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网络
表观遗传学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与分化的调控作用-医学遗传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表观遗传学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与分化的调控作用-医学遗传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而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沉默,广义上还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调控等[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在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与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热点,极大地促进了再生医学的发展,本文对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DNA甲基化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与分化DNA甲基化是最重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是指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在CpG二核苷酸5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加一甲基基团,使之变成5-甲基胞嘧啶的化学修饰过程[3].其中,DNA启动子高甲基化能下调相应基因的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有重要1Choi等[4]通过对比第5代与第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DNA的甲基化模式,研究DNA甲基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调控作用,发现与DNA复制、细胞周期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高甲基化可能为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重要原因。
这意味着上述基因可能成为延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重要靶点。
此外,DNA启动子低甲基化则能上调基因的表达。
Naeem等[5]用两种去甲基化药物zebularine和5-氮胞苷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别用RT-PCR和免疫化学的方法测定心脏特异性基因和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现GATA4和Nkx2.5基因编码的mRNA、蛋白质,以及心肌肌钙蛋白T均可标测到,从而表明用DNA去甲基化药物可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形成心肌细胞。
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

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
赵春华;毛晓晶;韩钦
【期刊名称】《遵义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37)5
【摘要】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谱系细胞分化能力,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中有极大研究意义.以胚胎干细胞为模型,近年来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已成为研究热点.染色质结构的表观遗传调控,比如DNA甲基化、翻译后组蛋白修饰,对于胚胎发育时基因的激活和抑制非常关键.本文综述了干细胞多潜能性维持和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及其一些表观遗传修饰之间的联系.
【总页数】7页(P463-469)
【作者】赵春华;毛晓晶;韩钦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北京100005;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北京100005;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北京10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3
【相关文献】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王连庆;翟俏丽;赵培庆;李涛
2.昆虫滞育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 [J], 安颢敏;刘文;王小平
3.表观遗传调控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J], 胡琳;王子媛;张秋芳
4.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厘析 [J], 尤佳
5.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 [J], 秦洁;郭新;桂耀庭;唐爱发;蔡志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CB964900-G干细胞分化表观遗传学调控及其治疗糖尿病应用基础

2021CB964900-G干细胞分化表观遗传学调控及其治疗糖尿病应用基础项目名称:干细胞分化表观遗传学调控及其治疗糖起止年限:依托部门:尿病应用基础研究赵春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021.1至2021.8 卫生部首席科学家:二、预期目标1. 学术思路本项目理论依据是按胰和肾的胚胎发育程序诱生胰和肾的器官特异性干/祖细胞。
受精卵形成人体最原始的干细胞,后进入器官发育阶段是连续的。
但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基因表达编程显示阶段特征,从而形成了细胞发育的等级分化概念。
器官特异性干细胞作为一个发育阶段其基因表达程序又受控于细胞内外关键信号分子的调控,因此有可能按器官的胚胎发育程序诱导器官特异性干细胞。
干细胞定向分化由复杂的调控网络控制,涉及多个功能基因开启与关闭,转录因子在决定基因是否表达及转录效率起重要作用。
而参与其转录调控的组蛋白修饰及核小体重塑尤其是组蛋白甲基化占据核心位置。
课题将围绕在ESC/MSC向胰岛祖细胞和肾祖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特异转录因子这个核心,从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阐明基因表达变化、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正负反馈调节规律和机制,建立以控制定向分化特异转录因子为核心多维动态表观遗传学修饰调控网络。
在此基础上,为干细胞治疗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和科学依据,为糖尿病、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材料和新技术。
2. 技术途径图3:项目实施技术路线图A. 采用人ESC和人早期中胚层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按照胰和肾的胚胎发育程序选择诱导因子。
B. 通过sRNA/microRNA分离和富集关键技术、组合芯片和已商业化的Solexa测序技术系统解析人内源性sRNA在干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特征表达谱,阐明内源性sRNA、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与转录因子等关键靶基因表观遗传学多维网络调控。
C. 采用分子影像示踪技术分析移植细胞体内分化和功能定位,评价动物模型病损器官中移植细胞的体内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王连庆;翟俏丽;赵培庆;李涛【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在骨及软骨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研发有效促进BMMSCs 定向分化的药物,将BMMSCs 更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有必要阐明表观遗传在 BMMSCs 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由于 BMMSCs 的异常分化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其分化调控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表观遗传调控,如 DNA 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及非编码 RNA 等,对决定 BMMSCs 分化方向至关重要。
阐明表观遗传在 BMMSCs 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研发有效促进BMMSCs 定向分化的药物,更合理安全地将 BMMSCs 应用于临床。
就BMMSCs 分化中的主要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进行了总结。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with the potentialof self-renewal and multipotent differentiation,may differentiate to be several types of cells by induction,thus hold critical clinic value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estroyed bones and cartilag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 medicine that may efficiently promote the 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BMMSCs and thus using BMMSCs in clinic more safely and reasonably,it is necessary to illustrate the epigenetic reg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BMMSCs. Abnormal regulation of BMMSCs differentiation may lead to development of several diseases,thus appropriate control of BMMSCs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the hotspot topic of research. Epigenetic regulation,such as DNAmethylation,histone acetylation,histone methylation and noncoding RNA,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BMMSCs differentiatio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n major epigenetic regulation mechanisms involved in BMMSCs differentiation in recent years.【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6(032)007【总页数】7页(P21-27)【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表观遗传调控【作者】王连庆;翟俏丽;赵培庆;李涛【作者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淄博 255036;淄博市中心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淄博 255036;淄博市中心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淄博 255036;淄博市中心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淄博 255036【正文语种】中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支持与调控造血功能外,还具有成骨、成脂和软骨形成等多向分化能力,是目前骨组织工程广泛使用的主要细胞来源,可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临床治疗,在其他组织器官损伤修复过程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
胚胎干细胞分化途径的转录调控机制

胚胎干细胞分化途径的转录调控机制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肺细胞等。
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的过程是由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所控制的,其中转录因子是主要调节机制之一。
本文将从分化途径、转录因子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等多个方面,探讨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转录调控机制。
一、胚胎干细胞分化途径在生命的早期,胚胎干细胞是多能性细胞,可以分化为所有类型的细胞。
但是,随着胚胎的发育,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逐渐下降,开始朝着特定细胞类型分化。
在胚层形成后,胚胎干细胞分为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细胞。
这些胚层细胞会分化为三个基本胚层: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
内胚层细胞是分化为神经和内分泌细胞的前体细胞;外胚层是分化为表皮和皮肤附属器官的前体细胞;中胚层则分化为肌肉、血管和骨骼。
二、转录因子在分化途径中的作用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胚胎干细胞分化不可缺少的因素。
转录因子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调控DNA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在胚胎干细胞分化中,转录因子在不同的时间和细胞分化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Oct4是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它能够抑制胚层细胞转化为外胚层细胞的分化。
在内胚层细胞中,转录因子Sox2和Nanog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促进细胞相应的分化。
在转化成肌肉和心脏细胞时,Mef2转录因子,以及Gata类、MyoD类和Nkx类家族的转录因子也至关重要。
三、调控转录因子表达的机制除了转录因子的作用外,它们的表达水平在胚胎干细胞分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调控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
1.表观遗传学调控。
表观遗传学调控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调节基因表达。
例如,在分化成胚胎神经干细胞的过程中,DNA甲基化的丧失导致了转录因子的表达量的上升。
2.miRNA调控。
miRNA是短小的非编码RNA,可以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结合,导致靶基因的降解或抑制翻译。
因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转分化机制

因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转分化机制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多能干细胞的转分化技术已经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多能干细胞的转分化技术可以将已经分化为某一种细胞的成年细胞重新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此过程中,因子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因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转分化机制。
一、因素诱导多能干细胞1.1 什么是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指的是灵长类动物中能够分化成所有细胞类型的细胞。
在人类,多能干细胞被称为胚胎干细胞,是由胚胎内层细胞形成的未分化细胞,具有未确定分化能力。
经过定向诱导分化,可以分化为人体各器官的各种细胞类型。
1.2 什么是多能干细胞转分化多能干细胞转分化指的是将已经分化形成某一种细胞的成年细胞,重新转化为多能干细胞的过程。
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得到更多的多能干细胞,这将有利于治疗一系列疾病,如血液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1.3 因子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分化的意义因子是多能干细胞转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作用在于“重置”细胞的基因表达,使其重新获得未确定分化能力。
这一技术可以为人类基因医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和造福于人类。
二、因子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分化的机制2.1 因子作用的四个阶段因子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调整基因表达,识别基因编码,激活表观遗传机制,分化为干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因子通过调整某些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向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发展。
2.2 识别基因编码在因子作用的过程中,其可以识别并特异性地结合到一些基因的调节区,从而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
例如,转录因子Oct4与Sox2结合后,能激活Nanog表达,进而促进细胞向多能干细胞分化的方向转化。
2.3 激活表观遗传机制因子作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激活表观遗传机制。
表观遗传机制指的是通过改变DNA染色质结构和化学修饰,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
因子通过诱导表观遗传机制的活化,可以重塑细胞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而开启向多能干细胞转分化的过程。
干细胞的分化与功能鉴定技巧

干细胞的分化与功能鉴定技巧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具有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干细胞分化和功能鉴定是研究干细胞特性和应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干细胞分化和功能鉴定的技巧和方法。
1. 干细胞的分化过程干细胞分化是指干细胞从原始状态向特定细胞类型的定向发展过程。
分化过程受到许多内外部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内信号通路、外界环境和遗传因素等。
在研究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利用特定的培养条件和信号通路激活剂可以促进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目标细胞类型。
2. 干细胞的功能鉴定干细胞的功能鉴定是评估干细胞特性和功能的过程,包括干细胞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功能表现等方面的评估。
常用的功能鉴定方法包括细胞标记、细胞活力测定、基因表达分析和细胞特定功能实验等。
3.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干细胞分化与功能鉴定表观遗传学是一种研究基因组范围上的染色质状态调控的学科,其在干细胞分化和功能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通过分析特定的组蛋白修饰模式和DNA甲基化水平,可以鉴定干细胞的特异性和定向分化程度。
同时,表观遗传学的方法还可以用于预测干细胞的潜在功能和应用前景。
4. 基于转录组学的干细胞分化与功能鉴定转录组学是研究全基因组的转录水平的学科,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揭示细胞在不同分化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模式。
在干细胞分化和功能鉴定中,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干细胞和目标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可以发现关键的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从而深入研究干细胞的分化机制和功能特性。
5. 干细胞的细胞标记与追踪技术干细胞的细胞标记和追踪技术是研究干细胞分化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细胞标记技术包括荧光标记、放射标记和发光标记等,这些标记方法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分析仪器检测到,从而追踪干细胞在体内外的分化和迁移过程。
6. 干细胞的细胞活力测定技术干细胞的细胞活力测定是评估干细胞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干细胞分化和功能鉴定过程中,通过测定细胞的代谢活性、增殖能力和存活率等参数,可以了解干细胞的状态和生理特性。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立项项目清单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立项项目清单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2012CB910100 代谢相关蛋白质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赵世民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10200 天然免疫应答相关蛋白的鉴定、结构与功能舒红兵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2012CB910300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性发现其底物、发掘新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秦钧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2012CB910400 重要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配体发现刘明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10500 植物表观遗传机制与重要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研究沈文辉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10600 蛋白质定量新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10700 肿瘤发生发展中关键蛋白的功能与调控肖智雄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12CB910800 炎症诱导肿瘤的分子调控网络研究林安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2012CB910900 植物表观遗传调控及其在重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结构基础研究邓兴旺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911000 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 Sarah Perrett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11100 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于晓方吉林大学教育部2012CB911200 端粒相关蛋白对人类重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刘俊平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921300 极端条件下量子输运的研究和调控牛谦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921400 异质界面诱导的新奇量子现象及调控龚新高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21500 人工微结构材料中光、声以及其它元激发的调控彭茹雯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921600 受限空间中光与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调控及其应用贾锁堂山西大学山西省科学技术厅2012CB921700 功能关联电子材料及其低能激发与拓扑量子性质的调控研究鲍威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2012CB921800 全固态量子信息处理关键器件的物理原理及技术实现肖敏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921900 光场调控及与微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王慧田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22000 氧化物复合量子功能材料中的多参量过程及效应陆亚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2012CB922100 囚禁单原子(离子)与光耦合体系量子态的操控詹明生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2200 纳米金属材料的多级结构制备及优异性能探索研究卢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2300 纳米材料功能化宏观体系的构筑和性能研究姜开利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932400 光功能导向的硅纳米结构高效、可控制备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张晓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2500 肝癌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杨祥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2012CB932600 纳米界面生物分子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及其在前列腺癌早期检测中的应用樊春海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2700 新型高性能半导体纳米线电子器件和量子器件徐洪起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932800 高比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关键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杨辉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32900 纳米结构材料在先进能源器件应用中的表界面问题研究王春儒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3000 基于扫描探针技术的纳米表征新方法研究白雪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3100 高频磁性纳米材料的电磁性能调控及其在磁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薛德胜兰州大学教育部2012CB933200 高效节能微纳结构材料体系研究杨振忠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3300 基于纳米技术的肺癌早期检测研究赵建龙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33400 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可控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石高全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933500 面向高性能计算机超结点的关键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研究郑婉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3600 多级微纳结构生物活性材料促进骨组织快速修复的研究刘昌胜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33700 新型铜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和器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肖旭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2012CB933800 仿生可控粘附纳米界面材料张广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2012CB933900 纳米材料在骨、牙再生修复中的生物学过程研究林野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934000 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抗肿瘤纳米材料设计和机制研究聂广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2012CB934100 微纳惯性器件运动界面纳米效应基础问题研究刘晓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CB934200 新型微纳结构硅材料及广谱高效太阳能电池研究李晋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34300 基于纳米材料的太阳能光伏转换应用基础研究戴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2012CB944400 雌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分子基础孙青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2012CB944500 心脏与肝脏发育和再生的遗传调控研究彭金荣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944600 生殖细胞基因组结构变异的分子基础金力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2CB944700 排卵障碍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研究陈子江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12CB944800 植物胚乳发育及储藏物质累积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薛红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44900 辅助生殖诱发胚胎源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机制研究黄荷凤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945000 上皮组织的形成、更新及其调节机理朱学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45100 血管发育和稳态维持的遗传及表观遗传机制杨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2012CB955200 东亚季风区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机理与预测研究刘征宇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955300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黄建平兰州大学教育部2012CB955400 全球变化与环境风险关系及其适应性范式研究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2012CB955500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适应机制研究刘起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2012CB955600 太平洋印度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调控作用谢尚平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2012CB955700 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黄季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55800 气候变化经济过程的复杂性机制、新型集成评估模型簇与政策模拟平台研发王铮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012CB955900 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区域适应研究宋连春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2012CB956000 全球变暖下的海洋响应及其对东亚气候和近海储碳的影响袁东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56100 湖泊与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生态恢复对策研究沈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56200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机理及其影响研究马柱国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12CB966300 神经分化各阶段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网络研究及其转化应用章小清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2012CB966400 人多能干细胞向胰腺β细胞和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机制研究邓宏魁北京大学教育部2012CB966500非整合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及相关技术用于β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研究潘光锦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科院2012CB966600 中胚层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的机制与功能研究冯新华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2CB966700 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网络沈晓骅清华大学教育部2012CB966800 干细胞分裂模式和干细胞干性维持的机制研究高维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66900 体内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分化及其调控相关组织干细胞的机制研究李保界上海交大教育部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2012CB967000 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刘强中山大学教育部2011年生命科学部资助重点项目清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8 项目名称: 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网络 首席科学家: 沈晓骅 清华大学 起止年限: 2012.1至2016.8 依托部门: 教育部 2 / 18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干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伴随着表观遗传状态、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的改变。多能干细胞(包括ESCs和iPSCs)代表哺乳动物细胞的一种最初状态 (ground state),被看作是了解分化过程的起点和关键。因此,对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和其中的分子及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是生命科学和再生医学领域的核心。本项目要探索的最终科学问题是:表观遗传机理如何控制多能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表观遗传机制逐步限制细胞分化和发育的潜能。多能性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必须经历一系列表观遗传状态的改变和中间状态直至谱系确立。在此过程中,表观遗传图谱是如何建立的?换而言之,组织特异性的信号因子、转录因子和RNA分子是如何作用于表观遗传酶机器,引导其建立细胞类型特异性的表观遗传修饰图谱?一旦图谱建立,细胞特有的表观遗传修饰图谱是如何解读的?即细胞特有的表观遗传修饰图谱是如何决定基因表达和细胞谱系命运的?多能性干细胞受内、外信号的影响而选择不同命运。那么,多能干细胞在分化成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网络有何异同?另外,细胞培养并不能完全反映个体发育的规律。那么,同组织类型的细胞在体外分化和体内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有何异同?虽然小鼠是研究干细胞分化和哺乳动物发育极佳的模式动物,但是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需要对人类的组织细胞分化有很好的认识。那么,从进化角度来看,表观遗传调控网络在人和小鼠等物种间有何异同性?如何指导人类多能干细胞在体外高效定向分化为近似于体内发育的各种功能细胞,并促进它们的功能成熟及提高修复损伤器官的能力? 寻找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答案,将加深对干细胞定向分化和生命个体发育调控规律的认识,为建立能应用于再生医学的定向分化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2、主要研究内容 围绕以上科学问题,我们以表观遗传学调控为中心,综合运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蛋白组学及基因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体外和体内干细胞分化过程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首先,以多能干细胞向包括神经外胚层、心血管中胚层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为模型,在已建立的分化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报告基因分离出高纯度的各分化组织细胞系。 在以上不同的分化过程中,构建以表观遗传因子为中心的分子调控网3 / 18
络,解析单细胞及多细胞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和表观遗传修饰谱,研究信号通路、转录因子、非编码RNA和表观遗传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互作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的影响。这些以表观遗传因子为中心的蛋白-RNA-DNA相互关联的机制及其对全基因组转录谱的影响作用,我们通称之为表观遗传调控网络。我们将不仅从宏观系统水平上认识分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转
录和转录后调控,而且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几个关键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学酶机器、microRNA和长链ncRNA对以上分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分化系统的比较,了解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谱系是如何被确立的,寻找影响定向分化的共通的和特异的调控机制。 利用报告基因、基因敲入和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在体内组织发育中的作用。通过从分化组织细胞类型、动物体内外和物种进化三个维度上比较表观遗传调控网络的异同,鉴定出影响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关键调控机制和调控分子。最后研究如何操控以上关键调控因素,获得高效、安全地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细胞的新手段,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4 / 18
二、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本项目将建立一支高学术水平的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人和小鼠在体内和体外研究系统的优势和互补性,重点研究多能干细胞向三种不同模式细胞分化的以表观遗传调控为中心的分子机制。在多细胞或单细胞水平上,解析多能干细胞向三种不同模式细胞分化的、细胞特有的调控因子与表观遗传因子间相互作用的图谱,解析全基因组表达谱和表观遗传修饰谱,构建以调控因子与表观遗传因子的互作为中心的、关联表观遗传修饰和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找到控制不同分化方向的调控网络的共通点和特异性,全面系统地认识表观遗传调控对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外及不同谱系分化、发育中的作用。筛选调控上述分化过程的关键调控因子(包括表观遗传因子、非编码RNA、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通过综合调控若干关键因子来优化各分化体系,为人工操控干细胞命运,建立高效、安全的定向分化手段提供线索,为干细胞疗法的临床实现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在相关领域取得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突破,力争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形成能够持续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提升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学科的发展。
2、五年具体目标 (1)建立人和小鼠多能干细胞 (ESCs / iPSCs) 向神经外胚层、心血管中胚层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和纯化体系。 (2)构建若干基因敲入(knockin) 和报告基因的小鼠模型,为研究在动物体内表观遗传机制对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的调控提供实验平台。 (3)绘制并比较体内外各模式细胞的全基因组表达图谱(包括蛋白编码基因、microRNA和长链ncRNA)和表观遗传修饰图谱。 (4)建立关联蛋白、DNA和RNA 的三维调控网络,并解析细胞特异的调控因子(包括蛋白、长链ncRNA和microRNA)与表观遗传机制的相互作用。 (5)构建、整合及比较不同分化方向及状态的细胞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全面、动态地认识细胞命运决定和细胞谱系的特异性与稳定性维护的分5 / 18
子机制。 (6)找到影响干细胞分化和命运决定的若干关键调控因子(蛋白、microRNA或长链ncRNA);实现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脊髓运动神经元、心肌、血管等组织和生殖细胞的高效定向分化。 (7)预期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影响因子IF>5)发表论文30~50篇,力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包括Cell、Nature和Science等)发表论文 3~6篇。 (8)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干细胞研究梯队,争取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5名,并申报专利3~5项。 6 / 18 三、研究方案 1、总体学术思路
本项目将以人和小鼠多能干细胞及小鼠体内干细胞为模型,来探讨生物发育和细胞分化的内在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建立高效、安全的干细胞定向分化体系(如图1)。
图1、总体学术思路 我们将对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的三种模式细胞谱系进行研究,包括神经外胚层和心血管中胚层在内的两类体细胞以及生殖细胞。利用并优化现有的分化手段来建立分化的模式细胞系,研究和比较它们在未分化及分化状态下的信号通路、转录、转录后和染色质水平上的调控,建立以表观遗传调控为中心的涉及蛋白、DNA和RNA 相互作用及转录表达的四维调控网络(通称为表观遗传调控网络)。同时,我们将建立报告基因与基因敲入、敲除的小鼠品系,通过分离体内干细胞, 从个体发育的角度深入研究以表观遗传调控为中心的调控网络如何控制动物体内的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细胞的形成。 7 / 18
比较不同分化系统和体内、外发育模型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找到控制多能干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的机制的共通点和特异性。不仅要找到更多控制细胞命运的关键因子,包括转录因子、microRNA、ncRNA和表观遗传因子, 并且全面综合地认识它们如何作用于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影响转录表达,最终决定细胞谱系及功能。通过比较人与小鼠同类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的异同, 从进化的角度理解这一调控网络的演变。本项目的立项将为我们人工操控细胞命运提供新的线索和理论依据,并将最终促进细胞疗法的临床运用。
2、技术途径 我们将利用最前沿的技术平台,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及系统生物学方法,全面系统及深入地认识控制多能干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的分子及表观遗传机制。依据体内组织器官发生的规律,我们将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细胞,通过组织特异性荧光蛋白报告细胞系及表面抗原,分离纯化各分化阶段的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细胞,初步建立一个稳定的高效诱导分化方案,为研究分子机制提供细胞基础。 PRC2主导的H3K27的三甲基化(H3K27me3)代表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抑制机制。它们调控几乎所有与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发育过程,包括神经、心血管及生殖器官的形成,对ESCs的分化起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我们将以PRC2为中心,研究表观遗传学调控在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和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我们将用一种新的手段,利用生物素(biotin)和FLAG双标计内、外源的PRC2, 来对PRC2复合物进行蛋白质组学(tandem protein complex purification coupled with mass spec microsequencing)、基因组学 (RNA-seq、ChIP-seq和RIP-seq)、分子及细胞、生物化学的分析。我们首先利用人和小鼠ESCs的分化模型,研究PRC2在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中如何与蛋白、RNA和DNA结合和相互作用。在利用体外细胞培养的同时,我们将建立基因敲入的(knock-in)小鼠品系,表达受内源启动子控制的生物素 (biotin) 和FLAG双标计的PRC2蛋白, 为研究动物体内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此外,利用我们在小鼠PRC2表观遗传学和microRNA系统方面的优势,我们将建立一系列转基因小鼠品系,使它们既有神经、心血管或生殖细胞特异性荧光蛋白报告体系,也同时表达带标记的PRC2组分或条件性microRNA全敲除系统,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和microRNA在体内发育中的作用。 对以上体外、体内不同分化模型及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利用单、多细胞microRNA和转录组分析技术(single-cell RNA-seq),全面分析多能干细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