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DR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
DR下肢全长拼接的成像技术应用及图像质量分析

DR 下肢全长拼接的成像技术应用及图像质量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内、外翻常规DR双下肢立位摄影与下肢全长拼接摄影的图像质量和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阿克苏市某医院患有膝关节内、外翻的患者,要求患者年龄在45-70岁,体重为55-70kg,身高为165-175cm,共100例,其中男女比例1:1,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照组为常规的DR双下肢摄影图像的患者资料50例,观察组为下肢全长拼接的图像的患者资料50例,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整体显示率、细节显示率。
结论:对比常规DR双下肢摄影图像,下肢全长拼接更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价值、更完整的解剖结构图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对手术前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后对病情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摄影全长拼接双下肢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增加,风湿类疾病、骨性关节炎等成为老年人的常发病。
风湿类疾病、骨性关节炎容易引起膝关节内、外翻、疼痛等病症,关节炎带来的疼痛影响了患者的幸福生活指数和生活质量。
而双下肢全长拼接为临床医生在诊断由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内、外翻等此类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数据以及双下肢的整体结构,目前DR双下肢全长拼接是治疗膝关节内、外翻是最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扩大视野,清晰地显示患者整体解剖结构图像与病变部位,增加了患者手术成功的几率。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阿克苏市某医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的入院100例患有膝关节内、外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45-70岁,体重为55-70kg,身高为165-175cm,共100例,其中男女比例1:1,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无明显差异,进行回顾性分析。
1.2纳入及排除标准患有膝关节内、外翻等此类疾病的患者,年龄在45-70岁,体重为55-70kg,身高为165-175cm,并且要意识清楚,头脑清晰,无听力理解障碍,同时具有理解和遵循简单口头表达的能力。
DR影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DR影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一、引言DR(数字化射线)影像是一种高清晰度、高对比度的数字化射线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领域。
为了确保DR影像的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DR影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标准格式。
二、DR影像质量控制1. 设备校准a. 确保DR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定期进行设备校准。
b. 校准包括灰度校准、几何校准和噪声校准等,以确保DR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曝光参数控制a. 确保曝光参数的准确性,包括曝光时间、曝光电流和曝光电压等。
b. 定期校验曝光参数,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以获得正确的影像质量。
3. 影像清晰度控制a. 确保影像清晰度,避免模糊和伪影等问题。
b. 通过调整焦距、曝光时间和图像处理参数等方式,提高影像清晰度。
4. 噪声控制a. 减少图像噪声,提高影像质量。
b. 通过增加曝光量、优化图像处理算法等方式,降低噪声水平。
5. 辐射剂量控制a. 确保辐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高的辐射剂量对患者造成伤害。
b. 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病情,调整曝光参数,控制辐射剂量。
三、DR影像质量保证1. 影像评估a. 定期对DR影像进行评估,检查影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b. 评估内容包括清晰度、对比度、噪声、伪影和几何畸变等。
2. 影像存储与传输a. 确保DR影像的安全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丢失和篡改。
b. 采用加密传输和备份存储等措施,保证影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 人员培训与质量管理a. 对DR影像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b.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流程、质量记录和质量审查等,确保质量的持续改进。
4. 质量指标监测与反馈a. 确定关键的质量指标,并进行监测和反馈。
b.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DR影像的质量。
四、结论DR影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确保影像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备校准、曝光参数控制、影像清晰度控制、噪声控制和辐射剂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提高DR影像的质量。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DR摄影质量的重要性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DR摄影质量的重要性X线摄影是医学影像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成像技术之一。
其中DR(数字直接成像)是一种全数字化的X线成像技术,与传统的胶片成像相比,具有成像速度快,重复成像能力强等优点,已经逐步成为各大医院和诊所普遍采用的成像技术。
在进行DR成像过程中,摄影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而中心线是判断DR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正确定位中心线、保持其准确性对于得到高质量的DR图像是至关重要的。
中心线的作用中心线是指人体各部位的正中线,在X线摄影中,确定好中心线的位置后,可以根据其正中位置,控制照射范围,保证成像区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拍摄遗漏和过多的重叠,对于提高成像效果非常重要。
同时,中心线还可以用于进行骨关节的测量和分析。
例如,通过骨盆的中心线,可以判断骨盆的前后倾斜角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心线的确定方法在DR成像中,中心线的确定一般需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1.用标记在进行DR成像前,将患者的相应部位打上标记,然后再进行拍摄,这样可以在图像上清晰地显示出中心线的位置。
2.用参考物在进行DR成像时,可以采用参考物来确定中心线的位置。
例如,使用一根细木棍和一根铅笔,在拍摄目标部位时,将这两个物品置于拍摄区域内,调整好它们的位置,通过这两个物品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出中心线。
中心线的影响因素中心线的准确位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患者体位患者的体位对于确定中心线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体位对应的中心线位置也会有所区别。
因此,在对不同部位进行DR成像时,需要针对性地调整患者的体位。
2.拍摄角度拍摄角度也是影响中心线位置的重要因素。
如果拍摄角度不正确,中心线位置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成像质量下降。
3.仪器参数的设定不同的DR仪器参数设定不同,这也会对中心线准确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DR成像前,需要仔细调整好仪器参数,保证成像质量。
如何保证中心线的准确性为了保证中心线的准确性,在进行DR成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预先规划拍摄方案在进行DR成像前,需要规划好拍摄方案,确定好拍摄角度、仪器参数等,这样可以避免因调整困难而影响到中心线准确性。
影响床旁移动DR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及动态管理和控制

• 184 •第38卷第2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 年 2 月JOURNAL OF H EBFA MEDICAL UNIVERSITY Vol.38 No.2 Feb. 2017•论著.影响床旁移动DR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及动态管理和控制郭哲,吴文娟4 •钟志伟,张祖卓,孟辉.李晓娜(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床旁移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mphy,DR)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对其进行动态控制与管理,以提高床旁图像质量,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方法搜集存在图像质量问题的不同部位床旁I)R 照片共109张,经2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和2名高年资影像技术人员参考卫生部“三甲”医院数字化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其出现问题的现象、原因,逐片进行分析、讨论和统计。
结果存在图像质量问题的床旁D R照片109张,其中 后处理参数调整不合理31张(28.4 %),摄影条件选择不当29张(2 6.6%),投照体位不标准8张(7.3 %),录人患者信息错误2张(1.9%),左右号码标记错误3张(2.7%),排版打印格式不规范2张(1.9%),照片图像画面比例不协调8张(7.3%),照射野过大或过小6张(5.5%),体外异物伪影9张(8.3%),中心线人射不正确2张(1.9%),滤线 栅切割效应9张(8.2%)。
结论选择合适的摄影条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合理应用后处理技术以及各项后处理参数值的调整和匹配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图像质量;后处理参数doi: 10.3969/j.issn.l007-3205.2017.02.015[中图分类号]R814M4 [文献标志码]八[文章编号]1007-3205(2017)02-0184-04The common factors of affecting bedside mobile DR image qualityand related dynam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GUO Zhe? WU Wen-juan^ , ZHONG Zhi-wei? ZHANG Zu-zhuo? MENG Hui? LI Xiao-na (Department o f Radiology,the Third Hospital o 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51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eside mobile digital radiography (DR) image and reduce the patients" radiation dose by analyzing the common factors of affecting bedside DR image quality to achieve dynam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 unqualified beside DR images of different body parts were collected. The images were recorded.Regarding the phenomena and reasons of the unqualified DR images, 3 experienced and professional radiographers analyzed,discussed and counted all the images one bye one with reference to the top-class hospitals" digital image evaluation standard from the M inistry of Health.Results Among the 109 images,31 cases(28.4%) of adjustment of post-processing parameters and 29 cases(26.6%) of selection of radiographic conditions are inappropriate. Eight cases(7.3%) of radiography positions are not standard. Two cases(1.9%) of recording the patients' information and 3 cases(2.7%) of marking the left and right numbers are wrong. Two cases(1.9%) of the typesetting and printing format are not standardized . Eight cases(7.3%)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photo image are uncoordinated. 6 cases (5. 5 %) of radiation field were too large or too small.There are 9 cases(8.3%) of artifact for the extracorporeal foreign matter. Two cases(1.9%) of *[收稿日期]2(H6 — 07 — 22;[修回日期]20丄6 — 08 — 24[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zd2014016)[作者简介]郭哲(1978 —),男,河北新乐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主管技师,医学学士,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研究#*通讯作者河北医斜■太学学报第3S_愚_:第2斯• 185•the incideflct; of the X-ray cfinter line are incorrect. There are grid decentBring effect in 9 cfises (8.2/-C)).Conclusion SeleGting the suitable photography conditionsi operating strictly accordingto the standard rules, using the post^proGe^sing techniques appropriately, adjusting and matching the post-processing parametier are all the key poi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qf the bedside DR image.[Key words] radiography;ima^e quality! post-proee-ssing parameter床#移动数化X线摄影系统(digital Bdiography,DR)由于成像逾度快、墓作效率高、:图像歲遍好、&子检出率高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1]。
影响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影像照对比度的因素有 哪些
1被照体本射的因素 2射线因素 3屏片因素 4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
射线因素分为
1.X线的质;物质的吸收能力是千伏的函数。在高KV摄影时,骨、肌 肉、脂肪等组织间X线的吸收差异减小照片影像对比度降低;低KV 摄影时,不同组织间X线的吸收差异变大,照片对比度高。 2.X线的量mAs随着X线量的增加,照片密度增高,照片上低密度部 分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反之。把线量适当减少,可使照片上 高密度部队分影像的对比度增高。
影响影像质量的基 本因素
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清晰度 2对比度 3颗粒度 4密度
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
1.主观评价 2客观评价 3.综合评价
影响到达屏片系统剂量的 因素有?
1曝光条件 KV mAs 2距离 3被照体厚度
对比度分为哪些
1射线对比度 2胶片对比度 3X线照片的光学对比度
照片颗粒性的影响因素
11X线量子斑点(噪声) 2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3胶片对比度 4增感屏荧光体的尺寸和分布。
斑点(噪声)
1人们看到的X线照片斑点中量子斑点约占92% 2所谓量子斑点就是X线量子的统计涨落在照片上记录的反映; 3若X线量子数很少,则单位面积内的量子数就会因位置不同而 不同,这种量子密度的波动称为线量子的“统计涨落”
综合评价
是以诊断学为依据、以物理参数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满足诊断要求 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的评价方 法。
射线对比度
射线对比度: X线照射物体时,如果穿透物体的密度不同、则对X 线的吸收不同,透过射线就形成了强度不均匀分布,这种强度的差 异称射线对比度。
胶片对比度
X线胶片对射线 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为胶片对比度。
放射科DR图像质量持续性改进PDCA

放射科DR图像质量持续性改进PDCA
Plan阶段...主题选定
为了提高我院放射科DR图像质量,从2019年7月初起我科成立质控小组,质控小组每月按病人检查号尾数末尾为0次位为偶数进行随机抽查DR片,以《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为标准,进行DR图像质量检查,分析我科DR图像质量不达标因素。
成立质控小组
组长:(科室主任)
副组长:(科副主任)
组员:
2019年三季度(7-9月)DR检查结果如下表
2019年三季度(7-9月)DR影响图像质量原因分析表
P lan阶段...现状分析
从以上统计表中可看出:甲级片率过低,仅为15.9%;乙级片:70.6%,丙级片:13.4%。
图片质量不佳,部分影响诊断质量。
Plan阶段...原因分析。
探讨DR摄影图像的质量控制
能 够 得到 最 佳 显 示 。 同时 在 工 作站 还 可 对 图像 进行 存 储 , 传输 , 打
印等 处 理 。
3 2 合适 的 曝光 条件 选 择 .
数 字摄 影参 数 的合 理选 择 和正 确 应 用是提 高 照片 质量 的 重要
技术 之一 。 择摄 影 条 件 受 基本 因素 和 可 变 因素 的 影 响 。 选 患者 的 个体 差 异 是 重要 的 可变 因 素 。 整 体上 看 是 改变 管 电压 与 毫安 秒 从
显示 图像 , 即 刻 网络 传 输 和远 程会 诊等 优 点【。 年 来DR 术 可 近 技
3 1 数 字 影像 后处 理 软 件的 使 用技 术 . 数字 摄 影 的对 比 度 、 宽容 度 、 阶 度指 数 均优 于 传统 的 X 屏 灰 线 片 系统 摄影 , 能突 出 不 同密 度 组织 的影 像 , 且 图像更 清 晰 , 为诊 能
控制 是 放射 科质 量管 理和 质 量控 制的 重 要环 节 。 我科 于2 1年3 00 月 安 装 了美 国G 公司D f im 6 0直 接数 字 平板 x E ei u 00 n 线摄 影 (R) D 系 统 , 将2 1年 3 月对 该 系 统 的应 用 及 管 理 情 况总 结 如 下 。 现 0 0 ~7 1 临床 资料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 7 2 1 )1a- 1 6 0 文 4 0 4 (0 10 () 0 - 2 6 2 6
数 字X 线摄 影(ii lrdo rp y D )是利 用计 算机直 接 进 dgt a i a h , R , a g
行数字 x 成像 的一种 技术 。 是在具 有 图像处 理功 能 的计算 机控 线 它 制下, 采用X线探测 器把X线影像 信息 转化为 数字信 号 的技 术… D 。R
DR的图像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探讨
DR的图像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探讨发表时间:2016-06-13T16:16:15.8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作者:赵海棠[导读] 探讨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设备后,着重对DR(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设备的图像质量控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结论:操作DR设备的过程中,对设备有关参数以及构造进行详细分析,并强化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从而在医学诊断的过程中,得到质量精准的DR图像。
赵海棠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进行探讨,保证其医学影像诊断的精准性。
方法:对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设备的构造、系统的参数以及相关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探讨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设备后,着重对DR(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设备的图像质量控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结论:操作DR设备的过程中,对设备有关参数以及构造进行详细分析,并强化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从而在医学诊断的过程中,得到质量精准的DR图像。
【关键词】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的英文名称叫做Digital?Radiography,它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早期在1980年左右它开始应用于临床中,但是其医院使用的数量少之又少,就相关研究统计,在2006年左右,我国所使用的设备数量尚未达到150台,而2009年以后,数量逐渐增多,超过1000台。
当前,DR设备在我国临床应用愈加广泛,且对疾病进行诊断检查的过程中,应用频率也逐渐增高,然而,随着应用的频率逐渐增高的同时,其DR设备的图像质量却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于此本文将进行下一步的探讨。
1 Digital?Radiography图像质量影响的原因1.1 DR设备本身 1.1.1 DR设备本身中所存在的球管,能够产生相应的X-ray(伦琴射线),X光所呈现出的能量大小,比如说千伏或者移动平均线等,主要是由球管来决定的,相对来说,energy spectrum范[1]围的分布、球管中的heat capacity以及曝光时间也都是由球管来决定的。
DR影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DR影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一、引言DR(数字化射线)影像是一种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为了确保DR影像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DR影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标准格式。
二、DR影像质量控制的目的DR影像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影像的准确性、清晰度和一致性,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果。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像质量问题,提高影像质量和临床工作效率。
三、DR影像质量控制的内容1. 设备校准和维护a. 定期校准DR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b. 定期维护DR设备,包括清洁、检查线缆和接头、更换损坏部件等。
c. 记录设备校准和维护的日期、时间和人员,建立设备维护记录。
2. 影像参数的标准化a. 确定适当的暴光参数,包括暴光时间、暴光电流和暴光电压等。
b. 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制定影像参数的标准化方案。
c. 定期检查和调整影像参数,确保其符合标准化方案。
3. 影像质量评估a.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包括图象的清晰度、对照度和噪声等指标。
b. 使用标准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影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c.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影像质量。
4. 影像存储和传输的质量控制a. 确保影像存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b. 确保影像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篡改和泄露。
c. 建立影像存储和传输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备份、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等。
四、DR影像质量保证的措施1. 培训与教育a. 对DR影像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影像参数调整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b. 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2. 质量监控与审核a. 建立质量监控和审核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DR影像的质量。
b. 设立质量监控和审核的责任部门,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c.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提高DR影像质量保证的水平。
3. 不良事件管理a. 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记录和处理影像质量问题。
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以期获得优质的骨显像图像。
方法:500例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
结果:500例患者全身骨显像图像中420例图像质量良好占84%、80例图像质量较差占16%。
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患者检查前的准备;显像剂的质量及注射情况;患者尿液的污染;膀胱内尿液过多;年纪与性别等。
结论:影响全身骨显像质量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则规范全身骨显像检查流程可以有效的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全身骨显像是骨显像最常用的显像方式其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的历史,也是目前临床核医学应用最多的一种检查手段[1.2],由一次成像能显示全身骨骼病变的独特优势和探测骨病变的高灵敏度、一次检查就可以观察全身骨骼病变情况。
由于骨显像在核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获得优质图像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治疗依据就显得特别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500例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从中能总结出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常见因素,使其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服务。
1.2 方法静脉注射显像剂740-925MBq,注射后嘱受检者1h内饮水800~1000ml,3-4h后常规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前排空排空尿液,显像仪器为西门子e.cam180双探头SPECT,显像剂为北京原子高科提供,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标记,窗宽20%,能峰140KeV,图像扫描速度14cm/min,显像时患者取仰卧位,从头至足全身连续扫描,采集过程中患者保持体位不动。
2 结果与分析通过500例全身骨显像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影响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患者检查前的准备;患者尿液的污染及膀胱内尿液过多;静脉注射的情况和显像剂的质量;检查中患者的配合程度。
2.1 (1)患者因体外异物引起伪影而加做局部静态显像,因此患者在做全身骨显像前必须摘除金属物品和密度较高的其他异物,如义乳和水晶、玉饰品等[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DR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
2016-01-28T15:08:35.4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作者: 宗秋玲
[导读] 洛阳市白马寺镇精神卫生中心 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的今天,我国对于DR技术的运用也逐渐的扩大。
宗秋玲
洛阳市白马寺镇精神卫生中心 471000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下,各行各业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质量及效率,
同时对于一些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水平的提升也十分有利。医疗机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也可以有效的提
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DR图像处理就是目前运用较为普遍的技术之一。以下本文将围绕影响DR图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控
制措施,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影响因素;DR图像;质量;控制措施
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的今天,我国对于DR技术的运用也逐渐的扩大,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工作
的可行性及预见性,且该技术的运用范围特别广、成本低、操作便利、成像速度快。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DR图像质量极易受到影响,
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护工作产生些许不利的影响,无法确保治疗工作的时效性,因此,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致力于有效的控
制和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
一、DR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1、DR设备
(1)球管:是产生X射线的部分。它们决定着发射出的X光的能量大小(kV、mA),能谱范围分布,球管热容,以及曝光时间(ms)。
(2)滤线栅:是吸收散射线的部件。X射线通过人体时,因康普顿效应产生散射线,导致图像上的灰雾,降低了对比度。
(3)图像采集系统:是采集传输图像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图像的采集矩阵、像素大小和采集灰阶等,而这些都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
要因素
.
2、DR设备参数
(1)拍片剂量:指拍照时给定的X光的剂量条件,包括kV、mAs等。kV增加,射线穿透力增强,同时散射线增加;mAs增加,信号相
应增强。它们会影响原始图像
(软件处理前的图像)的亮度、灰度、清晰度等。
(2)后处理软件的参数:是后处理软件中各种处理操作的具体数值设置。一般后处理操作包括:傅里叶滤波,对比度均衡,USM锐
化,平滑
/降噪滤波等。这些算法中的参数调整,会直接影响最终图像效果。
(3)射线防护:指采用铅等高密度材料对无用X射线进行吸收。X射线对电子器件会造成不可修复的影响,会增加影像上的量子噪
点,因此合适的射线防护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有效手段。
3、其他外部因素
(1)主观因素的影响:DR设备的有效操作对于其成像质量的影响非常之大,纵使设备的精准度再高,人为操作不当必然会削弱其图
像的质量。目前出现较多的误区有焦距设置不合理、配件的使用不当都会造成上述不利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有计划性的进行
培训和引导。
(2)客观因素的影响;DR设备对于使用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所使用空间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这种隐
形不仅仅会降低图像的质量,同时对设备自身也十分不利,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予以重视。
二、控制措施
1、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
在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医院自身的信息化也在逐步的落实,因而,需要有计划性的进行医护人员的培训,从而确保各项设备的有效使
用。除了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之外,较强的职业素养及服务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针对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医院的管理者可为
DR
操作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灵活的掌握设备的综合性能过,确保DR图像质量得以控制。
2、摄片技术参数
曝光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后处理技术的调整范围缩小,出现噪声甚至斑点及对比度下降,使图像质量下降。DRX射线曝光量虽然宽容
度很大,线性达
104,曝光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但绝不能使参数过大或过小,这样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和对比
度就会下降,无论使用怎样的图像处理手段,也不会再现这些图像信息了。改进措施:实际工作中,比如对老年患者、气胸、胸水、骨髓
炎、骨质疏松等,应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对摄影条件参数做出适当的增减调整。操作者都知道,量子噪声的产生是在
X射线剂量过
低的情况下产生的。尤其在婴幼儿胸部摄影时,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选择较小的
X射线剂量,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保护X射线
球管、发生器等设备。
3、X射线机器工作性能
DR系统属高集成度与高技术的精密设备。改进措施:DR系统必须制定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即制定严格操作规则和标准的工作环
境;建立设备保养维修记录,熟悉机器使用情况及机器的运行状况;应指定专人负责;避免计算机病毒感染,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与保
养;定期给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以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对探测器的维护与保养最为重要,它是设备的核心部件,关系到机器的
使用寿命;
DR系统每日应关机重启1次,以确保整个计算机处于指定的初始值状态。探测器应在预热至最佳温度状态后工作。
4、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是保证DR图像质量的重要手段。改进措施:图像后处理时,首先要在工作站目光平视、正对显示器,其次图像生成后
应按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处理手段
,必要时应将兴趣区用遮避功能独立出来后再进行处理。对曝光不足或过量可以通过改变窗值和放
大因子来得到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通过调整一致化、空间滤波器、菱形视图等参数提升图像细节。
5、激光相机
激光相机照片与工作站显示图像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激光相机的调试和校正正确的相机参数设定也是获取高质量DR图像的重要环节,
其设定应与输出的图像相匹配,力求做到所见即所得,选择合适胶片尺寸、分格打印胶片,才能得到高质量又美观照片。改进措施:定期
对相机进行保养,调整好相机背景密度、灰阶响应、图像几何结构等指标,调整好最大密度值,以保证打印机的正常使用。
总结: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有意识的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不断的充实自己,从而在个人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针对
DR图像质量的不利因素,需要医院的工作者进行客观的分析,加强操作者
的引导及专业知识的巩固,在掌握其操作技巧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做好设备日常的维护及管理,充分的发挥
DR设备的整体优势,为医疗
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桂朝伟,姜山,唐晓薇,仇建云,崔彦青.试述DR软件系统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0(10)
[2]李晨,叶恺,杨硕慧,张忠,詹松华.DR摄片质量影响因素及优化选择初探[J].临床医学工程.2011(07)
[3]王岑巍,施晓亮.图像质量客观测试[J].现代电视技术.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