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放流站
增殖放流鱼类资源 保护乌江生态环境

相应 的组 织 机 构 ( 要 是 管 理 人 员 及 技 术 骨 干 到 主 位) 并分 阶段下 达 相关 费 用 ;在放 流监 测 合 同签 订 时考虑 了流域 统一规 划 ,有利于 降低成 本 ;在 流域 统 筹布局 上 由乌江公 司协 调 ,建立 联合试 验基 地或
1 索风 营 鱼类 增 殖放 流 站 的设 施 设 备 培训基地 ,申请珍稀保护鱼类的相关研究课题 ,以
养殖设 备及安 装标 与各辅 助标段 的接 口问题 ;对养 殖运行合 作单 位要求 具备 运行各 种养殖 设备 的适应
能力 ,掌握珍 稀鱼 类 的养 殖 技 术 和鱼 病 防 治技 术 , 能够开展 相关 的科学 研究 ,有鱼类 增殖 放流站 相似
区 ,计 划近期 每年放 流珍 稀鱼 苗 9万尾 ,其 中岩 原
摘要 :由于大坝阻隔和水库调蓄会导致鱼类生存环 境改变 ,河流 连续 性受阻 以及 水文过程 变化会促 使河道物理
特性发生变化 ,水体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会 导致 鱼类食物链 网结构变化 ,因此 ,乌 江水 电开发过程 中考虑 了以上 影响因素 ,采取了修建鱼类人 工增 殖放 流站 的方法 以弥补 对鱼类 生存状 况 的损害 。索 风 营鱼类增 殖放 流站于 20 07年 7月开工建设 ,2 0 0 8年 1 2月完建 ,并于 2 0 0 9年 8月 7日首次放流 了一批珍稀 鱼类 。该站计 划近期每年 向乌江 中放流珍稀 鱼苗 9万尾 ,其中岩原鲤 3万尾 、白 甲鱼 3万尾 、中华倒刺鲤 15万尾 、长薄鳅 15万尾 ,增 . .
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单婕;顾洪宾;薛联芳【摘要】对近年来我国水电工程已建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运行管理情况调研和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工程运行总体良好,运行中需要重视温度控制、鱼病防治和鱼苗野化驯养等工作;同时应加强增殖放流监测和效果评估并根据监测成果适时调整放流规模及种类.【期刊名称】《水力发电》【年(卷),期】2016(042)012【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鱼类增殖站;运行;管理;水电工程【作者】单婕;顾洪宾;薛联芳【作者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5水电作为可大规模开发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水电开发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影响[1]。
目前,我国已在水电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采取了多项水、大气、声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4]。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缓解水电开发对所在流域水生生态影响,保护珍稀濒危鱼类种群,补充经济鱼类资源的重要手段[5]。
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建、已建鱼类增殖放流站数量不断增加,分布于黄河、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等多个流域。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从而为进一步完善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鱼类增殖放流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如:1867年英国在新英格兰进行了鲥鱼放流试验,1876年日本进行了大麻哈鱼的人工放流;1871年美国建立国家鱼类育苗场系统,目前承担着美国国内大部分濒危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任务。
国外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在保护和恢复经济鱼类资源,提高渔获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1956年在乌苏里江畔绕河镇建立了第一座鱼类增殖站,主要功能为进行大麻哈鱼的孵化放流。
随着水电行业的不断发展,葛洲坝工程管理局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首次针对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开展人工鱼类增殖放流工作。
鱼类增殖放流的规范与操作

CHONGQING FISHERIES 鱼类增殖放流的规范与操作范玉兰,何川(丰都县水产科技推广站,重庆丰都408200)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纵贯全境47公里,近年来,增殖放流工作成为该县恢复与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给库区生态保护和渔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确保增殖放流工作质量,对此,项目管理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结合本地实践整理此文,仅供参考。
1增殖放流规范□规范性文件⑴《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⑵《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定》(农业部令20号),2009年5月1日颁布实施;⑶《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401-2010);⑷《重庆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DB50/T458-2012);⑸《农业部关于做好十三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17〕49号)。
1.2重要条款⑴苗种来源:用于增殖放流的亲本、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遵循“哪里来哪里放”原则。
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者子一代,确需放流其他苗种的,应当通过省级以上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
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O(2朕苗单位:经济物种应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珍稀、濒危物种应持有《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通过招标或者议标的方式采购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或者确定苗种生产单位。
(3)检验检疫: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依法通过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
⑷公示公证:增殖放流活动应当公开进行,邀请渔民、有关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方面代表参加,并接受社会监督。
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规格等,应当向社会公z5o2増殖放流管理2.1落实增殖放流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实施方案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后期工作推进是否顺利,细化关键环节显得十分重要,专家审查方案合理性是规定要求。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1.13•【文号】农渔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 、渔业厅(局、委),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十三五”期间,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深入持续开展,放流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1900多亿尾,圆满完成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中期目标,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按照《行动纲要》有关部署安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健全体系、强化支撑,加强监管、广泛宣传,引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助力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效益。
坚持将增殖放流的生态功能放在首位,逐步加大珍贵濒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物种放流比重,充分发挥增殖放流生态功能,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同时,在适宜区域继续增殖放流经济物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需求、苗种(含亲体,下同)供应能力、财政支持力度等因素,统筹规划增殖放流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科学确定适宜增殖放流的重点水域和物种。
——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成效。
大水面增殖放流技术操作规范

重庆市水库生态渔业技术规范(讨论稿)为净化水质、修复生态环境、维护渔业水域生态平衡、促进水库渔业健康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10‟85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会议纪要》(会议纪要2009-237)的精神,制订本《规范》。
一、范围、依据和定义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在重庆市辖区内具有渔业功能的水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055-2008 青鱼、草鱼、鲢、鳙亲鱼GB 17715-1999 草鱼GB 17716-1999 青鱼GB 17717-1999 鲢鱼GB 17718-1999 鳙鱼GB/T 10029-2000 团头鲂GB/T 9956-1988 青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T 11776-1989 草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T 11777-1989 鲢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T 11778-1998 鳙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T 30030-1988 团头鲂鱼苗、鱼种质量标准GB/T 15805.1-1995 淡水鱼类检疫方法第一部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DB50/T 339—2009 水生动物检疫技术规范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3.术语和定义水库生态渔业:采取科学放种,不投饵、不施肥,利用水库自然生产力获得水产品的一种渔业生产模式。
考种:考种是指对某一物种亲缘关系、遗传特性进行溯源的活动。
华电集团:鱼类增殖放流创生态开发新模式

“ 社会 责任 已成 为企 业的一种 发展模式 、竞
亩 ,工 程静 态 投资 4 0 0 0万元 ,称得 上 我 国珍稀 争方式和管理 战略 ,是提 高企业竞争 力的有效途
鱼 类 增殖 保 护 的示 范 工程 。
径。 ”华 电集 团总 经理 云 公民指 出 ,华 电集 团将
据 乌 江 公 司 董 事 长 耿 元 柱 介 绍 说 , 乌 江 公 司 贯彻价值思维理 念 ,紧紧 围绕 集团发展 战略 ,突
乌江 作 为长 江 上游 右 岸 最 大的 一 条 支流 ,有 南北 两
源 。从南 源的 三岔 河 至河 口全长 1 3k 0 7 m,流 经贵 州、 四 川两 省。天然 落差 2 2m,流域水能 资源蕴藏量为 14 万 14 03 k W,其 中干流为 5 0万 k 8 W。
“ 类 增 殖 放 流 保 护 生 态 平 衡 ,是 一 项 利 民 工 程 ,我 鱼
自然 和谐 发展 。
生产管理机制 。 耿元柱 指出 ,大 型水库群 联 合优化调 度系统 ,
据 了解 ,华 电集团 自 2 0 0 2年 l 2月 2 9日成立以 来,水
电项 目建 设经过 了跨越式 发展 。在水 电开发过 程 中,华 电 提 高 了水 能资源 的利用率 ,通过科 学的梯 级联合调 月 集 团深 刻认识到 ,水 电开发 使峡谷 急流环境 消失 ,对众 多 年 可 以增 加 发 电量 1 亿 千 瓦 时 ,相 当于 不 增 加 一 分 钱 5
们将 会长期开 展。 中国华 电集 团公 司总经理 云公 民表 示 , ” 鱼类增殖放流 活动 旨在 养护水生野生动物 ,增殖渔业 资源,
管控模 式实现 了投产 电站 的遥测 、遥信 、遥 控、遥
无人值班 、少人值 进一 步增强全社会 养护 资源与爱护 环境的 意识 ,促进人 与 视 功 能。基 本形成 了所控 电站 “
增殖放流实施方案

增殖放流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增殖放流是指将人工繁殖的鱼苗或稚鱼投放到自然水域中,以增加水域中鱼类资源的数量,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一种生态保护和资源补给措施。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水域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增殖放流已成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维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
二、实施目的1. 增加水域中鱼类资源的数量,促进水域生态平衡;2. 补充和维持水域渔业资源,保障渔民的生计;3. 促进水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渔业产值。
三、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对目标水域的水质、水温、水深、水流、水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确定适宜的增殖放流鱼类种类和数量。
2. 选址布局: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放流点,进行布局规划,确保放流鱼类能够顺利生长和繁衍。
3. 鱼类繁殖:采用人工繁殖或养殖的方式,培育健康的鱼苗或稚鱼,保证其品质和数量。
4. 适时放流:根据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放流,确保放流鱼类能够适应水域环境,顺利生长。
5. 监测评估:对放流后的水域进行定期监测,评估放流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要点1. 科学合理:实施增殖放流要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放流种类、数量和时机,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生态优先:在进行增殖放流时,要尊重和保护水域的生态环境,避免对水域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3. 资源保护:增殖放流是为了保护水域资源,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维护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4. 安全放流:在进行放流时,要确保放流鱼类的健康和品质,避免传播疾病和对水域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五、实施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增殖放流实施,可以有效增加水域中鱼类资源的数量,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
同时,也能够补充和维持水域渔业资源,保障渔民的生计,促进水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六、结论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和资源补给措施,对于促进水域生态平衡的恢复和维护,保障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名单(第七批)的公告

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名单(第七批)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
•【公布日期】2021.10.09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477号
•【施行日期】2021.10.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渔业资源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477号
为进一步规范开展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科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了天津市晟淼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101家单位为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第七批),现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附件: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名单(第七批)
农业农村部
2021年10月9日附件
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名单
(第七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殖放流站
一、是什么?
增殖放流站是为保护江河鱼类资源及鱼类物种多样性而修建的专门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对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珍稀、特有鱼类和主要经济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将培育的苗种投放至江河的适宜水域,以恢复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
二、怎么做?
鱼类增殖放流是一项复杂的生产系统。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苗种生产和放流两大部分,而苗种生产包括亲鱼收集及检疫、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方面的工作。
鱼类增殖站设计应考虑养殖对象的习性要求,提供鱼类栖息生长所需的舒适环境,并选择水源条件好、交通方便、便于管理、地形开阔、利于工程布置的场地进行建设。
鱼类增殖第一步是"亲鱼培育"。
按照"优生优育"原理,亲鱼应从工程影响河段或邻近水域收集的体质健康的野生亲本中挑选。
亲鱼培育到性成熟以后,就可以选择条件好的雌、雄鱼进行人工繁殖。
鱼类属于体外授精动物,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需要使用催情药物使配对的雌、雄鱼性腺发育同步,有的鱼类能够自行"交配",有的鱼类则需要人工取精、卵混入容器中搅拌授精,受精卵经过一定时间的胚胎发育就能孵化出鱼苗。
从鱼苗到大规格鱼种,就如人类的婴儿到青少年,不同的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培育条件,这个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月到半年。
待培育到一定的大小后,就可以进行放流。
苗种放流一般在春夏季或秋季进行。
对于特定的水域,放流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生态承载力和各种鱼类之间的竞争关系问题。
苗种放流前要进行检验检疫,运输前要经过消毒处理。
到达目的地后,要对苗种进行过渡培育,也就是选择在库湾或河流岸边水深3m~5m的缓流水域设置鱼种网箱或围网进行适应性训练;放流前还需要根据放流鱼类的种类、规格等选择适宜的标记方法进行标记,以便掌握放流种
类的移动分布规律、评估放流效果。
三、效果如何?
鱼类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渔业资源恢复措施。
我国增殖放流的历史可以追索到明嘉靖年间绍兴河道养鱼,但真正意义上的增殖放流是二十世纪30年代浙江沿海的鱼类标志放流试验。
近年来,我国渔业部门组织实施的人工增殖放流规模达数百亿尾,渔业经济效益也相当明显。
美国1871年始建国家鱼类育苗场系统,现拥有69个育苗场、16个实验室,承担国内大部分增殖放流任务。
俄罗斯建立了22个鲟、鳇鱼人工放流站,年放流90亿尾,鲟30%~40%、大马哈鱼10%的捕捞靠人工放流。
日本年放流细鳞大马哈鱼、大马哈鱼4亿尾;北海道160条河流中洄游的大马哈鱼,77%为放流。
我国水电工程采取鱼类增殖放流措施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葛洲坝的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
进入二十一世纪,水电环保意识增强,要求不断提高,水生态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鱼类增殖放流措施被广泛应用。
我国已先后建成乌江索风营、大渡河瀑布沟、金沙江向家坝、澜沧江糯札渡、雅砻江锦屏等近20座鱼类增殖站,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放流活动。
从实际运行效果看,有的增殖站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科研攻关工作,在鱼类繁殖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攻克了一些特有鱼类人工驯养繁殖的难关,部分鱼类实现了批量生产。
但是,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一是,我国鱼类物种资源丰富而相关技术研究基础薄弱,增殖站短期内难以实现设计要求的生产规模;
二是,从流域和区域角度,尚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措施,存在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研究现象;三是,必要的河流生态空间是确保鱼类增殖放流效果的前提,但随着梯级开发,鱼类栖息空间被压缩,栖息地质量下降,增殖放流效果可能难以保障。
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相关规划,加强相关基础技术研究及成果推广应用,对每一流域的鱼类增殖放流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