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61-2 010年保定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初步分析

合集下载

1961-2012年京津冀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1961-2012年京津冀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1961-2012年京津冀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时空演变特征刘金平;韩军彩;向亮;范引琪【摘要】利用1961—2012年京津冀地区78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和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近52 a来,京津冀地区各等级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空间分布上,降雨日总数和小雨日数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特征;中雨日数和大雨日数分别存在两个大值中心,二者大值中心的位置相似,一个位于京津冀地区东北部,另一个位于西部太行山区;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具有随机性。

降雨日总数和小雨日数存在准13 a和准6 a两个尺度的振荡周期;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及暴雨日数存在15—18 a和8—11 a两个尺度的振荡周期。

EOF第一模态分析表明,降京津冀地区各等级降水日数在全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第二模态分析表明,降雨日总数、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和大雨日数具有南北反位相的特征,暴雨日数具有西北部和东部多(少)、中部和西部少(多)的分布特征。

%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at 78 weather station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during 1961-2012,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precipitation days at different levels were analyzed using methods of a trend analysis,a Morlet wavelet and an empirical orthogonalfunction(EOF).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has not a signifi-cant trend for precipitation day at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recent 52 years in the study area.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rain and light rain days is in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The moderate and heavy rain days have two similar centers of high values,and both are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in the west ofTaihangshan mountain region,respectively.Howev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rrential rain day has no significant feature and it is random.Both total and light rain days have two time-scale oscillation periods i.e.13 years and 6 years,so are moderate,heavy and torrential rain days i.e.15-18 years and 8-1 1 years.The first mode of EOF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number of precipitation days in all levels has a better consistency in the region. The second mode of EOF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otal rain days,light,moderate and heavy rain days have an oppo-site phase in the north and south,and torrential rain days is more(less)in the northeast and east of study area,less (more)in middle and west of study area.【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8页(P43-50)【关键词】降水日数;降水等级;周期【作者】刘金平;韩军彩;向亮;范引琪【作者单位】河北省气候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石家庄050081;河北省气候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河北省气候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4降水是表征气候变化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与人类生产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1961-2020年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变化特征

1961-2020年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变化特征

1961-2020年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变化特征
李勇;梅双丽;周宁芳
【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
【年(卷),期】2024(18)1
【摘要】采用1961—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

从整体上来看,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势,但并非全区一致性增多。

降水量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区域内总站数的57%(43%),降水日数呈现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总站数的43%(57%);降水量、降水日数同时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南疆盆地、北疆西部及青海中部和北部等地,两者同时减少的站点主要位于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中部偏东等地,而两者反相变化的站点主要位于新疆北疆地区、青海省西南部边缘地区和陕西南部。

近60年来,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线性增加趋势。

西北地区各个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除年际变化外,还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区域变化位相存在一定差异。

【总页数】7页(P74-80)
【作者】李勇;梅双丽;周宁芳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
【相关文献】
1.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及其气候特征
2.近五十年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的关系
4.1961-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地温和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关系分析
5.1961-2020年黄土高原季风区和西风区昼夜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金钊;范伟【摘要】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1—2011年华北地区26个气象站点(113.5°~120.0°E、36.0°~42.5°N)降水系列资料,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华北地区61年年度降水和各个季节降水进行小波分析,揭示华北地区历年降水量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结构,并分析各个降水周期以及周期之间的降水突变点.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在16~18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正负变化波动,为主要周期;其次在6~8年时间尺度上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时间变化现象,为次要周期.对比夏季降水和年降水小波变化发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有很高的相似性,说明夏季降水很大程度决定年降水周期变化特征.小波分析的时间频率变化特征可展示降水时间序列变化的细节,为分析气候变化规律、中长期气候预测以及水利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0【总页数】4页(P197-199,203)【关键词】降水;变化特征;小波分析;华北地区【作者】金钊;范伟【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气象局,安徽合肥230041;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6在全球气候不稳定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发生频繁。

我国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近60年来该地区干旱日趋严重,干旱出现的频率加大[1-4],加之全球气候呈增暖趋势,导致我国北方湖泊水位下降,河川径流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展,地下水位迅速下降,使我国华北成为中国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干旱地区之一。

故华北地区降水变化趋势一直具有更高的关注度。

应用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降水的研究一直是热点[5-9],如匡正等[5]对华北8个站的1880—1996年降水资料进行小波分析,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华北降水变化的时间结构,大致预测未来10~2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旱涝变化趋势。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作者:金钊 范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0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1—2011年华北地区26个气象站点(113.5°~120.0°E、36.0°~42.5°N)降水系列资料,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华北地区61年年度降水和各个季节降水进行小波分析,揭示华北地区历年降水量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结构,并分析各个降水周期以及周期之间的降水突变点。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在16~18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正负变化波动,为主要周期;其次在6~8年时间尺度上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时间变化现象,为次要周期。对比夏季降水和年降水小波变化发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有很高的相似性,说明夏季降水很大程度决定年降水周期变化特征。小波分析的时间频率变化特征可展示降水时间序列变化的细节,为分析气候变化规律、中长期气候预测以及水利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降水;变化特征;小波分析;华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161.6文献标识码 A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0-0197-03 Abstract Using the data series of 2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113.5°~120.0°E, 36.6°~42.5°N) compiled by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from 1951 to 2011, wavelet analysi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61 years in North China was carried out by the Mexican hat wavelet function,the structure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ears in North China had been revealed at various time scales, and the precipitation peaks in the various precipitation cycles and between the cycl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had obvious positive and negative fluctuations on the 16~18-year scale, which was the main cycle.Second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ime change phenomenon on the 6-8 year time scale, which was a secondary cycle.Comparing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wavelet changes, th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ime scales had high similarity, indicating that summer precipitation largely deter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period.The timefrequenc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velet analysis can show the details of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chang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analyzing climate change law, medium and longterm climate prediction and water development planning.

1961—2014年北疆地区降水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1961—2014年北疆地区降水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1961—2014年北疆地区降水时间演变特征分析作者:王枫武玉龙王大旺付亚楠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9年第06期摘要利用北疆地區15个县市1961—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一元线性回归、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年际变化、年平均降水量距平变化、月降水量变化特征以及中雨日数、大雨日数、极端降水日数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对年平均降水量年际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北疆地区年平均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降水量倾向率约为12 mm/10年,年平均降水量每10年增加12 mm;(2)通过年平均降水量距平变化分析得出,1961—1985年期间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从1998年开始北疆地区年降水量高于平均值水平,降水量相对偏多;(3)通过对1月、4月、7月、10月这4个代表月降水量变化分析得出,4个月份逐年的月降水量均呈递增趋势,其中7月份降水量递增幅度最大,降水量倾向率约为21.7 mm/10年;(4)通过对极端降水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北疆地区中雨日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每10年增加5 d左右,大雨日数每10年增加1 d左右,极端降水日数每10年增加6 d 左右;(5)通过小波变换分析得出,年平均降水时间序列在年际演变过程中,存在2~4年的小尺度、4~8年的中尺度、8~16年的大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6)对代表月降水量数据M-K 突变检验分析得出,1986年为1月份、7月份降水量的一个突变年,1975年、1984年为4月份降水量的2个突变年,1985年为10月份降水量的一个突变年。

关键词降水;倾向率;小波变换;突变检验;极端降水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6-027-06DOI: 10.19383/ki.nyzhyj.2019.06.012Time Evolution of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Northern XinjiangWANG Fenget al(Shanghai Supply and Delivery Division,CMA,Shanghai 200050)Abstract In this paper,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5 counties from 1961 to 2014 were used,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linear regression method,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omaly a variety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umber of moderate days,heavy rain for several days,extrem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patterns,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umber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Northern Xinjiang,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e average water year increasing trend,precipitation trend rate of about 12 mm/10 years,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per decade 12 mm; (2) by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omaly change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in 1961,less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for the period 1985 ,since 1998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northern areas than the level of rainfall is relatively high side; (3) by January,April,July,October is the month that four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analysis results,four months each year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which increments the biggest rainfall in July,rainfall trend rate of about 21.7 mm/10 years;(4) by extreme rainfall variation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the northern region rain day number wa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increasing every 10 years about 5 days of heavy rain a few days per decade about 1 day,extreme precipitation days per decade about 6 days;(5) 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the average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interannual evolution,there are 2~4 years,smallscale,4~8 year scale,8~16 years of changing patterns of large scale;(6)According to the m-k mutation test of representativ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1986 is a mutation year of precipitation in January and July; 1975 and 1984 are two mutation years of precipitation in April; 1985 is a mutation year of precipitation in October.Key words Precipitation;Trend rate;Wavelet transform;Mutation test; Extreme precipitationIPCC2013气候报告指出,全球气候正处于日趋变暖的阶段,气候变暖直接导致了极端降水事件次数的增加,这必然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1]。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

基于小波分析的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

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区的降水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华北地区的降水变化。

了解华北地区近61年的降水变化特征对于预防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

小波分析是一种非参数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

小波分析在处理非平稳信号和突变信号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研究降水变化特征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通过小波分析可以将时间序列信号进行时频分解,得到不同尺度下的频率成分,从而揭示出信号的局部特征和变化规律。

接下来,我们将对华北地区近61年的降水数据进行小波分析。

我们收集了华北地区近61年的降水数据,包括每年的降水量和时间序列。

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得到不同尺度下的降水变化情况。

通过小波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降水变化特征,包括长期趋势、周期性变化和突变情况等。

在进行小波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华北地区近61年的降水变化具有以下特征: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降水量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

这一趋势可能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气候变化导致了华北地区降水量的不稳定和减少,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这一趋势。

华北地区的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在小波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周期性成分,包括年内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多年变化。

这些周期性变化对于了解华北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华北地区的降水变化还存在一些突变情况。

在小波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可能对于了解华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突变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华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出华北地区近61年降水变化的特征。

华北地区近几十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华北地区近几十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华北地区近几十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作者:薛羽邓姝娟王海珍陈海英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利用1961-2012年华北地区资料较齐全的42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近52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都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华北地区;降水变化近几十年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以及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的15%[1],又因为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天然降水,所以对降水变化特征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目的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降水变化特征做进一步分析。

研究范围定位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北、河南6个省(市),所选站点为这6省市中无缺测的分布均匀的42个基本气象台站。

一、资料和方法对于华北区域选取,本文参照文献[2],选取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北、河南6个省(市)为研究区域,选取了资料齐全的42个气象台站,这些站点都在31°N-42°N,110°E-123°E范围内,站点分布如图1。

采用的是1961-2012年全国逐日降水资料。

华北降水量数值用选定的42个站的空间平均值代替。

运用线性回归、距平分析、九点滑动平均和气候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降水的季、年际时空分布特征。

本文中主要检验方法采用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若相关系数r>rc (rc为显著性水平α下的相关系数临界值),则相关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本文所选资料样本数为52年,α=0.05时,rc=0.273,α=0.01时,rc=0.354。

二、结果与分析1.华北地区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华北地区1961-201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8.94mm,降水量波动较大。

52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9mm/10a,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p52年来不仅降水量在减少,降水日数也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有降水日数115.27天,为时间和降水日数建立线性回归,回归系数为-0.68,表现为为极显著减少趋势(p2.华北地区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华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8.94mm,各区域降水量差异比较大,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天津分别为556.43mm、511.43mm、751.97mm、663.33mm、521.68mm、562.55mm,分布情况大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但也有些区域与周围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大。

近10年保定夏季暴雨过程中地面水汽压的分布特征

近10年保定夏季暴雨过程中地面水汽压的分布特征

近10年保定夏季暴雨过程中地面水汽压的分布特征作者:于雷丁和悦马鸿青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0年第06期摘要文章选取了2010—2019年保定19个国家站的238站/次暴雨过程,对降水发生前地面最大水汽压的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并以1981—2010年的区域平均作为气候值,结果发现:3个以上台站的地面最大水汽压在7月中旬—8月中旬超过气候值4 hPa、其余时段超过5 hPa可作为暴雨预报的指标;配合不稳定形势,1—2个台站在7月中、下旬达到气候值,或其余时段超过气候值2 hPa可作为单站暴雨的参考依据;7月中、下旬,暖区降水和高空槽降水叠加时,地面最大水汽压达到25 hPa和29 hPa分别为50 mm和150 mm降水的预报指标;8月下旬,山区地面最大水汽压达到气候值时台站可能出现可暴雨。

关键词地面水汽压;暴雨;散点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6–0–02DOI:10.19383/ki.nyzhyj.2020.06.026暴雨产生需要充沛的水汽供应,为提升暴雨天气的预报预警和灾害防御能力,近年来气象工作者针对空中水汽含量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业务上常用比湿、大气可降水量等物理量来表征空中水汽含量的多寡。

但由于探空站点较为稀疏,仅凭观测资料很难准确反映某地区空中水汽分布情况。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利用地面气象资料来推算大气含水量,杨景梅等[1]提出大气可降水量W与地面水汽压e可用线性公式W=a+be表示,a和b为常数,不同气象台站间的a、b存在差别;王炳忠等[2]发现若分别给a、b赋值0.093和0.185,则能普遍适用于各个台站;张学文[3]根据308组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气候数据,将上述线性公式订正为W=1.74e。

向玉春等[4]通过比较评估,指出上述这种通过地面气象资料计算的空中水汽含量相较于其他方法精度更高。

为综合评估水汽演变状态,另有多名学者针对不同地区的水汽压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等展开了分析,得到了大量有意义的结论[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61-2 010年保定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初步分析
摘要:利用保定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要素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961-2010年保定地区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6.2天,近50年降水日数整体变化比较平稳,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为519.6mm,其呈现“先减少-再平稳少变-再减少”的三段式变化:从1961-1970年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从1971-2000年呈现平稳少变的趋势,从2000-2010年又开始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可用多项式方程y=-0.0811x+68.227进行拟合;最大日降水量年的平均值为71.8mm,极值的变化幅度较年降水量幅度大,其也呈现“先减少-再平稳少变-再减少”的三段式变化,可用多项式方程y=-0.0023x3+0.18x2-4.3737x+104.31进行拟合。

关键词:降水日数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时间变化趋势
1 引言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越来越多。

由于温室气体太阳短波辐射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对地球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由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让全球气候变暖也越来越明显。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之称。

由于其东临白洋淀,西靠太行山,当地的气候受地形影响较大。

探讨这种特殊地形
下保定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这对于了解保定降水气候特征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 资料说明
本文所用资料来自整编统计数据集,该数据集为中国686个基本、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气候累年统计值。

数据集的要素内容包括气温、气压和降水等13个要素的数据。

本文提取保定(站号54602)1961-2010年的降水日数、年降水量及最大日降水量三个要素进行分析。

3 分析结果
3.1 1961-2010年保定降水日数的年变化趋势
将保定站观测到的日降水量不低于0.1mm,就将当日记为一个降水日。

图1给出了保定地区1961-2010年降水日数的年变化。

由图1可以发现,1961-2010年保定地区的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6.2天。

年降水日数最多的年份是1964年,降水日数达105天;年降水日数最少的年份是1974年,仅有51天。

从近50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保定地区的年降水日数整体变化比较平稳,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没有特别明显的降水日数突增和陡降等突变现象。

1961-2010年保定的年降水日数可用线性方程y = -0.0811x + 68.227进行拟合,即保定地区的年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减少0.8天。

3.2 1961-2010年保定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全年降水量的总深度值之和称为年降水量。

图2 给出1961-2010年保定年降水量的年变化。

由图1可以发现,1961-2010年保定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19.6mm。

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年份是1963年,年平均降水量值为934.2mm;年降水日数最少的年份是1975年,仅有206.6mm。

从近50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保定地区的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先减少-再平稳少变-再减少”的三段式变化:即从1961-1970年的近10年间,保定的年降水量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从1971-2000年左右的近30年间,保定的年降水量呈现平稳少变的趋势;而从2000-2010的近10年间,保定的年降水量又开始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

这种三段式变化,可用多项式方程y=-0.0811x+68.227进行拟合。

3.3 1961-2010年保定最大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最大日降水量是衡量一个测站极端降水事件的重要标志。

从1961-2010年保定最大日降水量的年变化(图略)可以发现,1961-2010年保定地区的最大日降水量的平均值为71.8mm。

最大日降水量最大的年份是1963年,降水日数达185.6mm;最大日降水量最小的年份是2000年,仅有23.7mm。

从近50年的极端值变化来看,保定地区的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变化幅度比年降水量要大,极端值的变化也比年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大很多。

从变化趋势来看,也呈现“先减少-再平稳少变-再减少”的三段式变化。

1961-2010年保定的年降水日数可用多项式方程y=-0.0023x3+0.18x2-4.3737x +104.31进行拟合。

4 结语
利用保定气象站(站号54602)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当地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1961-2010年保定地区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6.2天,近50年降水日数整体变化比较平稳,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

(2)1961-2010年保定地区的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519.6mm,其呈现“先减少-再平稳少变-再减少”的三段式变化:从1961-1970年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
从1971-2000年呈现平稳少变的趋势,从2000-2010年又开始呈现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

(3)1961-2010年保定地区的最大日降水量年的平均值为71.8mm,其也呈现“先减少-再平稳少变-再减少”的三段式变化,可用多项式方程y=-0.0023x3+0.18x2-4.3737x+104.31进行拟合。

参考文献
[1] 卢爱刚.1951—2002年中国降水变化区域差异[J].生态环境学报,2009(01).
[2] 周伟东,朱洁华,李军,梁萍.华东地区热量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09(03).
[3] 宋文娟,熊黑钢,戚冉.新疆奇台县近42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