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磨难心得体会

近代中国的磨难心得体会

近代中国的磨难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国家,近代中国经历了许多磨难。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
战争,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和挫折,但我们所做出的努
力和付出,足以证明我们是一个坚强,有信仰,有目标的民族。

下面,我将从个人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近代中国的磨难
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磨难的日子里,中国人民体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伟
大的团结力。

这种力量不仅表现在民众和军队之间,更是在国家
层面上展现出来的。

当时的国民政府,因着内忧外患,大大小小
的困难接踵而来,但是它并没有垮掉,相反,它不断地调整政策,渐渐地恢复了我们祖国的尊严,这说明,团结一致是战胜磨难的
关键。

其次,历史朝令夕改,从无统一标准,这是近代中国的一大难点。

中国经历的战争和动荡,相比于其他文明古国来说并不是那
么多,但是,正是这些战争和动荡,令我们的文化在传承和发展
中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这种困难,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地看待历史,发扬中华文化精髓,同时归纳历史:重振国格,强大中华。

最后,我们还需要坚持正确的主张和行动,实现自我发展和繁荣。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饱尝了百年屈辱,为实现民族繁荣而努力,也因此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伟人。

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民族而奋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中国的历史是我们立足的根基,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智慧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虚心接受现实的挑战和考验,用我们积累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提升自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与变革总结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与变革总结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与变革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至1949年的时期。

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和变革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的悲剧。

这场战争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由于英国通过贸易不平等和鸦片走私等手段,使中国社会受到沉重打击。

鸦片战争的失败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落后,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意识。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迎来了诸多的变革。

自晚清时期开始,中国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政府在19世纪末开始推行的一项现代化改革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化,以加强中国的实力。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军事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然而,受限于历史条件和思想观念,洋务运动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果,最终夭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重要事件。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中国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中国封建统治,为中国迈向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政治势力尝试争夺权力,局势不断变化。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始于1919年,是一场反对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示威运动。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的反思和启蒙,宣告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新文化的崛起,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最大的政党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包括国共合作、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最终取得了中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中国革命的感悟

对中国革命的感悟

对中国革命的感悟中国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付出巨大牺牲的结果。

作为一名现代中国人,我对中国革命有着深刻的感悟。

中国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历史进程。

中国革命的发展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漫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无论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的崛起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中国革命是一场彻底改变中国面貌的革命。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封建主义被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被摧毁,中国人民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世界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中国革命是一场不断探索的革命。

中国革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

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革命策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革命的探索和实践,为世界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其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革命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中国革命是一代代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中国人民在革命中培养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这种精神的传承,使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奋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中国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

中国革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中国革命是一场不断探索的革命,为世界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革命的精神传承,使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作为一名现代中国人,我对中国革命深感敬佩和自豪,也对中国革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和收获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和收获

中国近代史学习心得刚开始上近代史时,不免有些疑惑。

这段历史,初中学过,高中也学过,而且,我是理科生,现在,上大学了,为什么还要像“炒冷饭”一样再炒一遍呢?在上课时,我很不情愿地翻看了书本,却十分羞愧地发现,对于这段历史,脑子里一片空白,当初几个老师谆谆教诲并不对我的长久记忆起任何作用。

重复学习次数的多少并不决定着学习的成果,不用心的学习终究是做无用功。

或许,这也印证了毛爷爷曾经所讲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也便端正了自己的学习动机,开始试着去了解历史。

我很惊讶的发现,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我知晓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国的近代史革命是从1840年到1949年间。

从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的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中国就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道路。

从此,中国人民就饱受压迫,生活不再那么安逸太平了。

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大团结,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阶段。

这个改变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成果。

整个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作为年轻的一代,应该“知古鉴今”,学习历史,给自己敲个警钟。

同时,我们还应该“以史为镜”,端正自己的思想,学习前人的智慧哲理,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足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前进方向。

中国近代史,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一段心酸难忘的历史,不时激发出我深埋许久的爱国情怀。

每次观看《辛亥革命》、《建党伟业》等有关视频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感觉,好似深沉,好似激励,好似心酸,好似振奋,万般的感受,说不尽,道不明。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精心栽培的花朵,即将要走上社会,在不久的将来,是我们吐露芬芳绽放花朵的时刻,是我们回报祖国母亲最好的时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做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外有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

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改良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

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

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百年屈辱,中国几近亡国,但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历史上的众多仁人志士,是他们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实现了民族解放。

他们分别是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等。

我华夏民族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探索下,不断汲取经验和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正确道路。

在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今人讨论的。

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主张走改良道路。

维新派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器物”提升到“制度”高度。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西方制度在日本的建立,让日本在十几年内就一跃而起,这激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兴趣。

中国近代史总结

中国近代史总结

中国近代史总结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段曲折而辛酸的历史,这段历史充满了动荡和挣扎,但也蕴含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奋斗和苦难,它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史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段历史。

第一部分:中国近代史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问题,既有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又有世纪鸦片战争引发的军阀混战。

这些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长期的封闭和内耗,明朝时期的倭寇入侵以及清朝的固守和保守。

近代中国的悲剧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而恶劣的背景下展开的。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逐步崩溃近代中国的崩溃是循序渐进的。

从西方列强的侵略开始,中国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地签订,中国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国家。

农民起义和维新运动相继爆发,试图挽救中国的命运,但很快被清朝政府和外国势力镇压。

八国联军入侵后,清朝逐渐崩溃,终于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第三部分: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诞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也预示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使中国形成了第一次全国统一的政权体系。

然而,革命之后,中国陷入了无数的混乱和内战,无数的派系、政治势力相互对立,使得新中国陷入了一片动荡和困境。

第四部分: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巩固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宣告了新中国的建立。

这场战争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彻底扫清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还为新中国的基本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五部分:中国近代史的启示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和奋斗是我们必须汲取的宝贵经验教训。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内外困难的根源和解决之道,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才能走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历史悲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我们也应从历史中看到中国人民的顽强和坚定,从而汲取力量和勇气,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中国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总结与思考

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中国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总结与思考

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中国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总结与思考近代中国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外来侵略、战乱动荡、国家启蒙与革命斗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本文将对近代中国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与人物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一些思考。

1. 鸦片战争(1840-184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化时代的开始。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

这场战争促使中国开始思考自身国力的薄弱,并引发了对西方文化与科技的思考与学习。

2. 义和团运动(1899-1901)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爆发性运动。

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侵略行为,民众的抵抗情绪上升,义和团迅速崛起并展开了一系列抗议与暴力行动。

然而,最终这场运动以失败告终,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3. 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是清朝晚期一次重要的变革尝试。

在中国内外压力的推动下,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试图挽救国家危局。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与洋务运动的失误,变法失败了。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然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一,为后来的维新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朝统治,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在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的带领下,中国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和政治运动。

最终,清朝倒台,中华民国成立,但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真正实现民主共和,随后的政治混乱和外来侵略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干扰。

5. 五四运动(1919)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与文化运动。

原本由对巴黎和约的不满引发的学生运动,演变成了一场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运动。

这场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注入了新的思潮与力量。

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感悟

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感悟

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感悟(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国近代发展的概述2.近代中国的主要变革3.近代中国的发展成果4.总结: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现代中国的启示正文一、中国近代发展的概述近代,通常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 年)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众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变革1.鸦片战争后的觉醒: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自此,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认识到国家的危亡,并寻求改革之道。

2.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发起了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科技来振兴国家。

尽管洋务运动并未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但它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3.戊戌变法:1898 年,光绪帝颁布“戊戌变法”诏书,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试图振兴国家。

但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仅历时百日便告失败。

尽管如此,戊戌变法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4.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树立了里程碑。

5.新民主主义革命:自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 1949 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发展成果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政治上,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政治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开始崛起;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众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外有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

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改良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

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

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百年屈辱,中国几近亡国,但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历史上的众多仁人志士,是他们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实现了民族解放。

他们分别是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等。

我华夏民族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探索下,不断汲取经验和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正确道路。

在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今人讨论的。

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主张走改良道路。

维新派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器物”提升到“制度”高度。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西方制度在日本的建立,让日本在十几年内就一跃而起,这激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兴趣。

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形成了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

伴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兴起,一部分人的思想更加激进,他们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革命派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这正是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根本不同点。

资产阶级革命派面对斗争的形势,成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主要内容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立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也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派斗争的高潮是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但从改良到革命并不是并不是一帆风顺,是在探索中的选择,改良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

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

这是由改良道路的局限性和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决定的。

改良派没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仅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另外,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和西方列强也阻挠改革的进行。

改良道路以“百日维新”的失败而告终。

但维新运动促使很多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使人们认识到:中国不进行革命就不能获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个时候,以其自身的革命性站在历史的最前沿。

在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的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的民主革命道路是中国仁人志士探索的两条主要道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都为我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们都由于
自身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它们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路都没能实现。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侵略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期间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前期的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和反封建,后期是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这段时间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任务,并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从上述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分析,不难看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在发生时间、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对象、革命前途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这也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从其诞生之初,就始终以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从其奋斗历程中,不难看出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更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从1919年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等,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民族的最前沿,领导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内的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独裁统治以及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做出了重大贡献和重大牺牲。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但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求独立,追民主”始终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围绕这两条主线,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还是代表无产阶级力量的共产党都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改良道路以戊戌维新运动发展到高潮,也以它终结。

林伯渠曾代表中共中央讲话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了显著的作用”。

这说明我们不可忽视它的思想解放作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虽然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在领导力量和革命前途等方面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将两者
完全割裂开来,他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它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不可能再去经历一次近代的革命浪潮,我们应当从那些已经逝去的革命斗争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再让近代的百年屈辱史重演。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时刻牢记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继往开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更应该在缅怀先烈的的同时,不断奋发向上,积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提升我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要脚踏实地,从小做起,从实做起,实事求是。

宿舍是陪伴我们四年的“家”,我们应该把它当做真正的家对待,努力创造和谐宿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