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意识的能动作用(或反作用)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和反作用。
(2)、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 系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 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 来。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 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上升到理性认 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 务、目的决定的。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 象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 认识去指导实践。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深刻地 反映事物,才能揭示和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 和本质特征,正确的理性认识才能对人们的 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推动和促进作用。因 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坚持 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为什么必须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 们的行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 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 世界的目的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 然遇到困难、挫折、暂时失败,需 要坚强的意志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受主、客 观因素的制约
真象和假象的关系
真象
区 别 联 系
假象
是指从正面直 是以否定方式或 接表现本质的 从反面歪曲表现 现象 本质的现象 都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都是一 种客观的东西,都是本质的表现 形式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 认识内容 区 别
事物现象 感觉器官直接反映 认识的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
事物本质和规律
(3)、认识(意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原理: (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 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 律为基础。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 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还要不断积累正 确的主观因素。
考点《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概念
(1)比较:现象与本质 现 象 本 质
同类现象的共性,深 藏事物内部
外部联系,表面特征 内部联系,根本性质 区别
个别、表面的东西, 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
多变易逝 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联系
相对稳定 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怎样使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前提。 ②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利用自然, 更要保护自然。 ③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
4、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哲学根据(世界观基础)
②二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方式不同。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的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 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 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理性认识通过抽象 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事物本质,从偶然性中 揭示出必然性,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 抽象性。 ③二者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感性认识 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征、表面特征和外部联 系;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 和规律。 正因为二者有着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是否按 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 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 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客观条件同样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事物都处 于普遍联系之中,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 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就必须 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 的过程。因此,一定的客观条件也是制约人们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二者的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 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如果把人脑比 喻为一个“加工厂”,把理性认识比作成品的 话,那感性认识就是“原材料”或“半成品”, 没有“原材料”或“半成品”,就无法生产出成 品。所以,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理性认 识。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 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本之 木,无源之水,只能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坚持理 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也就坚持了认识论中的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1)
考点《1》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什么;为什么)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也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 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 相联系的三个方面。
主观能动性 的三个表现
第一、认识世界 → 的能力和活动(想)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 力和活动(做) 第三、精神状态
主观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观念、能力、方法、身体素质、心 理素质、思维品质、习惯、兴趣爱好、 意志、性格、修养、动机、目标、判断 标准、行为准则...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 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 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第二、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的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认识形式
认识地位 (阶段)
抽象思维间接反映
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 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唯物论) (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辩证法) (3)两者相互依存。感
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体现 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 ①二者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 认识是主体通过感觉器官与对象发生实 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 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理性认 识是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 “加工制作”后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 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