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阶段

中国近代史阶段

中国近代史发展阶段一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个历史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条发展主线:外国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的历史。

两大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阶级矛盾);三大历史使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两次鸦片战争——天朝的危机(1840-1860)战争爆发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张,挑战古老东方的农业文明中国战败根本原因:中国社会全面落后中国战败结果:被不平等条约勒索--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贸易主权遭到破坏中国战败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世界观念变化:天朝上国“师夷长技以制夷”2.中国社会开始转型,地主阶级洋务派启动现代化(19世纪60-90年代)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一方面,商品倾销和收购农副产品,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工业化启动和发展;另一方面,鸦片大量输入,勒索巨额战争赔款,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命脉,资本输出,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②洋务运动的启动及其民族资本企业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担负这个时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工业化。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器物变革”时期。

3.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的挫折与整体推进(甲午战后--五四运动前)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这个时期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最突出的贡献在政治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此外,经济上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①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日本侵华;列强瓜分中国;半殖民地秩序确立。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两大阶段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一小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此间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小阶段,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第三小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与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第四小阶段: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这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

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共和与民主,革命派又先后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由于其阶级时代的局限,这一系列运动多是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中国社会陷入黑暗的谷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也有人把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个高潮”(第一次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高潮时期是1894-1900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第三次高潮时期是由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1912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阶段特征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50年代)⑴列强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又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工业革命发动战争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影响:破坏主权,社会性质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破坏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⑵中国人民的抗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的坚强决心。

由于阶级矛盾的加深,加之外来侵略引发的民族矛盾。

1851年,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革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

⑶在经济上,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

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生产商品化。

外商企业出现——早期资本输出。

⑷中国人民的探索:地主阶级: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洪仁玕:《资政新篇》⑸中国社会的变化:政治上:①历史转折——近代史开端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阶级关系:新的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买办阶级。

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战争最高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特征、肩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理解
中国近代史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年)。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和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代中国百年(1840-1949)革命探索历程

近代中国百年(1840-1949)革命探索历程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1.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运动2.1900 义和团运动: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3.1898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想通过变法将中国引向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道路。

4.191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5.1915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919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2.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3.1926-1927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4.1927武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5.1927年10月井冈山会师,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6.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1934-1936红军长征:粉碎了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8.1936“一二·九”运动及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政治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时期和事件: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
大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这次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政治面貌,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新篇章。

2. 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时期(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
中国政局不稳定,各地军阀割据,政府无力掌控全国。

北洋政府成立后,失败于镇压各地军阀,中国陷入混乱。

3. 国共合作与平日政府时期(1928-1949年):中国共产党与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了一段合作,两党联合推翻了日本侵略者。

但是随后国共双方在国内权力分配上产生了矛盾,最终爆发了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立。

4.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
上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

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资本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重塑革命意识形态。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遭受巨大破坏,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国家陷入混乱和动荡。

5.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
重要政治事件。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并成为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

这些政治事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近代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分期

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逐步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来实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

这样,中国便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此,中华民族成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

首先,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

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

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中国近代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分期

中国近代史分期1、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2、旧民主义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从从鸦片战争至五四爱国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3、新民主义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4、具体历史分期:(1)中华民国(1912年1月—1949年)历史分期:1912年1月——1912年3月南京临时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孙中山)1912年3月——1927年4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27年4月——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介石统治中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分期:1924年1月——1927年4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1927年4月——1936年12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46年6月——1949年4月人民解放战争时期5、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近代史领域中最早展开学术性讨论的课题之一。

它从1954年提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一文后,就有许多同志陆续发表论文,提出了三、四、五、七、八期等不同的主张。

六十年代以来,讨论渐趋于沉寂;直至近年,始重见兴起。

不论是过去或现在,讨论主要集中在分期标准、上下限和划阶段等问题上。

(一)标准问题五十年代对分期标准的讨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l)“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志”,而“以三次革命运动高涨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革命的几个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国民大革命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1945、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补充: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
革命的前途不同——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前)
4、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
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东方工业强国,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于1936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战争策源地。

2、中国:
20世纪30年代,中国依然是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国家;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内战,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坚持“壤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

3、世界:
经济危机导致世界政局动荡,德、意、日法西斯结盟,气焰嚣张;
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国际联盟不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二、日本侵华行径:
1、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①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1894——1898年;《马关条约》
②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小段
铁路,诬称东北军所为,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日沈阳陷落;1932年,东北陷落,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北平西南宛平县;日军借口一名士
兵失踪,要求进城搜查被拒绝,随即进攻中国守军第29路军还击;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抗战爆发后:
①八一三事变:1937年;上海;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还击;淞沪会战开始。

②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始,淞沪会战后;凶残的法西斯暴行引起了中国和全世
界人民的极大愤慨;证据:文献资料——日本士兵日记、国际友人如魏特琳日记、当时的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