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化学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试验

化学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试验

硫磷微 胶囊悬 浮剂、%涕灭威颗粒剂和 5 5 %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的效果 。从 病薯数 、 病薯率 、 情指数 病 和鲜薯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 施用 3 %辛硫磷微胶囊悬 浮剂 7 5mL m , 0 . / 可以达到控制甘薯茎线虫病 的最佳效果
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
栽 插 时 间 :09年 5月 1 日、0 0年 5月 2 日。 栽 插 20 6 21 8
时将适量菌种( 上年收集的病 薯 晒干粉碎后 的薯 渣 ) 穴施在
栽 插 下 的秧 苗 周 围 , 后 盖 土 。 然 收 获 时 间 :09年 1 20 1月 1 日、0 0年 1 21 1月 8 日。收 获
生产。
近( 1表 2 图 1 图2 。病薯数 和病薯 率可 以直 观地反映 表 、 , 、 )
化学药剂的防效 , 病情指数反映 的则是发病程度 , 辛硫磷处理 的病薯数 、 病薯率 、 病情 指数在年份 间和 品种 间的值 都最小 ,
农药施用量及施 用方法 :0 辛硫磷用水按 1: 3% 5稀释 ,
颗 粒 剂 l m 。 O 试 验处 理 共 1 O垄 区 , 距 9 m, 距 2 m, 品 种 5 垄 0c 株 0c 每
般 危害可减产 1 % ~ 0 , 0 5 % 严重 的可造成绝产 …。 由于茎
线虫病可通过种传 、 苗传 、 土传等途径蔓延 , 从而在部分薯 区 发病逐年加重 。我 国甘薯产 区多用涕灭威 、 呋喃丹、 灭线 磷、
关键词 : 甘薯 ;茎线虫病 ; 化学药剂 ;防治
中图分类号 : 45 3 5 9 ¥ 3 . 1 . 文献标 志码 : A32 2 1 )4— 16— 2
甘薯茎线虫病在我 国南北方 薯区都可危 害 , 植株 受害后 在地上下部都可表现某种症 状 , 造成烂 种、 死苗、 烂床 、 窖 , 烂

薯类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薯类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THBiblioteka NKS感谢您的观看虫害
虫害的症状识别
薯类作物受到虫害后,会出现叶 片咬食、根茎钻蛀等症状。常见 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地老虎 等。
虫害的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气流、雨水等媒介传播 ,也可通过带菌种薯和农事操作 传播。
Part
03
薯类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薯类 作物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定期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 锌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全田喷 洒内吸性杀菌剂,如甲霜灵等。
案例二:甘薯黑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结词
症状识别
甘薯黑斑病是一种由甘薯长喙壳菌引 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甘薯的幼 苗和块根,造成死苗、烂根和品质下 降。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薯类作物的抗病 能力。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 ,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
精耕细作
保持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 ,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
生物防治
STEP 01
天敌昆虫
STEP 02
微生物农药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 数量,如瓢虫、草蛉等。
STEP 03
植物提取物
利用植物提取物对病虫害 进行防治,如苦参碱、印 楝素等。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由致病疫霉引起 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叶 片和块茎,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 。
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的苗期、成株 期均可发生。叶片受害时,初期呈现 绿褐色的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 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周围常有黄绿色 晕圈。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背 面产生白色霉层。马铃薯块茎受害时 ,初期产生褐色稍凹陷的病斑,而后 变软腐烂,有特殊的霉味。

高产条件下阜阳薯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高产条件下阜阳薯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高产条件下阜阳薯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摘要介绍了阜阳地区影响甘薯生产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从甘薯生产不同时期如育苗期、栽插期、生长期、收获贮藏期总结了甘薯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甘薯病虫害;高产条件;防控技术;安徽阜阳中图分类号 s43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46-01阜阳市是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30%以上。

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

然而近年来由于种薯的调动,甘薯病虫害发生严重,北病南移、南病北移的情况时有发生。

要想取得甘薯高产,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十分重要。

根据调查,影响阜阳地区甘薯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茎线虫病、黑斑病、根腐病、蔓割病、地老虎、蛴螬、甘薯麦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

针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在不同的示范县进行试验示范,首先选择适合本地的高产抗病品种、脱毒种薯种苗、严禁从病区购买种薯种苗、采取轮作倒茬、药剂处理等措施,效果明显。

现将高产条件下阜阳薯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如下。

1 育苗期甘薯育苗期预防和防治的病害主要对象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1]等。

防治上,一是选择抗病、耐病良种。

种植脱毒甘薯,选种抗病良种,主要有徐州18、苏薯8号、皖薯1号、商薯19、秦薯4号、徐薯25-2、阜薯24等。

二是培育无病虫害壮苗。

选择无病的田块作苗床,严格剔除有黑斑病、茎线虫病、有伤、受冻害薯块,精细选用无病种薯,采用无病薯块育苗。

三是药剂浸种及喷种。

应用5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40%多菌灵800~1 000倍液和50%辛硫磷1 000倍液混合液浸种或喷种。

2 栽插期甘薯栽插期主要防治的病虫害是甘薯茎线虫病[2]、黑斑病、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等。

防治上,一是轮作倒茬。

有病地块,可与玉米、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等互相轮作;发病严重地块隔3年以上不种红薯。

甘薯脱毒技术

甘薯脱毒技术

甘薯脱毒技术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深松改土,作成“高胖”大垄;增施农家肥,配方施肥;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增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对甘薯脱毒技术实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

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补钾的施肥原则。

一般施优质农肥45t/hm2,甘薯专用肥(N∶P2O5∶K2O∶B为9∶6∶17∶1)750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耐贮耐运、产量高、市场畅销的品种,如豫薯10、北京红、烟薯16;大力推广脱毒种苗栽植、蔓,分枝较多,蔓粗中等,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浅黄肉。

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抗病性较强,且耐贮藏性好,等,其中,主要包括: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

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主要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小象甲、小地老虎、蛴螬等,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发生,等。

具体材料详见:论文关键词:甘薯;栽培技术;脱毒技术论文摘要:分析指出脱毒甘薯种苗的应用可显著提升瓦房店市甘薯产量,总结了脱毒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松土起垄、配方施肥、品种选择、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脱毒技术在甘薯无公害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瓦房店市现有甘薯面积1万公顷左右,平均产量22.5t/hm2。

多年来,瓦房店市甘薯产量始终徘徊在22.5~24.0t/hm2,主要是由甘薯病毒病造成的。

甘薯在生长过程中感染病毒病,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种性退化,薯蔓变细,节间变长,薯小而少,薯形细长,纤维增多,食味不佳,生长势弱,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效益。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一种全世界分布广泛的植物寄生性动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种植区域,主要危害马铃薯等根茎作物,可导致茎瓤叶变黑枯死,经济损失极大。

甘薯也是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宿主之一,但往往出现子母不对应,鉴定和认定被感染者时,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实地鉴定。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可以使甘薯叶片与叶脉变黑、潮烂,也可以出现蔫萎、绿叶变白、表皮粗糙等症状。

也可能出现灰白色的病斑,病斑处经过按压或抠取时会检查到狭长的成虫或褐色的卵。

此外,甘薯根中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也可能长期潜伏,成熟者不能很容易被发现,因而检疫要特别当心,及早发现和防治。

为了准确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存在情况和治疗情况,需先进行常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同时进行模拟试验,全面分析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影响因素所造成的蔓延状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我们可以利用细胞凝聚和入侵的实验,进行靶物的分离、检测,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叶片上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及时确认病原及其传播蔓延情况,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尽早控制病害的发展和经济损失,确保农作物的平安产量。

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首先应到种植或病害发生原位查看,关注甘薯叶片是否出现植物萎蔫发黄、叶肉变黑等症状,出现有病斑的话,应将病斑取出及时浸泡,以提高动物的表观密度。

同时,应采用洗涤的方法将病斑表面的植物残渣洗净,然后仔细观察叶片表面,可以发现褐色粒状的卵、灰白色的成虫,以及褐色小虫、灰褐色小虫等,经过确认就可确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感染情况。

另外,还可以进行发芽实验,将病害发生区甘薯叶片在75℃水里浸泡,共浸泡2小时,再将其浸出,移植到湿土中,用文房四宝在植物叶片下编号,每天清洗观察包含的褐色卵和灰白色的成虫是否孵化,若有,则说明病情严重平时动物积累已达到有感染的程度。

综上所述,用于鉴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需要对植物叶片、叶肉、病斑进行一一分析查看,结合发芽实验和显微镜查看,观察褐色的卵和灰白的成虫,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时鉴定并处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甘薯上的形态。

甘薯茎线虫病抗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甘薯茎线虫病抗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相 结合的鉴 定模 式。
关 键 词 : 薯 茎 线 虫 ; 侵 入 ; 扩 展 ; 定 模 式 甘 抗 抗 鉴
中国分 类号 : 4 5 3 ¥ 3 1
文献标 识 码 : B
然诱发 鉴定 法 ; 片接种线 虫钌 红染 色鉴定法 ; 薯 室 内人 工 接 种 鉴 定 法 。 1 1 病 地 自然 诱 发 鉴 定 法 . 于 5月 中 下 旬 栽 插 , 小 区 5株 , 隔 1 每 每 0个 品 种 设 置 高 感 品 种 栗 子 香 作 为 对 照 。 在 1 月 中 O 下旬对每 品 种薯 块 发病 情 况 进行 调 查 , 薯块 中 在
维普资讯
R 粮 佧 物 …[, ( :-1 杂n d Cr】s 2]2 15 5 1 1 2 0 【 ‘) 2 a Fe i c u
文 章 编 号 :0 3—4 0 (0 2 0 —0 5 10 8 3 2 0 ) 1 0 0—0 2
甘 薯 茎 线 虫 病 抗 性 鉴 定 方 法 及 评 价
仨薯 在 很 多 发 展 中 国 家 是 一 重 要 粮 食 作 物 , r 在 发 达 国家 则 被 作 为 保 健 食 品 , 此 国 际 上 现 在 因 越 来 越 重 视 对 薯 的 研 究 。 据 日率 国 立 癌 症 预 防 所 研 究 指 出, 具 有 防 癌 保 健 作 用 的 4 在 O种 蔬 菜 中 薯 的效 果 位 居 第 一 。 国 内 开 发 的 保 健 型 特 用 甘 薯 具 有 明 显 的 防 癌 、 血 、 高 人 体 免 疫 力 的 作 止 提 用 。 发 达 国 家 特 别 强 调 甘 薯 食 用 保 健 品 质 , 施 不 或 减 低 农 药 施 用 量 , 轻 环 境 污 染 , 发 无 公 害 食 减 开

脱毒红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脱毒红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脱毒红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8T02:39:32.61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33卷第4月第7期作者:陈宇辉[导读] 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益,还陈宇辉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摘要: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益,还具有保护心脏、抵抗癌症、减肥等功能。

近些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但在红薯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降低产量与质量。

基于此,文章对脱毒红薯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脱毒红薯;病虫害;防治以湛江市为例,该市红薯常年种植面积超过80万,占全省红薯年种植面积的50%以上。

近些年红薯种植,以及下游产品开发力度非常大,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各行业对红薯的需求量呈持续增长趋势。

病虫害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有关人员的充分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1 脱毒红薯病害防治措施花叶病、根腐病、黑斑病都是红薯最常见的病害类型;地老虎、金龟子等都是常见的害虫,应当加大防范力度,保证红薯产量与质量。

1.1红薯黑斑病红薯黑斑病也被称为黑疤病,是红薯苗期引起烂床的主要病害,一旦出现黑疤病,红薯块上就会出现黑褐色的小斑,呈圆形,如果控制不到位,斑点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长大。

受到侵害的红薯,其内部组织和正常状态下有明显区别,呈青绿色,而且味道非常苦,人和动物都不能食用,否则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受病虫害影响的苗生命力大大降低,甚至会引起大面积死亡。

防治方法:(1)从种子选择开始就要充分重视,剔除有病害、破损、冻害的红薯种子;(2)利用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将种子浸泡在液体中,10分钟左右取出之后即可排种;(3)用52℃的温水,浸种15分钟左右,可以消灭红薯种子表面的绝大部分病毒与细菌;(4)排种后的3天左右,床温应该控制在36℃-38℃,既能够起到催芽的效果,又可以消灭黑斑病菌。

夏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夏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5 3 苏 薯 8 、 薯 2 等 ; 薯 食 用 型 5 、 号 郑 0 紫
地 头栽 植 一 些 预 备 苗 以便 补 缺 。
( ) 五 田间 管 理
1 前 期 管 理 。 前期 的 主 攻 目标 是 、
茎 叶 早 衰 , 高 叶 片 光 合 效 能 , 速 块 提 加
根膨大 , 以保 证 高 产 。对 脱肥 田落 黄 较
顶 尖 , 一 定 的 增产 效果 。 有
2 中 期 管 理 。 中 期 的 主 攻 目标 是 、 地 上 、 下 均 衡 生 长 , 理 的 核 心 是 保 地 管 证 茎 叶稳 长 和 群 体 结构 合理 。 要 做好 主 以 下 几 方面 的 工 作 : 是 防 旱 排涝 。如 一
密 度 以 3 0 ~ 5 0 / 6 m 为 宜 。在 0 03 0株 67
选 择 排 水方 便 、 层 深 厚 、 构 疏 松 、 土 结 富
含 有 机 质 、 水 、 肥 性 能好 的 砂 壤 土 保 保 或壤土 . 并且 要 求 3 以上 未 栽 过 甘 薯 年
的 地块 。
料 向块 根 转移 。 速 块根 膨大 和 积 累 淀 加
立 即处 理 , 许 栽 植 。 不
( ) 时 收 获 七 适 甘 薯 的 适 宜 收 获 期 应 根 据 地 温 而 定 。当地 温在 1 c 以下 时 , 根 停 止 膨 c 5 块 大 ;0 c 1 c 以下 茎 叶 开 始 枯 死 , c 以下 , 9c
l k 。在 中 等肥 力 以上 田 块 , 6 7 2g 每 6m 产 量 3 0 k 左 右 的 , 施 入 优 质 农 家 00g 需 肥 3 0 k 、 尿 素 l g 过 磷 酸 钙 OO g 0 、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介绍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病源、传播途径、发病规
律,并提出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
考。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病;危害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
(2013)08-0103-01
近年来,甘薯茎线虫病在商丘市发生日趋严重,常年发生面积
在2万hm2左右,占甘薯种植总面积的40%~50%,一般发生年份造
成减产20%~30%,发生严重地块减产50%~60%[1]。由于线虫危害,
2007年商丘市损失鲜薯达3.5万t,直接经济损失3 600万元。因
此,2008年以来对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技术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危害症状
1.1 幼苗
幼苗发病,发病较轻者不易和健苗区别,发病重的苗稀、矮黄,
纵剖茎基部,內见褐色空隙,剪断后不流白浆或很少。
1.2 茎蔓
茎蔓发病,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出现黄褐色裂纹后渐成褐色,
髓部呈白色干腐,严重时基蔓短,叶变黄或主蔓枯死。有时危害能
透过韧皮部,至茎基表皮黄褐皴裂,反蔓时很易折断。
1.3 薯块
因感染来源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可分为糠心型、裂皮型及
混合型3种。①糠心型。糠心型为病秧传染,线虫由秧茎内侵入块
根顶部,初期秧基及块根纵剖面出现棉絮状白色糠道,有的由于感
染病菌,变成褐白或黑褐色相间糠腐,后渐渐向下部及四周扩散,
使薯块内全部变成褐白相间糠腐。②裂皮型。裂皮型为土壤传染,
线虫直接用吻针刺破外表皮,侵入薯块危害。初始外皮褪色,后变
青,稍凹陷或有小裂口,皮下组织变褐干糠,不流浆,以后感染杂
菌,入侵处呈现块状褐色病斑及龟裂小口,皮层下失水、发干呈粉
状,最先侵入处呈现褐白相间的糠腐,最后糠腐部位逐渐扩大,外
皮呈现大龟裂和暗褐色晕片或呈水肿状。③混合型。在2个传染方
式都具备的情况下,后期严重发作时,便成为2种症状分不清的混
合型[2-3]。
2 病源
甘薯茎线虫病由甘薯茎线虫引起,该虫属于侧尾口线虫亚纲垫
刃线虫目科。线虫全生育期有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成虫为雌
雄同形,白色细长蠕虫状,但雌虫较雄虫略大。该虫抗逆性强,耐
热、耐寒、耐旱、耐饥、耐涝、抗药性强,2~30 ℃为活动温度,
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0 ℃,-25 ℃时经7 h死亡,51 ℃干热
处理24 h或49 ℃温水泡10 min则全部死亡,高于7 ℃即可产卵
和孵化,自产卵孵化至成虫完成1代需20~30 d,可终年繁殖,但
大量繁殖和侵害主要在春、秋2季。甘薯茎线虫以卵、幼虫和成虫
在薯块、茎内或土壤中越冬,以幼虫为主,在土壤中呈休眠状态,
主要活动在10~15 cm土层,在田间土壤中可存活3~5年。
3 传播途径
3.1 种薯、薯苗传播
因甘薯线虫以卵、幼虫、成虫在薯块内越冬,贮藏时可通过相
互接触进行传播;选种育苗时,带病薯块内的线虫即可侵染薯苗,
引起发病。
3.2 土壤传播
甘薯连作及不恰当的处理病薯、病蔓及病苗均可造成土壤中病
原虫的累积,因而造成发病。
3.3 土粪传播
用病薯、病秧沤粪、喂猪或用病土垫圈,或乱扔病薯,洗甘薯
的水倒入猪圈等,都能使线虫混入土粪,从而引起田间甘薯发病。
4 发病规律
甘薯茎线虫病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就发病程度而言,春薯重
于夏薯,连作重于轮作,旱薄地重于肥水地,砂质地发病重,而黏
土、过旱或过湿的地块发病轻。其危害盛期在薯块生长阶段的最后
1个月左右,这时一个薯块内往往有30万~50万条成虫。
5 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5.1 加强检疫
严禁从疫区调运种薯、种苗,对引进的可疑薯苗要进行消毒或
销毁处理,防止疫区扩大蔓延;组织人员进行普查,澄清发病范围,
掌握病状,划定疫区。
5.2 选用抗病品种
商丘市目前抗茎线虫病的优良高淀粉甘薯品种有豫薯12号、豫
薯13号等,优质食用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郑红11、鲁薯7
号等。
5.3 培育无病薯种、薯苗
繁育无病薯种、培育无病壮苗是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根本措施。
选多年未种植过甘薯、未晒过薯干、未施过病肥的地块作为无病留
种地。育苗时,选用无病肥、无病薯块,种薯上炕前用52~53 ℃
温水浸泡10 min,可杀死种薯皮下7 mm深处的线虫。
5.4 轮作倒茬
无病区连种2~3年甘薯后换茬,病区应与小麦、玉米、高粱、
谷子、烟草、芝麻等非寄主作物进行3~4年轮作,但不能与大豆、
马铃薯、花生、胡萝卜、当归、薄荷等作物轮作。试验表明,采用
3年以上轮作可以基本控制茎线虫病的危害[4]。
5.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主要措施。重点抓好化学
防治,可以大大减轻甘薯病苗率、病薯率,明显提高健薯的产量和
品质。在发病区可以用阿维菌素1 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浇
穴,每穴100 ml,或用5%茎线灵颗粒剂15.0~22.5 kg/hm2均匀
撒在苗穴内,然后浇水覆土。在轻病区可以用阿维菌素200倍液在
栽插前浸苗基部30 min,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5.6 消灭虫源
由于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在整个生育进程中,应
及时将病薯块、病苗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煮熟作饲料或经50 ℃以
上高温堆沤作肥料。
6 参考文献
[1] 王振学,王广富,王宝印.邹城甘薯茎线虫病流行的原因及
其综合防治[j].科学种养,2012(4):31-32.
[2] 李柴环.甘薯茎线虫病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2
(3):22.
[3] 甘薯茎线虫病发生及防治[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1
(10):24.
[4] 梁伟丽.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业导刊,2011
(4):1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