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3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15张PPT)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 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 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 价。
徽州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一)乡村经济活动与自然景观更为直接,景观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 格局,使得高宅可以避洪 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 了人体和谐的乡村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二)乡村景观除能体现人们 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 慧外,还能体现当地人们社会 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一、地域文化
定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各种文化。
形成: 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综合作用
特点: 相对稳定性和发展变化性 Nhomakorabea地
范围: 可大可小,大到一个洲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
域
文 化
内容: 物质方面的: 如建筑、服饰、交通工具、艺术作品等
非物质方面的: 价值观、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等
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 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 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 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 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村落中的建筑
围墙
天井
正厅
祠堂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一)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智利瓦尔 帕莱索老 城区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15张PPT)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一)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课件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B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①云南傣家竹楼 ③广东开平碉楼
②山东威海海草房 ④福建客家土楼
左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 观。读图3-4题。
3.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叙述正确的( B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小麦、玉米、 棉花、甜菜等
以土坯为原料, 注意防寒
面食
南方
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 甘蔗等
以砖瓦为原料, 注意通风散热
大米
运动项目 传统交通工具 冬季溜冰 马车
游泳
船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 括聚落整体,又包 括聚落内的建筑和 道路等。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B 2.下列叙述与安徽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树、竹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当地传统民居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妈祖: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 妈等等,是历代和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案例4 福建永定土楼
思考:1.永定土楼中直径最大的达到
70-80米,高四五层,四五百间房屋可
以住七八百人,请你思考修建这种建
筑的目的是什么?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见了客家
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①云南傣家竹楼 ③广东开平碉楼
②山东威海海草房 ④福建客家土楼
左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 观。读图3-4题。
3.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叙述正确的( B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小麦、玉米、 棉花、甜菜等
以土坯为原料, 注意防寒
面食
南方
水田为主
水稻、油菜、 甘蔗等
以砖瓦为原料, 注意通风散热
大米
运动项目 传统交通工具 冬季溜冰 马车
游泳
船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 括聚落整体,又包 括聚落内的建筑和 道路等。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B 2.下列叙述与安徽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树、竹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当地传统民居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妈祖: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 妈等等,是历代和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案例4 福建永定土楼
思考:1.永定土楼中直径最大的达到
70-80米,高四五层,四五百间房屋可
以住七八百人,请你思考修建这种建
筑的目的是什么?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见了客家
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2课件- (46张)

(1)分析日本“豪雪地带”降 雪量“特别豪”的主要原因。(4 分)
(2)从气候、地质、建筑原料 等方面简述形成“合掌造”民居 建筑特色地理原因。(8分)
解析:
(1)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带来大量水汽;白川乡位于山地迎风坡, 受地形抬升作用产生大量的降雪。
(2)“合掌造”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屋顶厚且坡度大, 雪不易堆积;当地冬寒夏热,屋顶的厚度大,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 热的作用;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 用强,不易倒塌;发生地震时木材和茅草对人员伤害小;当地植被茂 盛,稻草丰富,可以就地取材。
土家族的吊脚楼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吊脚楼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①、地形崎岖平地少,依山而建,节约土地; ②、气候湿润,上层居住,利于通风、防潮; ③、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④、当地森林丰富,就地取材,多为木楼
窑洞
吊脚楼
地域文化与房屋建筑景观
福建土楼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适应大家族聚居,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 共同承重的多层巨型居住建筑。它是客家民居最典型的代表,大土楼可住 同一家族上百户的数百人。土楼建筑用料简单,主要有黄土、石头、本材 等,但建造时间较长且需要较多族人帮工。
建筑材料 结构布局 建筑风格 文化体现
中国园林建筑 木质
对称 布局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含蓄
内向性和封闭性
欧洲园林建筑 石材
较多的_几__何__形__状_ 强调本身的雕塑美
整齐划一
外向性和开放性
课堂 小结
地域文化与地域 文化景观
乡村和城镇 内部的空间
结构
地域文化在乡村 景观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城市 景观中的体现
济南城市景观
城市空间布局 济南旧城池始建于汉,作为封建的内陆城市, 济南旧城带有强烈的封闭性。清代的济南城 就以城北珍珠泉边的巡抚衙门为中心,衙署、 住宅均按等级布置。
(2)从气候、地质、建筑原料 等方面简述形成“合掌造”民居 建筑特色地理原因。(8分)
解析:
(1)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带来大量水汽;白川乡位于山地迎风坡, 受地形抬升作用产生大量的降雪。
(2)“合掌造”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屋顶厚且坡度大, 雪不易堆积;当地冬寒夏热,屋顶的厚度大,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 热的作用;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 用强,不易倒塌;发生地震时木材和茅草对人员伤害小;当地植被茂 盛,稻草丰富,可以就地取材。
土家族的吊脚楼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吊脚楼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①、地形崎岖平地少,依山而建,节约土地; ②、气候湿润,上层居住,利于通风、防潮; ③、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④、当地森林丰富,就地取材,多为木楼
窑洞
吊脚楼
地域文化与房屋建筑景观
福建土楼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适应大家族聚居,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 共同承重的多层巨型居住建筑。它是客家民居最典型的代表,大土楼可住 同一家族上百户的数百人。土楼建筑用料简单,主要有黄土、石头、本材 等,但建造时间较长且需要较多族人帮工。
建筑材料 结构布局 建筑风格 文化体现
中国园林建筑 木质
对称 布局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含蓄
内向性和封闭性
欧洲园林建筑 石材
较多的_几__何__形__状_ 强调本身的雕塑美
整齐划一
外向性和开放性
课堂 小结
地域文化与地域 文化景观
乡村和城镇 内部的空间
结构
地域文化在乡村 景观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城市 景观中的体现
济南城市景观
城市空间布局 济南旧城池始建于汉,作为封建的内陆城市, 济南旧城带有强烈的封闭性。清代的济南城 就以城北珍珠泉边的巡抚衙门为中心,衙署、 住宅均按等级布置。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人教版上课用PPT

对点训练
1 . 我 国 以 秦 岭 — 淮 河 一 线 划 分 为 南 方 地 区 和 北 方 地 区 。 据 此 回 答 就全篇而言,没有曲折而又完整的故事,整篇只写了几个场景,而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及人物的鲜明个性在不经意的描摹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此外,环境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皎洁的明月、干净的庭院、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新鲜的荷香,无不给人以清新淡雅、如诗如画的感觉。
放牧,现在不少牧区 以奶制品、牛羊肉
人口分散,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 为主食,喝奶茶,
密度很小 展了人工草场,有些 住蒙古包,现在定
定居点新建了畜产品 居点逐渐增多
加工厂
4.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北方
耕地
旱地为主
南方 水田为主
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 水稻、油菜、甘蔗等
传统民居 以土坯为原料,注意防寒
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解析] 第(1)题,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理
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第(2)题,徽州的地理环境具有“群山环 抱,盆地居中”的地形结构特征,这种封闭的地形结构特征加强了人们 的保守心态,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盆地心理。第(3)题,比较图中两国园 林,中国园林讲究含蓄,用隔景、障景手法,用树、亭等遮挡,隔而未 隔,障而未障,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图中水面石桥,忌直求曲,忌宽 求窄。以美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 率敞朗,和盘托出。
(1)“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2)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人教版地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ppt

【宏村布局】
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 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 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村 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 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 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
村民修筑了沟渠
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 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 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 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 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 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 红 河 哈 尼 梯 田 】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39张PPT)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____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都不是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地域文化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八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3.自然环境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地形、河流对乡村景观影响更为明显,在
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乡村景观各不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和北
方旱地景观,我国南北方的民居各具特色。
4.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1)我国南北方文化不同,城镇景观也不相同。如北方皇家园林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提示:(1)一个大家族住在封闭的四合院中,四合院内的房子都 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体现了四合院“合” 的精髓。 (2)北京在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多西北风,四合院封闭可挡风 沙;房屋坐北朝南,窗户朝南开,采光好,房内保持温暖;后 墙不开窗,遮挡西北风。
第十三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7.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第十四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8.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解析:第 7 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 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第 8 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 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阅读教材P43-44的活动材料,结合下列图片 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 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 生产活动 ➢ 用水、用地制度 ➢ 价值观、审美情趣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 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 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 层水田映照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 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 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 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 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 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 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 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在城镇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融合地域文化,体现尊重自然、追 求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 同的追求。
地域文化典例: (1)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 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 “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 的影响。
1.从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 生产活动 ➢ 用水、用地制度 ➢ 价值观、审美情趣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part 2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地域文化体现在乡村景观中 ——如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
(2)广州的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 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如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 骑楼下。”它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 的结果。
【课后训练】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
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 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回答(1)、(2)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
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非物质
part 1 地域文化
• 感_类__受 的__地 直_景域 接观文 影人之化 响文分,或。我未行们受云可人飞以类瀑从的、_影_高_响_山_。_流入_景_水手_观_是_。_景景__观观__有_也_称景__文_观_化_,自_景较景自然然观观少,和受是到人人 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人种文需要,利用 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 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2)题。 (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 8.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率高、 贫困等问题,需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
• 9.在城市管理中心,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0.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各自特点,文化景观蕴含着
地域文化。 • 11.地域文化影响聚落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建筑景观、建设规划等。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 观上的体现。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rt 1 地域文化
地 域 性
part 1 地域文化
地建域筑文、化 服在 饰特 、定饮的食地等域,范也围可内以形是_成_,__可__以方是面_的__,__如物_价方质值面观的、,制如
(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 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 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
(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part 3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如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 织)。
瓦尔帕莱索
思考: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与什
么有关?
提示: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 就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港口贸 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 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 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的发展而变化。 •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具有改善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传承历史和文化等重要
意义。 • 5.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
过程。 • 6.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
章末小结
• 7.世界城镇化过程与工业化紧密相关,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发达 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但目 前发展速度快。
part 2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除了能够 体现人们顺应自然、 趋利避害的生活智 慧外,还能够体现 当地人们的社会组 织形态、精神追求 等。
案例: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 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 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 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图 2.36)。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 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 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 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 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 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 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 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 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 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训练】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回答(1)、
【典例示范】 (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
表 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
城市名称
东京 巴黎 纽约 伦敦
人口数量 (万人) 1 351 1 060
833 978
城市面积 (平方千米)
2 155 2 845
798 1 738
经济总量 (万亿美元)
0.95 0.74 0.90 0.52
A.东京、纽约
B.纽约、伦敦
C.东京、巴黎
D.巴黎、伦敦
章末小结
• 1.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对单一,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周围。在村落内部,住宅往 往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分布。
• 2.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复杂,常形成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 •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经济、政策、文化、环境、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随城镇
part 1 地域文化
城乡景观既包括__聚__落_整__体___,又包括聚落内的_建__筑___、_道__路__等。 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 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我们 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我们可以从 __城__乡_景__观____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