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学3两栖爬行类的养殖
中华鳖的养殖

鱼种混养
>30
10~15/m2
鲢、鳙 夏花
5000以下
以鱼为主的鱼种 和鳖种混养
鳖种和成鱼混养
> 30 > 30
50~100/667 m2
夏花
参考以上两 冬片和
种密度
春片
常规放养 密度
600~1500
第六节 成鳖养殖
一、温室池成鳖养殖的主要方式 1、放养时间 4~5月 2、放养前的准备和消毒工作 3、放养密度与生长的关系
A 形态
面筋粉 甲基纤维素 明胶 藻胶
B 原料粒度与粘合度 2、合理使用添加剂: 维生素、抗生素、防霉剂、激素等
3、投饲的方式和次数 4、饲养的环境条件
精选ppt
32
精选ppt
33
一、鳖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是一种无膜球状病毒,暂称中华鳖病毒(Trionyx
sinensis spherovirus,TSSV)或中华鳖病毒(TSV)。
症状:病鳖腹甲出现斑块
充血,严重时充血斑块连 成一片。大多病鳖颈部红 肿,严重时失去伸缩能力, 体腔内有腹水,肠道充血、 发炎,肝脏肿脏,大多为 土黄色;脾、胆、心等也 有肿大或充血现象,卵巢 和卵充血。
精选ppt
40
鳖细菌性败血症
颈脖肿大,并充血
颈脖内壁充血
卵上充满血丝
肝脏肿大,土灰色, 有红色淤血块
精选ppt
45
四、鳖腐皮病
1、放养前的鳖种要确保健康无伤,入池前用20mg/l
的高锰酸防钾浸治洗30分钟。
2、 放养密度合理,规格整齐,亲鳖要注意雌雄合理 搭配。
3、坚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约10天1次。
4、发病池除用消毒剂消毒池水外,尚须在饲料中加 入氟哌酸(0.01~0.02g/kg),连续投喂 6天。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甲鱼(一)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甲鱼(一)
任战军
【期刊名称】《饲料研究》
【年(卷),期】1995()4
【摘要】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甲鱼(一)西北农业大学任战军甲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爬行动物。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滋补力强,全身入药、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益肾、破结软坚及清淤等功能。
第一节生物学特征甲鱼又名团鱼、脚鱼、水鱼,学名“鳖”,俗称“王八”,属于脊椎...
【总页数】3页(P24-26)
【关键词】鳖;甲鱼;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水产养殖
【作者】任战军
【作者单位】西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5
【相关文献】
1.养殖狐狸的致经——访黑龙江省绥化市龙牧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场长张旭秋 [J], 贾雁
2.桦丰特种鱼类综合养殖场甲鱼、鲟鱼养殖成效显著/桦南县水产良种场名、特、
优养殖及推广已形成规模/大鲜灌区刘文祥综合养殖场发展生态渔业提高经济效益[J],
3.特种养殖前景辉煌:试论中国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的蓬勃兴起与健康发展 [J], 华文
4.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甲鱼(二) [J], 任战军
5.因地制宜发展特种养殖正确引导为人民谋福利——伊春市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迅速发展 [J], 丁月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种动物养殖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绪论一、特种经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概念广义:家畜、家禽等被人工驯养的动物。
这些动物对人类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包括了较高等的哺乳类、鸟类、爬行动物及较低等的两栖类、鱼类、节肢类、软体类和一些昆虫类动物具体说:指具有特定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能为人类提供特殊产品、以满足人们不同需要、具有不同驯化程度的人工规模化饲养的动物家畜、野生动物、驯养动物、特种经济动物的区别:家畜(禽):被人类高度驯化的动物,是人类长期劳动的社会产物,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已形成不同品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正常繁殖后代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其性状能稳定的遗传下来,属于特种经济动物的范畴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里生长、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动物,只有种与变种之分,没有品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驯养动物: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某些特定经济价值为宗旨,从自然界猎捕回来加以驯养的动物。
驯养只限于该动物的本身,其遗传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
繁殖困难,适应性差,难以规模化生产不论野生动物还是驯养动物,如果尚未规模化饲养,不能形成产业化生产的就不属于特种经济动物的范畴二、特种经济动物的特点产品具有特定经济用途:食用性(鸽肉、牛蛙肉、鹿肉等)、药用价值(鹿茸、麝香、全蝎)、毛皮价值(貂皮、狐皮、獭兔皮)和观赏性(金鱼、画眉、鹦鹉)驯化程度较低:驯化历史较短、驯化程度较低,应激性较强,饲养管理技术特殊种类繁多,分布区域性明显:中国有100多种,生物学特性差异,导致其适合饲养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毛皮动物适合寒冷地区,蛇类适合温热地区生长季节性繁殖:大多数特种经济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其驯化程度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大多保持着原始栖息环境下的特点。
如哺乳动物一般在食物最丰富的季节产仔,大多数鸟类在春节繁殖等三、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按照经济用途分类毛皮动物:水貂,狐,貉药用动物:鹿,麝,熊,蜈蚣,蝎子肉用动物:肉鸽,肉狗,鹌鹑,牛蛙玩赏动物:玩赏鸟,金鱼按照动物类别分类特种哺乳动物:鹿、水貂、狐狸特种禽类动物:鹌鹑、乌骨鸡、鹦鹉特种水产动物:金鱼、热带鱼、龟、鳖其他:昆虫、蚯蚓、蝎子、蜜蜂四、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意义提高特定产品,满足人们特殊需求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共享,促进文明建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五、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状国家林业局2003年发布的可以用于从事商业性经营、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目前全国水貂饲养户5000多家,种貂300万只,年产水貂皮近1000万张。
两栖爬行动物饲养环境和饲养要点

两栖爬行动物饲养环境和饲养要点一、饲养环境1. 温度和湿度:不同种类的两栖爬行动物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
在饲养之前,需要了解所养动物的温湿度适宜范围,并提供相应的设备来维持合适的温湿度。
例如,热带动物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而沙漠地区的动物则需要较低的温度和湿度。
2. 隐蔽和栖息地:为了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需要提供足够的隐蔽和栖息地。
这可以通过添加树枝、岩石、植物等来实现。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栖息地的要求也不同,可以根据它们的习性来设计合适的环境。
3. 水质和水源:水是两栖爬行动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提供清新的水源。
饲养者应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中的水,并确保水质清洁,以防止疾病传播。
二、饲养要点1. 饮食:不同种类的两栖爬行动物对食物的需求也不同。
饲养者应了解所养动物的食性,并提供适合它们的食物。
一般来说,饲养的食物可以包括昆虫、小鱼、蔬菜等。
饲养者需要确保食物的新鲜度和卫生,避免因食物问题导致动物生病。
2. 清洁和卫生: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是饲养两栖爬行动物的关键。
定期清理动物的生活区域,清除废弃物和污垢,以防止细菌滋生。
同时,饲养者也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饮食设备,保持动物的健康和干净。
3. 照顾和观察:饲养者应经常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动物有异常行为或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就医或调整饲养环境等。
4. 安全措施:在饲养两栖爬行动物时,饲养者需要注意安全措施,以防止动物逃脱或造成伤害。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围栏和安全设备来实现。
同时,饲养者也需要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受到动物的攻击或伤害。
总结:两栖爬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饲养要点对于动物的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
饲养者需要了解所养动物的需求,并提供合适的环境和食物。
同时,定期清洁和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状态,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正确的饲养环境和饲养要点,我们可以为两栖爬行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让它们健康成长。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引种把外地或野生优良的药用动物种类引进当地。
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叫引种。
2 驯化:驯化是通过对各种野生动物创造新的环境,同时,对动物的行为加以控制和管理,从而满足它们必要的生活条件,达到人工饲养的目的。
3育种:运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改良动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种用动物品质,增加良种数量,改进产品质量和扩大优质产品额,以及培育更能适应于人类要求的高产类群、新品种、或新品系和利用杂种优势的工作。
4选种:这种实质上就是选优去劣,其最大作用就在于能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种群的遗传结构及生物类型。
5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就是对动物的配对加以人工控制,优秀个体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并使优良基因更好地重新组合,促进动物的改良和提高。
6性成熟:生殖器官开始产生成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生殖细胞即为性成熟。
7实验动物: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工饲养繁殖、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8实验用动物: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及用于实验的部分家养或野生的动物。
9动物实验:指用动物代替人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或用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对其本身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多为医学和生物学实验。
10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叫做实验动物科学,有很多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
11布鲁斯(Bruce)效应:又称妊娠中断效应,陌生公鼠外激素中断母鼠妊娠的一种效应。
12药用动物是指身体的全部或局部可以入药的动物,它们所产生的药物统称为动物药。
13鹿茸: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
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于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有疗效。
14麝香: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
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简称“麝”15蜂王浆:又名蜂王乳,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咽头腺的分泌物,是供给将要变成蜂王的幼虫的食物。
农业科技示范区养殖业作业指导书

农业科技示范区养殖业作业指导书第1章养殖业基础知识 (3)1.1 养殖业的定义与分类 (4)1.1.1 定义 (4)1.1.2 分类 (4)1.2 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2.1 发展现状 (4)1.2.2 发展趋势 (4)第2章养殖场地规划与建设 (5)2.1 养殖场地选址 (5)2.2 养殖场地布局 (5)2.3 养殖设施与设备 (5)第3章饲料与营养 (6)3.1 饲料的分类与成分 (6)3.1.1 植物性饲料 (6)3.1.2 动物性饲料 (6)3.1.3 添加剂饲料 (7)3.2 饲料配方设计 (7)3.3 饲料加工与储存 (7)3.3.1 饲料加工 (7)3.3.2 饲料储存 (7)第四章家禽养殖技术 (8)4.1 鸡的养殖技术 (8)4.1.1 品种选择 (8)4.1.2 鸡舍建设 (8)4.1.3 饲养管理 (8)4.1.4 疾病防治 (8)4.2 鸭的养殖技术 (8)4.2.1 品种选择 (8)4.2.2 鸭舍建设 (8)4.2.3 饲养管理 (8)4.2.4 疾病防治 (9)4.3 鹅的养殖技术 (9)4.3.1 品种选择 (9)4.3.2 鹅舍建设 (9)4.3.3 饲养管理 (9)4.3.4 疾病防治 (9)第五章家畜养殖技术 (9)5.1 猪的养殖技术 (9)5.1.1 品种选择 (9)5.1.2 饲养管理 (9)5.1.3 疾病防控 (9)5.2 牛的养殖技术 (10)5.2.1 品种选择 (10)5.2.2 饲养管理 (10)5.2.3 疾病防控 (10)5.3 羊的养殖技术 (10)5.3.1 品种选择 (10)5.3.2 饲养管理 (10)5.3.3 疾病防控 (10)第6章水产养殖技术 (10)6.1 鱼类的养殖技术 (10)6.1.1 养殖种类选择 (10)6.1.2 养殖模式 (11)6.1.3 鱼种放养 (11)6.1.4 饲料与投喂 (11)6.1.5 水质管理 (11)6.1.6 病害防治 (11)6.2 虾、蟹类的养殖技术 (11)6.2.1 养殖环境 (11)6.2.2 养殖模式 (11)6.2.3 种苗选择与放养 (11)6.2.4 饲料与投喂 (11)6.2.5 水质管理 (11)6.2.6 病害防治 (11)6.3 其他水产品的养殖技术 (11)6.3.1 贝类的养殖 (11)6.3.2 藻类的养殖 (11)6.3.3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养殖 (12)6.3.4 水生植物的养殖 (12)6.3.5 水产品加工与利用 (12)第7章特种养殖技术 (12)7.1 珍稀动物养殖技术 (12)7.1.1 养殖场地选择与规划 (12)7.1.2 饲养管理 (12)7.1.3 繁殖技术 (12)7.1.4 生态保护与利用 (12)7.2 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12)7.2.1 养殖种类选择 (12)7.2.2 养殖环境优化 (12)7.2.3 饲料与饲养管理 (12)7.2.4 疫病防控与质量控制 (13)7.3 经济动物养殖技术 (13)7.3.1 养殖品种选择与改良 (13)7.3.2 高效饲养管理 (13)7.3.3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13)7.3.4 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 (13)7.3.5 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13)第8章疫病防控与健康管理 (13)8.1 疫病预防与控制 (13)8.1.1 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 (13)8.1.2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13)8.1.3 定期进行疫病检测 (13)8.2 疫苗接种与免疫 (13)8.2.1 制定免疫程序 (14)8.2.2 疫苗选择与采购 (14)8.2.3 疫苗接种操作规范 (14)8.3 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14)8.3.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 (14)8.3.2 养殖场卫生与消毒 (14)8.3.3 饲料与饮水管理 (14)8.3.4 废弃物处理 (14)第9章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9.1 废弃物处理技术 (14)9.1.1 固体废弃物处理 (14)9.1.2 液体废弃物处理 (15)9.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1 农用资源化利用 (15)9.2.2 能源化利用 (15)9.2.3 食品及饲料利用 (15)9.3 环保政策与法规 (15)9.3.1 国家政策 (15)9.3.2 地方政策 (15)9.3.3 行业标准 (15)第10章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 (15)10.1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6)10.1.1 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 (16)10.1.2 养殖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16)10.1.3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估 (16)10.2 产品认证与追溯体系 (16)10.2.1 产品认证 (16)10.2.2 产品追溯体系 (16)10.3 市场营销策略与渠道开发 (16)10.3.1 市场营销策略 (16)10.3.2 渠道开发 (16)10.3.3 市场分析与拓展 (16)第1章养殖业基础知识1.1 养殖业的定义与分类1.1.1 定义养殖业,是指人类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动物进行饲养、繁殖、管理和利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牛蛙的养殖PPT教学课件

移来时间
1899 1899 1900 1916~1917 1918 1922 1933 1958 1959 1961 1963
第二节 牛蛙的生物学特性
一、牛蛙的生活周期
成蛙
受精卵 幼蛙
蝌蚪
第二节 牛蛙的生物学特性
二、外部形态
1、头部 2、躯干部 3、四肢 4、体色
牛蛙雌雄鉴别
部位 鼓膜 前肢 咽喉色 体色 体型 叫声
加强越冬前的营养; 创造良好的越冬场所;
一、牛蛙红腿病
病原:主要是乙酸钙不动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蛙精神不佳,
无食欲,弹跳无力,两 后腿和趾部充血并有浮 肿感,前肢充血,体表 腹面及颌下皮肤有出血 点和血斑,腹部膨大, 腹腔内有腹水,肝、肾 肿胀。临死前病蛙有呕 吐和拉血便情况。
牛蛙红腿病病原研究
3、蝌蚪池 S 5~20m2,池深0.8~1m,水深50~60cm,坡度1:10
4、幼蛙池 S 20~40m2,池深60cm,设陆岛,陆地面积占1/4。
5、成蛙池 面积可稍大些,其它同幼蛙养殖池。
蝌蚪池
幼蛙池
三、御障建筑
1、材料 2、敷设方法
第四节 牛蛙的繁殖
一、种蛙的选择和培育
1、选择
2龄以上,体重400~500克。
第一节 牛蛙的分类及地理分布
一、分类
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
二、引进养殖的两种牛蛙
1. 美国牛蛙(Rana castes beiana shaw) 2. 沼泽绿牛蛙(Rana grylio)
美国牛蛙与沼泽绿牛蛙的比较
美国牛蛙 个体略大些 趾间全蹼 体色深褐色 生长快些 易患红腿病 温度小于10℃冬眠
一、牛蛙红腿病
爬行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排
精子的形成
在睾丸的曲细精管内,精原细胞 经过多次分裂和变态发育,最终
形成成熟的精子。
卵子的形成
在卵巢的卵泡内,卵原细胞经过减 数分裂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再经过 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的卵子。
生殖细胞的排出
雄性和雌性爬行动物在交配时,通 过生殖器官的接触和刺激,使生殖 细胞从各自体内排出并相互结合受 精。
06
人工繁殖技术与应用
人工繁殖技术原理及繁殖环境,促进爬行动物
繁殖。
人工授精
02
采用人工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经过处理后,再将其输入
到雌性动物体内,实现受精。
胚胎移植
03
将早期胚胎从一种爬行动物体内取出,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
的体内,继续发育至生产。
存优势。
02
营养来源
卵生爬行动物的胚胎依赖卵黄提供营养,而卵胎生爬行动物的胚胎则通
过母体子宫内的特殊结构吸收营养。
03
繁殖周期与后代数量
卵生爬行动物通常产卵数量较多且孵化时间长,而卵胎生爬行动物产仔
数量较少且繁殖周期相对较短。这些差异使得两种繁殖方式在后代成活
率、亲代投入等方面有所不同。
03
受精、孵化与胚胎发育
爬行动物的繁殖与发 育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爬行动物概述 • 繁殖方式及特点 • 受精、孵化与胚胎发育 • 生殖器官与生殖细胞 • 繁殖策略与适应性进化 • 人工繁殖技术与应用
01
爬行动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爬行动物是一类脊椎动物,属于四足类动物中的一个纲 ,具有四肢从体侧横出的特点,体表通常覆盖着鳞片或 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