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ppt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机构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机构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机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进行过多次精兵简政。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0月1日正式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政务院,其中政务院下设35个委、部、署、院,管理国家行政工作。
这套政权建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
1951年─1953年机构改革:1951年12月,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精兵简政工作。
其主要内容有:(1)调整紧缩上层,合理充实下层;(2)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3)精简机构,减少层次;(4)明确规定干部与勤杂人员的比例;(5)要求划清楚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编制和开支;(6)严格编制纪律。
这次机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
到1953年底,政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42个。
1954年─1956年机构改革:1954年,随着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定和各级政权机关的建立,从当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精简。
中央一级机关的精简包括:(1)在划清业务范围的基础上,调整精简了机构,减少了层次;(2)各级机关根据业务需要,紧缩了编制,明确了新的编制方案;(3)妥善安置精简下来的干部。
地方各级机关也进行了精简,专员公署和区公所分别是省、县政府的派出机关,精简比例较大。
以后,随依法成立的国务院开始增设机构,到1956年,机构总数达81个,形成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数量的第一次高峰。
1956年─1959年机构改革:1956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
这是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以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通过国务院精简所属工作部门,下放权力,以达到扩大地方自主权的目的。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88.04.09•【文号】•【施行日期】1988.04.09•【效力等级】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1988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委员宋平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决定原则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附:1.修改后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88年)2.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1988年)3.关于提请审议修改后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1988年)(略)修改后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88年)根据政府机构改革要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的长远目标,以及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今后五年改革的目标是,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减少政府机构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增强宏观调控职能,初步改变机构设置不合理的和行政效率低下的状况。
这个改革方案,适当裁减一些专业管理部门,完善或新建一些综合和行业管理机构。
具体变动情况如下:一、拟撤销的部、委12个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⒋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⒍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⒏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⒐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⒓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二、新组建的部、委9个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部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⒎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⒐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三、保留的部、委、行、署32个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⒑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⒓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⒔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⒖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⒗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⒘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⒙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⒛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1、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2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2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2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7、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2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31、中国人民银行3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四、转为事业单位的1个新华通讯社五、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委41个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⒒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⒔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⒚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⒛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2、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23、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25、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26、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27、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28、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3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31、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3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3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3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部3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3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3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40、中国人民银行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1988年)──1988年3月28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宋平我受国务院委托,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作一些说明,请大会审议。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 组成部门设置27个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组成部门设置27个作者:综合2008-03-11 22:45:47关键词:机构改革两会两会2008 2008两会政府机构改革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大部制改革方案机构改革方案两会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机构改革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下午3时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本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新部委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新增下级机构说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委(部制不变) 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交通运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卫生部卫生部、药监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在本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2018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018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一)组建自然资源部。
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组建生态环境部。
将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三)组建农业农村部。
将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将农业部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不再保留农业部。
(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
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
中央及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方案

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及其体制调整工作建议作者;罗永焱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布署和要求,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现结合我国国情和行政管理现状,着眼长远,对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及管理体制调整提出政策建议,供参考;一,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改革方案工作重点;一是重点是加强党政策研究、机关党建工作力量建设,整合中央研究资源,做好职能相近部门的整合工作,强化部门职责、充实工作力量。
二是加强对警卫管理、新闻事务等直属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理顺层级关系。
三是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发挥在党的职能部门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四是为促进政事分开,重点做好部门创办新闻媒体的划转和转企改制工作。
1,组建中共中央研究室;为整合中央的研究资源,提升综合研究服务水平,将中央编泽局、政策研究室,文献研究室和党史研究室职能整合组建中央研究室。
中央研究室主要承担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和党务工作领域的政策研究、思想研究,理论研究及文字编泽工作。
不再保留部门;中央编泽局、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
2,中央对外联络部;为加快推进外事和对外联络工作的有机整合,中央外事办与对外联络部职能合并。
两部门均为外事联络部门,职能相近。
进行整合后可加化外事和对外联络服务职能。
不再保留部门;中共中央外事办。
3,为加强综合治理和政法工作的有机整合,将中央综治办职能并入中央政法委(加挂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
中央政法委负责协调和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负责联系和指导司法部、国家信访局、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保密总局等工作部门。
4,组建中央国家机关总工委;为整合机关工委工作力量,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形成党建工作合力。
将中直机关工委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职能整合组建中央国家机关总工委,不再保留部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不再保留交通部、 中国民用航空 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卫生部
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六、 改 革 的 目 标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 务型政府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管理 和公共服务,减少微观干预。 2、重点解决政府职能交叉、职责 不清 3、从体制上,加强权力的制约
5、深圳 深圳只有一个交通局; 在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 版、版权等方面,深圳只有一个 文化局来管理; 深圳只有一个农林局来管理; 另外在城市综合管理方面,别的 城市有市政园林局、城市管理局、 综合执法局,深圳只有一个城市 管理局。
五、改革的内容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调整后部委 合并、 合并、调整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属机 构 国家能 源局 国家能 源委员 会 隶属关系调整 撤销部门 备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员会 发改委(部制不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财政部、 不再保留国家 中国人民银行 能源领导小组 等部门要要进 及其办事机构。 一步转变职能, 集中精力抓好 宏观调控。
最初“独立”的是科协。在 2000年,科协被合并到科技局 中。但2005年市科协换届选举, 在向省主管单位递交方案后不 予批准,理由是随州科协不是 个独立单位。最后,市里只好 将科协与科技局重新单独设置。 市残联、规划局、综教局、法 制办等多个机构加入这一“分 离运动”;还有一些部门是中 央明确要求增设的,如安全监 督局等。现在,随州市级机构 由最初的55个上升到64个。
1、1993年撤销商业部、物资部,组 建国内贸易部。1998年更名国家经 济贸易委员会,2003年合并对外贸 易经济合作部,组成商务部。 2、 湖北随州 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台湾工 作办公室和台湾事务办公室合并成 一家; 市档案局与市档案馆、市党史办、 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四块牌子、一 套班子; 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 版局合并统称为“文体局”。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PPT课件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地位、代表组成 ①性质:我国__最__高__国__家___权__力__机__关_。 ②职权:国家最高的__立__法__权___、 __决__定__权___、 ___任__免__权__和____监__督__权_都由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行使。 ③地位: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__最__高__地位。国家行政机关、 __监__察__机__关、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_对___它__负__责_,受它监督。 ④代表组成:作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 _省__、___自__治__区__、___直__辖__市__、__特___别__行__政__区__和___军_选队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 当名额的代表。
法治意识:全国人大坚持科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水平1-3 明确人大代表 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
民代表大会
的职责。
法,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Nhomakorabea2
想一想 1.以上图片说明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行使怎样的职权? 3.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有哪些? 提示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 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行使国家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4
1.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 的机关 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 于_人___民__。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__全__国__人__民___代__表__大__会_和 ___地__方___各__级__人__民___代__表__大。会
机构历史沿革(最新修改版,幻灯片版)

中央政府机构沿革
发展法务部 二零一五年一月
目录
一、中央政府机构历史沿革概述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一、中央政府机构历史沿革概述
建国以来,我国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随着 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调整 频繁,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即: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期(1957-196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此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的 逐步进行,中央政府机构经过不断的调整和 加强,对完成民主改革、实现国家财政经济 统一,起到了保证性作用。同时,在逐步建 立起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与 其相适应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也基本形成。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改造的基本 完成,所有制结构趋向单一,经济体制过于 集中,国务院机构臃肿庞大,办事效率低,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此,中 央下发多份文件,调整中央与地方、国家与 企业的关系,适当下放权力。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 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 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 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机构改革与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 构;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步实施,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当然也 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