天,迫使资方承诺给工人每月增加工资伪币25元,罢工取得胜利。

1948年1月,合肥木瓦业工人因要求资方每日增加食米(工资)4升,未获结果,全体罢工。

最后,资方被迫接受了工人的要求。

同年秋,合肥公正报社印刷厂的工人也爆发了反压迫、反饥饿、争生存的罢工运动。

1948年7月11日,国民党妄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合肥城,强行向群众索取城防费激起了各界人士的不满。

各界300余人集会,并派代表前往参议会请愿,要求取消城防工事费,不料却遭到拒绝。

消息传来,群情激愤,愤怒的代表将副议长拖出游街,从段家祠堂经大东门,绕转三牌楼,直至游到国民党省府。

最后,慑于群众的力量,国民党被迫同意取消该项费用。

解放战争时期,合肥地区所进行的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冲击了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覆灭进程,为合肥和平解放创造了一定条件。

合肥和平解放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各族人民奋起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开始了伟大的解放战争。

经过国共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一系列的较量,至1948年秋,战争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中共中央及时作出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策。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

1949年初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奉命担负解放合肥的任务。

此时,中国民主同盟成员龚兆庆担任国民党合肥县政府县长。

早在1947年,在合肥地区坚持地下斗争的民盟组织就与中共皖西区党委建立了联系。

遵照中共指示,民盟成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在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积极进行策反工作,并为中共收集合肥城内的情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