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水性柔软剂,柔软保湿剂,保湿柔软整理剂,毛巾高吸水性柔软剂,柔软剂
软化剂的成分与作用有哪些

软化剂的成分与作用有哪些软化剂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它可以帮助衣物变得柔软,减少静电,使衣物更容易熨烫,同时还可以增加衣物的舒适度。
软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善衣物的手感和外观,让衣物更加舒适和美观。
软化剂的成分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软化剂的成分及其作用。
软化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柔软剂和防静电剂。
表面活性剂是软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渗入到衣物中,从而使衣物更加柔软。
柔软剂是软化剂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可以在衣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衣物更加柔软,同时还可以减少衣物之间的摩擦,减少静电的产生。
防静电剂是软化剂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可以减少衣物之间的静电,使衣物更加舒适。
软化剂的作用主要包括柔软、抗静电和增香。
柔软是软化剂的主要作用之一,它可以使衣物更加柔软,减少衣物之间的摩擦,减少静电的产生。
抗静电是软化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它可以减少衣物之间的静电,使衣物更加舒适。
增香是软化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衣物散发出一种芳香的味道,使衣物更加美观。
软化剂的成分和作用对于选择合适的软化剂非常重要。
在选择软化剂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衣物的材质来选择合适的软化剂。
如果衣物比较薄,我们可以选择含有较多柔软剂和防静电剂的软化剂,这样可以使衣物更加柔软,减少静电的产生。
如果衣物比较厚,我们可以选择含有较多表面活性剂的软化剂,这样可以使水更容易渗入到衣物中,从而使衣物更加柔软。
除了软化剂的成分和作用外,我们在使用软化剂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衣物的材质和厚度来选择合适的软化剂,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的软化剂。
其次,我们在使用软化剂时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来使用,避免过量使用软化剂。
最后,我们在使用软化剂时还应该注意保持衣物和洗衣机的清洁,避免软化剂残留在衣物和洗衣机中。
总之,软化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洗涤剂,它可以帮助衣物变得柔软,减少静电,使衣物更容易熨烫,同时还可以增加衣物的舒适度。
第7章 后整理助剂

N N
CH2CH2 NH C O CH2CH2 NH
C O
柔软剂ES
酰胺型柔软剂
第七章 后整理助剂
②季铵盐类柔软剂 具有单个疏水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作为柔软剂的主 要是疏水基与亲水基通过连接基的表面活性剂。
C2H5 C17H33CONHCH2CH2N CH3 CH3SO4C2H5
+
Sapamine MS
第七章 后整理助剂
2、多羧酸类化合物 作用机理:多羧酸类化合物的可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 基发生酯化交联,其抗皱机理属于共价交联机理。一般 认为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首先多元羧酸脱水成酐, 再与纤维上的羟基等反应性基团发生酯化交联。催化剂 在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主要催化多元按酸脱水成酐, 还是侧重催化酸酐与纤维素酯化交联,或是既催化成酐 又催化成酯,仍存在着争议和分歧。
第七章 后整理助剂
织物抗皱整理机理
① 覆盖理论:整理到织物上整理剂经高温缩合或加成后,形 成网状结构的高弹性薄膜覆盖在纤维外层,并在纤维之间形 成黏结点,提高织物回复弹性。 ② 树脂沉积理论:整理到织物上整理剂经焙烘后在纤维内部 形成网状的树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沉积的树脂靠机 械摩擦作用或氢键改变了纤维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 滑动,给予织物抗皱性。 ③ 共价交联理论:整理剂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纤维发生反应, 在纤维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间生成共价交联,减少纤维在 形变过程中由于氢键折散而导致的不立即回复的形变,并提 高纤维从形变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从而达到抗皱的目的。
双长链烷基双甲基氯化铵的柔软性优于单长链烷基季铵 盐,但抗静电性差、生物降解性差。采用长链烷基通过 酯基或酰胺基与亲水基相连的季铵盐结构,可以使生物 降解性提高。 CH
3
软化剂的作用

软化剂的作用
软化剂是一种常用于纺织品加工的化学品,它能够改善纺织品的柔软性和光泽度,提高手感和舒适度。
软化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行业,对于改善纤维结构、增加纺织品的弹性、降低静电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软化剂能够改善纺织品的柔软性和光泽度。
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往往经历了多道工序,例如浸泡、洗涤、漂白、烘干等。
这些工序会使纺织品变得硬度增加、纤维间距减小,从而导致纺织品的手感变差。
而软化剂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纤维间距增大,从而改善纺织品的柔软性和光泽度,使其更加舒适。
其次,软化剂能够提高纺织品的手感和舒适度。
纺织品的手感是指人们在触摸纺织品时所感受到的舒适度和质感。
经过加工的纺织品往往存在着硬度、粗糙度等问题,使得纺织品的手感变差。
而软化剂能够使纤维变得更加柔软,降低纺织品的硬度,提高纺织品的舒适度和手感,使得人们在穿着时更加舒适。
此外,软化剂还能够降低纺织品的静电。
在干燥的环境或冬季干燥的气候中,纺织品往往容易产生静电。
而静电不仅会给人们带来不适,还会对电子设备和机器等产生干扰。
软化剂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少纺织品与周围环境的摩擦,降低纺织品产生静电的可能性。
总之,软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行业的化学品,它能够改善纺织品的柔软性和光泽度,提高手感和舒适度。
软化剂在
纺织品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改善纤维结构、增加纺织品的弹性、降低静电等,使得纺织品更加适合人们的使用需求。
然而,作为一种化学品,软化剂的应用也需要注意环境和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合理使用软化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有机硅柔软整理

应用特性
• 产品能自乳化 • 同时耐强碱 • 耐高温不分层 • 极低黄变的特性 • 无硅斑,可避免已染织物因返修
而出现硅斑的二次污染 • 经处理后织物有亲水及柔软丰满
手感 • 可与氟系易去污整理同用
嵌段硅油结构
CH3 CH3
OH
CH3
O
R SiO n Si CH2CH2CH2OCH2 CH CH2 NH
➢ 反应型柔软剂在整理过程中需经一定条件的 高温处理,以促进与纤维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样能显著提高其耐洗性。
THE END
谢谢观赏!
有机硅柔软整理
什么是柔软整理
➢ 柔软整理是采用柔软剂对织物进行 柔软整理以赋予纺织品独特的柔软、 平滑等手感的方法。
➢ 柔软剂作用是减少织物中纱线间、 纤维间的摩擦阻力和织物与人体之 间的摩擦阻力。
摩擦系数和柔软性的关系
➢ 静摩擦系数的降低意味着纤维或织物握 在手中,用很小的力就能使纤维间滑动, 而动摩擦系数越小,则表示对已经滑动 的纤维或织物使其继续滑动所需要的力 越小,以致感到柔软、平滑。
x
CH3 CH3
OH
CH3
R:
CH2CH2CH2OCH2 CH CH2 NH
O
x
CH3
O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z
CH3 NH2
CH3
Oy
O
z
CH3 NH2
主链结构
○○○○○○○○
○○○○○○○○
○○○○○○○○
可季胺化:用EPTAC(环氧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季胺化封端
嵌段硅油结构
CH3 CH3
OH
CH3
O
R SiO n Si CH2CH2CH2OCH2 CH CH2 NH
皮革柔软剂的成分

皮革柔软剂的成分
皮革柔软剂是一种能够改善皮革软度、柔软度、手感和光泽度的化学制剂。
常见的皮革柔软剂成分包括有机硅、有机磷、多元醇、聚醚等。
有机硅是皮革柔软剂中常见且重要的成分,它具有优良的润滑性和耐久性。
在皮革的表面形成润滑薄膜,使得皮革表面变得光滑、柔软,并且对紫外线、水和氧气等外界环境影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机硅还可以防止皮革龟裂、起泡和变质,而且对人体环境、生态环境是安全且无毒的。
有机硅通常用于制造高档皮鞋、手袋、皮服等。
除了有机硅,皮革柔软剂中的有机磷也是常用成分之一。
有机磷主要作用是增加皮革的柔软度和弹性,并且防止皮革龟裂和变质。
有机磷分子可以在皮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提高皮革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从而增强皮革的使用寿命。
有机磷还可以降低皮革的摩擦系数,使得皮革摩擦时的滑动力变得更加均匀和柔和。
有机磷适用于各种皮革制品,如皮革沙发、皮革衣物等。
多元醇和聚醚也是皮革柔软剂中的重要成分。
多元醇在皮革中的作用是增加皮革的韧性和耐磨性,并且使得皮革变得更加柔软和舒适。
聚醚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皮革的表面张力和黏性,使得皮革的手感变得更加柔和和舒适。
多元醇和聚醚通常与有机硅和有机磷混合使用,可以得到更好的柔软效果。
以上是皮革柔软剂的主要成分以及它们的作用。
不同的成分可以针对不同的皮革
和使用环境,进行灵活的调整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柔软效果。
同时,在使用皮革柔软剂时,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切勿乱用化学物质,以免对皮革造成损害。
柔软剂在生活用纸生产中的应用

柔软剂在生活用纸生产中的应用
柔软剂在生活用纸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纸张手感:柔软剂可以使纸张更加柔软,平滑,从而提高纸张的舒适度。
这对于卫生纸、面巾纸等生活用纸尤其重要,因为这些纸张需要提供良好的触感和使用体验。
2. 提高纸张吸水性:柔软剂可以提高纸张的吸水性,这意味着在使用这些纸张时,可以更快地吸收液体,如水分或者污渍。
这对于尿布衬纸、湿巾等产品尤其重要,因为这些产品需要能够快速吸水。
3. 增强纸张抗静电性:柔软剂可以增强纸张的抗静电性,这有助于减少纸张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从而避免纸张粘附在一起。
这对于化妆棉、湿巾等产品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产品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分散性。
4. 抑菌作用:某些柔软剂还具有抑菌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延长生活用纸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柔软剂在生活用纸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纸张的舒适度、吸水性、抗静电性和抑菌性,从而提高生活用纸的质量和安全性。
塑料软化剂是什么?有何用处?

再生资源网/
塑料软化剂是什么?有何用处?
软化剂是什么?软化剂又称柔软剂,用于增加纺织品、橡胶制品、皮革、纸张等的柔软性的物质。
软化剂是用于改善橡胶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的一种助剂,可以增加胶料的塑性,降低胶料粘度和混炼时的温度,改善分散性与混合性,提高硫化胶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耐磨性。
软化剂与增塑剂的作用大体相似,只是增塑剂都是经过化学合成制得的,主要用于树脂和塑料,而软化剂大多来源于天然物质,几乎全部用于橡胶。
软化剂是在较高化学发泡剂水的用量下具有软化效艰的泡沫添加剂。
一般同时通过降低异氰酸酯用量和泡沫硬度达到目的。
它们基本上用于低指数配方,溶于水,可在配方中使用较多的水和较少的发泡剂或完全取消物理发泡剂)获得所需的泡沫硬度。
一般要求色浅、无臭、无毒、挥发性小和化学稳定性大等。
纺织品可用磺化油、高碳数脂肪酸乳浊液和硅油等,以减轻其粗糙手感并使丰满。
皮革可用动物油脂(如牛油、鱼油),植物油(如蓖麻油),石油产品(如锭子油、石蜡、沥青),磺化油(如磺化鱼油、磺化蓖麻油),以及白桦树皮焦油和油脂提炼后的产物等,以使之较为柔软丰满,并减低其吸湿性。
纸张可用甘油等以增加柔软性的揉曲性,有些纸张填料如白土等也兼有软化剂的作用。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
变宝网为您免费提供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纺织品,废皮革,二手设备等新商机,可免费会员注册,免费发布需求,免费推荐行业精准商机。
非织造后整理知识点

1.非织造布后整理:对非织造布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造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赋予产品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例如:染色整理、印花整理、抗静电整理、阻燃整理、抗菌整理、亲水整理、拒水整理、防紫外线整理、防电磁波整理。
2.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
改善非织造布的内在质量。
赋予非织造布特殊的功能。
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
3.后整理的方法及分类4.表面活性剂:是指含有亲水亲油基团,能在相界面上进行有效的定向吸附,并在极低的浓度下,显著降低溶液(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5.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同时它还表示表面活性剂在溶液内部开始形成胶束所需要的最低浓度。
7.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量与性能间的关系:1)一般是亲水性位置在一端的,去污能力强,洗涤性好;在中间的,润湿性好2)若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相同,分子量大小相同,直链的,洗涤性、乳化性好;带有支链的,润湿性好3)若亲水基相同的,一般是分子量比较小的,润湿、渗透性较好;分子量比较大的,洗涤性、乳化性、分散性好。
8.收缩整理原理自由收缩整理:在一定的干、湿热状态,没有施加任何外应力的条件下,由于松弛过程而使纤维沿轴向缩短(纤维收缩),从而使非织造布外形尺寸变小、增厚变密。
强制收缩整理:在一定的干、湿状态(常温或高温)下,对非织造布施加一定的压缩力,使纤维的形状及相互位置发生变化,并在较高温度下使纤维结构得以松弛,非织造布结构得以重建,从而使非织造布增厚、变密。
9.柔软整理方法有机械柔软整理和化学柔软整理。
机械柔软整理又包括机械搓曲柔软整理和机械开孔和开缝柔软整理。
机械开孔和开缝柔软整理——破坏部分纤维间联系机械搓曲柔软整理:松弛织物结构,经多次揉搓和轧压,降低织物的刚度,增加织物表面的丰满度和蓬松度。
主要整理方法:克拉派克法和迈克雷克斯法10.轧液率:又称轧余率,带液率,是浸轧后织物带液量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应用研究 唐增荣 (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 200020) 前言 柔软整理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已有近半个世纪,而对柔软整理剂较为确切的定义是美国纺织专家马林森(M川inson)将柔软整理剂定义为"是一种助剂,用于纺织材料以改变手感,使产品更有舒适感"。
随着人们对纺织品质量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材质新型,穿着舒适,手感柔软川、观高雅,因此对纺织品后整理,尤其是柔软整理,越来越注重。特别是合成纤维的发展,柔软整理更显得重要,因一般合成纤维的手感都比天然纤维差,更需用柔软剂来改善。"柔软剂的品种和用量占纺织助剂之首,并都为系列产品,据我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最近十年(1990年一1999年)所收到的国内外纺织助剂样品统计,共计920只。各种助剂所占比例如下:
各种助剂 样品只数 占比例 柔软剂 350 38% 前处理,煮练剂、渗透剂等 92 10% 印花,粘合剂、交链剂、糊料 202 22% 染色,匀染剂、固色剂、防泳移剂 148 16% 其它,抗龄电剂、卫生整理剂等" 128 l4% 共计 920 100%
从柔软剂的产品和应用发展的趋势看有以下五个特点: 1.柔软剂不仅赋予纺织物有柔软、滑爽之感,更要求有弹性,抗皱亲水,有光泽等多功能性能。 2,改变了五六十年代产品单一的乳液状,或浆状的外观,已发展为无色透明的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或有机硅微乳,以及 发展为更适宜运输和使用方便的颗粒状,片状或粉状等外观。 3.虽然已经改善了七八十年代用有机硅乳液引起的飘油,沾污织物的弊病,但是仍要求柔软剂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 4.提出了柔软剂与其它染化料助剂的相容性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与树脂整理剂、增白剂、防水剂、抗静电剂等后整 理助剂同浴使用的性能,而且最好能与染色同浴使用的柔软剂,称为同浴柔软剂。 所谓浴中柔软剂是织物在湿处理加工中(例如:精练、漂白、染色、净洗、整理等)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接触,纤维与机械金属部件(辊筒、框架、绞盘)间在强烈的张力或压力下,织物表面产生经柳印、绳状印等条疵,或经向折痕等疵病,从而造成染色不匀或部份色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工作液中加入助剂,使织物在湿处理加工中起到极其柔软的性质,(即在液一固界面吸附状态下显示出平滑、柔软性),该助剂称为浴中柔软剂。 5.采用了化学柔软整理和机械蓬松相结合的柔软整理新工艺。 一、柔软整理剂对纺织品柔软的机理 柔软整理剂赋予纺织品"手感柔软舒适",这是一种凭手指触摸织物而得的主观感觉。有三个实例:第一,手指在纤维间相互滑动,磨擦,手感和柔软性与纤维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第二,在洗涤织物时,要搓磨织物,在搓磨处的局部有短细毛蓬出,手感觉得柔软,说明手感与纤维的表面积有关。第三,在洗涤织物时当擦上肥皂或浸渍皂液时,手感顿觉柔软,而当清水冲洗干净后,反觉不柔软,说明要使织物柔软应阻止纱线的原纤维化。从上述三个纺织品的手感实例,我们可以对柔软剂如何使纺织品柔软得出以下三个关系。 (一)柔软与静磨擦系数μs,动磨擦系数μd之间的关系。 织物经柔软剂处理后降低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人体之间的磨擦阻力,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柔软手感,也就是在柔软整理中要求静、动磨擦系数都降低,特别是降低静磨擦系数关系更大。因为磨擦系数的降低,很大程度影响着织物的弯曲和压缩等性质。弯曲模量和压缩力的降低,影响到手感,同时当磨擦系数的降低,使织物在受到外力时纱线便于滑动,从而使应力分散,撕破强度得到提高,或者加工过程中受到强力的纤维容易回复到松弛状态,织物变得柔软。 磨擦系数与柔软性之间关系 柔软剂种类 μs μd 柔软性 不加柔软剂 0.228 0.189 粗硬 柔软剂甲 0.208 0.170 高柔软,有发涩感 柔软剂乙 0.125 0.173 最柔软,滑爽感
从表中可以看出柔软剂乙其静磨擦系数μS低于柔软剂甲,故柔软剂乙的手感较柔软,滑爽。 (二)柔软与纤维的表面张力(γFA)之间的关系 纺织纤维是由线形高分子构成的比表面很大的物质,形状细而长,分子链的柔顺性很好,当织物经柔软剂整理后,纤维的表面张力γFA降低,使纤维变得容易扩展,长度伸展,表面积增大,使织物变得蓬松柔软。经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较强地吸附在纤维表面(因大多数纤维带负电荷),形成吸附膜能降低纤维表面的张力γFA,并且吸附的分子、排列整齐;故除了降低γFA外,还能减小纤维的磨擦系数,因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最重要的柔软剂,当然阴离子,非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也有能降低纤维表面的张力。有些作用较少,仅有减小磨擦作用。 (三)柔软与原纤维化(Fibrillation)之间的关系 由于织物在穿着或洗涤过程中相互磨擦,引起纤维之间氢键联结,导致织物手感粗硬,称之谓纱线原纤维化。织物经柔软剂整理后,纤维表面形成吸附层,吸附层间的润滑作用,有利于阻止原纤维化,从而改善了织物的柔软性。经研究,分子链较长的柔软剂,阻止原纤维化能力大,纤维吸附后润滑作用较好。 二、柔软整理剂对纺织品的应用选择 柔软整理剂是纺织助剂中品种最多,用量最大的助剂。目前根据国内外文献归纳,柔软整理剂按其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表面活性剂类柔软剂和高分子聚合物类柔软剂,该二大类柔软剂应用选择分述如下: (一)表面活性剂类柔软剂;即具有碳氢长链的分子结构,有自乳化和表面吸附性能,其整理的产品一般以柔软丰满为主, 因碳氢长链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不仅能降低磨擦系数,更以阻止原纤维化为主,使织物手感柔滑。其代表结构为C17H35COO(CH2CH2O)6H——柔软剂SG。 碳氢长链的分子结构对织物柔软效果的机理是;C一C单键能在保持键角109°28'的情况下可绕单键内旋转,使长链成无 规则排列的卷曲状态,形成了分子的柔曲性,其柔曲的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起着润滑作用,降低了纤维和纤维之间的动、静磨擦系数。
磨擦系数可作为评定纤维柔软程度的主要数据,降低静摩擦系数的柔软程度比降低动磨擦系数关系更大。下表为不同的 碳氢化合物(即疏水基碳链,与不同个数的聚氧乙烯加成的化合物所测得的静、动磨擦系数:
序号 疏水基碳链 聚氧乙烯个数 μs静磨擦系数 μd动磨擦系数 1 C17H35-OH 4 0.175 0.160 2 C17H35-CONH2 4 0.163 0.149 3 C17H35-OH Y 0.185 0.168 4 C17H35-CONH2 7 0.171 0.156 5 C17H35-COOH 7 0.184 0.169 6 C17H35-OH 11 0.192 0.173 7 C17H35-CONH2 11 0.180 0.163 8 C17H35-COOH 11 0.191 0.174 9 C17H35-OH l5 0.198 0.17@ 10 C17H35-CONH2 21 0.190 0.171 11 C15H3l-OH 11 0.195 0.178 12 C12H25-OH 11 0.702 0.184 13 C17H33-CONH2 11 0.198 0.l82 14 C17H33-COOH 11 0.204 0.186 从上述测得的静磨擦系数和动磨擦系数的数据分析; 1.当聚氧乙烯个数相同时,聚氧乙烯脂肪酸和聚氧乙烯脂肪醇的磨擦系数相差不大,而聚氧乙烯脂肪酰胺的磨擦系数最 小,4#<3#和5#,7#<6#和8#,因此聚氧乙烯脂肪酰胺作为柔软剂较为理想。 2.当聚氧乙烯个数相同时,聚氧乙烯脂肪醇的碳链数越大,其磨擦系数数越小,6#<11#<12#,因此柔软剂一般选用疏水基碳链较长为好,良好的柔软剂,疏水基碳链都为16一18个碳原子,如有两个长烷基链则更好。 3.当聚氧乙烯个数相同时,饱和脂肪酰胺、脂肪酸和磨擦系数要比不饱和脂肪酰胺,脂肪酸磨擦系数小,7#<13#,8#<14#,这主要由于不饱和烷基链在水中溶解度增加,而导致纤维上的吸附量减小,因此柔软剂一般选用饱和烷基链。 4.当疏水基碳链相同时,聚氧乙烯个数越多,亲水性增大,其摩擦系数也增大。1#< 3#<6#<9#<2#<4#<9#<10#,因此作为柔软剂,选用聚氧乙烯链较短为好。 5.另外,直链状的分子结构其柔软效果较支链状分子结构为佳。 (二)高分子聚合物类柔软剂;主要包括有机硅聚合物和聚乙烯蜡,由于它们分子量都很大,一般不溶于水,故都加工为乳液,作为柔软剂。 聚乙烯经氧化乳化后,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可与树脂整理剂同浴应用,能改善手感,提高纤维的平滑性,从而提高织物的撕破强力,是有机硅柔软剂扩大推广应用前的廉价的织物柔软滑爽剂。 有机硅系列柔软剂自七十年代初扩大推厂应用以来,国内外发展非常迅速,有机硅柔软剂的新品种层出不穷,并已在原有柔软性能的基础上,开发了超柔软,亲水性柔软,低黄变柔软,光滑柔软,弹性柔软,以及有机硅柔软防水剂,有机硅卫生整理剂等等。 有机硅柔软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它的独特的分子结构有关。 聚二甲基碳氧烷的分子构型如下:
聚硅氧烷主链是很易扰曲的螺旋状直链结构,其可以360°自由旋转,旋转所需的能量几乎是零。在每一个硅原子上有一对甲基这一对甲基处在垂直于两个相近的氧原子连接线的平面上,并可以围绕Si一0键旋转,而甲基上的三个氢原子又占据了较大的空间,从而增加了相邻分子间的距离,所以聚硅氧烷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比碳氢长链结构弱得多,也就是聚硅氧烷比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粘度低,表面张力、更小,成膜性强。 聚硅氧烷独特的分子结构附合了纺织品柔软的机理,即其分子能柔顺的自由旋转,不仅可以降低纤维间的静、动磨擦系 数,而且其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又降低纤维的表面张力,因此有机硅聚合物作为纺织品的柔软整理剂是最理想的材料。 有机硅柔软剂我国自七十年代初推广,应用以来,产品的应用开发有以下几个过程; 1. 1. 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为代表的早期应用的有机硅柔软剂。
日本DIC公司的Silicone sofner 500就属此产品。此类柔软剂适用于涤/棉,涤/粘等织物,能赋予织物良好的平滑 性、柔软性,也能与2D树脂同浴使用,提高织物的弹性,但此类有机硅柔软剂没有反应性基团,故不能与纤维发生反应,也不能自身交链成网状结构,而只是一种吸引力,附着在纤维表面上,因此耐洗性较差,弹性提高幅度有限。 2.含氢有机硅乳液,为早期的有机硅防水剂;
日本DIC公司的Silicone V、上海助剂厂防水剂H、均属此类产品,它在酸性有机金属盐催化作用下,能赋予织物优异的防水性能,是当时取代碳氢链防水剂的新一代防水剂。但手感不够理想,织物经其整理后,随着堆放时间的延长,手感也变得越来越硬,故一般与端羟基聚硅氧烷乳液一起使用,能获得良好手感的防水性能。 3.端羟基聚硅氧烷乳液,美国Dow Corning公司的DC一1111属此类产品。根据乳化剂的不同,可分为阳离子羟基聚硅 氧烷乳液和阴离子羟基聚硅氧烷乳液。我国在七十年代开发厂商最多,应用最广的有机硅柔软剂,由于当时在很短时间内,国内近30家生产厂商一拥而上,造成了质量不统一,产品不稳定,给染整应用厂带来一定麻烦。引起化工部和纺织部的重视,随即二个部联合开展质量评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羟基有机硅乳液质量标准(GB级),也是纺织品上应用的有机硅柔软剂的唯一的一项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