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一周年寄语
读书者言(十首)

读书者言(十首)作者:马凯来源:《月读》2013年第01期编者按:今年元月,《月读》杂志迎来了它一周岁的生日。
值此《月读》创刊一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同志应约将其所写一组七绝诗——《读书者言(十首)》交由本刊登载。
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倡党员干部多读书。
马凯同志以诗的形式总结自己对读书的认识,生动形象地回答了“为什么读书”以及“怎么读书”的问题。
其一书籍书山顶上三重境①,生命途中一盏灯。
润雨春风何惬意,良师益友伴终生。
其二开卷推门满院尽芳菲,莠草残枝未掩辉。
采蜜溢香常醉客,成灰腐朽可当肥。
其三好书好书不厌百回读②,常品常新味道殊。
但有家珍能饱眼,粗茶陋室也心足。
其四精读美酒从来后酿成,齿香细品味无穷。
溯源推本须自悟,功到悠然一点通。
其五泛读一目十行随意翻,日积月累眼天宽。
门牌号码心中记,待到须时信手拈。
其六勤学枕边厕上三余后③,翰海神游好快哉。
月下贪吟嫌夜短,梦中呓唤取书来。
其七好问似无疑处敢存疑④,细辨求真韧不移。
惑解惑生无止境,学焉问也本相依。
其八购书熙熙书市难移步,满架琳琅目不暇。
沙里淘金人自乐,七折八扣捧回家。
其九裁书环壁中央处处堆,忍心无奈下架谁。
左筛右选七八册,放入筐中又取回。
其十用书书到用时方恨少⑤,高阁束置却嫌多。
践学相长读无字⑥,处事为人仰圣哲。
【注释】①三重境:真境、善境、美境。
②好书不厌百回读: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有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③三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④似无疑处敢存疑: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有云:“读书先要学会疑。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宋陆九渊《语录》:“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清杜文澜编《古谣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践学相长读无字:周恩来总理曾撰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提倡既要读有字的书,又要读无字的书,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我心中的好大一棵树——祝贺《柴达木开发研究》创刊二十周年

我心中的好大一棵树——祝贺《柴达木开发研究》创刊二十
周年
程起骏
【期刊名称】《柴达木开发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我在柴达木工作了三十个春秋,对盆地总有一份难忘的眷恋,此情越老越深。
那冰雪覆盖的昆仑,无边无际的瀚海,像把我的魂儿留下了一般。
多少往事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心中总觉得有话要说。
说与谁听?《柴达木开发研究》的问世,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我的有些话就说给它听。
于是,我成为这份期刊最忠诚的读者和最早的撰稿人之一。
【总页数】1页(P6)
【作者】程起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44
【相关文献】
1.立足柴达木再创新业绩r——祝贺《柴达木开发研究》创刊30周年 [J], 巴明德
2.再铸辉煌的昆仑文化——祝贺《柴达木开发研究》创刊二十周年 [J], 任玉贵
3.立足海西放眼世界——《柴达木开发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致辞 [J], 《柴达木开发研究》编辑部
4.你贮藏着柴达木的一切,折射的光芒无限——祝贺《柴达木开发研究》创刊20周年 [J], 李玉真
5.为开发柴达木作出更大的贡献——为纪念《柴达木开发研究》创刊一周年而作[J], 方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创刊五周年之际

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创刊五周年之际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正>时光悄然而逝,本刊自1999年1月问世以来,已风雨兼程、栉风沐雨五个春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新时期劳动保障事业的蓬勃发展而茁壮成长。
回首来路,我们思绪万千,感触良多。
创刊伊始,我们确立了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和培育劳动保障的正确舆论导向,指导和推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作的办刊宗旨。
五年来,我们殚精竭虑,努力耕耘,紧扣时代的脉搏,紧跟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步伐,力求及时全面反映最新的劳动保障工作动态,交流各地的工作经验,第一时间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传递给广大读者。
《本刊特稿》栏目里,我们及时发布劳动保障最新动态,刊发国家和部委领导的重要讲话;
【总页数】1页(P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9.2
【相关文献】
1.春风化雨五周年——写在广东华人书法院创刊五周年并亚太书法周刊创刊之际[J],
2.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天津人大》创刊一周年之际 [J],
3.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20周年之际 [J], 赵世林
4.砥砺奋进20载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江津日报创刊20周年之际 [J],
5.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创刊18周年之际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远生——精选推荐

(1)生平及新闻经历:黄远生(1885—1915)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出生于书香世家。
早年就读于南浔公学,曾祖父黄凤楼是道光年间进士,在安徽做过知县、同知。
三个叔伯父均为举人,父亲黄儒藻也是秀才出身,并在宁波办过洋务。
黄远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发蒙时期广涉经史子集,家里还特地请了一位外籍女教师教他学习英语。
他十四岁(1899)时考秀才未中。
十五岁(1900)时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只得变卖田产,作为生活费和进入浙江南浔公学读书的学费,假期则寄居在亲戚家。
十八岁(1903)时,他参加德化县试,考中秀才,同年秋中举人,为江西省第七名。
次年他参加了清朝的最后一次会试,高中进士。
同榜中进士的有沈钧儒、叶恭绰等知名人士。
这是中国最后一批进士,而黄远生是其中最年轻的,当时还不满二十岁。
但他弃官不做,留学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1909年回国被清政府任命为邮传部员外郎兼参议厅行走和编译局纂修官。
公事之余他还从事报业活动,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
此时李盛铎以北洋五大臣之一赴西欧考察宪政归国,他对黄远生说:“西洋方面那些熟悉近代史和国际情况的,大都是报馆撰述人员,你如果干这一行,将来一定是位名记者。
”他本来就厌倦官场,深恨清朝的腐败,于是接受了李盛铎的建议,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辞去官职,专门从事新闻工作。
1912年在北京创办并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记者生涯。
其后编辑梁启超主编的《庸言》月刊,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和《小亚细亚》的特约记者,还常在《东方杂志》、《论衡》杂志、《国名公报》上发表文章。
黄远生正是从事新闻工作只有三四年的光景,但他以深厚的中西学基础、高超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成为民初新闻记者的巨臂,被誉为“报界之奇才”,与刘少少、徐彬彬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
袁世凯称帝期间,袁氏想借重他在舆论界得声望,聘他担任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上海版总攥述。
《运动》杂志创刊一周年战略发展研讨会暨第一届年会

唪育报等 多家知名媒体 采访报道 了本次活 动 。
( 运动 杂志创干 一 周年 战略发展研讨会 暨第一届年 I J
运动 杂志社于 2 1 年1 n3 日在北 京体 育大学举 办了 “ 运动 》杂 志创 刊一周 0 0 o 0 殳 战略研讨会暨第 一届 年会 ”。指导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 育司 .教 育部体 育卫生- 展 术教育司的相关领导 ,专 家指导委员会 代表 ,北京体 育大学校领导 ,北京体 育大学 出J
吐,工作站站长及 其他 嘉宾 出席 。 国家 体育 总局 青 少司朱英 处长 、教 育部体 卫 艺司体 育处王 龙副处 长 、国家体 育 总J
竞 技体育 司训练处袁 守龙副处长分别 作 了重要讲话 。各位领导对 运动 杂志创刊一周: 表 示祝贺 ,充分肯定 了 运 动 杂志一年来取得 的成绩 ;同时 ,对 《 运动 杂志提 出了; 发展 意见 ,要求 运 动 杂 志坚持 办刊 宗 旨,进一步服务体育各个领域 ,及 时整理 、
嘀、刊发优秀 的学术成果 ,搭建知识共享 与交流 的有力平来基本设想 ,各 工作站站长分别就征文组稿 、宣 性广 、举办论坛 、栏 目设 置等 运动》杂志发展 的若干重大 问题作 了主题发言 ;同时 ,
议集体讨论 了 《 运动 杂 志2 1 年热点话题 、重点征文事宜及工作站管理 办法 。新华 社 0 1
在苏州必做的十件事情

在苏州必做的十件事情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苏州》
【年(卷),期】2008(000)021
【摘要】在天堂苏州,你不得不做哪些事情?在《现代苏州》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本刊与苏州手绘地图工作室联合举行读者主题荐评活动——“你在苏州必做的十件事情”。
如果你有好的推荐,欢迎来电来函,本刊将陆续刊出“你心目中的在苏州必做的事情”,最后由评委在读者荐评人气的基础上,评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在苏州必做的十件事情”,并赠送相关礼品;同时组织人员进行体验,一同去享受最有代表性的十件事情所带来的欢乐和熨帖。
【总页数】2页(P16-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在苏州必做的十件事情 [J],
2.在苏州必做的十件事情 [J],
3.今年企业必做的十件事 [J],
4.2007年企业必做的十件事 [J],
5.生活防雷注意十件不要做的事情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色电信史知识拓展

红色电信史知识拓展一、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32字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当担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二、红色电信精神:听党指挥、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崇尚科技、变革创新、安全畅通。
三、红色电信史中毛主席三次题词:1.“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毛主席1940年为《通信战士》进行的题词。
1940年1月,在王诤倡导下创办一个通信刊物《通信战士》,并请毛主席题写了刊名。
王诤亲自写了发刊词,并给创刊号题词:"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一点一滴的实际工作,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通信战士》创刊一周年的时候,王诤又请毛主席题了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毛主席的题词,一直传诵至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通信战士。
2.“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通讯材料的自制就是证明”1940年7月初,军委三局决定在建厂两周年之际,为检阅成绩,总结经验,举办通信器材展览会。
展览会会场设在三局大礼堂,展出了自制生产设备、无线电收发报机以及各种无线电元件和零部件,如可变电容器、慢动刻度盘、灯座、灯丝变阻器、线圈座、开关和电键等产品。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领导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参观了展览,并高度赞扬了通信材料厂全体同志自力更生的精神。
7月7日,王诤带着材料厂自制的收发报机,亲自前往毛主席的住地——杨家岭,向毛主席和朱德汇报工作。
听完王诤的汇报,毛主席十分高兴,当即挥毫为材料厂题词:"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通信材料的自制就是证明。
"领袖的题词,刊登在《通讯战士》1940年第4, 5期合刊上。
这给通信材料厂的全体同志及广大通信战士以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3.“人民邮电为人民”这是毛主席在1949年成立邮电部的时候提出来的口号,这就是电信人的初心。
”当时毛主席在西柏坡亲笔为筹办中的《人民邮电》报题写了报头,意味深远地诠释了邮电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为新中国邮电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集团简介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为旗帜和核心,是报刊种类齐全、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功能完备的大型报业集团。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拥有《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经济导报》、《城市信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山东法制报》、《现代交通报》等报纸和《青年记者》、《城色》、《今参考》等刊物及大众网、半岛网、山东财经网等网站,形成了以母报《大众日报》为龙头,系列子报刊网繁衍发展的母子报刊网体系。
大众报业集团同时也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多法人联合体,核心为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有广告、发行、印务、信息产业等多家公司。
集团媒体大众日报创刊于1939年1月1日,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
她的成长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农村大众报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农民报。
齐鲁晚报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头,目前已发展成为山东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的报纸。
齐鲁晚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山东省惟一的省级晚报,1988年1月1日创刊,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报头,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齐鲁晚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晚报,1988年1月1日创刊,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头,多年来一直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面最广的报纸。
齐鲁晚报勇于改革创新:在全国报界,率先实行全员招聘,率先实行卫星传版,率先实行自办发行;在全国晚报界,较早实现晚报早出,较早实现彩色印刷,较早实现多元经营,齐鲁晚报在全省17市同步印刷,日均发行量达到170余万份,年经营总收入9亿多元,年上缴利税超过3亿元。
齐鲁晚报在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稳居前10强,曾名列第三;连续八年蝉联世界报业发行二百强,2009年在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当中位居第22名,位居中国都市类媒体第一位;连续七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2011年品牌价值高达28.96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激扬文字,共同成长
——《XXXX》创刊周年寄语
丽景属春余,清阴澄夏首。又是一年春夏之交,又是一岁春
花夏木。伴随着《XXXX》第N期的铿锵足音,6月1日,我们
迎来了她的周岁生日。
字字皆心血,一年不寻常。回首去年今日,我们满怀着创新
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创办了荟萃思想与智慧、反映公司蓬勃发
展形势的内刊——《XXXX》。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引
下、在所有通讯员的戮力合作下,在全体员工的鼎力支持下,我
们与《XXXX》一路同行,携手共进。在她蹒跚的脚步里,我们
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她稚嫩的声音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逐步形成了具有矿业特色的办报风格,她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
准确、真实地记录了公司的发展脚步,笔端留下的点点滴滴都是
公司的难忘记忆。时至今日,N期厂刊累计登载文章50多篇,
征集优秀作品40余件,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目
睹了各系统的优秀业绩和先进人物的时代风采,感受到了全体员
工加快公司发展步伐的强烈愿望和满腔热忱。《XXXX》,作为一
支根植于XX矿业深厚工业土壤的幼苗,已经成长为具有莹润金
属光泽的小铁树;《XXXX》,作为一只在沉甸甸文字里兢兢起步
的雏鸟,已经张开翼展自由翱翔。
协力襄集腋,翼翼承厚裘。厂报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
支持,值此《XXXX》周岁之际,本报编辑部谨向创刊以来为刊
物进行策划指导、提出宝贵建议和提供优秀素材的各位领导和同
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万里征途远,秣马再起程。站在厂报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
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创刊宗旨,为公司全体员工奉上最及时、最准
确的企业资讯,用博大的胸怀思考感悟,用潇洒的笔触抒发情怀,
用满腔的热情续写奋发有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编辑部
二〇一三年六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