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论文金融体制改革论文:金融危机与经济学改革

合集下载

从“十二五”规划展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从“十二五”规划展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从“十二五”规划展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78-01摘要在“十二五”规划蓝图中,金融体制改革是金融业所要努力的方向。

在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未来五年中,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举足轻重,同时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需要,也是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指明方向,为我国在未来保障金融运行的稳定奠定了制度层面的基础。

一、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在深刻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准确把握我国金融管理制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建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第一,建立金融体系稳健性分析监测和评估制度,强化宏观审慎分析,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及其风险变化,建立系统稳健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的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机制,加强对流动性、杠杆率、存款准备金的监管。

第三,注重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

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行业的管理制度,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第四,加强监管部门配合,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转轨时期,稳步有效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自律性竞争秩序,实现正当公平的竞争主体,培育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

浅析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也在 提倡 并积 极 推广 这一 举 措 。生 长 在政 府 的 怀抱 下 , 中 国金 融 机构得不到应有的 自我发展, 与市场经济发展脱轨 , 中国金融机构 在经营方面严重存在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充足率不 高, 营业 能力差 , 内部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体制, 管理混乱。国有银行产权 制度是建立在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 , 但是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 患有 严重的官僚诟病 , 长期 以来 , 国有银行贷存款受 国家政府干预影 响, 国有商业银行担负着绝大多数国企的贷款 , 这是导致资金 出现 不 良运转 的 主要 原 因 。 四、 完 善 我国 金融体 系对 策 ( 1 ) 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金融资源的主要 占有者 , 但是由于国企的效率低下 , 使得金融资金运转举步维艰。
二、 金 融体 系 急需 改革 的原 因
般情况下, 金融系统相对稳定 , 资本市场趋于平衡 , 货币供 需稳定 , 货币的供需平衡表现在货币的稳定 , 稳定 的货币 , 反映了 国际市场的借贷平衡 、 汇率稳定 , 国际资本 的流动稳定性。由货币 金融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 , 实际是货币的贬值 , 从而导致外汇的储 备短缺, 资本流出国门 , 在固定汇率被打破 情况下 , 让很多银行出 现坏账死账的现象 , 使其破坏 了银行的运营, 处在倒闭的边缘 , 从 而市场出现崩盘的现象 。 三、 我 国金 融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在美 国金 融危 机 的冲击 下 , 我 国也 没有 躲 过 其 迫 害 。在 随 后 年里 , 政府多次调节、 干预、 刺激经济 , 拉动 内需 , 经济虽有好转 , 但是 , 暂时 f 生 的解决 , 只为我们临时渡过了金融危机更大更深 的影 响, 这在一定程度还是具有局限 l 生的。在此过程 中我们也看出了 中国现今金融体系所存在 的问题。 目前 , 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以 下几点问题 。( 1 ) 风险集 中, 不合理融资。融资 主要 由间接 和直 接融资两部分组成 , 现今, 在我 国融资严重失衡。目前, 从全球的 融资形式来看 , 主要直接融资有股票 、 国债 , 企业债券等 , 间接融资 集中在银行贷款。国外市场间接 、 直接融资基本持平 , 相比较处于 融资平衡 , 而我国有所不 同, 从 国内金融市场融资资料显示 , 2 O 0 4 年国内金融融资贷款新增五千万亿 , 占据融 资市场百分之八十五 以上 , 同期股票 、 国债仅占不到百分之十五 , 从二十一世纪至今 , 国 内银行贷款 占融资比例稳中有升, 这种严重失衡的融资结构 , 使中 国金融风险愈发集中。从融资结构来看, 长期融资 ( 直接融资) 有 助于企业 、 国家的发展 , 然而 中国现今所面临的恰恰相反 , 中 国每 年的大部万 / k I t " 期融资都是以短期融资 ( 间接融资 ) 的形式来完成 , 并且 占据了总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 其中, 这些短期融资几乎全部 来 自银行贷款 , 与此同时, 银行 的资产都是 以短期资产为主 , 所以 就遗留下短存长贷的问题 , 一旦企业出现 问题 , 面临倒闭, 银 行就 有崩盘的可能。这是 中国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之一 。( 2 ) 信用体 系单一化。我国一直处在信用单一化, 在中国, 银行信用以绝对的 优势主导着 国内的信用系统 , 近几年来, 虽然出现了一些 民间信用 等形式 , 但是银行信用的地位没有被撼动 , 银行信用作为一个 国家 政府部门出现在经济领域 , 社会资源分配 兀 . 乎处于无偿状态 , 虽然 国家已经在竭力改变这种状况 , 但是我 国的信用体系仍处于一种 无序现状中, 国家信用体制的不完全 , 以及国家信用没有在其中发 挥好应该有的作用 , 这些都是导致信用单 一化的原因。 ( 3 ) 金融 市场 问题繁多。在资金筹集过程 中, 金融市场的建立在某种程度 上缓解了融资的困难 , 也开辟了新 的融资途径 , 但是在发展 的过程 中仍然存在问题 。比如 : 有价证券流动陛严重不足, 二级市场和一 级市场不平衡; 在流通 的过程 中金融工具极不规范, 行政摊派现象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进展探析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进展探析
伴 随 着 国 际金 融 的迅 猛 发 展 ,金 融 风 险也 频 频 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是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 的。
发生。2 0 0 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和 2 0 0 9 年 方面 ,国际货币体系也称 国际货 币制度 ,是 欧洲 债务 危 机 的 爆 发 对 世 界 经 济 的发 展 带 来 极 指各国之间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惯例 ,是 国际金
后危机时 代 国际金融监 管体 系改革进展探析
王 超 萃 王妙英 ,
(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要 :金融业是 高风险产业 。美 国次贷 危机 和欧洲债 务危机 严重危 害世界 经济 ,促使 世界各 国重新认 识 到
金融监管 的重 要性并 在金融监管改革 方面 取得重 要进展 。与之 同时 ,国际金 融监管 的协调 机制还不 够完善 ,统 一 有效 的金融监 管机 构尚未建立 ,美 国仍 然 占据 国际金 融霸权 地位 。随着 中国经济 日益融人世 界 ,国际金 融监管 体
基金项 目 : 北京市财政 专项 ( P X M 2 0 1 2 0 1 4 2 0 2 _ 0 0 0 1 9 6+ 北 京城市学 院经济 管理类 专业群综合 改革 )资助
项 目。
后 危 机 时 代 国际 金 融 监 管体 系改 革 进展 探 析
条, 有 时甚 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 国家政治 局面 见等不同的结论 , 但是对于国际金融监管薄弱 、 动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 M F )在 《 世界经 监管体系缺 陷的原 因则达成共识 。金融监管 的
系的改革给 中国带来很 有价值的启示 。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国际金 融监 管体系 ;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 :F 8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4 5 1 3( 2 0 1 3 )~ 0 3— 0 5 3— 0 6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摘要: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政策建议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

1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

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

总结起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1.1 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1.2 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

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

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

经济金融危机对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金融危机对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金融危机对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摘要:中国的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的各个方面已经在逐渐受到金融危机的危害,使得经济走向了萎缩。

从横向来看,几乎所有的与经济和金融相联系的领域都开始萧条。

与此同时,不仅仅城市化的改革减慢,而且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也开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风险变得很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扰,只有改变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复苏。

关键词:经济;金融;农村;信用社;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8-0-01一、经济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带来的影响1.大量客户群体的流失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交易开始逐渐走向萎缩,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逐步地丧失大量的客户群体。

大量客户群体的流失,不仅仅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关系和信贷数量逐渐地减少,还使信用社的发展流动性减缓,不利于农村信用社改进自己的工作项目和增进整个机构的发展及改革。

大量客户群体的逐渐丧失,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经济利益和盈利大大减少,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前进。

2.农村经济严重受挫由于农村产业以及农村的经济的发展直接受到经济金融的影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势必会导致农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的萎缩,大大地减慢了整个农村经济的流通和前进。

在经济金融的影响下,农村经济的产业化链条被切断,加工、服务、流通和销售等多个加工环节变得不够畅通,这使得农村经济出现紊乱的状态,农民的收入变得无依无靠,整个的金融市场出现了经济的滑坡现象,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受挫和不畅通。

经济金融影响下的农村经济出现问题,势必成为一切问题的源头,进而影响到更大的金融领域的发展,制造很大的社会问题。

3.信用社信贷风险加大金融危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单单从农村的角度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会使得农村经济出现迅速的滑坡现象,造成很多的企业倒闭,让很多的劳动力成为更加廉价的劳动力,造成了很多工作岗位的丧失。

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金融体制

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金融体制
的金融体制。 但 是,此次 危机又不 仅仅是一 个金融 领 域内的危机 , 而且 是一场宏观经济危机 ,在金
展得并不好。举 个例 子,美 国政 府经 济刺激 方 案的一 个重要 措施 就是减 税,希望国民可
以更多地 消费。但 是 ,虽然政 府认 为 国民消
费太少’ 他们却认 为自 但是 己消费太多。 这样 ,
不 平衡。这些都 是 中国经济 中存在 的不平衡
问题 。但是要 将这些 经济 中的不平衡 消除是
非 常困难 的,有可能 会带来 通缩 的压力 以及
什么来 代替这 种模 式? 全球化 时代 ,一 国 在
发生 的事情会 影 响到其他 国家 ,如今 的美 国 正在 向外输 出 “ 退” 衰 。尽管今 天中国的经济 总量远 远超 过 3 0年前 ,然而在 全球范 围内,
某 些 行业 的高 利润 引发 了大 量 的投 资,
誊誊
要有一个新的全球储 备体 系。 是一个很 这 早 被 凯恩颠提 出来 的问题 , 目前 的系 而 统运 行并不良好, 所 以现在到了需要对其 进行改革的时候。
中国经 济发展过 度依 赖投资 , 给增 长和需 供 求 增长 的不平 衡,大 量出口造成 的 国际 收支
而如 今的危机却是 全球 性 的,除非全球 实现 经济复苏,否则任何一 个 国家 都不 可能在其
他国家问题重 重的时候实现增 加出口的 目 的。 去年,拉动美 国经济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正是 出 口 ,而今 年美 国的 出口能力受 到削 弱,这 无 疑会 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
有一个 新的 全球储备 体系。这是一 个很早就
这 场 危 机不 同于 19 年 金 融危 机 ,还 97 体 现在 另一 个方面 。当时,受到 金融危 机冲 击 的国家可 以通过 出口来推 动经济 复苏,然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小论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小论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小论文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

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 应 的信息反 馈平 台 ,共 同建 立信 息交 流平 台 ,危机 发 生 前 ,能 够及时 提 出应 对 策略 ,建立全 方位 的监管 体 系 ,加 强 金融 监管 。这需要 各 细 分市 场 的公 司企 业 的共 同合作 ,
从 中观层 面上 为 国家 的宏 观政 策和微 观 的各个具 体公 司 的 结 合提供 中间支持 。 ( )微 观 上 ,就 各 产业 的金 融 单 位 ,需 要 从 自身 做 3 起 ,做 国家宏 观经济 政策 的执行 者 和维护者 ,完善 金融 创
多家投资银 行 、房 贷抵 押 公 司 等破 产 或 者 申请 破 产保 护 , 全球经济笼罩在 一 片阴霾 之下 。时至今 日,虽然 全球 经 济 已经有 回暖迹象 ,但仍 然未 能完 全跳 出危 机泥 沼 ,市场 依 然 疲软 ,金融危 机给全球 带来 的危 害是 巨大 的。多种 国际 性 会议 纷纷概括 了此次 经济 危机 的原 因 ,总 结 了危机 的 教
抵抗 金融 风险 ຫໍສະໝຸດ 能力 。 同时 ,为应 对发展 中国家 和发达 国 家之 间 的不 平衡 ,可适 当考 虑将全 球性储 备货 币建 立在 国 际货 币基 金组 织 的特 别 提 款 权 上 ,这样 能 建 立 公 平 、合
机爆发开始 ,大批世界 著名 的公 司 、银行 纷纷 倒 闭 ,欧 美
训 。 目前总结 的导 致经 济 危机 爆 发 的原 因虽 是 多种 多 样 , 但 比较 一致 的观点是 对沿 用 至今 的美元 单一 货 币主导 市场 的制度 提出 了质疑 ,建立新 的多 元货 币共 存 的货 币体 系得 到多个 国家的认可 ,国际金融体 系改 革势在必行 。
理 、更 具风 险抵御 能力 的储备 货 币体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改革论文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金融危机与经济学改革

摘要:2008年的金融崩溃导致了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看法的大转变。这场危机为经济学本身的改革与复兴(从由数学技术统治的学科转向以理解真实世界的制度和参与者为方向的学问)创造了有利条件吗?为什么对金融崩塌的警告未被注意?最近的问题既与市场个体主义思想在全球的胜利有关,又与被夸大了的建模和资格的作用有关。经济学的这些失败部分归咎于该学科本身,同时也是更大范围的制度和文化力量起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杰弗里·M·霍奇森;金融危机;经济建模局限性;真实世界复杂性;制度;文化 一、导言 2008年的全球金融崩溃标志着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正如J.M.凯恩斯因对他那个时代的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批评受到当今人们的怀念那样,主流经济学的批评家们也许会问,最近的危机是否将通过暴露当前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局限性而有助于复兴该学科。本文拟评估这样的复兴前景。据认为,由于体制和文化对该学科改革设置的障碍,把经济学的方向调整到更具建设性和与现实更加相关的轨道上的可能性比初看上去的要小。这些障碍中有陈腐的学科界限和以牺牲综合观点为代价的深度专业化和对公制化与形式化的崇拜。 虽然作为一个学科,经济学发展缓慢,但人们的思想情绪却变化迅速。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各国领导人之前对金融市场放松监 管的承诺的大变卦。市场不再被看作解决所有问题的良方。一反其共和党的传统做法,布什总统成了在金融系统内扩大国有制大力帮助银行度过难关的倡导者。 艾伦·格林斯潘,前美联储主席最终宣布,他“犯了个错误,那就是假设利己的组织,特别是银行能够保护‘股东和公司的股本’。他“发现了自由化和自我调节模式中的一个弱点”。 自1979年以来,所有英国首相和财政大臣一直在推动市场自由化。直到2005年11月8日,当时的劳工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 )才对英国工业联盟说了他对金融监管的意见,并把他在这方面的的主张解释为“并非只是轻微管制,而是有限管制”。 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布朗首相采取了包括银行部分国有化在内的一揽子措施。2008年10月19日,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Alistair Darling)宣布了大规模政府收购的政策,以刺激英国经济。他说,凯恩斯的思想又回来了,并开始流行起来。 全世界政治家们的这些思想上的变化为经济学家创造了一种不同的环境。但这个行业的学院派领袖们至今没有看法或做法方面的明显转变。我们没有发现类似的改变或公开认错。有迹象表明,“业务依然如故”。本文讨论经济学行业与2008年金 融危机的关系。第2节提一下某些曾经警告过这次 危机的经济学家。第3节将某些政治家和新闻记者 对凯恩斯的新热忱与经济学家不仅对凯恩斯经济 学,而且对其它经典经济学文献日益失去兴趣的现象 进行对比。第4节和第5节讨论当代经济学中技术优 先于实质的情况和以前的经济危机是否提供了有可能 扭转这种优先权的证据。第6节论述对这次危机的警 告被置之不理的原因。第7节把脉诊断经济学中技术 情结的严重性。第8节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二、对末日的预言 谁曾是2008年危机的预言者? 2006年12月7日,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N·鲁比尼((NourielRoubini)告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美国正在面临着房价猛跌、消费者相信骤然下降和经济萧条的形势。业主将不履行抵押义务,抵押支持的证券市场将土崩瓦解,全球金融系统将停止运转。这些趋势将可能毁掉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和其它主要的金融机构。经济学家A·巴罗金(Anievan Banerji )回应道,鲁比尼的预言没有利用数学模型,将他的警告置之脑后,把它们视为悲观主义调门。 英国社会学家L·泰勒(Laurie Taylor),要求他的每周BBC无线电广播节目的听众,找一位曾经预言过2008年信用崩溃的经济学家。2008年10月15日,电台节目主持人宣布,自1980年以来,最有先见之明的关于国际金融失控的的预言者是相对鲜为人知的英国金融经济学家R·S·戴尔( Richard S. Dale )。在他的《国际银行业放松管制李一书中,戴尔(1992)曾辩称,银行进人证券投机加速了1929年的危机,1980年以来由于增加放松管制造成的银行愈来愈卷 人证券活动的势头,也许会加速另一场金融崩溃。戴尔的著作在1993年的《金融杂志》上受到比较复杂的评论,尔后随即消失于引用序列。 在2008年较早的时候,许多领头经济学家曾一度认为,2007年的银行困难不会导致萧条,但D·布南奇弗劳尔((David Blandchflower)教授却得出结论说,尚未展现的信用危机将导致英国经济进人衰退。2008年6月,美联储主席B·S伯纳克(BenS·Bernanke)有信心地认为,美国衰退的风险已经减小。但是布南奇弗劳尔,作为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银行的一员,几个月里一直争辩说,不仅美国正在进人负增长,而且英国也避免不了同样的命运。他的观点直到2008年9月才受到该委员会的重视。他的预断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根据布南奇弗劳尔的说法,美国和英国即将来临的衰退的关键证据包括“软性调查中如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和人们对劳务市场的悲观看法等。”导致其形成自己的观点的原因不是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富有经验地阅读详细的观察证据。他说:“预测模型基本上是无用的„„预测者往往对衰退预测不足”。 1996年海曼·米斯基(Hyman Minky)逝世,几年后他的声誉鹊起。在1982, 1985和1992年的一系列的论文中,他坚持认为,由于其依靠不断增长的债务做投机买卖,金融资本主义具有不稳定与危机的固有趋势。他对1980年后全球放松金融监管的严重后果提出过多次警告。他的思想在主流圈从来不受欢迎。然而,早在2008年4月,《纽约人》注意到,提及其金融不稳定性的假设的事“在金融网页和华尔街分析报告中已成家常便饭。米斯基的假设非常值得反复访问。” 还有其他一些大声预言这次危机的人。后凯恩斯主义者和另一些人从1980年出现扩大派生市场的危险以来一直警告着放松金融监管和过度负债的风险。1848年以来,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始至终预言着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 然而,在此语境中出色的预言者,是那些能帮助我们理解通过其为大规模扩大债务提供资金的体制与机制的人,那些既承认其强大的提振力量又承认其潜藏的不断增长的风险的人。 实质上,这不是一个预测危机的时间表的问题,而是提高我们对把经济推向悬崖的明显的结构和力量的认识问题。这意味着要对自由化的金融市场助推形成的债务繁荣如何为金融崩溃创造了前提条件进行评价。 三、有人读凯恩斯吗?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大学里教的经济学。政治家、博客、报纸和杂志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如凯恩斯和米斯基这样的经济学家与今日的相关性,但这些人在最富盛名的大学的经济系里受到推崇或被重新发现了吗? 我上网竭力在当今任何一所世界顶级大学的宏观经济学和必修经济理论课程的读书清单中寻找凯恩斯和米斯基的著作,但我徒劳了。然而,却发现一大堆对学生数学熟练程度的要求的证据。 通过查阅1950年后的重要学术期刊,我们能够弄清楚上面提到的作者每个10年有多少次被引用。数字表明,凯恩斯在4名作者中被引用最多,但他在重点刊物中的知名度迅速下滑。其他警告过放松金融监管的危害的几名作者的被引用率很低。显然,虽然鲁比尼的著作是 推论性的,但他发表在顶级经济学杂志中的绝大多数文章都含有模型。 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还拿不到手,只能按前些年同样的10年的数据推测。当然,到能获得这些数据时,这两年也许会恢复对凯恩斯和其他作者的引用,但至目前还没有这种迹象。如果能回到1950年代的水平,那将是不平凡的。 难道学院派经济学家仅仅是引用错了人?这样的理解可能是错误的。从引用量来看,凯恩斯的那些经典对手们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举M·弗里德曼为例,1950年以来,在同样的刊物清单里,他被引用的文章或评论每10年平均只有344篇。F"哈耶克每10年被引用的仅139条。G二德布勒((GerardDebreu)是一名数学经济学家,综合平衡理论的先驱,他每10年被引用的仅只24条。主流经济学家除了引用最近的数学技术的开拓者外似乎已经停止引用其他任何人。 凯恩斯本人的思想的命运鲜明地显示了对经典文本的忽视。凯恩斯的智慧被快速删改,被强行搞成模型。即便在凯恩斯的思想被承认的时候,也往往是以二手形式出现或被用怀疑的眼光看待。 可悲的是,忽视以往的大经济学家的习惯受到位于凯恩斯故乡的剑桥大学的一名教授的支持。P.达斯古普塔(Partha Dasgupta)2002年写道:在大学攻读经济学过程中,你可以不读任何经典著作,或只要对过去的大思想家的著作有一个模糊印象,就可过关。这位当代经济学家甚至试图割断其研究与经典中解决过的问题的联系就证明有理;她写文章只参考近几个月内的文献。 P·达斯古普塔辩称,“经过深思熟虑”,“尚不清楚,这是一种很糟糕的情况”,对他来说,忽视过去有重要的正补偿。 为了进行创造性工作,不了解以往时代的学者的关注与斗争别具优势;过去为目前的研究安排日程不大可能去冒险创新。 但是,我们的研究总是与过去联系在一起的,即便是在我们考虑未来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的观念与理论来自过去。不可能有别的途径。我们是否应当“了解以往时代的学者的关注与斗争”主要取决于那些问题是否与当代情况相关。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因为我们面临着与“大萧条”同样规模的经济危机,所以,我们必须从久远的经验中学习,从已故经济学家的分析与策略中学习,正如我们必须从银行破产造成的其它衰退中学习一样。然而,在有些人心目中,过去的就让它成为过去吧。伟大的智慧被视为以往的即日消费品,有价值的知识被人们忽视。 尽管这样,正如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1991年指出的那样,极少有创造新思想的人能不提到一两位先驱者名字。然而,由于关于经济学史的详细知识已成为不时髦的稀有品,提到先驱者名字的事变成了肤浅的老套。对过去文献的忽视大大削弱了认真推敲理论前辈思想的习惯,削弱了仔细辨析所用词义微妙变化的习惯,削弱了对高雅文风与流畅表达的欣赏习惯,削弱了严格关注术语定义的精确性的习惯。任何肯花功夫去读一读凯恩斯的人都会发现一位在这些被抛弃的价值的方面有造诣的楷模,而这些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东西。 四、技术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