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

合集下载

能源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市场的体系架构

能源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市场的体系架构

主线
能源互联网的规划、运行与交易
研全究系面深统入
13 13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三个科学问题
能源流与信息流的融合模型及时空耦合机理 多尺度随机匹配和不确定供需优化 关联多能源的市场交易机制、博弈策略及一体化
市场构建
四项关键技术
能源流与信息流融合建模与仿真技术 供需随机特性建模与分析技术 多能源和供需关联的能源互联网协同规划技术 供需响应与协调的多能源系统随机优化调度技术
项目研究目标与总体框架
研究目标:形成能源互联网规划、运行与交易的基础理论,建立仿真平台,精 细模拟多种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转换、消费,推进能源互联 网技术的应用
验证
1套能源互联网验证系统
创建
能源互联网基础理论体系
突破
融合建模、供需匹配优化、市场体系
能源互联网系统建模与仿真 五个课题 能源互联网供需随机特性分析与匹配方法
能源互联网协同规划、市场设计与机制分析 多能源系统的随机动态优化调度、资源分配与竞标 多能源终端接入行为分析、供需转存协调优化与安
全监控
14 14
1.理论研究
项目主要研究进展
• 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CPES)建模方法 • 多能源网络化系统优化理论 • 能源互联网的协同规划理论及技术 • 能源互联网供需匹配的分布式优化算法
33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电力系统领域
以电网为核心 最大化消纳可再生能源 集中式与分布式并存 多能互补 考虑需求侧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
以电网为核心的新一代能源系统
44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信息领域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开放、互联、对等的优势特点,对能源系统进行革新
55

8.1能源互联网概述

8.1能源互联网概述

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
能源互联网是: 以电力系统为核 心,以互联网及 其他前沿信息技 术为基础,以分 布式可再生能源 为主要一次能源, 与天然气网络、 交通网络等其他 系统紧密耦合而 形成的复杂多网 流系统。
1.2 能源互联的架构组成
1.2 能源互联的架构组成
●云平台是基于ISO/IEC/IEEE 18880通讯标准打造的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以
实现
Hale Waihona Puke ,,、、



等功能。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1.3 能源互联的作用及意义
能源互联网为现实意义下 提供切实
可行的道路。
能源互联网适应和支持 。
能源互联网在安全、可靠、 稳定及利用率等方面技术 优势明显。
能源互联网是对现有输配 网的有益补充。
1、能源互联网的概述
▲ 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 ▲ 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
▲ 1.2 能源互联网的架构组成
▲ 1.3 能源互联网的作用及意义
1.1 能源互联网的定义
源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 主要针对用户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 电动汽车等智能终端及设备的即插即用、能量信 息的双向流动等需求。
源于大电网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 主要针对电网在配置范围、调控能力、双向互动 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 电力技术的融合,全面提升电网性能,促进清洁 能源的大规模利用。
源于多种能源综合优化发展而来的能源互联网 主要强调多种能源网络的高度耦合,如电力系统、 交通系统、天然气网络、热力系统和信息网络等。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其运行架构研究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其运行架构研究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其运行架构研究能源互联网的兴起,为第四次新能源革命技术提供了强大动力。

这一新兴的领域科学将对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关键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能源互联网概念及其运行架构的研究,试图为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借鉴的方向和思路。

标签:能源互联网;传统能源系统;运行架构;智能能源引言能源问题的紧缺和环境污染等两大问题极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出现为应对这两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目前,国务院正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和实体产业的对接与结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互联网发展更是迅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深。

文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研究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及其运行架构。

1 能源互联网的内涵1.1 能源互联网就是要推进能源生产的智能化推进能源生产、运营、管理等与互联网的结合与对接,实现能源生产的一体化和网络化。

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构建能源生产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到企业)模式,实现供应链(开发,生产,输送等)一体化发展模式。

1.2 能源互联网就是要建设开放共享能源网络建设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推进可再生能源企业共同构建开放的能源共享网络,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共享。

1.3 能源互联网就是要创新能源消费模式基于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促进能源消费生态体系建设。

建立起企业与用户的一对一网络连接,实现生产与供应时实、全面、精准的对接。

构建能源生产到消费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模式,形成能源的统一生产与服务模式。

2 能源互联网与传统能源系统的区别文章从价值导向,商业模式,能源类型,生产模式,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与通信技术)技术应用,参与方等多维角度来区分传统能源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系统。

能源互联网PPT课件3pptx

能源互联网PPT课件3pptx

02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
分布式能源技术
分布式能源定义及分类
阐述分布式能源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 分类等。
分布式能源技术应用
列举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如工业、建筑、交通等。
分布式能源系统架构
详细介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组成、结构、工 作原理等。
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
分析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 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方面。
市场规模与前景展望
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互联网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前景展望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 清洁化等趋势,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能源互联 网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能源监控
01
实时监测工厂、车间等工业场所的能源消耗情况,提供数据分
析和可视化展示。
能源优化调度
02
根据生产计划和能源消耗情况,优化能源调度和分配,降低生
产成本。
节能技术改造
03
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和排放。
城市能源管理
城市能源规划
制定城市能源发展战略和 规划,优化城市能源结构 和布局。
能源路由器定义及分类
能源路由器系统架构
阐述能源路由器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分类、 作用等。
详细介绍能源路由器的组成、结构、工作原 理等。
能源路由器技术应用
能源路由器发展趋势
列举能源路由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 智能家居、工业园区能源管理等。
分析能源路由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 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方面。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运营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运营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能源行业能源互联网运营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第一章总体架构 (3)1.1 架构设计原则 (3)1.1.1 安全可靠性原则 (3)1.1.2 开放性与兼容性原则 (3)1.1.3 可扩展性原则 (3)1.1.4 经济性原则 (3)1.2 系统组成结构 (3)1.2.1 数据采集层 (3)1.2.2 数据处理层 (4)1.2.3 服务层 (4)1.2.4 应用层 (4)1.2.5 安全保障层 (4)1.3 技术框架 (4)1.3.1 前端技术 (4)1.3.2 后端技术 (4)1.3.3 数据库技术 (4)1.3.4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4)1.3.5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4)第二章能源数据采集与处理 (5)2.1 数据采集技术 (5)2.2 数据清洗与整合 (5)2.3 数据存储与管理 (5)第三章能源监测与分析 (6)3.1 实时监测系统 (6)3.1.1 系统架构 (6)3.1.2 功能特点 (6)3.2 历史数据分析 (6)3.2.1 数据存储与管理 (6)3.2.2 数据分析方法 (7)3.3 异常检测与预警 (7)3.3.1 异常检测方法 (7)3.3.2 预警机制 (7)第四章能源优化调度 (7)4.1 调度策略制定 (8)4.2 调度系统设计 (8)4.3 调度效果评估 (9)第五章能源交易与市场 (9)5.1 交易机制设计 (9)5.2 市场运营管理 (10)第六章能源需求侧管理 (11)6.1 需求侧响应机制 (11)6.1.1 概述 (11)6.1.2 响应机制分类 (11)6.1.3 响应机制实施 (11)6.2 需求侧管理策略 (11)6.2.1 概述 (11)6.2.2 管理策略分类 (11)6.2.3 管理策略实施 (11)6.3 需求侧管理效果评估 (12)6.3.1 评估指标体系 (12)6.3.2 评估方法 (12)6.3.3 评估流程 (12)第七章能源服务与增值 (12)7.1 服务体系构建 (12)7.1.1 服务目标定位 (12)7.1.2 服务体系架构 (12)7.1.3 服务内容 (13)7.2 增值业务开发 (13)7.2.1 增值业务定位 (13)7.2.2 增值业务类型 (13)7.2.3 增值业务开发策略 (13)7.3 服务质量保障 (14)7.3.1 质量管理体系 (14)7.3.2 服务质量控制 (14)7.3.3 服务创新 (14)第八章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4)8.1 信息安全策略 (14)8.1.1 信息安全总体目标 (14)8.1.2 信息安全架构 (14)8.1.3 技术安全措施 (15)8.1.4 管理安全措施 (15)8.2 隐私保护措施 (15)8.2.1 隐私保护原则 (15)8.2.2 隐私保护措施 (15)8.3 安全事件应对 (16)8.3.1 安全事件分类 (16)8.3.2 应对措施 (16)第九章平台运营与管理 (16)9.1 运营管理体系 (16)9.1.1 管理架构 (16)9.1.2 运营流程 (17)9.1.3 制度建设 (17)9.2.1 市场定位 (17)9.2.2 业务拓展策略 (17)9.2.3 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17)9.3 运营数据分析 (17)9.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7)9.3.2 数据分析方法 (18)9.3.3 数据应用 (18)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8)10.1 项目规划与设计 (18)10.2 项目实施与管理 (19)10.3 项目评估与总结 (19),第一章总体架构1.1 架构设计原则1.1.1 安全可靠性原则在能源互联网运营平台架构设计中,安全可靠性是首要原则。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及应用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及应用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及应用一、引言能源互联网是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的智慧能源互联网,能为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环节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

能源互联网建设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解决能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育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1.概念能源互联网是将能源生产、传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相互连接、协同作用的智慧能源体系,其核心是基于智能电网技术及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类型能源、各种形式的用能装置、能源服务提供商、能源用户等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储存、使用的智能化、高效化、协同化。

2.框架能源互联网框架基本包括四个部分:能源生产环节、能源传输环节、能源存储环节和能源消费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协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产业协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3.技术a.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核心技术,包括智能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能量互联网等子技术,可大幅提高电网可靠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b.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将能源互联网中各种设备、仪器等信息化,实现对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各环节进行精准控制和数据监测。

c.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实现对能源互联网中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为能源互联网的改善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三、能源互联网的应用1.能源生产环节利用能源互联网的电力并网技术,将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接入电力网,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实现能源生产的多源互补,保障能源供应稳定。

2.能源传输环节能源互联网可实现电力、气体、水等多种能源进行互联互通,在能源传输环节中打破垄断,提升能源的合理利用。

3.能源存储环节应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可将分布式能源等通过储能技术进行储存,实现能源储备增强,以备不时之需。

4.能源消费环节通过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实现能源供需平衡和节能减排,促进能源使用方式的改变,提升消费者的用能体验。

能源管理系统网络结构图

能源管理系统网络结构图

交换机1
交换机2
双网
1.系统监控(HA) 2.用户监控 3.管理工作站
便携维护计算机
操作工作站
远程警告装置 集群主站服务器
事件打印机
报表打印机
共享存储互联
1.系统监控(HA) 2.用户监控 3.管理工作站
用户

正常GUI表达流程
事件处理流程
实时分析开始
监视流程
实时
取得实时数据
配电间及环控电控室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子站系统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双网 系统主干数据网络 交换机1 交换机2 就地测控总线网络 内部双网
系统主干数据网络
(
) 交换机1 交换机2
双网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监控机
分站系统
分站系统
远程警告装置
事件打印机
报表打印机
双网
交换机1
交换机2
系统主干数据网络
事件判断
事件判断
合法性检查
音响报警
音响报警
界面表达显示
记载日志
LCD报警
LCD报警
通知子站
打印报警
打印报警
结束 结束
结束
历史数据
主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分站
子站
子站
子站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
子站 子站 子站
分站
主站 主站
分站异常
分站
主站异常
1.分站能独立完成所有主站工作; 2.主站功能:a.作为分站的备份站,b.执行更多的分析; 3.子站同时向分站和主站发送完全一致的数据,包括招测数据等; 4.分站只有取得主站认可才具有控制功能;主站分配给分站控制功能 后,自己不具有该域的控制功能。 5.分站的 同时向分站和主站发送数据

基于主动配电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基于主动配电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基于主动配电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作者:陈鹏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26期摘要:在互联网技术下,城市能源发展逐渐形成了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

在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中,主要包含能源供给、能源消耗、能源输送载体以及多源大多数据。

在主动配电网技术视域下,能够保障城市能源体系实现消费一体化、多元协同优化等功能,并且能够对未来城市能源互联网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

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研究主动配电网下的城市能源发展关键技术。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前言在城市能源应用紧张的基础上,能源互联网能够从能源生产、输送、配给、转化以及消化等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能源体系。

能源互联网的出现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能源污染的问题,将城市能源应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

在提升电网能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实现能源应用的创新,并且实现可持续性的能源应用。

1 主动配电网技术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出现有效的推动了城市能源网络建设,是现阶段建设能源型城市中的重点技术之一。

主动配电网技术在未来的城市能源应用中,将会研发出很多新型的技术,如“多源协调优化与柔性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电动汽车”等技术,但是关于以上相关的电网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还未应用于实践当中。

主动配电网技术不能等同于微电网群,并且与高压微电网相比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主动配电网技术是一种动态交互技术,能够向上与主网之间实现良好的互动。

向下能够对各个微电网进行协调,采取平衡分布式的电源,对配电层进行协调化的管理[1]。

2 城市能源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分析城市能源互联网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找到一个核心,并且以该核心为依托进行相关的能源运营管理。

基于主动配电网视域下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建立,需要以电网为主导,以多个行业共同参与为联合体。

在以电网为核心环节中,在城市能源互联网中,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运营模式分析:第一,能源的供给者或者是能源的消费者;第二,能源网络运营商,在主动配电网模式下,需要以电网为主体,多家能源运营商相互联合,实现城市能源的配送;第三,能源代理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荷
电能路由器I型: 与10kVAC电网的连接的 能源路由器。 电能路由器II型: 与 380VAC 或 者 400VDC 电网连接的能源路由器。
光伏
能量管理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计算机) 控制总线 (CAN总线) 电源输入接口 DC/DC
控制器
内部通信总线
双向输入接口 DC/DC (AC/DC)/旁路 开关 控制总线 400VDC 能源路由器接口 DC/DC
0
20
40
60 80 SOC/(%)
100
120
充放电工况下功率修正系数
0.8 0.6
SOC
0.4 0.2 0
0
5
10 15 时 间 /( hour)
20
25
不同初始值的SOC曲线
有无SOC调节器荷电状态趋势
8
2 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2.4 不同控制策略的效果对比 采用 2 次多项式拟合算法时 , 控制过程中电池组充放电量之和 0.65 总计 848kWh ,而采用线性拟合算 0.6 法时 , 控制过程中电池组充放电量 0.55 之和总计1059kWh。
控制器
储能
外网通信模块 (Ethernet)
微电网侧通信线路
微电网侧电力线路
能源路由器 X.A
能源路由器 X.B
微电网通信线路(Ethernet 电力线路(380VAC或400VDC
5
2 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2.1 滑动最小二乘算法及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集成储能的间歇式电源系统:
间歇性电源
Pwind Pline
Pwind Pbat Pline 0
基于变T低通滤波器的基本控制:
功 率 /(kW)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 0
储能
电 网
Pbat
Pwind
Pref
由SOC调节T的大小
Pwind
1 1 sT
PrefΒιβλιοθήκη -+Pbat
5
10 15 时 间 /( hour)
20
25
12
J1 J2
Pwind h
Pref

2
Pwind h Pwind
且满足 Pwind h Pref 且满足 Pwind l Pref
2
Pwind l Pref
k

2
Pwind l Pwind
min (J k) min(
i k N 11
光伏
能源路由器 能源流双向控制 设备分组 能源优化分配 全网能源调配 ……
能源 路由器 X.B
10kV AC
能源互联网组网 电力电子技术 能源互联网通 信协议 能源互联网组网 标准 ……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 风力 地热 光伏 潮汐 水力 …… 生物质能 化学储能
储能 物理储能 ……
能源互联网是微电网的广域连 接形式,是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形式, 是从分布式能源的大型、中型发展 到了任意的小型、微型的“广域网” 实现。

Pwind k k k )
可以采用线性拟合算法或者非线性拟合算法。
7
2 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2.3 SOC调节器设计
1
电池充放电功率系数
1
电池充放电功率系数
0.8 0.6 0.4 0.2 0
0.8 0.6 0.4 0.2 0
0
20
40
60 80 SOC/(%)
100
120
• 风冷,总共40KW的制冷量,平均单机 柜10KW制冷量;
• 在断电半小时内可保障正常的工作; • 优秀的减震能力,并可远程运输;
• 完备的环境及动力系统监控功能;
• DELL计算机集群,强大运算能力。
申请相关发明专利2项
10
3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集 装 箱 式 数 据 中 心 实 物 图
11
请各位老师指正!
基于低通滤波算法的平滑控制输出
经过一阶巴特沃兹低通滤波器后,相对于Pwind,Pref曲线产生了 延迟,这种延迟使储能系统需要较大的容量对原始功率进行平滑处理, 而这种延迟特性也正是较大电池充放电深度产生的根源。
6
2 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2.2 滑动最小二乘算法及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期望获得位于功率波动中心位置的平滑参考功率曲线,以尽 可能减少电池充放电的动作深度,从而降低对储能容量的需求。 这一目标可以转换成优化目标:要求一段时间内的电池的充电功 率和最小,并且放电的功率和也最小。
SOC
0.5 0.45
0
5
10 15 时 间 /( hour)
20
25
0.65 0.6
0.55 0.5 0.45
0
5
10 15 时 间 / ( hour)
20
25
统计传统控制策略在所述1天 的控制过程中电池组充放电量之和 总计1412kWh。传统控制策略在所 示1天的控制过程中MAX(SOC)MIN(SOC)值为15.6%,基于本节所 述新策略的控制过程中该值则降低 为9.2%,表明新的控制策略比传统 控制策略对电池容量的需求降低了 40%。
3
1 能源互联网架构及能源路由器
2.1 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
智能终端 用电信息采 集终端 智能交互终端 智能家居交 互终端 …… 能源接入终 端
能源 路由器 X
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
能源 路由器 X.A
能源 路由器 X.C
风力发电 Wind Power
汽车充放电 智能终端
380VAC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电能信息采 集控制 电能质量监 测分析 电网能量管理 用户侧能量管 …… 理
WiFi/Zigbee
PET(SST)
电网侧电力线路
能源路由器 X.A 能源路由器 X
通信线路(公共Ethernet) 电力线路(10kVAC)
WiFi/Zigbee 供电单元 (380VAC/24VDC) 无线通信模块 (WiFi/Zigbee ) 内网通信模块 (Ethernet) 输出配电单元 DC/AC (380VAC、 220VAD)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并提高能源的 利用效率。 智能电网可以解决能源高效利用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的问题。但是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耗资大、跨时长 的巨大工程,其建设过程也是复杂多变。
1.2 新的能源网络思路
布设能源路由器,通过边缘部署智能特性的方式,裂 解传统的大电网。 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电网为“局域网”,实 现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
9
SOC
3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将网络设施、服务器计算、存储备份以及 UPS 供电等 涉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有关内容全部集成到一个类似集装 箱的黑盒子内,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可以作 为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众多科学实验的硬件计算平台。
• 20英尺标准集装箱,方便运输;
• 即插即用功能,电、网、水; • 智能配电设计; • 提供4个机柜152U的IT设备空间;
4
2.2 能源路由器
无线通信模块 (3G、WiFi) 内网通信模块 (Ethernet或 者CAN总线) 输出配电单元 DC/AC (380VAC) 内部通信线路 能量管理控制系统 (计算机集群) 控制总线 内部通信线路 外网通信模块 (Ethernet)
控制器
3G、WiFi
1 能源互联网架构及能源路由器
3G、WiFi 负荷 光伏
电源单向接口 DC/DC
控制器
集装箱式数据 中心
电源双向接口 DC/DC
储能
微电网通信模块 (Ethernet)
能源路由器接口 (微电网接口) PET(SST) 控制器 电网侧通信线路 400VDC 能源路由器接口 (微电网接口)
电能路由器 I 型和 电能路由器II型,再配 合智能电表可以构成三 级能源互联网络。
博士后出站答辩
答辩人:谢 涛 导 师:曹军威 研究员
1
0 汇报提纲
能源互联网研究背景及意义 能源互联网架构及能源路由器
提出新的能源互联网架构
提出能源路由器原型设计
电池储能系统平滑控制策略
提出新的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设计并实施一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2
1 能源互联网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能源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