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宽河等5处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圆园20年第1期摘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区域。
在调查分析山西省保护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建设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实现了对濒危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对全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山西省中图分类号X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01-0118-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Effects of Nature Reserves in Shanxi ProvinceGUO Xiao-rong 1WANG Su-wen 2WANG Shi-chang 2LU Ai-ying 2(1Forestry Workstation of Xinzhou Planning and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Shanxi Province ,Xinzhou Shanxi 034000;2Shanxi Fore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bstract Nature reserves are the area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ature reserves in Shanxi Province ,its construction effect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ature reserves presented obvious phases in Shanxi Province ,it achieved the priority conservation of endangered wild plants ,it improved construction quality steadily.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Key words nature reserve ;construction effect ;Shanxi Province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郭晓荣1王苏文2王世昌2卢爱英2(1山西省忻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工作站,山西忻州034000;2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时间持续长、力度强、波及面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1]。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复杂。
为了保护好山西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山西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
目前,山西省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处,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形成了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保护网。
各地级市和县级市也相继建立了以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保护区多层次、全覆盖的格局。
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山西省的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山地森林、湿地、草原、沙地等。
最有代表性的是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太原碾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山西省大部分的植被类型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对于保护这些重要的自然资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上。
经过多年的保护,一些原本面临危险的植物和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它们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得到了恢复和扩大。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效减少了乱砍滥伐、非法捕猎等行为,减缓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2. 生态功能得到提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还体现在提升区内生态功能上。
通过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提升,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保持了较好的稳定状态,并发挥出了更好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
3. 生态旅游业发展一些自然保护区还成为了当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成为了山西省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促进了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不一虽然山西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但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不一致性。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引言自然保护区是政府为保护和维护一定地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并进行管理的特定区域,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资源重要地区,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山西省政府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成效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概况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截至目前,全省自然保护区已达到20个,总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涵盖了山地、森林、湖泊、湿地等多种生态类型。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成效1.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成效显著自然保护区在对物种的调查和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太行山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多种珍稀濒危鸟类,如金雕、白头鹞等,它们的数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加。
自然保护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这些物种的保护,为它们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明显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下,一些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修复。
由于过度的人为开发和生产活动,某些地区的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
自然保护区加强了水资源和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湿地的恢复和生物的保护,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3.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的监测和调查发现,一些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 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主体过多、权责不清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初 识 夏 县 太 宽 河

初识夏县太宽河
2014年8月10日,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行车,终于来到夏县太宽河边,一路上凉爽清新的山风吹拂着,绝美的景色涌入眼帘。
本次旅行虽因时间关系未能到达太宽河黑龙潭,但一路上的美景现在依然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中条山腹部的太宽河,发源于夏县柳仙洞爷庙滩,在夏县境内流长10公里,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入平陆县曹川乡,于小龙潭入黄河。
雄奇壮美的瀑布潭黑龙潭就位于太宽河的中游。
太宽河沿途容纳山涧清泉溪流,流经五龙庙前、窄口,山势愈险水流愈急。
绝壁相峙处,奔流的河水一头冲下悬崖,一级落差高达20余米,势若惊龙,声若鸣雷,十分壮观。
飞瀑后是天然崖洞,水黑而暗,阴森森,心为之惊颤。
狂怒的潭水疯狂地寻找突围点,这就形成了雄奇壮丽的黑龙潭。
水流从悬崖冲下,二级落差高达30余米,巨大的冲力又形成了黑龙潭的姊妹潭——方潭。
水流几十米便是老贾潭,此地已无路,人绝难通行。
老贾潭以下是石瓮潭,潭潭相连,形成了绝美的石潭群。
在此静心赏潭,品涛声,领略龙潭奇观,令人心旷神怡!
1、太宽河
2、山路林荫道。
3、山村小路。
4、乔明甫同志故居地。
(乔明甫,1912年出生,曾用名若明。
山西夏县人。
1933
年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后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任中共新绛县委书记。
1981年调轻工业部工作,历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顾问等职。
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99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水平整体较低。
目前,在山西省共设立了6个自然保护区,
包括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太岳山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自然保护区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生态保
护作用,但面积较小,生态系统完整性仍有待提高。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还存在一定
的问题,例如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管理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
发展与效果。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对山西省自
然保护区的调查发现,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与繁殖,如丹顶鹤、金钱豹等。
这些物种的保护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当
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促进生态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然保护区的
建设不仅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还为游客提供了接近大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
目前,
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开发了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生态旅游项目不
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提升了公众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然保护区建设仍面临着资源匮乏、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平衡等问题。
山西省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自然保护区的规模和质量,完善管理与保护体系,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于宇凤;王良民
【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年(卷),期】2008(27)6
【摘要】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中条山的中西端,该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105 科、359 属、554 种,分别占中国药用植物科、属、种数的38.75 %、16.95 %、4.69 %,其中有濒危药用植物11种.草本药用植物为403种,占本区药用植物总数的72.72%.全草类、根及根茎类和果实种子类分别占36.82%、33.75%、20.04%.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豆科和百合科等,优势属主要有蒿属、蓼属、野豌豆属等.提出了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于宇凤;王良民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3
【相关文献】
1.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价值研究 [J], 王天录;郝婧
2.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多样性研究 [J], 陈莲芸;张若晨;王良民
3.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栓皮栎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J], 张丽;廉凯敏;赵璐璐;张峰
4.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有毒植物多样性研究 [J], 丁海波;王良民
5.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J], 吴应建;王良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调查山西省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过度砍伐、过渡捕捞等原因,山西省的自然环境受到了较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山西省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
截至2019年,山西省已建立了16个国家级、2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这些自然保护区涵盖了省内的各类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物种数量增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栖息地,让它们能够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同时,通过人为的干预和保护手段,也能够遏制一些不利于物种生存的因素。
因此,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少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实现了种群数量的增加。
以国家级保护区太原大同岭自然保护区为例,该区域羚牛种群数量由最初的不足10头,至今已经增加到150余头。
此外,该区域还保护了许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比如岩鸽、蕨类植物等。
2、湿地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对山西省的湿地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西省位于黄河流域和太行山区,湖泊、水库、河流、沼泽等自然湿地资源相对丰富。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恢复这些湿地环境,促进湿地的自然恢复和更新,同时减缓水土流失、改善水质,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在建立的保护区中,国家级保护区的吕梁地区中梁沟自然保护区,就是山西省的重要湿地保护区域之一。
该保护区的沟谷峭壁、岩溶地形、溪流洼地及湿地群落,代表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
3、生态文明建设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完善,山西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了步伐。
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培训、科普作用。
同时,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的人工植被修复和生态修复,也增强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认识和意识。
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自然保护区在山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林 业科 技 ・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5 -4 7 0 7 . 2 0 1 3 . 0 4 . 0 0 9
自然保护区在山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李 新 平
( 山西省 自然保 护 区管理站 , 山西 太原 0 3 0 0 1 2 )
【 摘 要】自然保护 区在生态系统 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 多样性的保护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
作 用。 介 绍 了山 西 自然保 护 区在 山西生 态 系统 多样 性 、 物 种 多样性 和遗 传 多样性保 护 中的重要 性 。
【 关键词 】 山西 ;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作用
美 的三晋 大地 变得 满 目沧 桑 。
类 型的 自 然保护区 3 3 处, 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 自然
新 中 国成 立 以后 , 经过 几 十年 的努 力 , 如今 , 从 保护 区 8 处, 保护野生植物类型的 自然保护 区 2 处,
晋西北的关帝 山到晋东南的中条 山, 已经成立 了 4 6 保护湿地类型的 自然保护区 2 处 ,保护草原草甸类 处 自然保护区( 其中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6 处, 省级 自 型的 自然保护区 1 处 。山西 自 然保护区建设在全省
充措施 。 普遍认为 , 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 保护区 3 3 处, 面积 6 3 . 6 0 万h m z , 占全省森林总面积 护最有力和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 就地保护 , 不仅保护 的 2 2 . 6 0 %。 该类型保护区的建立 , 不仅有效地保护了 了所在生境 中的物种个体 、 种群或群落 , 而且还维持 针叶林 、 阔叶林 和针阔混交林等 , 而且保护了以森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太宽河等5处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序号 名称 地理位置 面积 (公顷) 建区时间 主要保护对象 重要价值
1 山西太宽河 山西省夏县 24276.7 2002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黄檗、野大豆等 保护区作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栎林分布的典型区域,对深入
研究其栎林的种群动态对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以及维持
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研究中占
据重要地位。此外,保护区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对黄河的水源涵养、
流域的水土保持以及维护和维持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起到不
可估量的作用,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 吉林省抚松县 13350 2015
东北红豆杉、钻天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保护区生态地位突出,其建立将与长白山、白河园池、和龙甑峰岭、
龙井天佛指山、黄泥河等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长白山地区自然保护区
群,对整个长白山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
重要意义。保护区还是头道松花江的上游水源地,对头道松花江流域
乃至白山、吉林等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也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3 吉林甑峰岭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与安图县 17386 2013
东北红豆杉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 保护区呈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垂直分
布,群落相对原始、植被繁茂,具有明显的长白植物区系特征,是东
北红豆杉、红松、紫椴、水曲柳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适宜生境。
此外,长白山甑峰岭是东北虎重要历史分布区。为拯救与恢复长白山
区东北虎,吉林省制定了东北虎及其栖息地保护恢复工程建设规划。
保护区与已经建立的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园池湿地自
然保护区、吉林海兰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东北虎栖息地保护恢复
网络,是吉林省长白山东北虎保护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4 黑龙江细鳞河 黑龙江省鹤岗市 21570 2004
典型的长白植物区系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该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极为复杂,类型多样,共有森
林、灌丛、草甸、沼泽和水域五种自然生态系统。各种生态环境为各
类动物提供了充分多样的栖息地,也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丰富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及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该保护区是一个巨
大的物种遗传“基因库”,是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的
理想基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5 贵州大沙河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26990 2001
喀斯特地貌与常态地貌森林群落及南方红豆杉、光叶珙桐、黑叶猴、林麝、豹、云豹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保护区是我国特有植物起源和分布中心之一,分布有银杉、珙桐、银
杏、红豆杉等数量众多珍稀、濒危孑遗植物,尤其分布有大面积的天
然银杉林,是贵州乃至全国少数几个种子植物类群起源特别古老、种
类分布非常富集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内还分布有19群152只黑
叶猴,是其全国集中分布地之一。此外,保护区的建设将与贵州梵净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马山省级自
然保护区形成有效保护区网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