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合集下载

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牧草培育的果园土壤中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结果表明,牧草主要影响磷的吸附定量和解吸特性,并存在以下结论:1)在植物营养度分析法中,牧草主要影响可利用态磷的数量;2)随着牧草多样性的增加,磷的可利用性也会增加;3)不同牧草种类对磷的吸附特性也不一样;4)牧草可能具有选择性吸附磷,会增加土壤中可用性磷的数量,从而改善植物营养素的吸收。

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果园土壤中磷的分布特征,从而有效改善土壤肥力。

关键词牧草、磷、吸附、解吸、植物营养度分析法正文引言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重要元素,也是农作物高产和品质改良的重要因子。

不同作物对磷元素的需求量不同,而土壤中磷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 pH、种植方法、植物种类和加入的肥料等(Baker et al.,2009; Luo et al.,2013)。

当前,许多土壤磷研究集中在森林和农田土壤中(Carpenter-Boggs et al.,2008),而果园土壤不同牧草培育条件下的磷吸附和解吸特性的研究少有报道,因此,有必要探讨不同牧草对土壤磷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市的果园为实验区,收集了不同牧草的土壤样品,共六个果园土壤样本,包括水苔草(Achillea millefolium),藜芦 (Lolium multiflorum ),紫草(Trifolium pratense),小麦(Triticum aestivum),燕麦(Secalecereale),甘草(Glycyrrhizaglabra)。

使用植物营养度分析法分析收集的土壤样本中磷的可利用性。

通过测定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化学态,测试其可利用性。

收集的土壤样本进行pH测定。

在收集的样本中添加食用盐(NaCl),使用2g/L的食用盐溶液,测试其可利用性。

结果和讨论可利用态磷的数量受牧草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所有样本中,水苔草、藜芦和紫草的可利用性磷含量明显高于小麦、燕麦和甘草。

土壤磷的固定

土壤磷的固定

土壤磷的固定
土壤磷的固定是指将土壤中的可溶性磷转化为难溶性磷盐,使其在土壤中固定不易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的过程。

土壤磷的固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的:
1. 吸附固定:土壤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能够吸附和固定磷离子。

磷酸盐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与土壤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形成静电吸附作用,使磷离子附着在土壤颗粒表面,形成吸附固定的状态。

2. 沉淀固定:土壤中的磷酸盐与钙、镁、铁等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颗粒沉淀,从而固定磷在土壤中。

3. 矿物转化:土壤中的磷酸盐可以与土壤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矿物,从而固定磷在土壤中。

常见的矿物转化反应包括磷灰石转化为氟磷灰石、铝磷酸盐或镁铝磷酸盐等。

4. 微生物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参与磷的固定过程。

一些微生物能够分泌有机酸、胞外多糖等物质,与磷酸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有机磷络合物,从而固定磷在土壤中。

综上所述,土壤磷的固定是通过吸附固定、沉淀固定、矿物转化和微生物作用等方式实现的。

这些固定过程能够使土壤中的磷离子转化为不易溶解的形态,降低磷素的有效性,对土壤磷循环和植物磷吸收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磷吸杂原理及过程

磷吸杂原理及过程

磷吸附是指磷元素在土壤或水体中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过程。

磷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环境问题。

因此,磷吸附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修复和水质管理手段。

磷吸附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吸附剂的性质和磷的形态。

1. 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通常是土壤或水体中的固体颗粒,如矿物质、有机质等。

吸附剂的性质包括表面电荷、表面积、孔隙结构等。

正电荷的吸附剂表面有利于吸附磷,因为磷酸根离子(PO4-)带有负电荷,与正电荷相互吸引。

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较大的吸附剂有更多的吸附位点,能够吸附更多的磷。

2. 磷的形态:磷在水体中存在多种形态,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

无机磷主要包括磷酸盐、磷酸和亚磷酸等,有机磷主要是有机物中的磷酸酯。

不同形态的磷对吸附剂的亲和力不同。

一般来说,无机磷比有机磷更容易被吸附。

磷吸附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吸附和解吸。

1. 吸附:磷在水体中以磷酸根离子(PO4-)的形式存在,
当磷酸根离子接近吸附剂表面时,会与吸附剂表面的正电荷相互吸引,发生吸附。

吸附过程中,磷酸根离子与吸附剂表面形成化学键或物理吸附,将磷固定在吸附剂表面。

2. 解吸:磷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吸附的磷也可以从吸附剂表面解吸出来。

解吸过程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pH 值、温度等。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吸附的磷可以重新溶解到水体中。

总的来说,磷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吸附剂性质和磷的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磷吸附的原理和过程有助于理解磷在环境中的行为,为磷的环境修复和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施肥下稻田土壤胶体磷的释放及运移规律开题报告

不同施肥下稻田土壤胶体磷的释放及运移规律开题报告

不同施肥下稻田土壤胶体磷的释放及运移规律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稻田土壤是中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耕地类型之一。

而稻田对磷的需求尤为突出,因此磷素肥是稻田主要的肥料种类之一。

然而,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磷的累积,导致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此,研究施肥对稻田土壤胶体磷的释放和运移规律,探索提高稻田肥料利用率及有效利用肥料,对于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该研究主要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胶体磷的释放和运移规律,为中国稻田磷素肥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介绍稻田土壤胶体磷的来源和特性,分析其对于稻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胶体磷的释放和运移规律,如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胶体磷形态和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肥料施用方式对胶体磷的影响等。

3. 分析稻田土壤胶体磷的运移途径和动态变化规律,如胶体磷在土壤颗粒中的分布情况,磷的吸附与解吸过程等。

4. 探究稻田土壤胶体磷与水分的关系,分析水分对胶体磷的影响和胶体磷对水文规律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模拟和野外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采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稻田土壤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有机碳含量、pH值和胶体磷的分析,揭示不同施肥条件下胶体磷的释放和运移规律。

同时,采用地下水位观测和土壤湿度测试等现场监测方法,观测稻田土壤胶体磷与水分的关系。

五、研究意义1. 通过本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胶体磷的释放和运移规律,为制定稻田磷素肥的合理使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 进一步了解稻田土壤胶体磷与水分的关系,揭示稻田水文过程中的胶体磷动态变化规律,促进稻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地下水保护。

3. 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稻田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土壤环境和减少水质污染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论文结构本文将包括以下分章节: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

紫色土对磷的吸附与解析特征

紫色土对磷的吸附与解析特征

紫色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分析摘要:随着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关键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的磷,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需要找一种合适的基质来吸附磷,以降低磷的浓度。

在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选择紫色土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按速率均分为快、慢、动态平衡3 个阶段,磷吸附量和解吸量随反应时间而增加,磷吸附量与泥沙中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磷解吸量与泥沙中砂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细颗粒物质(粘粒和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紫色土磷吸附-解吸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湖泊水库发生富营养化的区域一般要同时具备以下特征: 氮磷营养物质水平达到湖泊富营养化标准水平,水深不超过10m, 平均流速小于0. 05 m / s, 而且水温在10~ 25O C之间, 气候温暖、日照充足等。

[ 1]磷是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关键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磷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是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时,它又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因子。

由于过量施磷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难以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每年施入农田的磷远超过植物所需要的磷,导致大量的磷累积在土壤中。

累积在土壤中的磷通过径流和渗漏流失进入水体,对地表和地下水构成威胁,农田磷素流失是引起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种要因素,由于磷素的流失而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由于农业磷肥的广泛使用, 在土壤中积累了相当数量营养物质, 它们可随淹没排水释放P进入库区水体, 必然导致水体磷含量的增加, 加大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趋势。

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危害主要有:富营养化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而水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则可能造成局部溶解氧的过饱和。

水稻土微团聚体吸附磷后对Cu 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水稻土微团聚体吸附磷后对Cu 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 . Istt o eore ,E oyt n ni n n f gi l r, 1 ntue f sucs css m adE v omet r u ue i R e r oA c t
2 oeeo cecs aj gA r ut a U i r t, aj g20 9 ,C ia .C l g f i e,N n n gi l rl n esy N ni 0 5 hn ) l S n i c u v i n 1
Ab t a t sr c :S z a t n fmi r・ g r g tso p c l a d ol o ah a e r go r ba n d b l a o i d s e so n i f ci so c o a g e ae f y ia d y s i f m T i u L k e in wee o t ie y u t s n c ip r in a d er o t p r r f z n d yn . Th f c o h s h t n t e s r t n a d s b e u n e op in o u i h s c o a g e ae s s e so sw r r e —rig o e ef t fp o p ae o h op i n u s q e td s r t fC “ n t e e mir - g r g t u p n in e e e o o i v sia e y e ul r m me h d S r t n b h v o fCu b olmir ・ g rg t sf td F e n l h a s r t n ioh r n e t t d b q i b i t o . o pi e a iro “ y s i g i u o co a g e ae t ru d i d o i st e m. T e i e c p o h

土壤磷的固定机制

土壤磷的固定机制

土壤磷的固定机制
土壤磷的固定机制是指土壤中的磷被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因素吸附、结合和沉淀,从而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

土壤磷的固定是土壤中磷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磷的固定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吸附固定:土壤中的铁、铝、钙等金属离子可以与磷酸盐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或者与磷酸盐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被吸附在土壤表面或土壤颗粒上,难以被植物吸收。

2. 结晶固定:土壤中的钙、镁等阳离子可以与磷酸盐离子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从而固定土壤中的磷。

3. 有机质固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与磷酸盐离子形成有机质-磷酸盐复合物,从而固定土壤中的磷。

4. 微生物固定: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吸收和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磷固定在微生物体内,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磷供应。

土壤磷的固定机制对土壤磷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土壤磷的固定机制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壤磷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生产力。

土壤中的磷素的转化特点与提高有效性措施

土壤中的磷素的转化特点与提高有效性措施

湿度
土壤的湿度直接影响着无机磷的生物有效 性。土壤水分充足,土壤无机磷的有效性 高,在土壤含水量低的情况下,磷酸根离 子的有效扩散系数小,移动慢,伴随着土 壤含水量的增加,磷酸根离子由非根际土 向根际土扩散量增加。高含水量条件有利 于土壤磷由易溶态向难溶态转化,低含水 量条件下转化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高 含水量条件下转化率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
施肥位置
土壤质地越细,固定的磷肥越多。从化学反应 速度与反应物表面积大小之间的相关性也可推断 出这一点。如果将粉状磷肥撒施或耙入而不是条 施到土壤中,磷肥便暴露出较大的表面。因此比 起条施等量肥料固定得更多。条施减少磷肥与土 壤的接触面积,固定的磷也随之减少。
有效的施用磷肥方法
1、早施:农作物在苗期吸收磷最快,要占生长期吸收总 磷的一半,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即使后期再补 点击添加标题 施,也很难挽回缺磷的损失,故苗期不能缺磷; 2、细施: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 打碎过筛,以利根系吸收; 3、集中施:应穴施、条施、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的周 围,即可减少与周围土壤的固定,又有利于根系吸收; 点添加标题 4、与有机肥混合施:磷肥,特别 是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混 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农作物能利用的有 效磷; 点击添加题
土壤组分 及其性质
(三)土壤质地不同,固定磷的数量也不同。粘粒含量多比含量少的土 壤固定更多的磷。换言之,同一类型粘粒可暴露的表面积越大,对磷的 固持能力越强。 点击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标题
点添加标题
点击添加题
二、pH值的影响
土壤pH值对可溶性磷固定的数量和方式有很大影响。铁铝氧化 物对磷的吸附随着pH值上升而降低。三水铝石(γ -Al(OH)2) 在pH4~5之间吸附最多的磷。针铁矿(α -FeOOH)在 pH3~12之间对磷的吸附稳步减少。 粘土矿物在pH值大于4时会引起 Al3+的水解,从而增加磷的吸 点击添加标题 附。但如果像很多蛭石那样在晶层存在羟基铝聚合物,那么提 高pH值会降低磷的吸附。 在pH值为6~6.5时,大多数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最高。低pH值 时,磷与铁铝及其水化氧化物发生反应而被固持。随pH值上升, 这些反应物的活度下降,直到pH 6~6.5时磷活度达到最高为止。 pH值在7以上时,土壤中的钙、镁离子及它们的碳酸盐使施用 的磷沉淀,使其有效性再度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