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十种新技术

合集下载

世界顶级十大水产养殖技术的分析与评比

世界顶级十大水产养殖技术的分析与评比

世界顶级十大水产养殖技术的分析与评比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从我们的餐桌上的鱼类,到珠宝、化妆品等领域的珍珠、海藻等,都需要水产养殖业的支持。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

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展水产养殖,许多国家和企业开发了许多优秀的养殖技术。

本文将介绍世界顶级十大水产养殖技术的分析与评比。

1. 海水稻田海水稻田是近年来一个备受关注的养殖方式。

首次引入中国,其在海水高盐分地区开展水产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利用海水稻田营养条件优越的特点,促使海水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大量滋生。

同时,利用池塘方便进行鱼类养殖,充分利用污水资源,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这种生态养殖方式自然简单,污水处理效果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2. 循环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是另一种环保节水水产养殖方式。

通过设备来提高水体的氧气含量和水质卫生性。

在水质达到标准时,养殖的鱼类可以快速成长,节省了水源,同时又可以保证养殖效果。

3. 干燥河谷养殖干燥河谷养殖利用人工地下河道的电离池沉淀蓄水,收集废水养鱼。

在既利用废水、又不占用土地的前提下,提高了鱼类的存活率。

4. 生物滴滤技术生物滴滤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养殖方法。

首先,将水体与空气分离,以使氧气通过筛网。

此后,通过细菌的代谢使水中毒素和浓度高的氨(NH3)转换为氨(NO)和NO3(NO3-)。

这种养鱼方式充分利用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保持水体的健康和鱼类的健康。

5. 人工鱼笼养殖人工鱼笼养殖是养殖业的一大经典方法。

利用人工建造的罐子以及鱼类的天生觅食习惯组成。

这种养殖方式在现代养殖行业有着广泛的运用和应用。

6. 海底固定养殖海底固定养殖是一种特殊的水产养殖方式,利用挂钩或桩钻凿穴位于海底固定,然后栽种海藻等养殖。

这种方法实现了养殖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双重目的,为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7. 人工湖池养殖人工湖池养殖是养殖业发展的另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方法。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 总有一种适合你!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 总有一种适合你!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总有一种适合你!概述: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陷入困局,不少养殖户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一些新的模式。

宝典君整理了一下,这些模式有的具有地域特点,有的具有创新特色,有精养也有混养,混养品种也比较多样化。

主要集中在海南琼海长坡镇一带,这些淡水养虾的池塘大部分都是由罗非鱼池塘改建而成,池塘面积大都在3亩左右。

有条件的养殖户会把土塘铺上地膜,配备其他抽水、排污、蓄水池等设施。

如果池塘条件达不到自动排干效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会拿着吸污管到池塘人工吸污。

投苗的时候仍然要用海水,海水通过油罐车从海边运到池塘。

海水的盐度在18-21度之间,需要通过河流、水库或者是打井抽淡水淡化,把盐度**到3-5度,水深控制在20-30公分。

虾苗的投放密度在7-13万尾/亩。

放苗一周之后,等虾苗适应了池塘的水质,就开始慢慢抽淡水,根据虾塘实际情况,每天抽几公分,一直抽到卖虾为止。

等虾收成之时,池塘的水也就几乎没有盐度了。

淡水养虾生产速度很快,夏天平均2个月,就能够达到30-40支的规格。

而冬造虾则需要100天左右。

今年的40支/斤的虾价格都能够维持在23元/斤以上,当地一造虾的成本在7元左右,每亩1000斤的收益也能到达16000元。

二、鱼虾混养土塘,没有铺地膜、排污等设施,池塘的条件相对落后。

一般来说,一口3亩左右的虾塘都会混养500-1000尾不等的海水鱼,海水鱼的品种有新斑、龙胆以及珍珠龙胆。

“鱼投放的规格都在10公分以上,这样鱼才能吃到病残弱的虾。

虾苗的投放密度在5万-8万尾/亩,把苗投放到池塘里面20天左右,才把鱼苗放进池塘。

而虾收成之后,鱼一般不会卖掉,先在池塘暂养着,等到自家哪一口池塘的虾苗标够了20天,又从新放到池塘中去,一直轮着来使用。

大部分养殖户饲料投喂以虾料为主,并不会选择投喂鱼料。

万宁鱼虾混养一天投喂三餐为主。

**餐早上7点左右,而中午他们并不投喂,第二餐则已经是傍晚的5点左右,晚上9点再喂第三餐。

水产养殖的科研与创新技术

水产养殖的科研与创新技术

水产养殖的科研与创新技术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科研与创新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它们可以提高养殖效率、改善养殖环境、提升产品质量,并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水产养殖领域的科研与创新技术。

一、养殖环境改良技术1. 深海养殖技术深海养殖技术是一种将水产养殖推进到海上更深层次的创新技术。

传统养殖通常在浅海区域进行,但这些区域的资源有限,容易受到污染和天气因素的影响。

而深海养殖则能够利用深层海洋资源,不仅提高了养殖规模,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深海养殖技术可以通过利用浮标平台等设施来实现,充分利用了深海水域的养殖潜力。

2. 循环养殖系统循环养殖系统是一种水产养殖环境改良的重要技术。

传统的养殖方式通常会产生大量有毒废物,而这些废物对水质和养殖动物健康有害。

循环养殖系统通过使用生物滤池和水处理设备,对水进行过滤和处理,使废物转化为肥料或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系统在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也可降低对周边水域的污染。

二、养殖技术创新1. 基因编辑技术在养殖动物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

它可以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序列,来实现对性状的调控和改良。

在水产养殖中,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改良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免疫力和抗病性等方面。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养殖动物的营养价值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2. 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技术。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监测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温度、氧气含量等关键指标,以实现对养殖环境和养殖动物状态的实时监控。

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养殖场的远程管理和操作,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经营成本。

三、养殖产品质量改善技术1. 养殖动物营养调控技术养殖动物的营养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加强对养殖动物的营养调控,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色泽、储存稳定性等方面。

例如,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饲料利用率和抗病能力,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与前沿领域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与前沿领域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与前沿领域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海洋资源的逐渐枯竭,水产养殖技术已成为解决全球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适应这一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拓宽与深化。

本文将介绍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研究方向与前沿领域。

一、水产养殖环境改造与增产技术水产养殖环境的改造和增产技术一直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其中,设施养殖、智能化养殖等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设施养殖通过搭建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为水产动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智能化养殖则利用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数据化管理。

二、水产养殖疾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养殖疾病一直是制约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水产养殖疾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成为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研究热点。

目前,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疾病诊断与预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利用先进的饲料添加剂和免疫增强剂,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也是研究的重点。

三、水产养殖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技术水产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废弃物排放和水体污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开发高效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环境监测手段,减少养殖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四、水产养殖品质和安全技术水产养殖品质和安全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关乎着消费者的健康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研究新型的饲料配方、养殖环境管理和检测技术,以及加强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监控与标准制定,成为水产养殖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五、水产养殖与海洋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技术水产养殖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是现代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新兴领域。

为了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与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促进的技术手段。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引言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质污染、饲料浪费和疾病传播等问题,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新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包括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和多级养殖系统等。

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将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的养殖方式。

它通过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将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同时保持水质的稳定。

这种养殖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减少水质污染:循环水养殖通过过滤、曝气和生物降解等方式,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

2.提高养殖效益:循环水养殖可以循环利用水体中的养分,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3.控制疾病传播:循环水养殖中的水质经过处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疾病的传播。

循环水养殖技术不仅适用于鱼类养殖,还可以应用于虾类、贝类等水产养殖。

生物滤池技术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的养殖设施。

它通过建立一种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将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滤池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低成本:生物滤池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中小型养殖场使用。

2.高效净化: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可以高效降解有机物质,使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3.稳定水质:生物滤池能够保持水质的稳定,减少因水质波动而引起的养殖风险。

生物滤池技术可以与循环水养殖技术相结合,共同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以进一步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多级养殖系统技术多级养殖系统是一种将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在同一水体中进行养殖的技术。

它通过合理设计养殖系统,使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达到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

多级养殖系统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充分利用资源:多级养殖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养分,实现多种水生生物的共同养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新兴的水产养殖技术和创新方法

新兴的水产养殖技术和创新方法

新兴的水产养殖技术和创新方法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在迅速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水污染、疾病传播和资源限制等,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新兴的水产养殖技术和创新方法应运而生,为水产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循环水养殖系统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利用水循环方式实现水产养殖的创新方法。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会导致废水的大量排放,污染周围水域,危害生态环境。

而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循环利用养殖池中的水,有效减少了水的浪费和污染。

该系统还可通过添加微生物或其他生态过滤材料来净化水质,提高养殖效果。

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产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二、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改良养殖品种的性状,提高其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出耐盐碱、抗病虫害的优良鱼种,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出相应的防治方法,有效降低了疾病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三、智能养殖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养殖系统在水产养殖业中逐渐兴起。

智能养殖系统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水质和养殖生物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

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养殖人员可以远程监控养殖场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效率。

此外,智能养殖系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指导,帮助养殖人员更好地管理和运营养殖场。

四、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旨在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方式,在养殖池中引入大型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净化养殖水质。

另外,采用多种作物混养方式,既能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的综合发展。

甲鱼养殖新技术

甲鱼养殖新技术

甲鱼养殖新技术
水生态系统技术是甲鱼养殖新技术的一种,它是指将生态系统引入养殖过程中。

这样做,可以保持水质清新,排除废物,更好地控制水中的各种病原体,保持生态平衡,提高
养殖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就这一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生态浮床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是利用多孔性的塑胶浮床,建立起来一个微生物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
来去掉水中的有机物质、硝酸盐等污染物质,保持水质清新。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质的
清洁程度,而且还能节省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2. 微生态生态滤池技术
微生态滤池技术是在养殖池里设立生态滤池,通过生态法过滤和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水中的营养物质保持平衡,从而保证水质的优良,提高甲鱼的品质。

沼气生态过滤技术是将甲鱼粪便、剩饭等有机废物使用沼气池进行处理,产生沼气,
沼气中的甲烷可以作为能源使用,同时还能使甲鱼养殖时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减少,
降低了水质的效应,增加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在甲鱼养殖场内种植水草,可有效的减少养殖过程中水中的病原体,可以提高水质和
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甲鱼养殖效益和品质。

总之,水生态系统技术是当前甲鱼养殖业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新养殖技术,其极大地改
善了传统甲鱼养殖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水平,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

具体的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包括:
1. 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水质处理、水源循环利用等手段,实现养殖池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提高养殖环境的净化效果。

2. 灌流水养殖技术:利用地下水或河流水进行养殖,通过土壤过滤和自然补给,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

3. 水质调控技术:运用水生植物进行养殖水体的净化处理,如利用藻类、悬浮植物等,吸收废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质量。

4. 光合生态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养殖系统中的光、热、氧气等环境因素,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水产生长速度,增加养殖产出。

5. 多层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在现有水域上架设多层平台,增加光照面积,提高养殖密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同时减少底泥积累、水体污染等问题。

6. 智能养殖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养殖水体质量、水温、养殖密度等进行监测和调控,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产养殖过程的优化,提高水产养殖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种水产养殖十种新技术
1、稻虾综合种养高效绿色生产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稻虾综合种养通过使用绿色种养、绿色营养运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实现农业高效绿色安全生产,达到稻田稳产、增效和提质的现代农业生产目标,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并逐步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改善农、渔产品品质。

2、“稻前虾”早虾大虾养殖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水稻留高茬收割后田面条带状种植水草,3月中旬每亩投放经异地配组繁殖的规格为200-300尾/公斤的优质小龙虾苗种,投喂自主研发的“富裕达”牌小龙虾专用饲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沃纳”牌净水、改底、解毒、益草、拌饵、脱壳等系列微生物菌剂调节水质和提高小龙虾免疫力,促进小龙虾健壮生长。

到4月底即可养成提前上市的规格在50克/只以上的大虾,且一般产量达150公斤左右。

3、“稻中虾”晚虾大虾养殖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环沟中种植好水花生和轮叶黑藻“一浮一沉”两种水草,水草覆盖率达50%以上。

5月底6月初将规格为150-200/公斤的优质小龙虾苗种投入环沟中暂养,每亩投放5000尾左右。

6月中旬插秧后,逐步提升水位将小龙虾释放到全田,投喂自主研发的“富裕达”牌小龙虾专用饲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沃纳”牌净水、改底、解毒、益草、拌饵、脱壳等系列微生物菌剂调节水质和提高小龙虾免疫力,促进小龙虾健壮生长。

使用自主研发的“河顺宝”牌稻虾共育专用肥肥稻、养草、护虾。

到7月中旬即可养成推迟上市的规格在50克/只左右的大虾,且一般产量达100公斤左右。

4、“稻后早苗”、“稻后晚苗”繁殖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所)
水稻留高茬收割后,将粉碎的水稻秸秆垒成垛,田面条带状种植伊乐藻。

选用
4-5月养成的“稻前虾”做种(异地驯养种群配种),7-8月性成熟,9月交配产卵,10月完成孵化,翌年3月中旬生产出早苗,提供给养殖“稻前虾”;7-8月养成的“稻中虾”做种(异地驯养种群配种),8-9月性成熟,10月份交配产卵,11月以后在洞穴中完成孵化,翌年3月份出洞,5-6月生产出“稻中虾”晚苗。

种虾每亩投放量为50-75公斤。

投喂自主研发的“富裕达”牌小龙虾苗种专用饲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沃纳”牌净水、改底、解毒、益草等系列微生物菌剂调节水质和提高小龙虾幼苗免疫力,促进小龙虾健壮生长。

使用自主研发的“河顺宝”牌稻田养虾专用肥肥草、护虾。

一般每亩虾苗产量达8-15万尾。

5、中华绒螯蟹全年上市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宿迁所)
团队坚持“长年品蟹、品优质蟹”理念,以河蟹全年上市为目标,以提前上市“六月黄”、常规上市优质蟹、延迟上市越冬蟹为重要节点,分别从营养调控、环境控制、模式创新等三方面入手,加强技术创新与集成,形成苏北地区生态河蟹全年上市技术模式,颠覆现有商业模式,提振河蟹产业,实现增产增效。

6、稻-鳅-鳝新型综合种养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宿迁所)
稻-鲧-鳝新型综合种养技术是根据苏北稻田区域特性,结合泥鳅、黄鳝的生物学习性,兼顾稻田生产的便捷性,进行田间沟渠、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设计,确定适宜的田间沟渠宽度、深度和堤埂的高度、坡比等,建立符合稻-鳅-鳝要求的标准化田间工程系统。

通过创新野生黄鳝苗筛选处理技术和开口饵料原位培育技术(环形沟原位培育水丝蚓、枝角类),以及泥鳅大规格苗种原位繁育技术,使黄鳝野生苗种成活率在90%以上,实现亩产水稻500公斤、泥鳅150公斤、黄鳝30公斤,亩效益3000元以上。

7、大鳞鲃鱼人工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宿迁所)
构建了大鳞鲃鱼全人工繁育技术体系,研制出新型产孵装置3套,突破了催产、受精、孵化和苗种培育的技术瓶颈,降低了亲鱼产后死亡率;创新大鳞鲃鱼多品种套养模式,优化了养殖品种结构及空间布局,降低了养殖风险;明确了牛膝提取物、熟地黄多糖提高大鳞鲃免疫力、抗病性和生长性能的作用机制,形成了提高大鳞鲃抗病性、生长性能的中草药和饲料配方。

授权专利9件,制定标准2项,发表论文19篇(SCI 论文2篇),成果入选省农科院“十大科技进展”。

8、苏北地区春季稻虾田小龙虾高效养殖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宿迁所)
根据苏北地区春季气候特点,通过早春稻田秸秆无害化利用及处理技术、稻虾种养模式下适宜春季生长的水生植物的筛选与群落营造技术、稻虾池塘春季水质调控和青苔防控技术、稻虾池塘春季低温情况下的多样性生物饵料种群构建技术和春季稻虾池塘克氏原螯虾高效绿色养殖模式构建技术,达到春季稻虾塘小龙虾高效、绿色养殖。

9、苏北地区冬闲稻田小龙虾原位繁育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宿迁所)
在稻虾种养塘内,8-9月份期间保留或投放种虾,8-10月份进行小龙虾亲本培育,同时配合水质调控、病虫害防控等技术,促使亲虾交配、抱卵、孵出幼虾,11-2月份补种水草,亲虾越冬,3-4月份苗种培育、捕捞出售或分塘。

10、苏北地区“一稻、一虾苗、二成虾”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江苏省农科院宿迁所)
根据苏北地区耕作特点,结合小龙虾生物学特性,合理调整塘口开挖、虾苗和种虾放养时间,实现稻虾生态高效种养。

具体操作为:
① 11-04月份冬、春季小龙虾稻虾塘原位繁育技术(产品:虾苗、商品虾);
② 04-07月份春季小龙虾稻虾塘精养技术(产品:商品虾);
③ 07-11月份夏、秋季稻虾共作技术(产品:优质稻米、商品虾、亲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