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战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水土保持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工程,旨在保护土壤以及水源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非常必要。
一、总体规划背景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地球的气候变化,水源污染和土地退化对经济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影响。
中国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成为中国维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
二、总体规划目标1. 保护水源和土地资源。
在保持工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降到可以再生的水平。
2. 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应用水平。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的技术水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
3. 促进水土保持政策实施。
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多元化合作框架,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管,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
三、总体规划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有针对性地推进生态修复,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2. 发展水土保持产业。
发挥水土保持产业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鼓励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构建生态农业生态保护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机制。
3. 完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
建立规范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强化对环境污染者的处罚,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
4. 推动环境节能减排。
提高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推广低碳环保的生产模式,建立全国性的节能减排信息数据库和技术支持平台。
5. 增加经费来源和物质保障。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和效率。
四、总结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是维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技进步、政策法制、生态产业的发展、环境节能减排和物质保障等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也是规划的重要实施载体。
试析基层水土保持工作的形势及发展马晓元

试析基层水土保持工作的形势及发展马晓元发布时间:2021-12-29T07:02:42.90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8期作者:马晓元[导读] 水土保持是水利研究设计院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利用数据支持环保等相关部门分析水土流失成因、发展程度、破坏程度、监测效益等,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是推进水土保持现代化、宁夏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人民政府宁夏固原市泾源县 756400摘要:水土保持是水利研究设计院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利用数据支持环保等相关部门分析水土流失成因、发展程度、破坏程度、监测效益等,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是推进水土保持现代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着重调查基层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护;水土流失引言:步入 21 世纪至今,我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采取多项战略举措,减少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
水利设计院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确定种类、强度、成因、特点、危害、管理法规等,对水土流失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基层水土环境保持当前仍遇到着严峻挑战,对经济发展与环境结构变化的适应也影响着水土保持的实效性。
要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从实际工作中明确基本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作用。
基层生态文明与水土保持积极作用提升水土保持质量。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战略目标俗话说,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
水的破坏和土壤的生态环境绝对不是一天发生的。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时间,这是一个长期的挑战,而且任重而道远。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行为准则在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维护方面,最终受益者是人。
因此,治理过程需要特别关注以人为本的行为准则。
不能恶意损害人民利益,不能盲目争取水和环境的彻底改造。
如果是这样,人与自然之间的局面就没有任何扭转的意义了。
从表面上看,这是重要的。
倘若水土保持不利,损害人民的利益,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水土保持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也不能忽视环境繁荣。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针及目标

2023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针及目标•背景与目的•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方针目录•水土保持的方针•环境保护的目标•水土保持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背景与目的1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现状23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显著。
全球气候变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全球许多地区的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流失问题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生态系统破坏环境破坏导致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空气、水和食物污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人类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经济损失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影响03国际合作与政策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01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健康的地球才能养育健康的人类。
02全球经济转型环境保护也是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
02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障水资源水土保持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性,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维护土壤质量水土保持有利于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降低土地退化速度。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减缓温室效应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碳汇能力。
增加碳汇水土保持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应对气候变化水土保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水土保持通过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水土保持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

#!! 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但与发
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 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科学技术指导作用乏力;"水土 保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缓慢;#城市水土保持 工作刚刚起步,尚缺乏技术标准和治理经验。取土 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弃渣弃土造成的松散堆积物 治理技术薄弱,标准偏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及下游地 区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投资环 境。全国虽然有 "’’ 多个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科研 站(所),但普遍存在研究力量分散、仪器设备落后、 高层次人才缺乏、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难以取得区域 性的重大突破。 # ! # 水土保持意识有待提高、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速小城镇建设进度,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发展战略;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水土保持建设现状与问题
!,! 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
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 害深、治理难度大。据 %&&# 年遥感调查,全国水土 流失面积为 %."/ && 万 01!,水土流失已占国土总面 积的 "(/ !2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 .& 万 01!,风力侵 蚀面积 ’(/ & 万 01!,冻融侵蚀面积 !’/ #& 万 01!。水 土流失遍布于各省(区),不论是山区、丘陵区、平原 区,还是农村、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大流域水土流失分布见表 %。
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及主要任务

从 不 同 强 度 的 水 土 流 失 分 布 状 况 来 看 ,水 蚀 轻 度 流 失 区 绝 大 部 分 分 布
在 东 、 部 , 东 部 为 主 ; 度 流 失 区 中 以 中 绝 大 部 分 在 中 西 部 , 西 部 为 主 ; 度 以 强
3 万k 下降 到2 万 k/ 2 世 纪 8 年 代 8 7 n。0 0 中 期 至 9 年 代 中 期 , 正 是 我 国 水 土 保 0 持 工 作 全 面 加 强 的 时 期 , 普 遍 推 行 了 以 小 流 域 为 单 元 的 综 合 治 理 ,一 些 地 区 开 展 了 重 点 治 理 工 程 ,预 防 监 督 工 作 逐 步 展 开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 设 的 重
蚀 区 基 本 在 草 原 区 和 江 河 源 头地 区 ;
中 度 风 蚀 区 大 体 与 水 风 蚀 交 错 区 一 致 , 分 布 在 长 城 沿 线 及 内 陆 河 流 域 部 分 地 区 。 而 强 度 及 其 以 上 的 水 蚀 区 主 要 在 黄 土 高 原 和 长 江 上 游 的 部 分 地
从 水 蚀 和 风 蚀 变 化 的 动 态来 看 ,
水 蚀 东 、 部 好 转 , 部 恶 化 , 第 一 中 西 与 次 遥 感 调 查 比较 , 部 1 省 ( 辖 市 ) 东 0 直 由 1 万k 减少 到9 k 中 部 由6 3 m 万 m , 2 万 k 少 到 4 万 k , 西 部 由 14 m减 9 m 而 0 万 k 增 加 到 1 7 k 风 蚀 呈 加 剧 m 0 万 m。
维普资讯
Th or s u s o e y Dic s i n
从 我 国水 土流 失现 状 看 水 土保 持 生态建设 战略布局及 主要任务
我国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我国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1国内外水土保持的概念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进与合理利用山丘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1991年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
2005年,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
水土保持的概念是1941年由黄瑞采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己被国际普遍采用,逐渐代替了原先的土壤保持概念。
美国的土壤保持〔土壤侵蚀防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就是1934年的“黑风暴”之后。
1935年4月,美国第一次颁布了《水土保持法》。
被称为美国水土保持之父的Hugh Hammond Bennett,在60年前就将水蚀和风蚀列为土壤侵蚀两种主要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971年他提出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风蚀预报方程WEO。
澳大利亚把土壤侵蚀作为引起土地退化主要因素,他们的水土保持意义更宽,包括了所有防治土地退化的行动,近年又引申为“土地保育”〔land-care〕。
前苏联认为“土壤侵蚀”概念同时包括水蚀和风蚀,土壤侵蚀研究应包括在水力、风力破坏下水蚀过程和风蚀过程的研究,以及水蚀及风蚀作用下土壤的防护方法的研究。
同时强调“水蚀和风蚀除了不同点之外不管其机械过程还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土壤防护方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实际上水蚀与风蚀常常是同时碰到一起的,因而必须设计和实施同时发挥作用的综合措施,以防止土壤在水力和风力作用下免遭破坏。
”他们称“水土保持是一门与水土流失作斗争的科学。
”水土保持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草学、水利学等,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境、城建、交通和铁路等部门,涉及到城乡千家万户,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
水土保持发展目标及建议

水土保持发展目标及建议摘要: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水土保持;问题;措施1 水土保持建设现状与问题1.1水土流失现状我县是昆明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县之一。
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征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
水土流失普遍分布于各乡镇的部分地带,不论是山区、半山区、坝区、还是农村、工矿、集镇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1.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利用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举世瞩的成就。
实施了金源、柯渡、甸沙等不少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了不少片县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点,在全县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林、田、路、电、村综合治理,通过治理开发,使不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1.3存在的主要问题1.3.1、人为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县部分乡镇地区生态环境泥石较为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不合理农业结构所致。
以部分乡镇为例,前些年一直在开荒,破坏森林、破坏植被,加之各种农作物广种薄收,大面积耕作,致使水土流失面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增大。
我县经过多年的治理,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效控制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
但由于进期在采矿、交通、建材等生产建设开发,不重视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落实,在开发建设中出现生态环境破坏,如煤和矿开发地区,大量的废弃土石和矿渣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淤塞、泥沙下泄,严重危害河床下游的安全,因而,水土流失的现状是风蚀面积减少,但有的水蚀面积而增加。
有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人们生活还十分困难,大部分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仍在继续耕种,除此原因外,产业结构高速严重滞后,耕作习惯和认识水平也起着相当作用,有部分群众人均土地、农田达到一定的数量,每年产粮能自给有余,但对退耕还林(草)存在顾虑,林草植被建设几起几落。
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困境及建议

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困境及建议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水土流失危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战略对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意义重大。
文章简要介绍了现阶段水土保持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困境的建议,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初步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困境;建议引言当前,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或滥用水土资源,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形势较为严峻。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k㎡,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
同时,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仍十分突出。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放在山区发展的生命线、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战略高度。
为此,解决和提高当前水土保持的面临的困境尤为重要。
1、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的冲蚀,流失量自身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最终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也称为水土损失。
为了更好的遏制水土流失问题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必须做好当前的水土保持工作。
近几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国家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也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将水土保持作为山区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更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尽管当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业绩,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急需要解决。
2、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困境(1)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艰巨,需要大力度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花江中上游流失面积17.95万km2,年均侵蚀量2.59亿吨 漫岗长坡、顺坡耕作,加剧水土流失
东北黑土区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赵光农场顺坡耕作
松辽、海河、淮河、黄河等,水土流失面积48万km2, 土层浅薄,岩石裸露,耕作层薄于30cm的耕地占76.3%
北方土石山区
山东沂蒙山区
长江和珠江上游的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甘肃、陕 西南部,水土流失面积34万Km2 土壤瘠薄,石漠化严重,耕作层低于30cm的耕地占42%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重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
成严重威胁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危害 (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使人们失去赖以 生存的土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近50多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5000多万亩, 平均每年100万亩
按现在的流失速度, 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多 万亩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
极强烈 8000~15000
剧烈 > 15000
中度81万km2
轻度162万km2
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较大的15个省份
(比%例)(%)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晋陕渝宁黔滇鄂川辽甘冀京赣黑湘
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占世界的19.2%
➢ 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 ➢ 黄河流域年入黄泥沙量16亿吨
冻融侵 蚀125 万km2
水力侵 蚀165 万km2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现状
(2)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
强烈43万km2
极强烈33万km2
12%
9% 11%
23%
剧烈37万km2 45%
侵蚀 强度
平均侵蚀模数 吨/平方公里·年
轻度 < 2500
中度 2500~5000
强烈 5000~8000
水土流失基本特征
● 破坏性 ● 整体性● 隐蔽性● 长期性 ● 不可逆性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现状 (1)面积大,分布广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37.1% 全国各省均有分布 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和沿海均有分布 城市、开发区和交通、工矿区大量产生
全国土壤侵蚀图
风力侵 蚀191 万km2
风蚀面积增加3
200 180
160
万km2 ,强度以上 140
120
风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增加了21 100
80
万km2 ,侵蚀强度 60
40
有所升高。
20
0
187.61 190.67
第一次 第二次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 东部水蚀减少3.87万Km2,减少29.25个百分点; ➢ 中部水蚀减少13.44万Km2,减少21.64个百分点; ➢ 西部水蚀增加2.77万Km2,增加2.66个百分点。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河南省桃花峪区间,水土流失面积45.4万km2, 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7.86万km2水土流失最严重
黄土高原区
陕北丘陵沟壑区
总面积170万km2 ,水土流失面积55万km2 。年均侵蚀量18.0亿t 山高坡陡、人口密集、坡耕地多,滑坡泥石流严重
长江上游及 西南诸河区
西南岩溶地区
贵州关岭县
长江中游、珠江中下游以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水土 流失面积50万km2 风化壳深厚、降雨量大,崩岗危害严重
南方红壤区
江西赣县
南方红土地水土流失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
红色沙漠
西北地区几大沙漠及其邻近地区,内蒙古草原和东北低平原地区 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
风沙区
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和西藏等,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 气候干旱,风蚀严重,过度开垦 超载过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现状
(3)水土流失类型多,区域差异明显
水蚀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占水蚀面积60%;风蚀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及东北,占风蚀总面积 99%以上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主要来自沟道,长江流域主要分布在 荒山荒坡和坡耕地,风蚀危害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26万km2 农牧交错区
我国的水土保持 及发展战略
二OO九年十二月
目录
1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趋势 2 我国水土保持进展与成效 3 当前水土保持面临形势 4 今后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一、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趋势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水土流失定义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和 冻融等外营力和不合理人为活动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 括地表侵蚀和水的损失。
120
104.07
100
106.84
80
62.11
60
48.67
40 20 13.239.36
第一次 第二次
0
东部
中部
西部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危害
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使人们失去赖以生
存的土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
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
城市水土流失
生产建设不注意保护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宝兰二线铁路隧道建设中弃渣乱弃
电站建设造成水土流失 公路施工造成水土流失
24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1990年和1999年两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分析:
水土流失减少11万km2
367.03 355.55
400 360 320 280 240 200 160 120 80 40
0
第一次 第二次
水蚀面积减少14.53万km2
200
179.41 164.88
150
100
50
0 第一次 第二次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强度以上水蚀面积减少11万km2
37.72 40
第一次 第二次
35
26.34
30
25
20
15
10
5
0 强度以上面积
一、我国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黑龙江农垦九三分局红星农场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厚度变化
黑土层厚度(cm)
100
80-100
80
60
40
60-80
50-60
20
0 开垦初期
20年
40年
开垦年限
20-30 70-80年
草原区
内蒙锡林郭勒盟
西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东北黑龙江流域等高寒地区 人为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然侵蚀为主
冻融侵蚀区
多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或中下游地区,面积近200万km2 一般为非侵蚀区或微侵蚀区,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风力侵蚀
平原地区
泥石流: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既有水力侵蚀,又有市区生活垃圾和开发建设弃土弃渣造成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