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及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一.填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 )

,7份

是( )个

( )( ) ,写作( )

( )

,读作( )。

2、34 里面有( )个 14 ,( )个 112 是 9

12 。 3、在1- 59 中,可以把1看成( )( ) ,最后得( )( ) 。

4、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

5、在 5

7 中,( )是分母,( )是分子,它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

平均分成( )份,取了其中的( )份。

6、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1份苹果是总数的

( )

( )

,有( )个;

2份苹果是总数的( )

( )

,有( )个。

7、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 )。

8、65-6

3

=( ),可以这样想:( )个16 减去( )个16 是( )

个16 ,就是( )

( )

。 9、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所以1厘米= ( )

( ) 米。

10、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不变,( )相加减。

二、判断。

1、一个正方形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

5 。 ( )

2、10

11 读作十分之十一。 ( ) 3、41

和51相比较,因为4<5,所以41<5

1。 ( ) 4、一个分数的分子是2,比分母小4,这个分数是2

6 。 ( )

5、 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越大。 ( )

6、 1

3 。 ( )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小明吃了2块,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 )。 ① 12 ② 14 ③ 2

4

2、下面算式中,哪个结果最小( )

① 1- 46 ②58 + 38 ③ 911 — 7

11

3、比 58 多 2

8

的数是( )。

① 38 ② 78 ③ 7

16

4、两条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条剪去了 13 ,第二条剪去了 1

4

,第几条剩下的长一

些答案是( )。

①第一条 ②第二条 ③ 无法知道 5、( )个19 加上5

9

就是1。

① 9 ② 5 ③ 4 四、根据分数涂颜色。 五、用线把相等的分数连起来。 六、在○里填上>、<或=。

4

3○4

1 4

1○3

1 5

3○5

2 3

1○5

1 1○

512

99○

1010 62○61 75○710 7

1

○51 1 ○ 44

七、计算。

51+52= 83

+82= 72+75= 1-9

4=

96-91= 611-= 61+64= 75-7

5= 八.看图写算式。

1、水果店运进一批雪梨,第一天卖出了

2

6

,还剩几分之几

2、小丹看一本故事书,上午看了全书的 29 ,下午比上午多看了全书的 1

9 ,这一

天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3、一条丝带,莉莉剪下它的73,红红和华华各剪下了它的7

2,这条丝带剪完了吗 4、有12名学生,其中3

1

是女生,3

2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5、小明家有大米81千克,现在吃掉了9

3,还剩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 -

一、1、九 一 91 7 91 97 九分之七 2、3 9 3、9

9 94 4、41 62 21 95

10

3

5、7 5 7 5

6、31 2 32 4

7、4 41

8、62 5 3 2 62

9、100

1

10、分母

分子

二、1、× 2、× 3、× 4、√ 5、√ 6、× 三、1、③ 2、③ 3、② 4、② 5、③ 六、> < > > > = > < < =

七、53 85 1 95 95 65 6

5 0

八、1、85+82=87

2、1-31=32

九、1、1-62=6

4

2、92+91=93 92+93=95

3、72+72+7

3

=1 1=1

4、12÷3=4(人) 4×2=8(人)

5、1-93=9

6 81÷9=9(千克) 6×9=54(千克)(答案不唯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把一个月饼分成两 块,每块是这个月饼的 一半,也就是二分之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 之一。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 设计意图:直观的课件演示,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二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二分之一的意义,并要求会读会写会用“平均分”描述其意义,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作铺垫。 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同学, 分之几呢?下面用小组里的圆形平均分给本组四个同学,并将名字写在自己的一份上。

1 4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正方形纸片试着表示出这个正 小结: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折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 ……,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 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越少。 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 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 > 1 — 4 1 — 8 1-21 —— 2 4 —— 18 ——11—4 1_8规律: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31511164 1. 3 11118 10 7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探究问题,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认识几分之一二分之一 四分之一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授课:焦长歌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

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书应用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书应用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 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2、养鸡场里公鸡有59只,母鸡有77只,小鸡有85只。(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3、李伯伯在菜地里运走了155千克瓜,还剩下350千克 瓜。一共有多少千克瓜? 4、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它比中央 电视塔约矮196米。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中央电视塔有多高? 5、宋庄果园种的苹果树有416棵,梨树有358棵,桃树有 169棵。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吗?再提一道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吧。 (1) (2) 6、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7、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 (1)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2)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8、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提示: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 (1) (2) 9、商场里一套运动服卖135元,一双运动鞋卖48元。 (1)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2)妈妈给售货员阿姨了200元,应该找给妈妈多少元?10、一艘客轮上原有205人,现在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11、一部电话机210元,一张办公桌328元,一台电风扇85元,一个电饭煲152元,一块手表120元,一辆自行车445元,一件衣服98元,一台洗衣机496元,一台录音机208元,一个熨斗259元。(1)用500元可以买那些商品? (2)还剩多少钱?

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 [设计思想]: 本课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课重点就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与“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就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食物”,“分食物”就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食物”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接着出现“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这个月饼的多少呢?”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就是被动接受,而就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与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了四分之一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折出它四分之一;在自己阅读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后,让学生选择任意的一个图形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体验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体验“人体中的分数”、“黑板报中的分数”、“图案中的分数”, 让学生学到了生活中的分数,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长方形纸、勾线笔等。 [教学流程]: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测试题

一、填空 1.38 里面有( )个18 ,710 里面有( )个110 , 35 里面有( )个15 。 2、5个)( )(是56 ,15个)()(是1519 ,6个)()(是625 。 3、)()(里面有7个112 ,) ()(里面有10个119 。 4、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分之( ),写作( )。 6、一块蛋糕,明明吃了 15 ,还剩)() (。 二、判断对错。 1、右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12 。 ( ) 2、因为6>5,所以 66 > 55 ( ) 3、1个 14 加上2个 14 是3个 14 ,就是 34 。 ( ) 4、把 1 个橙子分成 3 份,每份是它的 13 。 ( ) 三、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 四、看分数涂颜色。 五、算一算。 82﹢18 = 710 -110 = 111 + 611 = 34 +14 = 34 -14 = 67 -47 = 1-513 = 1-712 =

九、解决问题。 1、三(1)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911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王老师买了一张红色胶纸,做小旗用去这张纸的 29 ,做小红花用去这张纸的 39 ,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一本故事书有40页,东东看了这本书的的8 3,东东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 4、有15颗糖,其中51是巧克力糖,5 4是水果糖。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各有多少颗? 5、小明有28元钱,用了这些钱的 73,小明还有多少钱? 6、一堆木头有63根,小象搬了这堆木头的,大象搬了这堆木头的。小象和大象分别搬了多少根木头?小象和大象一共搬了多少根木头?

新人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定稿版

新人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3节)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能手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91-93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探索、自主

学习的意识学生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老师制作的图片展示,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理解平均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小学三 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一、填空。 1、2.4(千克) 10(时) 60(克) 8(厘米) 128(厘米)41(千克) 4000(千克)4(吨) 3、(7)(215) 4、1200元 5、强强、东东 6、(4)、(850)、(508)、(342) 7、红、绿 8、8厘米、10厘米 9、(4)、(7) 10、(24)、(72) 11、(1098)、(900) 12、>、<、>、 13、千米、分米、厘米、克、吨、千克 14、<、=、>、<

15、(8)、(6) 16、、、 17、1200米 18、(36)厘米、(9)厘米 19、(6)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9、×10、×11、√ 三、我会选。 1、B 2、C 3、C 4、A 5、B 6、C 7、B 8、C 9、B10、B 11、B12、A13、B14、B15、C 四、动手实践。 略 应用题答案 1、(120+50)2=340(米) 2、285=5(件)……3(个) 56=30(个)30-28=2(个) 3、7时30分__1时15分__8时45分 4、4077=2849(人) 5、1-= 6、24+8=32(米)

(32+24)2=112(米) 7、489=5(辆)……3(人) 5+1=6(辆) 8、上午7:30__4时__11:30 下午1:30__4时30分__6:00 4时+4时30分=8时30分 9、50-38=12(米)126=2(米) 10、 11、64=24(米) 12、74=28(厘米) 13、226=3(个)……4(个) 173=5(个)……2(个) 92=4(个)……1(个) 3<4<5,所以这些水果最多可以装3个礼盒。 14、1148=912(分) 15、221+5=226(人)563=168(人) 226-168=58(人) 16、348-153=195(千克)195+213=408(千克) 17、209x9=1881(千克) 18、1146=19(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分数 一、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2 、58 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4、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 5、59是5个( )( ) 37 里面有( )个( ) 1-( )10 = 610 8个 19是( )( ) 1里面有( )个 15 25 +( )<1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5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3、3个1/8和8个1/3相等。 ( ) 4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 6. 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在○里填上“>”、“<”或“=”号 1、52 ○ 53 2、105 ○ 108 3、74 ○ 7 3 4、65 ○ 85 5、103 ○ 53 6、33 ○ 2 2 7、1 ○ 99 8、84 ○ 42 9、21 ○ 5 4 五.计算 (1)73+7 2=( ) ( )个71加( )个71是( )个7 1,就是 。 (2)85-8 2=( ) ( )个81减( )个81,剩( )个81,就是 。 (3)1-3 2=( ) ( )个( )减( )个31,剩( )个31,就是 。 126+ 512 = 1- 39 = 23 + 13 = 1- 38 - 28 = 1324 -1124 = 47 + 37 = 1- 12 = 19 + 29 + 39 = 68 -48 = 79 - 29 = 56 - 16 = 13 + 13 + 13 = ()()()()()()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

操作感悟体验知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教研室陆海秀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做,我就会真正理解。”而“操作感悟、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新,在体验中发展。下面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具准备:师准备1根漂亮的红头绳、师生都准备一把剪刀、1个圆形、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以及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师出示一根漂亮的红头绳)。 师:谁想拥有它(从中选两个特喜欢红头绳的女生上台)。 师:他们两人都特别喜欢这根漂亮的红头绳,都想要,怎么办呢? 生:分给他们两人。 师:怎么分才合理、才公平呢? 生1:一人给一段(学生口语)。 生2:对折后从中间剪开。 生3:一人一半。 生4: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板书“平均分”) 师:怎样分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呢?谁来帮忙分一分?(选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平分绳子的过程) (生5从容的走到台前,只见他把红头绳对折后不很熟练的用剪刀从中间剪断)师紧接着问:他分得的这半段红头绳怎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 (一)操作感悟,体验“1/2”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根漂亮的红头绳平均分成两段,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中能否找到它的一半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我会填。 1、商店的阿姨每天早上7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工作小时。 2、小朋友从上午9时30分开始庆祝“六一”儿童节,经过了1小时 5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一个数除以4,余数最大可能是。 4、小方是1996年出生,到今年他有岁,1996年是 年,这一年有天。 5、地图的方向一般都是上北下,左右。 6、小军看一本书,每天看14页,9天看完,这本书有页。 7、公共汽车站每隔20分钟发一辆汽车,从早上6时开始发一辆车, 第二辆是在时分出发的。 二、我知道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 ×3 6× 三、我会连。 738÷3×5 129÷2×14 2408211483 25×38×69416÷623÷7 8995050352

四、我会算 1、口算。 120÷6=30×10=000÷5=0÷2= 12×30=000÷4=60÷4= 3×20= 2、计算。 183÷5=8÷= 78×4=65×59= 五、我会解决问题。 1、菜园里收了3筐白菜,每筐重210千克,共重多少千克? 2、商场1—6月份共卖出彩色电视机258台,平均每个月卖出多少台? 3、学校买回12箱粉笔,每箱10盒,每盒60支,共有粉笔多少支? 4、有小学生270人,分成9队,每队再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5、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求它的面积。 6、邮局从早上8时开始营业,中午休息2小时,下午6时下班,邮局共工作多少小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 1、104×3表示。

2、小明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8秒,照这样他从一楼走到五楼用秒。 3、一米长的绳子,截下它的1∕10,应截下分米,截下它的1∕2,应截下分米。 4、因数、因数、积都是同一个数,这个数是或。 5、一天中的上午,有7时、11时、10时30分、6时、9时、8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这些时间排列起来。 6、700千克-700千克=吨 1厘米-7毫米=毫米 1吨-200千克=千克 950米+1050米=千米 7、分200秒 150分3时80毫米8厘米 8、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是秒。分针走1大格是,时针走1大格是。 9、下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0米 40米 10、上图的周长是米。 一、判断正误 1、把1厘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毫米。 2、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3、2与1的和、差、积、商中最大的是积,最小的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

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情感要求: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五、教具准备:

圆、长方形、正方形、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鼠妈妈做了4张饼,要分给2只小老鼠。同学们帮他们分一分吧,怎样分最公平! 生:每人分2张饼子。(拍手表示饼子的个数) 师:现在有2张饼子,这回他们怎么分最公平? 生:每人分1张饼子。(拍手表示饼子的个数) 课件:出示1张饼子。 师:现在怎么分呢?怎么听不见拍手声音? 生:每人一半,不够1。 师:像同学们说的数字:2、1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整数,无法表示这“一半”,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 这种数就是分数。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饼子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张饼子平均分成两块。 问: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个桃子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师,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把这张饼子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张饼子的一半。那这张饼的一半还能 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师: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就要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了 师: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 1的意义。 导,并引导学生完整叙述 2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创造图形的。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了解得还不错,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请你想 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书重点习题

数学书中重点题集锦 班级 姓名 P6.6 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P9.1 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P10.6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她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P13.3 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P19.4 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中央电视塔多少米? P21.9 星期天的上午,小君要去寄信、买书、买东西,让后再回家。小君可以怎样走?走那条路最近? P25.2 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网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数学书中重点题集锦 班级 姓名 P25.3 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P26.6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 p26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P30.6 客轮上原有205人,有79人下船,有128人上船,在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 P33.2 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P42.1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数学书中重点题集锦 班级姓名 P43.1 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圈一圈吗? P43.2 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 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P47.3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 (1)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P48.4 你能在下图中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 形? P48.6 右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想一想,哪个部分的周长 长?

小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页例1、例2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 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纸片若干的信封若干(每人一份或同桌一份),彩色笔(以红色、蓝色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主,每人一支)。 教具准备: 55厘米×35厘米左右大小的硬纸板(贴有双面胶,用做展示学生表示1/2的图形,根据学生人数定大小,必须让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但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并且信息获取很便捷,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策略选择: 针对这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特点及学生已有分数认识的差异,我采取了以小部分学生带领所有学生一起认识分数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渐渐清晰分数的概念。而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我设置了两个形式简单却颇有新意的教学环节“互动交流,认识1/2”、“创造分数,认识分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眼、口、手等各感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有秩序、小段时间的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保证了学生整节课学习的热情。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应用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应用题练习(1) 1.同学们参加劳动。二(1)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3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 2.有45人去东湖游玩。其中15人去参观植物园,剩下の去划船,每条船坐6人,需要几条船? 3.李老师有50元钱。买3个小足球用去了36元,剩下の钱正好买2副球拍,每副球拍多少钱? 4.商店卖出5包白糖和2包红糖,平均每包3元钱,一共卖了多少钱? 5.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写综合式) 6.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写综合式) 7.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桃?(写综合式) 8.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9、小白兔有72只,小狗有9只,小白兔の只数是小狗の几倍? 10、56个桃子平均分给7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1、商店有自行车60辆,卖了4天,每天卖8辆,还剩多少辆? 12、海印电器商场有彩电550台,又运来240台,卖了一些後还剩320台,卖了多少台? 13、有两群猴子,每群9只,现把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只猴子? 14、二小一班有32人,二班有40人,做游戏每8人一个组,可以分几组玩? 15、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後,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16.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17.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18.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支,卖了28支,还剩多少支? 19.(1)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20.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21.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22、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23.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24.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25.选择有关の条件和问题,组成一道两步计算の应用题. ①有4袋白糖②有2袋红糖③每袋糖重2千克④卖出4千克白糖⑤还剩多少千克白糖?⑥红糖比白糖少几千克? 26.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27.比较下面一组题有什麽是相同の,有什麽是不同の,然後再解答. (1)食堂里有15袋大米,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2)食堂里原有大米42袋,用去27袋,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28、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几排? 29、面包:每个3元,饼乾: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小刚: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应付多少元? 小强有50元,买5包饼乾,找回多少元? 30、谁买の便宜,每枝便宜多少元? 男孩:5枝铅笔15元,女孩:我の笔每枝4元,谁便宜?每支便宜多少?31、王红到超市想买一个书包、一双球鞋和一个足球。标价为:书包28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 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探索的自主学习的精神。 3、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今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郊游,好吗?先来看他们都带了哪些食品?(两瓶水、四个苹果、一个蛋糕) 2、师: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呢? 4个苹果怎样来分?(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2瓶矿泉水呢?(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1个蛋糕呢?(把1个蛋糕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教具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 1、把这四块月饼平均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别人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2020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应用题汇总(含答案及解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应用题1.用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 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书本第6页第6题】 2米= 20分米 20÷4 = 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 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书本第10页第6题) 12时-8时=4(小时) 80×4 = 320 (千米) 308千米<320千米 答:中午12时能到达。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克 的机器,超载了吗?(书本第12页第2题)2吨= 2000千克 600×3 = 1800(千克) 答:没有超重。 4.有5台机器,分别重600千克、400千克、 800千克、1000千克、700千克,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书本第13页第3题) 2吨=200千克 一台装: 600+400+800=1800(千克) 另一台装: 1000+700 = 1700(千克) 答:一台装1800千克,另一台装1700千克就可以一次性运走。 5、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 (书本第17页第2题) 85+48= 133(元) 答: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133元。 【人教版】 6、有公鸡59只,母鸡77只,小鸡85只,(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书本第17页第3题) 59+77 = 136(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有136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问题: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85 = 221(只) 答: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221只. ②问题: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85-59 = 26(只) 答:公鸡比小鸡少26只. ③问题:公鸡和母鸡一共比小鸡多多少只? 59+77-85 =136-85 = 51(只) 答:公鸡和母鸡一共比小鸡多51只. 7、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书本第19页第4题) 209+196 = 405(米) 答:中央电视塔有405米。 8、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我们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书本第23页)517 -348 = 169(千米) 答:到丽江还有169千米。 9、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书本第125页第2题) 410-152-174 = 258 -174 = 84(千克)分步式(方法2): 卖出的:152+174 = 326(千克) 剩下:410-326 = 84(千克) 答:还剩84千克。 10、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书本第25页第3题) (1)852-265 = 587(人) 587+403 = 990(人) (2)852+403 = 1255(人) 答:这时园内有990名游客;全天园内来了1255名游客。 11、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书本第26页第6题) 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学校的同一侧: 312-155 = 157(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通过平均分后用正整数来表示,当把一个事物平均分后不能 用正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理解分数是平均分的结果,分数关注平均分的份数和所表示的份数。 2、能结合图片理解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3、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图形可以用份数表示。 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初步感知分数的本质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比较几分之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从分食物中引出 1、秋游时小明和小红在分食物,为了使食物分得公平,他们决定把所有的食物都平均分。 2、课件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1)每人分到()个苹果。每人分到()瓶矿泉水。每人分到()个月饼。 (2)如果是你,在数学上你会怎样表示一半呢? 二、自学数学书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在数学上该怎么表示呢? 1、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阅读数学书第92页 (1)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一划。 (2)写一写,把你认为该填或补充的地方写一写。 (3)问一问,把你不能理解的地方用问号表示出来? 2、小组交流 三、全班展示教学 1、通过阅读数学书,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二分之一的含义) (1)说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为什么?说二分之一的含义。(板书)二分之一读作,写作。 哪个表示平均分?2、1、分别表示什么?(课件) (2)理解四分之一。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顺序(3)像2分之1,4分之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4)了解分数的历史。 2、练习判断2分之1和4分之1 (1)2分之1主要着眼于平均分 (2)4分之1主要着眼于平均分的份数和所选的份数(5分之1,6分之1,4分之3) 3、完成数学书93页第1题。 引出:几分之一的教学 (1)用手中的正方形纸创造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几分之1.(说说分数的意义) 4、分数的大小比较 (1)选择2个同学的分数,你认为谁创造的分数更大一些呢?为什么? (2)你能选择其中的2个分数,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