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试验影响因素
载带拉力标准

载带拉力标准一、载带宽度和厚度载带的宽度和厚度是影响其拉力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较宽的载带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而较厚的载带则可以提供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选择载带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合适的宽度和厚度。
二、拉力试验设备进行载带拉力试验需要使用专业的拉力试验设备。
这些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准确地测量载带的拉力性能。
在选择拉力试验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型号、精度等级、量程范围等因素。
三、试样准备在试验前,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试样,试样的数量应足够,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
同时,试样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试验要求,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
在准备试样时,应注意试样的储存和处理,避免试样受到损坏或污染。
四、试验程序1.将试样放置在拉力试验设备的夹具中,确保试样的位置和方向正确。
2.调整拉力试验设备的参数,如速度、位移等,以符合试验要求。
3.开始试验,记录试样的拉力-时间曲线。
4.重复进行试验,每次试验的数量应符合要求。
5.分析试验数据,评估载带的拉力性能。
五、试验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载带的拉力性能指标。
例如,可以计算出载带的最大拉力、平均拉力、屈服强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载带的性能,并与其他载带进行比较。
六、试验结果表述根据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载带的拉力性能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载带的强度、韧性、稳定性等方面。
评估结果应以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表述,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比较。
七、试验报告编写在编写试验报告时,应将试验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报告中还应包括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和图表等资料,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载带的拉力性能。
同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影响因素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影响因素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是获取力学性能指标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段, 它广泛应用于板、带、管、棒、型和丝材等冶金产品的检验及质量评估。
影响金属材料室温后伸试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很多, 为限制这些因素的影响, 使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首先要使拉伸试验方法标准化。
中国现行国家标准GB/T228.1- 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就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该标准统一了试验方法, 为冶金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检测技术支持, 也为有关生产企业、用户和第三方质检机构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提供了统一方法标准。
1.1、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金属材料受力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 呈现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 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力学特征。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的原理就是在室温下, 将试样置于试验机夹具内, 以一定的速率给试样施加拉伸力, 直至测出所需的一项或几项力学性能, 一般情况下拉至断裂。
生产企业、用户和第三方质检机构经常测量的力学性能参数主要有强度指标( 如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和塑性指标( 如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等, 这些参数是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基本上可反映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是判定金属材料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
1.2、影响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的主要因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取决于材料本身, 即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等, 特定的材料决定了特定的性能, 但相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拉伸试验过程所反映的性能指标却不一定相同, 即测量结果不尽相同。
与测量过程相关的主要因素: 试样、测量仪器和设备、夹持方法、试验方法、拉伸速率、温度及人员等。
1.2.1 试样试样是金属材料各种性能的载体, 金属拉伸试验是通过对试样的试验来获得其力学性能指标的。
正确取样是保证测量准确的基础。
取样部位、取样方向、样坯的切取及试样制备等对拉伸试验结果都有影响。
1.2.1.1 取样部位在产品不同部位取样,其力学性能出现差异。
拉力测试标准和导体电阻测试标准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及评估方法

拉力测试标准和导体电阻测试标准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及评估方法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拉力测试和导体电阻测试是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们的标准与方法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分别探讨拉力测试标准和导体电阻测试标准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以及评估方法。
一、拉力测试标准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拉力测试是评估产品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拉力测试,可以检测产品在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情况,进而评估其可靠性。
拉力测试的标准主要包括测试装置的规格、测试样品的准备、测试速度和测试次数等。
合理的拉力测试标准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而出现意外情况,如断裂、变形等。
同时,拉力测试还可以帮助产品设计者了解产品材料的性能,为产品的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拉力测试标准对产品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导体电阻测试标准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导体电阻测试是评估产品导电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导体电阻测试可以检测产品中导体的连接状态和电流传输情况,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
导体电阻测试的标准主要包括测试电路的设计、测试仪器的选用、测试方法和测试环境等。
合理的导体电阻测试标准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因导电问题导致的故障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导体电阻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导电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行。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导体电阻测试标准对产品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评估方法针对拉力测试标准和导体电阻测试标准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应包括定期检测产品的拉力和导体电阻情况,建立健全的记录系统,及时分析测试结果并对产品进行调整和改进。
此外,还应定期对测试标准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其符合产品制造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拉力测试标准和导体电阻测试标准对产品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标准,并采用有效的评估方法,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
希望各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测试时,能够重视测试标准的制定和评估方法的应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聚乙烯拉伸性能试验影响因素的分析

聚乙烯拉伸性能试验影响因素的分析聚乙烯拉伸性能试验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聚乙烯塑料拉伸实验结果的因素,包括实验仪器、试样制备与处理、实验环境、操作过程、数据处理和人员因素等。
通过实验和分析,指出了这些外部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原因和影响方式,并据此给出了聚乙烯拉伸性能的最佳测试条件。
关键词:聚乙烯压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1 引言聚乙烯塑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塑料的各项性能中,力学性能是影响塑料实际应用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包括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等。
其中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决定塑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作用下能否保持原有形状的主要因素,因此它们的测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测试过程中,由于影响拉伸性能试验的因素很多,导致测试结果波动较大,从而影响聚乙烯产品等级的判定。
于是厂里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对生产工艺和试验部分加以改进,本人主要负责测试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影响整个试验过程的因素的分析,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参测量参数,制定了新的操作规程,为工艺生产及顾客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数据。
2 试验部分2.1 主要仪器和设备4465型万能试验机(美国INSRON公司)螺旋测微计可读度0.01mmPL-15型.压片机(西班牙IQAPLAP公司)2.2 测试方法依从标准拉伸断裂强度:GB1040-92压片试验:GB/T9053-88环境状态调节:GB/T2918-19822.3 试验材料我厂生产的聚乙烯(PE)LLDPE-F-20D008(国家牌号)9085(厂内牌号)200610033(批号)2.4 PE9085优级品控制指标熔融指数:0.75±0.2g/10min 密度:0.920±0.002g/cm3拉伸强度:≥17Mpa 断裂伸长率≥700%2.5 样条形状采用GB/1040-1992Ⅱ型(哑铃型)样条3 结果与讨论:。
3.1 试样的制备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标准试样的制备是塑料各项性能测定的基础,对试验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发布时间:2023-01-15T12:52:22.78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6期作者:段飞龙[导读] 金属材料不仅具有韧性和光泽,还具有很好的延展性段飞龙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至瑞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32摘要:金属材料不仅具有韧性和光泽,还具有很好的延展性,所以,它已经成为了工业中的一种重要材料,而在日常生活中,它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材料。
而金属制品的性能,则是由其拉伸率决定的,所以,对其进行拉伸试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的试验步骤比较烦琐,而且试验的步骤也比较多,所以很容易影响其试验结果。
关键词:金属材质;拉伸试验;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引言:我国是一个金属储备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跻身金属使用大国行列。
金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研究人员必须通过对它的拉伸试验来确定它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但是,在进行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中,影响试验精度的因素很多,所以研究者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范来保证试验的精度。
1.拉伸速率的影响及控制要求1.1拉伸速率的影响拉伸速度对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有很大的影响,这取决于材料的类型和形状。
在拉伸试验中,弹性阶段的变形量较少,而载荷增长速度较快,在这个时候,横向梁的位移控制会使整个弹性阶段快速地被冲刷。
屈服测量不精确,或屈服值过高。
在实际试验中,随着金属材料的拉伸速度增大,其断裂伸长率也随之降低。
在对拉伸速度非常敏感的奥氏体不锈钢中,速度的变化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更为明显,速率的下降会使断裂伸长率值有较大的提高。
1.2拉伸速率的控制要求在实际试验中,为防止拉速对试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按 GB/T228.1-2010的规定,采用 A法进行应变控制,以降低试验速度敏感性参数时的试验速度变化及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
从弹性阶段到屈服应采用引伸仪的应变控制,建议应变率为0.00025/s/s;屈服阶段应采用横梁的位移和应变控制,变形速度建议为0.00025/秒;试验转换率与标准规格R4试件的试验转换速度与美国和国际标准相当。
影响ADSS光缆拉断力试验结果的因素

影响ADSS光缆拉断力试验结果的因素摘要:抗拉性能是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光缆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拉断力则是衡量ADSS光缆抗拉强度的参数之一。
在做抗拉性能试验时,当光缆的任何组件发生断裂的拉力即为光缆的拉断力。
通常在拉断力不满足客户要求时,制造方会通过增加芳纶以提高其拉断力,由于芳纶的价格较高,增加芳纶即意味着增加成本。
因此ADSS光缆拉断力测量的准确性尤为关键。
本文重点探讨影响ADSS 拉断力试验结果的因素。
关键词:全介质自承式光缆;额定抗拉强度RTS;金具(耐张线夹)Abstract:Tensile performa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es of ADSS cable. Break force is one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tensile performance of ADSS. When we perform the tensile test,the force that causes broken of any part of the cable is Br eak force. When the Break force failed the customer’s requirement,the cable maker usually add some aramid to increase the broken force. But the aramid is quite expensive,so more aramid will cause cable’s cost increase. Therefore,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of Break forc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DSS cab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ults of break force about ADSS Cable.Key words: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Rated Tensile strength;Armor clamp(Strain clamp)1引言ADSS光缆是的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简称,顾名思义:全介质即ADSS光缆采用全介质材料,不使用导电的金属材料;自承式即光缆自身加强构件需能承受光缆的自重及外部附加的重量。
浅析影响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结果的因素

浅析影响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结果的因素发布时间:2021-06-17T06:19:06.936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期作者:姜亚超[导读] 在评定和检测金属材料产品质量时,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拉伸试验的使用比较常见。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6)摘要:在评定和检测金属材料产品质量时,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拉伸试验的使用比较常见。
然而,实际拉伸试验工作的开展,由于会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了影响。
鉴于此,本文就影响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结果的因素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结果分析;影响因素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试验分析及注意事项 1.1试验装置液压机成设备、主机框架、三路传感设备、液压油的油源以及计算机等都是金属拉伸试验用到的装置。
在拉伸试验中,应该严格按照试验参数,借助计算机将液压油经过数字阀输送到主机架的油缸中,在液压作用下完成对金属材料的拉伸。
与此同时,各项金属拉伸数据也能够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体现出来,比如应变、位置以及应力等。
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转变控制模式来获取相关试验数据[1]。
1.2试验方法在拉伸试验装置中放入需要试验的试样,并且用计算机设置一定的拉伸速率,此时,拉伸装置会给试样施加均匀的拉伸力,通常情况下,以试样被拉断为试验截止。
试验中获取的塑性指标和强度指标是关键的力学参数。
其中,塑性指标也就是断面的收缩率以及断后的伸长率,而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借助上述性能指标,就能够得知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3注意事项影响拉伸试验的因素比较多,这就需要明确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且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严格控制各项操作,以此来获取精确的检测结果。
对于金属材料的研制、检验以及生产,拉伸性能是一项关键性的检测指标,检测过程中得到了塑性指标和各项强度指标都是体现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测试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

cn h u l f s r s l r a h s n w r i u s d T e r s l h w d t a h o g e rt i k r i g t e p l —o t t e u t f d e i e e d s s e . h e u t s o e h t t e r u h ro h c e , e so o c s
tsi g r s t . e tn e ul s
Ke o ds f ms;a h so pul—o e t a h sv yW r :l i d e i n; l f ts ; d e ie;i l n i g f co s nf ue c n a tr
漆 膜 的 附 着力 是 指 漆 膜 与 被 附 着 物 体 表 面 之 间 通 过 物 理 和 化 学 作 用 相 互 粘 结 。漆 膜 的 附 着 力 是 考 察 漆 膜 性 能 优 劣 的一项重要指标 。附着力测定常用 的方法 有划 圈法 、 格法 、 划 拉 开 法 等 , 中拉 开 法 的 人 为 误 差 比 划 圈 法 、 格 法 小 , 此 其 划 因 拉 开 法 是 评 价 附 着 力 的 最 佳 测 试 方 法 , 其 在 防 腐 蚀 涂 料 涂 尤
要: 选择若干种油漆样 品和若干种底材 , 按标准方法进行拉 开法 附着 力试验 , 试验结果 进行 了分 析 比较 , 对 并
由此探讨 了拉 开法 附着力试验测试结果 的影 响因素。结果表 明底材 越粗糙 或越 厚测试数 据越 大 , 板与试柱 对接与 样 否对试验数据 的影 响略小 , 材越 厚越坚硬对测试结果影 响越小 , 底 胶粘剂 的粘 结力越强 , 测试数据 越大 , 伸速度对测 拉
Dic so o h c o sI fu n i s usi n n t e Fa t r n e cng l t e Pul 。 f s s t o he i n h l— Of Te tRe ulsf r Ad s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力试验机拉伸速度主要对于拉伸速度、断后延伸率、屈服强度的影响。
拉伸速度试验机的影响随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做拉伸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规定的速率进行试验,否则会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1.抗拉强度:抗拉强度随着试验速度的上升,抗拉强度增大,但到达一定阶段后趋于稳定2.屈服强度:试验速度较慢时,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相差比较大;试验速度愈快,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差值逐渐减少。
3.断后延伸率:拉伸速度的提高使断后延伸率下降,到一定阶段后断后伸长率下降趋于缓慢。
(另外塑性大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对拉伸速度的敏感性大,而塑性小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对拉伸速度敏感性则相对较小。
)一般情况拉伸速度的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如上,但对于塑料材料,它属于粘弹性材料,它的应力松弛过程与变形速度紧密相连。
当拉伸速度减小时,拉伸强度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大;拉伸速度增大时,塑料呈现脆性,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
由于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很大,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过渡情况很复杂,通过和残余应力等指标作为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转折点的指标来反应材料的过渡过程的性能,其中屈服点与非比例应力是最常用的指标。
虽然屈服点与非比例应力同是反应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转折点”的指标,但它们反应了不同过渡阶段特性的材料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定义不同,求取方法不同,所需设备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笔者将分别对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准确求取屈服点在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的时候,它的重要性甚至大于材料的极限强度值(极限强度是所有材料力学性能必需求取的指标之一),然而非常准确的求取它,在许多的时候又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有:1.夹具的影响;2.试验机测控环节的影响;3.结果处理软件的影响;4.试验人员理论水平的影响等。
这其中的每一种影响都包含了不同的方面。
下面逐一进行分析:一、夹具的影响这类影响在试验中发生的机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试样夹持部分打滑或试验机某些力值传递环节间存在较大的间隙等因素,它在旧机器上出现的概率较大。
由于机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各相对运动部件间会产生磨损现象,使得摩擦系数明显降低,最直观的表现为夹块的鳞状尖峰被磨平,摩擦力大幅度的减小。
当试样受力逐渐增大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试样就会打滑,从而产生虚假屈服现象。
如果以前使用该试验机所作试验屈服值正常,而现在所作试验屈服值明显偏低,且在某些较硬或者较脆的材料试验时现象尤为明显,则一般应首先考虑是这一原因。
这时需及时进行设备的大修,消除间隙,更换夹块。
二、试验机测控环节的影响试验机测控环节是整个试验机的核心,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这一环节基本上采用了各种电子电路实现自动测控。
由于自动测控知识的深奥,结构的复杂,原理的不透明,一旦在产品的设计中考虑不周,就会对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难以分析其原因。
针对材料屈服点的求取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点:1、传感器放大器频带太窄由于目前试验机上所采用的力值检测元件基本上为载荷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而这两类传感器都为模拟小信号输出类型,在使用中必须进行信号放大。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信号,这种干扰信号会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偶合到测量信号中一起被放大,结果使得有用信号被干扰信号淹没。
为了从干扰信号中提取出有用信号,针对材料试验机的特点,一般在放大器中设置有低通滤波器。
合理的设置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将放大器的频带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就能使试验机的测量控制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将数据的稳定显示看的非常重要,而忽略了数据的真实性,将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设置的非常低。
这样在充分滤掉干扰信号的同时,往往把有用信号也一起滤掉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电子秤,数据很稳定,其原因之一就是它的频带很窄,干扰信号基本不能通过。
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电子秤称量的是稳态信号,对称量的过渡过程是不关心的,而材料试验机测量的是动态信号,它的频谱是非常宽的,若频带太窄,较高频率的信号就会被衰减或滤除,从而引起失真。
对于屈服表现为力值多次上下波动的情况,这种失真是不允许的。
就万能材料试验机而言,笔者认为这一频带最小也应大于10HZ,最好达到30HZ。
在实际中,有时放大器的频带虽然达到了这一范围,但人们往往忽略了A/D转换器的频带宽度,以至于造成了实际的频带宽度小于设置频宽。
以众多的试验机数据采集系统选用的AD7705、AD7703、AD7701等为例。
当A/D转换器以“最高输出数据速率4KHZ”运行时,它的模拟输入处理电路达到最大的频带宽度10HZ。
当以试验机最常用的100HZ的输出数据速率工作时,其模拟输入处理电路的实际带宽只有0.25HZ,这会把很多的有用信号给丢失,如屈服点的力值波动等。
用这样的电路当然不能得到正确试验结果。
2、数据采集速率太低目前模拟信号的数据采集是通过A/D转换器来实现的。
A/D转换器的种类很多,但在试验机上采用最多的是∑-△型A/D转换器。
这类转换器使用灵活,转换速率可动态调整,既可实现高速低精度的转换,又可实现低速高精度的转换。
在试验机上由于对数据的采集速率要求不是太高,一般达每秒几十次到几百次就可满足需求,因而一般多采用较低的转换速率,以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
但在某些厂家生产的试验机上,为了追求较高的采样分辨率,以及极高的数据显示稳定性,而将采样速度降的很低,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当采样速度很低时,对高速变化的信号就无法实时准确采集。
例如金属材料性能试验中,当材料发生屈服而力值上下波动时信号变化就是如此,以至于不能准确求出上下屈服点,导致试验失败,结果丢了西瓜捡芝麻。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系统的频带宽窄以及采样速率的高低呢?严格来说这需要许多的专用HY-1080人员来完成。
但通过下面介绍的简单方法,可做出一个定性的认识。
当一个系统的采样分辨率达到几万分之一以上,而显示数据依然没有波动或显示数据具有明显的滞后感觉时,基本可以确定它的通频带很窄或采样速率很低。
除非特殊场合(如:校验试验机力值精度的高精度标定仪),否则在试验机上是不可使用的。
3、控制方法使用不当针对材料发生屈服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发生屈服时,应力不变或产生上下波动,而应变则继续增大)国标推荐的控制模式为恒应变控制,而在屈服发生前的弹性阶段控制模式为恒应力控制,这在绝大多数试验机及某次试验中是很难完成的。
因为它要求在刚出现屈服现象时改变控制模式,而试验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要求取屈服点,怎么可能以未知的结果作为条件进行控制切换呢?所以在现实中,一般都是用同一种控制模式来完成整个的试验的(即使使用不同的控制模式也很难在上屈服点切换,一般会选择超前一点)。
对于使用恒位移控制(速度控制)的试验机,由于材料在弹性阶段的应力速率与应变速率成正比关系,只要选择合适的试验速度,全程采用速度控制就可兼容两个阶段的控制特性要求。
但对于只有力控制一种模式的试验机,如果试验机的响应特别快(这是自动控制努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则屈服发生的过程时间就会非常短,如果数据采集的速度不够高,则就会丢失屈服值(原因第2点已说明),优异的控制性能反而变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所以在选择试验机及控制方法时最好不要选择单一的载荷控制模式。
三、结果处理软件的影响目前生产的试验机绝大部分都配备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PC 机,单片机等)),以完成标准或用户定义的各类数据测试。
与过去广泛采用的图解法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然而由于标准的滞后,原有的部分定义,就显得不够明确。
如屈服点的定义,HY-20080解释,而没有定量的说明,很不适应计算机自动处理的需求。
这就造成了:1、判断条件的各自设定就屈服点而言(以金属拉伸GB/T228-2002为例)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屈服强度: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试验期间达到塑性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的应力点,应区分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
上屈服强度: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应力。
下屈服强度: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低应力。
”这个定义在过去使用图解法时一般没有什么疑问,但在今天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时就产生了问题。
*屈服强度的疑问:如何理解“塑性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保持恒定)”?由于各种干扰源的存在,即使材料在屈服阶段真的力值保持绝对恒定(这是不可能的),计算机所采集的数据也不会绝对保持恒定,这就需要给出一个允许的数据波动范围,由于国标未作定义,所以各个试验机生产厂家只好自行定义。
由于条件的不统一,所求结果自然也就有所差异。
*上下屈服强度的疑问:若材料出现上下屈服点,则必然出现力值的上下波动,但这个波动的幅度是多少呢?国标未作解释,若取的太小,可能将干扰误求为上下屈服点,若取得太大,则可能将部分上下屈服点丢失。
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厂家都想了许多的办法,如按材料进行分类定义“误差带”及“波动幅度”,这可以解决大部分的使用问题。
但对不常见的材料及新材料的研究依然不能解决问题。
为此部分厂家将“误差带”及“波动幅度”设计为用户自定义参数,这从理论上解决了问题,但对使用者却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对下屈服点定义中“不计初始瞬时效应”的误解什么叫“初始瞬时效应”?它是如何产生,是否所有的试验都存在?这些问题国标都未作解释。
所以在求取下屈服强度时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丢掉了第一个“下峰点”的。
笔者经过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到“初始瞬时效应”是早期生产的通过摆锤测力的试验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其原因是“惯性”作用的影响。
既然不是所有的试验机都存在初始瞬时的效应,所以在求取结果时就不能一律丢掉第一个下峰点。
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厂家的试验机处理程序都是丢掉了第一个下峰点的。
四、试验人员的影响在试验设备已确定的情况下,试验结果的优劣就完全取决于试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材料试验机的操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知识与理论水平普遍较为欠缺,再加上新概念、新名词的不断出现,使他们很难适应材料试验的需求。
在材料屈服强度的求取上常出现如下的问题:1、将非比例应力与屈服混为一谈虽然非比例应力与屈服都是反应材料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过渡状态的指标,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屈服是材料固有的性能,而非比例应力是通过人为规定的条件计算的结果,当材料存在屈服点时是无需求取非比例应力的,只有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时才求取非比例应力。
部分试验人员对此理解不深,以为屈服点、上屈服、下屈服、非比例应力对每一个试验都存在,而且需全部求取。
2、将具有不连续屈服的趋势当作具有屈服点国标对屈服的定义指出,当变形继续发生,而力保持不变或有波动时叫做屈服。
但在某些材料中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变形继续发生,力值也继续增大,但力值的增大幅度却发生了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