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19课秦兵马俑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docx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秦兵马俑》教案及反思.docx

第19课《秦兵马俑》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预读的感受1.了解学情,研读课题。

从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人手,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从你们的眼睛和神情看,预读了课文19课《秦兵马俑》(板书课题),一定有感受要说,是这样的吗?先引导学生读题(可相机出示挂图),并让学生说出对课题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预读的突出感受。

2.畅谈感受,板书词语。

在交流感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概括的重点词语,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世界第八大奇迹”等。

从整体上基本把握课文。

老师在学生充分畅谈的基础上因势点化,抓住“举世无双、世界第八大奇迹”等相关词语切人,引学生自主探读课文。

3.从读强化,检查识字。

可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认。

检查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多笔画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认读,要求读正确。

二、以自读为重点,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彩1.读出理解(重在读懂):鼓励学生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读书,并提示学生用好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图片等信息读懂课文,注意发现并积极向自己提出问题。

在充分自读中主动找同学交流互助。

2.读出见解(重在品味):点拨学生在读中注意图文结合,并在自己认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处多读多品多想,对精妙的词句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与发现。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是承上启下句、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的突出特点);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的“绝无仅有”等。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1、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一篇状物类的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本文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2、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1、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赁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感受、体验抽象的文字、概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时我就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网络的运用,能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桥梁,创设读写结合的契机,加大重点知识的训练密度,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时我让学生写出各种俑的特点,既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学──交流──点评──理解──感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人人有学习的机会、动手的机会、展示的机会,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全体性。

搜集资料,制作网络课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秦兵马俑的?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学习规模宏大部分1、学生自读,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2自然段,进入规模宏大板块学习。

秦兵马俑课文说课稿

秦兵马俑课文说课稿

秦兵马俑课文说课稿秦兵马俑课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秦兵马俑》是人教版语文七册第十九课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难点:我认为第一课时无须讲得过多。

“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教学重、难点,以及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或成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1、激趣导入“趣”是乐学的先导,可以创造自主参与、和谐宽松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故而我在教学时力求采用精当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情感,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

2、熟读精思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

所以我们要不断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读而不厌,读中理解。

3、迁移导练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再请学生把思考的成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全班交流。

写的过程是思维的梳理过程,写的训练是思维的训练。

学生在充分地读、悟的基础上,各抒己见,自由表达。

19-秦兵马俑-课文

19-秦兵马俑-课文

19* 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平均高约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着战袍,披挂铠甲,脚蹬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语文四上学期19《秦兵马俑》教学演示课件 优秀能手评课公开课教研课最新中小学课件

语文四上学期19《秦兵马俑》教学演示课件   优秀能手评课公开课教研课最新中小学课件
秦兵马俑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Biblioteka h1秦兵马俑
读一读
体会词 句
课文诵读
图文h结
讨论交
2
读一读
y)
k4 t%ng
享 誉 鸟 瞰n 统shu率4i
zh5n
b
南g 征 北 战 拼 搏$
m!
ku
所 向 披 靡 身 材 魁0 梧
h
3
h
4
交流感悟: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体会出 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 多”,“个性鲜明”?
h
5
体会词句
*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 性鲜明。
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 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h
6
扩展视野
h
7
拓展延伸
站在兵马俑
前,和这些雕塑
对视,我们可以
感受到心灵的震
撼和来自千年传
递的信息,此时
此刻的你,最想
说些什么?
h
8
2005.05
h
9

19、秦兵马俑第七版

19、秦兵马俑第七版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七、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19、秦兵马俑11

19、秦兵马俑11

19、秦兵马俑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1、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秦兵马俑》。

读题(两遍),读准“俑”的字音,说一说“俑”是什么?(俑就是古代用木头、泥土等制成的人像,供陪葬用。

)2、“秦兵马俑”又是什么意思呢?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秦始皇陵墓的陪葬)(2——3名同学)3、现在,就让我们前往西安,看看那秦兵马俑吧!(观看一段有关介绍秦始皇以及西安秦陵兵马俑的录像)。

看着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我的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多么想立即到现场去看一看。

生:制作兵马俑的秦朝人民真了不起,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生:我想知道秦始皇制造这么多兵马俑干什么。

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近这尘封了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一起来认识它们。

二、初读课文,激发对秦兵马俑的热爱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能概括描写秦兵马俑的词语,用“——”划出,出示填空题:()的秦兵马俑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举世无双规模宏大惟妙惟肖享誉世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3、一起读红色的四个词语,这是世人给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

世人之所以把这么高的评价给予秦陵兵马俑,是因为它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规模宏大,其二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语把这两大特点合并在了一句话里。

你能找出来用“~~”划出来吗?4、谁来说?指名答,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5、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交流)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过渡句,因为它单独成段,也叫过渡段。

这句话告诉我们,上文写得是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下文写得是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学生齐读“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我们找到了过渡段,就抓住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规模宏大”部分,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第2自然段,大声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人教版四年级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三教时&nbsp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1、仔细欣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nbsp 第二课时一、复习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兵俑
骑兵俑上 身着短甲,下 身着紧口裤, 足蹬长统马靴, 右手执缰绳, 左手持弓箭, 随时准备上马 冲杀。
马俑
陶马与真马 一般大小,一匹 匹形体健壮,肌 肉丰满。那跃跃 欲试的样子,好 象一声令下,就 会撒开四蹄,腾 空而起,踏上征 程。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 端详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 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暗下 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 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 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 凝视 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挖掘的三个俑坑, 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 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 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 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 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 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 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 向披靡的大军。
匀称
身着短甲
撒开四蹄
荣誉 征战
鸟瞰 风靡
统一 魁梧
率领 拼搏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非常稀有。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争。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达的地方,一切障碍 全被扫除。
跃跃欲试:急于要行动的样子。形容急切的想 试试。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 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 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 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 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 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 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 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 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 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 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 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呢?
面积之大 数量之多 阵容巨大 气势恢弘
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呢?
将军俑
武士俑
马俑
骑兵俑
将军俑
将军俑身材魁梧, 头戴鶡冠,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昂首挺胸。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 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 重任在肩。
武士俑

武士俑高1.8 米左右,体格健 壮,体形匀称。 它们穿着站袍, 披挂铠甲,脚登 前端向上翘起的 战靴,手持兵器, 整装待发。
铠甲武士俑,披甲站立, 或免冠,或头戴软帽, 腿扎行滕,脑后绾六股 宽辩行扁髻,个个神情
严肃恭谨。
有关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 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是举世闻名的大 型遗址性博物馆。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 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 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 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 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
宏图。——萧克
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奇迹。——
法国总统希拉克
yù kàn tǒng shuài zhēng mǐ
誉 瞰


nǔ hàn bìn 弩 颔 鬓 chèn zhuó
征 靡 kǎi kuí bó 铠 魁 搏 sā
世界八大奇迹
埃及金字塔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以弗所(小亚细亚)的阿泰密斯神殿 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哈利卡纳苏(小亚细亚)的摩索拉斯陵墓
地中海罗得岛上的太阳神巨像 亚历山大城的灯塔 中国兵马俑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
有的兵俑,



拓展
பைடு நூலகம்
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
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
士;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
是刚入伍的新兵。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
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 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暗下 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 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 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 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
车),车马全长317厘米,高
106.2厘米,车舆上有穹窿形的
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
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
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 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
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
骑兵鞍马俑,一般 立于马前,一手牵 缰绳,一手作提弓 状。骑兵俑头戴圆 形小帽,身穿紧腰 窄袖短袍,披短甲, 足蹬短皮靴,装束 便于骑射。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 表示回过头看(回眸) 表示注意地看(注视) ……

课堂小练笔:抓住外貌、神态描写,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