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_科学发展体能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恢复体能体育教案

初中恢复体能体育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内容:1. 热身活动:慢跑、关节活动、拉伸运动2. 体能训练:跳绳、俯卧撑、深蹲、仰卧起坐3. 放松活动:瑜伽、呼吸练习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增强体质。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热身活动的充分进行,避免运动损伤。
2. 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 放松活动的合理进行,促进身心恢复。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热身活动的重视程度。
2. 学生对体能训练动作的正确掌握。
3. 学生对放松活动的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集合整队,点名报数,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拉伸运动等。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跳绳训练: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组选出一个成绩最好的人员进行记录。
2. 俯卧撑训练: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俯卧撑比赛,每组选出一个成绩最好的人员进行记录。
3. 深蹲训练: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深蹲比赛,每组选出一个成绩最好的人员进行记录。
4. 仰卧起坐训练: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仰卧起坐比赛,每组选出一个成绩最好的人员进行记录。
三、提高部分(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情况进行分析,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需要改进的学生进行指导。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应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瑜伽、呼吸练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体能训练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热身活动、体能训练和放松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能水平,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训练动作,避免运动损伤。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放松活动,促进身心恢复。
体育初中恢复体能教案

体育初中恢复体能教案年级:初中人数:40人周次:第一周课次:第一节教师:张华教材内容:1. 队列队形练习2. 广播操复习3. 恢复体质练习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练并提高广播操动作质量。
2. 恢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 提高广播操质量。
2. 恢复体能。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2. 教学器材:录音机、广播操音乐、点名册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整队、检查人数、着装2. 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3. 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10分钟)1. 慢跑圈(沿篮球场)2. 报数追拍目的:提高反应速度和爆发力。
三、基本部分(20分钟)1. 复习手广播操(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整套广播操,强调动作要领和质量。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2. 恢复体质练习(1)跳绳:学生分组进行跳绳练习,每组一次机会,记录跳绳次数,比一比哪一组跳得最多。
(2)深蹲起:学生分组进行深蹲起练习,每组一次机会,记录深蹲次数,比一比哪一组深蹲次数最多。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拉伸、呼吸等。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表扬。
3. 学生回收器材,整理场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广播操和恢复体质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质量,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提高广播操质量。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体能恢复,通过合理的练习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继续采用类似的教案,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六篇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六篇第一篇: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的运动能力,本课将利用日常用品(毛巾)结合教学内容为教学辅助器材,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
旨意帮助学生加快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动作的正确形成,循序渐进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相关分析1.教材分析:远撑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旨在使女生基本掌握远撑前滚翻的方法,男生能初步体验鱼跃前滚翻的动作。
教学重点:远撑前滚翻:有力的蹬地和远撑。
鱼跃前滚翻:蹬地跃起。
教学难点:远撑前滚翻:两手前撑的位置(远离身体重心)。
鱼跃前滚翻:身体腾起后再支撑的动作。
2.学情分析:本课是借班上课。
因此,班情生疏,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能力,逐渐提出练习方式。
但是滚翻是学生平时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而且,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前滚翻动作技术,中学阶段学生应该具备了学习远撑前滚和鱼跃前滚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课次的目标制定是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的,细化描述如下:1.借用毛巾的宽度和长度,参与条件作业练习,以逐渐加大双脚蹬地与双手撑地距离的方式,自然进入远撑前滚翻动作技术的学练,近x%的学生基本掌握两脚蹬地和手臂远撑的动作方法,男生初步体验鱼跃前滚翻蹬地跃起的动作方法。
2.发展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合作参与具有教育含义的跑的活动。
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两人或多人前后衔接式跑的练习,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兴趣导入从热身跑开始,接着借助毛巾做一般性和专项准备活动,为学习新教材奠定基础。
2.体验实践结合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的图示,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动作的异同点,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再讲解技术要领,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动作的技术特点。
利用生活中“毛巾”为教学器材,根据毛巾的大小,摆放不同位置及形状等作变化,设置由易到难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动作技能。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范例5篇中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范例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范例1《途中跑》一、课的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系初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能、技术都相对较差。
因此,本着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这堂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着重抓学生的速度耐力,并辅助一些其它的身体练习,从而达到综合的提高学生体质的效果。
首先,通过游戏,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
其次,通过一些跑的辅助练习和途中跑,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本节课能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较为简单和直观,以便使学生能初步学会一些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时计划:教材:途中跑素质练习教学任务:复习改进途步跑的动作技术,提高奔跑的能力,并通过素质练习提高身体的综合体能。
(一)开始部分: 3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出缺勤2、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3、安排见习生(二)准备部分: 6游戏: 贴膏药(三)基本部分: 261、跑的辅助练习6 次数a、原地快速跑要求:两腿交替的频率要快15×2b、原地俯卧撑要求:屈臂尽量充分5-10×3c、原地高抬腿要求:腿抬起要与腰平15×2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三种练习穿插起来进行练习,队形如图:×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o o o o o o o o o o2、途中跑,仰卧起坐20a、途中跑: (次数: 200米×3)学习重点:跑的过程用前脚掌扒地,后蹬有力,角度好,送髋摆臂配合好。
初中体育《体能素质练习》教案

初中体育《体能素质练习》教案
教学目标
- 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包括耐力、速度、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 耐力训练
- 包括长跑、循环跑和有氧健身操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持久
力和心肺功能。
2. 速度训练
- 运用短跑、抢球比赛和追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
3. 灵敏性训练
- 设计各种转身、起跳和躲避动作的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身
体灵敏度。
4. 协调能力训练
- 组织球类运动、舞蹈和柔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优雅动作。
教学过程
1. 前期准备
- 教师准备所需器材和场地,检查教学设备的安全性。
2. 引导学生热身
-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和热身操,以准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3. 分组活动
-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体能训练活动,每个小组由一名队长领导。
4. 轮流训练
- 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每个小组按轮流进行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各种训练中。
5. 结束活动
- 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并与学生分享他们在训练中的收获和感受。
6. 课后总结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技能水平,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 记录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以便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
注意事项
- 教师应保证学生的安全,确保使用的器材和场地符合安全标准。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内容和难度,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得到适当的锻炼。
完整解读:2022年版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内容讲解PPT课件

3
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主要变化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 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计划》教案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计划》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为初中生设计一套全面的体能训练计划,既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该计划结合了不同类型的训练活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体能素质。
训练目标- 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增强学生的力量和肌肉发展- 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提升学生的速度和敏捷度计划内容有氧运动该计划采用多种有氧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例如:1. 跑步训练:包括短跑、长跑和间歇性跑步2. 游泳:提供全身性的有氧运动3. 骑自行车:增加足部力量和耐力4. 跳绳:锻炼心肺功能和协调性力量训练通过力量训练,学生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整体身体素质,例如:1. 身体重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2. 使用哑铃和杠铃进行重量训练3. 借助器械进行力量训练:如引体向上器、哑铃等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例如:1. 瑜伽:通过不同的体位和拉伸动作来增加柔韧性2. 拉伸练:包括不同部位的拉伸运动,如大腿、臀部和上臂的拉伸训练计划本教案建议每周安排3至4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30至60分钟,具体计划如下:- 周一:有氧运动(跑步训练)- 周二:力量训练(身体重量训练)- 周三:有氧运动(游泳)- 周四:灵活性训练(瑜伽)- 周五:有氧运动(骑自行车)- 周六:力量训练(使用器械进行训练)- 周日:休息建议学生在训练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并在训练后进行拉伸放松。
此外,师生互动和鼓励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
结论通过本教案所设计的初中体能训练计划,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运动技能,并为他们打下一个健康的体能基础。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体育运动和其他活动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方案 教案 教学设计 备课 发展快速跑能力练习 体能训练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关键
环节
教学过程评价二次备课
一、
导
入
激
趣
二、
技
能
学
(复)
课堂常规
1.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
2.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向学生问好。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注意安全
(3)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准备活动训练内容
1.慢跑热身训练内容。
2.徒手操(4个八拍)
(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
(3)腰部运动.(4) 膝关节运动.
(5)手腕和踝关节
发展快速跑能力练习的学练:
一、发展速度练习
迎面抢绳
组织:
ΧΧΧΧΧ
↓↓↓↓↓
↑↑↑↑↑
ΧΧΧΧΧ
教法:1、教师找一位学生作示范
2、教师给予信号提示
3、提问:(1)抢绳游戏发展什么身体素质? (2)
怎样才能抢到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