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丙泊酚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丙泊酚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丙泊酚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丙泊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药物,也常用于镇痛和昏迷状态的维持。

以下将详细介绍丙泊酚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丙泊酚是一种快速起效的全身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使患者迅速进入无痛无意识状态。

其主要作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提高抑制性信号传递,抑制意识、疼痛和记忆形成。

丙泊酚通过调节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增强其抑制性。

丙泊酚的作用消失迅速,停止给药后数分钟内患者即可恢复清醒。

这种特性使丙泊酚成为全身麻醉中备受信赖的选择之一。

此外,丙泊酚还可以用于昏迷状态的维持,如对于重病、创伤或手术后需要维持昏迷状态的患者。

丙泊酚的优势之一是其起效迅速,但其缺点之一是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明显。

因此,在给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必要时采取措施维持通畅的呼吸道。

使用丙泊酚的注意事项如下:1. 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给药。

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2. 在给药前,应将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并评估患者的上呼吸道通畅情况。

3. 给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如需要,可以辅助呼吸或采取人工气道维持通畅的呼吸。

4. 丙泊酚具有抑制心率和血压的作用,因此给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5. 在给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如有需要可以辅助通气或给予氧气。

6. 给药结束后患者需继续监护,直到完全清醒。

清醒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免受到刺激。

7. 丙泊酚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存在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调整给药剂量。

8.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儿患者需要特别谨慎使用丙泊酚,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的全身麻醉药物,具有优良的麻醉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状况,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敏感患者和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丙泊酚的合理使用可以为手术过程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降低了不必要的副作用风险。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摘要】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对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的原理、应用及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该方法在颅脑手术中的潜在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对神经功能有显著影响,有助于减轻手术后的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

与此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探究该方法的机制,拓展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范围,为颅脑手术的神经保护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关键词】关键词:丙泊酚、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颅脑手术、神经功能、影响机制、研究方法、潜在价值、临床应用、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丙泊酚是一种快速作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可以迅速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而利多卡因则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能够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和神经传导,具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术中疼痛,还能减少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恢复。

本文将探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方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的原理及机制,以揭示其在颅脑手术中的作用方式;2. 分析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在颅脑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手术效果、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3. 探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机制,包括对神经元保护、脑损伤预防等方面的影响;4. 分析各种不同研究方法在评价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对神经功能影响方面的优缺点,为未来研究设计提供参考;1.3 研究意义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麻醉预处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压力反应,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丙泊酚静脉麻醉科普常识

丙泊酚静脉麻醉科普常识

丙泊酚静脉麻醉科普常识丙泊酚又被称为异丙酚,它是一种麻醉药物,可以通过人体静脉注射起到镇静作用。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的静脉麻醉药。

患者苏醒后能够迅速恢复且持续注射后无蓄积。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将丙泊酚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经常用于麻醉中、手术术后与ICU病房的镇静。

丙泊酚通过静脉注射后能够快速地遍布全身,40秒内能够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丙泊酚可以起到有效的镇痛效果,能够使颅内压降低,脑耗氧量及脑血流量减少,对呼吸系统也有抑制作用,可以出现暂时性的呼吸停止,对循环系统也有抑制作用,可以降低血压。

使用丙泊酚后,在恢复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的情况。

1丙泊酚药理学特征丙泊酚一次冲击剂量后或输注终止后,可用三室开放模型来描述。

首相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及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

丙泊酚分布广泛,并迅速从机体消除(总体消除率1.5~2 升/分钟)。

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形成丙泊酚和相应的无活性的醌醇结合物,该结合物从尿中排泄。

当用丙泊酚维持麻醉时,血药浓度逐渐接近已知给药速率稳态值。

当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在推荐范围内,其药物动力学是线性的。

2丙泊酚静脉麻醉适用的范围一般情况下会将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上,也适用于一些无痛人流手术,辅助用于脊髓和硬膜外麻醉。

丙泊酚还可以和吸入麻药以及止痛药配合使用,丙泊酚的起效较快,代谢速度较快,一般不会在体内形成蓄积,比较安全。

但在使用时一定要配合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不能私自用药。

另外,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适用丙泊酚,有的人群对丙泊酚过敏。

所以,在使用药物时应避免与部分药物同时使用,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以免药物出现相互作用,对患者出现损伤。

如果必须同时使用,需咨询医生按照医嘱进行。

丙泊酚适用于静脉诱导,清醒速度快,脑功能彻底恢复快,但是注释时会有疼痛感;全凭静脉麻醉,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应用;内镜或其他诊断性检查的麻醉,比如肠胃镜检查,大部分的肠胃镜检查都会采用无痛式,既能提高病人的适应性,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为检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胃肠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方法,用于检查食管、胃、小肠和结肠等消化系统的病变。

由于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需要插入管道,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在胃肠镜检查中使用麻醉药物可以使患者在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检查。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无痛胃肠镜麻醉方法。

瑞芬太尼是一种强力的镇痛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迅速产生镇痛和镇静效果。

丙泊酚是一种全身麻醉药物,具有快速作用和良好的控制性,能够有效地使患者进入安静和放松的状态。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

在胃肠镜检查前,患者一般被要求空腹,可以在检查前30分钟到1小时左右给予麻醉药物。

在给药后,患者会很快进入镇痛和镇静的状态,感觉轻松和无痛。

这使得胃肠镜的插管过程更加顺利,并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优点之一是其作用迅速,起效时间短。

一般来说,患者在给药后几十秒到1分钟内即可感受到镇痛和镇静的效果。

这可以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并且在插管过程中提供了足够的无痛感。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效果良好,使患者能够处于舒适和安全的状态下完成胃肠镜检查。

丙泊酚的快速作用和药效的可控性使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整剂量,以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这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提高了检查的质量。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瑞芬太尼是一种很强力的药物,如果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副作用。

医生在使用瑞芬太尼时需要谨慎,并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丙泊酚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呼吸抑制、过敏反应和严重的过敏反应等。

在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时,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告知。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无痛胃肠镜麻醉方法。

它可以迅速产生镇痛和镇静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检查的质量。

医生需要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的应用对比[right.html]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中,需要使用药物来达到麻醉的效果。

而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是两种常用的麻醉药物。

本文将对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

一、右美托咪定的特点和应用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镇静、催眠、镇痛的药物。

它的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药代动力学性质稳定,能够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而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影响较小,适用于高危患者。

此外,右美托咪定还有镇静、抗焦虑和肌肉松弛的作用,是一种全面的麻醉药物。

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手术等需要抗拒疼痛、减轻焦虑的手术中广泛应用。

另外,右美托咪定还适用于老年、体弱多病、长时间手术、长期机械通气等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

二、丙泊酚的特点和应用丙泊酚是一种静脉麻醉药,主要特点是催眠、抗焦虑和肌肉松弛的作用。

丙泊酚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够迅速达到麻醉状态,而且代谢速度快,患者恢复快。

丙泊酚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骨科手术等领域。

在手术中,丙泊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后遗症、降低术后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丙泊酚还适用于一些特殊的手术,如眼科手术、儿童手术等。

1、药物作用的差异右美托咪定具有镇痛、镇静、肌肉松弛的作用,而丙泊酚主要具有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的作用。

两种药物的作用相似,但作用效果略有不同。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作用时间均短暂,但丙泊酚的作用时间更短,约为3-5分钟,而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时间约为10-20分钟。

3、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差异右美托咪定具有血流动力学效应,可以降低心率、降低血压,而丙泊酚血流动力学效应较小。

4、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差异右美托咪定在体内代谢速度较慢,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分泌排泄。

丙泊酚的代谢速度较快,主要通过肝脏和肺进行代谢和排泄。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都是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常用的药物。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的效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是常用的麻醉药物,常常联合使用来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

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全身麻醉药物,属于合成阿片类药物。

它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的传导,进而产生镇痛和麻醉效果。

瑞芬太尼的起效时间非常短,通常在静脉注射后1-2分钟内即可产生作用。

丙泊酚是一种静脉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

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可以联合使用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丙泊酚通常先于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用于快速诱导患者入睡和镇静。

然后,瑞芬太尼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输注的方式给予,以提供持续的镇痛效果。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使用可以控制患者的意识状态,使其处于合适的麻醉水平,并能够忍受检查过程中的刺激。

无痛胃肠镜检查需要患者在相对清醒的状态下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因此对麻醉的要求较高。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充分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瑞芬太尼的快速起效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痛觉敏感性,而丙泊酚的镇静作用可以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

这样,医生可以顺利进行胃肠镜检查,同时患者也可以避免疼痛与不适的困扰。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这两种药物都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甚至停止呼吸。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状态稳定。

由于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都是高度依赖性药物,使用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剂量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安全性。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联合应用对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合理使用和监测药物剂量可以确保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这种联合应用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检查体验,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环境。

丙泊酚在犬类麻醉上的应用

丙泊酚在犬类麻醉上的应用

shi yan yanjiu摘要:丙泊酚在医学上的运用十分广泛,皆因其在药物动力学和药物副作用上都比硫喷妥钠等诱导麻醉药物优秀,故无论是在医学的门诊手术、人流、剖腹产、脊髓造影、硬膜下麻醉,甚至骨科手术、心脏、颅脑手术等领域都有应用[1]。

而在兽医领域,该药物多作为中老年犬呼吸麻醉诱导药物,而在一些需时较短的常规检查或小手术上作为全麻维持药物,如X 线的拍摄摆位,公猫公犬去势术、第三眼睑切除术等都会应用此药物。

关键词:丙泊酚;犬类;麻醉中图分类号:S857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7.023李艾哲(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丙泊酚在犬类麻醉上的应用1丙泊酚的介绍丙泊酚,又名异丙酚,普鲁泊福,英文名propofol ,化学名:2,6-二异丙基苯酚,为白色乳状液体,是在20世纪70年代合成的一种酚的衍生物,其通过激活GABA 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是一种新型安全的短效注射麻醉剂。

在医学上运用十分广泛,近些年国内兽医逐渐开始使用。

安全范围广,是目前国外兽医临床应用最普遍的诱导麻醉药。

本药肌松作用良好,无镇痛作用,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不刺激组胺释放;具有抗呕吐作用;依剂量不同,可使动物达到镇静至全身麻醉状态。

丙泊酚有起效快、时效短等优点,作为一种全麻维持药物亦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外科麻醉期的麻醉深度,是国内使用率较多的犬眠宝、速眠新等犬猫麻醉药物所不具有的。

2丙泊酚的药理作用2.1药效学丙泊酚是一种用于诱导麻醉和麻醉维持的静脉注射镇静催眠药,诱导麻醉起效时间为75~120s 。

给予诱导剂量的丙泊酚后,犬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6.7min 。

给予麻醉维持剂量的丙泊酚后,无麻醉前给药的犬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3.68min ;麻醉前给予乙酰丙嗪的犬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3.80min ;麻醉前联合给予乙酰丙嗪/吗啡酮的犬麻醉维持时间平均5.43min 。

无痛人流中应用丙泊酚的临床效果

无痛人流中应用丙泊酚的临床效果

无痛人流中应用丙泊酚的临床效果目的研究在实施无痛人流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92例,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时,参照组采取常规的局部镇痛麻醉方式,实验组则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

结果参照组的无痛率(46.74%)明显低于实验组(1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意义。

结论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无痛人流;丙泊酚;麻醉;镇痛效果无痛人流是指在对患者实施静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的一种人工流产术,其特点是采用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使患者在术中身体感觉不到疼痛[1]。

丙泊酚是当前无痛人流术麻醉的常用药物。

为了研究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本文对于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8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实施常规局部镇痛麻醉和丙泊酚麻醉两种不同的方式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手术1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随机分成参照组(92例)和实验组(92例)。

其中参照组患者年龄为18~42岁,平均年龄为29.7±0.3岁,妊娠6~9w,平均(7.8±0.2)w,36例首孕,24例有人流史,32例为经产妇;实验组年龄为19~40岁,平均年龄为(29.3±0.2)岁,妊娠6.5~10w,平均(8.4±0.3)w,38例首孕,21例有人流史,33例为经产妇。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期、怀孕次数、生育史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应禁止喝水(术前4h)和禁止进食(术前6h),同时进行盆腔B超、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测。

待一切检测合格后开始对外阴阴道进行常规消毒,盖上无菌巾,给患者带上氧气罩,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即可成功建立静脉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泊酚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
【摘要】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 C U 危重病人镇静的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

它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

研究证实丙泊酚在产生广泛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 还具有降低脑耗氧量、降低颅内压和抗惊厥、抗炎症、抗氧化和支气管舒张特性。

因此,目前丙泊酚已应用于骨科手术等危重疾病的处理中。

下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丙泊酚的一些药效特性。

【关键词】丙泊酚;麻醉药物
1丙泊酚的抗炎特性
前炎性细胞因子属于促炎症细胞因子类, 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 - α) 、白介素- 1( I L - 1 ) 、I L - 6、I L - 8 等, 主要介导免疫和炎性反应, 使机体对创伤、应激产生全身适应性反应, 由此触发的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可放大炎性反应, 并成为机体防御反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感染、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引起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过多, 破坏了促炎症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 可能导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的免疫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它是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效应细胞,主要通过趋化、黏附、吞噬、细胞内杀伤等作用杀灭入侵的微生物,保护机体;另一方面,它可引起活性氧簇过量积聚,引发或加重多器官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丙泊酚能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黏附和通过内皮细胞单层的迁移、吞噬作用和活性氧簇的产生,且呈剂量依赖性。

多数研究证明丙泊酚不但能抑制自由基的生成,而且能清除自由基,表现抑制呼吸爆发的抗氧化特性。

丙泊酚调节中性粒细胞表面的N - 甲酰基- 蛋氨酸- 亮氨酸苯丙氨酸受体而抑制细胞内C a 2 + 浓度增加,也可直接抑制电压依赖性C a 2 + 通道或内质网储备的C a 2 + 释放而发挥作用。

因此,丙泊酚的中性粒细胞抑制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a2+ 浓度降低有关。

2丙泊酚的抗氧化特性
丙泊酚包含有一个酚羟基(OH),因而丙泊酚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具有抗氧化活性。

Murphy 等用电子旋转共振分光镜证实丙泊酚通过与自由基反应形成苯氧基而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

另外Kaharman 等的研究也证实丙泊酚能清除过氧亚硝酸盐。

在大鼠,丙泊酚能抑制肝脏微粒体、线粒体和脑突触体氧化应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

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丙泊酚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同时心脏功能恢复较好。

在施行择期周围血管手术病人和在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发现丙泊酚能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

S a y i n 等的研究显示丙泊酚能明显减轻冠脉搭桥手术期间心肌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在猪内毒素血症模型中,与对照动物比较,丙泊酚能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标记物的水平。

在鼠模型中,丙泊酚能明显增强在体红细胞和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在实验性脊髓
损伤模型中,丙泊酚能减轻脊髓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此外也有研究证实丙泊酚能恢复因氧化损伤引起的星形细胞内抗坏血酸(还原性维生素C )水平的降低。

3资料与方法
3.1一般资料选择ASA Ⅰ~ Ⅱ级骨折及关节脱位复位术患者6 2 例,包括肱骨、桡骨、胫骨等骨折复位和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脱位复位术, 均为闭合性选择手法复位者, 男48 例,女114 例,年龄20~55岁,体重45~75 kg。

3.2麻醉方法麻醉前常规禁食6h 以上,复位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 g 。

常规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先缓慢静注芬太尼1 ~ 2 μ g /kg ,5min 后,再静注丙泊酚1.5mg/kg, 速度3 m g /s,待患者入睡后行骨折及关节脱位复位术。

3.3评判标准以睫毛反射消失作为神志消失的标志。

睁眼呼之能应作为意识恢复的标志。

HR <60 次/min,RR <12 次/min,SpO2 <94% 及MAP 下降幅度>25% 作为对呼吸、循环抑制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4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后都能安静入睡耐受手术。

麻醉效果优者,即术中无肢体活动者45 例,占90%;术中略有肢动,不影响操作的肢体活动者17 例,占10%,其中5 例追加丙泊酚1 . 5 m g / k g 。

没有出现复位术期间肢体活动而影响复位无法进行的问题。

从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时间为(31 .0± 5.4 )s ,平均手术时间(5 ± 2 )m i n ,从意识消失到恢复时间为(11.5 ±3.7)min。

用药后HR、SpO2、MAP 和RR 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但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5)。

3 例MAP 下降1.30~2.6 0 k P a , 未行特殊处理;4 例术中HR 减慢至54~58 次/min.
5讨论
丙泊酚作为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镇静时患者感到舒适、镇静深度容易控制、停药后能快速清醒的特征而用于临床。

同时,丙泊酚也存在推注过快及产生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短暂的呼吸抑制,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及镇痛作用弱的不足,其与用量及注射速度成正相关。

在临床工作中探讨在丙泊酚麻醉时加入不同的辅助药,利用其协同作用,尽量减轻丙泊酚的副作用,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简便易行,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术后苏醒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进行麻醉时,仍应注重监测,备好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以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少丽. 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2,(06) .
[2]李雅兰,王小平,彭雪梅. 开展丙泊酚无痛胃肠镜术1000例体会[J]. 中国处方药, 2005,(0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