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ppt
郑振铎《猫》(实用)PPT演示课件

4、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 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答: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 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 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5、如果这只猫没死,你认为“我”有改 正过失的机会吗?为什么? 6、选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什么?选 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猜谜语:
八字须,往上翘, 说话好像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 夜行不用灯光照。
1
郑 振 铎
2
福建省长乐 人,现代作家、 学者,翻译家。 文学家 本文选自《郑 振铎文集》。
郑振铎(1898—1958) 3
二、识记字词
chèn
相称
sè
污涩
quán·
蜷伏
yù
郁闷
sǒ·ngyǒng
怂恿
ch·én·g
惩戒
8
更 活 泼 更 有 趣
9
可 怜 的 猫
10
凶 恶 的 黑 猫
11
五、整体感知:
再速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 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 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完成 下表。
12
第一、二次养猫:
感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 中的 地位
结 局
情 变
化
第一次: 花白猫
从隔壁 要来的
花白的毛,很活 泼,如带着泥土 的白雪球似的。
答: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严于律己
的思想感情。 27
作者情感变化:
• 第一只猫:愉悦 → 酸辛 难过 • 第二只猫:快乐 →怅然愤恨咒骂 • 第三只猫:厌恶 →愤怒→自责内疚
28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
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
2024版郑振铎《猫》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公开课

意境营造
通过描绘猫的生活场景与习性,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 使读者感受到人与猫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2024/1/28
9
关键语句解读及情感表达
关键语句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 痒。”通过拟人化手法,生动展现猫的温柔与可爱,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8
7
《猫》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2024/1/28
篇章结构
开篇引入、描述猫的习性与特点、 人与猫的情感纽带、结尾思考。
写作特点
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猫的独特魅 力,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猫以人的 情感与性格,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作 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8
描绘手法与意境营造
描绘手法
通过动物的故事,传递人类情感共鸣 和共同体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倡导仁爱、宽容、同情等普世价值, 提升人类道德水平。
2024/1/28
18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风格
2024/1/28
19
独特叙事角度和叙述方式
01
02
03
第一人称叙述
通过“我”的视角,让读 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 事。
2024/1/28
象征意义
同一动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在中国文化中,狗常 被视为忠诚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形象更为复杂,既有忠诚的 象征也有贬低的意味。
形象塑造
不同文化中的动物形象塑造方式也存在差异。例如,中国文学中的动物 形象往往具有人格化的特点,而西方文学中的动物形象则更注重对动物 本性的描绘。
郑振铎《猫》一等奖ppt课件正式完美版

郑振铎《猫》一等奖ppt课件正式完美版目录•作家与作品背景介绍•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作家与作品背景介绍早期经历文学活动代表作品文学成就郑振铎生平及文学成就01020304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展现出文学天赋。
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推动现代文学发展,与鲁迅等人有深厚友谊。
创作了《猫》、《家庭的故事》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和散文。
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邃。
《猫》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郑振铎在观察自家猫咪时,发现其行为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引发创作灵感。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猫的日常生活和性格特点,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
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影响时代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与科学。
文学流派影响受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影响,注重描写现实生活,追求真实自然的表达。
同时,也吸收了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文本解读与赏析开篇引入通过描述“我”对猫的喜爱,为后文铺垫。
主体部分详细叙述“我”与三只猫的故事,展现不同命运和性格。
•结尾收束: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写作特点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贴近读者心灵。
通过日常小事展现深刻主题,以小见大。
注重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01020304白描手法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和事件,突出主题和作者情感倾向。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性的事物和意象,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艺术特色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情感表达对猫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贯穿全文,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
通过描述猫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和关注。
•结尾处的自省和忏悔,展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精神。
2024版郑振铎《猫》实用PPT课件

03
通过猫的命运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刻思考,倡导人与动物
和谐共生的理念。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运用
讽刺幽默在文中体现
讽刺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猫的丑陋、懒惰等特性的 夸张描述,讽刺了社会中某些人
的不良习性和丑恶嘴脸。
幽默元素的加入
运用反语、俏皮话等幽默手段, 使得文章在揭示社会现象的同时,
也充满了趣味性。
社会背景与时代呼声
作品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温情与安 宁,郑振铎通过描绘猫的形象,传递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文学观念与创作追求
郑振铎倡导“为人生”的文学观念,注重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猫》 正是他这一观念的体现,通过猫的命运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
时代背景
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03
其他修辞手法的辅助
如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情感渲染技巧剖析
情感基调的设定 文章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开篇,但随着对猫的特性和社会现 象的深入剖析,情感逐渐转向沉重和反思。
情感的高潮与回落
通过对猫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引发读者强烈的同情和愤怒 情感,达到情感的高潮;随后又通过对猫的宽容和理解的 表达,使情感得以回落和升华。
心理学
探讨动物情感与认知,如狗狗的忠诚度、猩猩的智力水平等。
文化研究
分析动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 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文学流派纷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文学流派
郑振铎所属的文学流派为“人生派”,这一流派强调文学作品应关注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展现人性 的真实面貌。同时,《猫》也体现了“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心理分析,使作 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024年度郑振铎《猫》ppt课件公开课(新)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动物形象传播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动物形象传播具有独特的价值。例如,非洲文化中的狮子形象象征着力量和威严,而亚洲 文化中的龙和凤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这些不同的动物形象传播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也为跨文化交流提 供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2024/3/24
22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024/3/24
10
03
角色分析与心理描绘
Chapter
2024/3/24
11
主角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形象鲜明
作者通过对外貌、行为、语言等 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主角 的形象,使读者能够对其产生深
刻的印象。
2024/3/24
性格特点突出
主角的性格特点在故事中得到了充 分的展现,包括勇敢、善良、聪明 、敏感等,这些特点使得主角的形 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2024/3/24
《猫》与老舍《猫城记》
虽然都以猫为题材,但老舍的作品是一部寓言小说,通过虚 构的猫城来影射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而郑振铎的《猫》则 是一篇写实散文,更注重对猫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20
不同文化背景下动物形象差异
2024/3/24
中西方文化中的猫形象
在西方文化中,猫通常被视为独立、神秘和优雅的动物,而在中国文化中,猫则 更多地被赋予温顺、可爱和吉祥的象征意义。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了中西方的文学 作品中。
揭示主题
通过配角的经历和感受, 作者可以揭示故事的主题 和意义,使读者对故事有 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13
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剖析
内心矛盾与挣扎
心理成长与转变
故事中的人物往往面临着内心的矛盾 和挣扎,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 与集体的矛盾等,这些内心活动丰富 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郑振铎猫PPT课件

主题思想解读
01
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通过描绘猫的日常生活和离世后的情景,郑振铎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
尊重。他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关爱身边的动物和自然环境。
2024/1/25
02 03
情感与责任的交织
在文章中,郑振铎不仅表达了对猫的深厚感情,还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 生命逝去时应承担的责任。这种情感与责任的交织,体现了作者对人生 的深刻思考。
猫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通过描绘猫与其他动物的相处情景,表现出猫在自然界中的 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丰富猫的形象。
18
2023
PART 05
情感表达与共鸣传递
REPORTING
2024/1/25
19
作者情感渗透
描述细腻
郑振铎通过对猫的形态、动作、神态 的细致描绘,将自身对猫的深厚情感 渗透到字里行间。
拟人化手法
2024/1/25
动物情结
人们对于动物有着天然的 亲近感,通过描写动物来 传递情感更容易引发读者 的共鸣。
文化背景
作品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等元素,与读 者的文化背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契合,也 有助于引发读者的共鸣。
21
情感传递方式研究
语言运用
郑振铎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通 过描绘、比喻、象征等手法,将
情感巧妙地传递给读者。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通过对猫叫声的描 写,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动的形象。
13
艺术手法探讨
01
02
03
拟人化手法
通过赋予猫以人的情感和 性格特点,使文章更加生 动有趣。
2024/1/25
对比手法
将猫与其他动物或人进行 对比,突出其独特之处和 可爱之处。
郑振铎《猫》ppt课件
郑振铎的生平
1920年,应聘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1年,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丛报》,主编《小说月报》 。
1931年后历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33年应邀访英、法、德等国 。
郑振铎的生平
1935年回国后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年在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联席会议上当选为中 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现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
因为猫的弱小而无动于衷,甚至参与对猫的伤害。这种行为反映了人类
社会中的冷漠和残忍。
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悲悯与同情
郑振铎在描述猫的悲惨命运时,充满了对弱者的深深同情和悲悯。他通过细腻 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猫的无助和痛苦,从而引发人们对弱者的关注和同情。
愤怒与谴责
当描述人类对猫的残忍行为时,作者流露出强烈的愤怒和谴责。这种情感表达 加强了对社会不公和残忍行为的批判力度,使读者对人性中的残忍一面感到震 惊和反思。
郑振铎《猫》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作者介绍 • 文章背景 • 文章内容 • 主题分析 • 艺术手法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作者介绍
郑振铎的生平
1898年出生于福建 长乐。
1919年参加五四运 动,并主编《新社会 》季刊。
1917年考入北京铁 路管理学院。
文章中的哲理思考
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通过描写猫的悲惨命运,郑振铎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思考。他强调每 个生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被尊重和保护。
人性的反思
文章不仅是对猫的同情,更是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反思。它促使读者思考我们对待 弱者的态度,以及我们如何避免对其他生命的残忍行为。
猫(郑振铎)ppt
细腻生动的描 绘:通过细节 描写展现人物
性格和情感
多样化的题材 选择:涉及历 史、文化、社 会等多个领域
独特的艺术表 现:运用多种 文学手法,如 讽刺、夸张等, 展现作品独特
的艺术魅力
《猫》的艺术特色
细腻生动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猫的 形态、动作、神 态等方面的细致 刻画,展现出猫 的生动形象和独 特魅力。
猫(郑振铎)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猫的描写与形象 猫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作品评价与影响
郑振铎与《猫》 人与猫的关系 作品风格与艺术特色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郑振铎与《猫》
郑振铎简介
郑振铎的成就: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 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忠诚度低:与狗 相比,猫的忠诚 度较低,但也有 例外情况
04
人与猫的关系
人类对猫的喜爱与宠溺
猫的可爱与温顺:猫通常被认为是非常可爱和温顺的动物,它们柔软的毛发和圆润的脸庞 很容易赢得人们的心。
猫的独立与自由:猫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动物,它们不需要人类不断地关注和照顾,而且可 以在空间中自由行动,这种自由和独立也吸引了很多人。
中世纪欧洲:女巫的伙伴
19世纪:家庭宠物
现代文学:象征意义
猫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探讨
自由与独立:猫在文 学中常常被赋予自由、 独立和追求自我价值 的象征意义。
柔弱与坚韧:猫的 柔弱和坚韧并存, 这种特质在文学作 品中常被用来象征 人类的柔弱与坚韧。
神秘与超脱:猫的神 秘和超脱感在文学中 常被用来象征超脱现 实、追求精神自由的 主题。
郑振铎《猫》ppt课件
作者对前两只猫的回忆,以及对第三只猫的愧疚和反思。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介绍三只不同特点和命运的猫, 为下文详细描述第三只猫的死亡
过程做铺垫。
第二部分
详细描述第三只猫的死亡过程,包 括家庭成员对它的态度和情感变化 ,以及它死亡的具体原因和经过。
第三部分
作者对前两只猫的回忆,以及对第 三只猫的愧疚和反思,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家庭成员行为的 反思。
03
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小说中通过猫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人生充满了变数
和未知,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机会,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
义。
03
文章结构分析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2段)
描述我家养过的三只猫,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命运。
第二部分(3-14段)
详细描述第三只猫的死亡过程,以及家庭成员对它的态度和情感变 化。
爱与关怀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我们需要更多的爱与 关怀,不仅对人类,也要对动物。
生态保护
作品提醒我们应当重视生态保护,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地球 上的每一个生命。
THANKS
感谢观看
人物形象对比
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
第一只猫温和、可爱,而第二只猫活 泼、引人注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展现出不同性格特点的猫。
第二只猫与第三只猫
第二只猫活泼、引人注目,而第三只 猫瘦弱、忧郁。两者形成对比,突出 了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
06
主题思想分析
《猫》的主题思想
家庭伦理观
生命无常与珍惜当下
文章通过叙述养猫的故事,体现了家 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强调了尊 重和沟通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2024年度郑振铎《猫》ppt课件
22
06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
2024/2/3
23
中西方文学中关于猫形象对比
中国文学中的猫形象
多呈现为神秘、灵动的特质,如《猫妖传》中的猫妖形象。
西方文学中的猫形象
常具有魔法、邪恶等象征意义,如《黑猫》中的神秘黑猫。
2024/2/3
跨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学中猫形象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动物的 认知和审美取向。
文章中除了主人公外,还描绘了其他 人物形象,如家人的形象、邻居的形 象等,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点,丰富 了文章的内容。
对比鲜明
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突出了 主人公形象的独特性和鲜明性,增强 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2024/2/3
13
人物关系解读
2024/2/3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文章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家 庭内部的亲情关系,也有邻里之间的 社会关系,这些关系相互交织,构成 了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系解读深刻
通过对人物关系的深入解读,可以揭 示出文章所蕴含的人性、道德、伦理 等方面的深刻内涵,有助于读者更深 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14
04
艺术特色探讨
2024/2/3
15
独特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
01
02
03
第一人称叙述
通过“我”的视角,让读 者更加真实地感受故事中 的情感变化。
2024/2/3
2024/2/3
10
03
人物形象分析
2024/2/3
11
主人公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2024/2/3
主人公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塑造 了主人公善良、仁爱、有责任心 的形象。
特点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 , 因 此 都肯定 生活, 那么吃 ,喝, 睡觉, 吵架, 恋爱, ……活 下去等 待死,
死 后 让 棺 木 来装殓 他,黄 土来掩 埋他, 蛆虫来 收拾他 。生命 的意义 解释的 即如此 单 纯 , “ 活 下去, 活着, 倒下, 死了” ,未免 太可怕 了。因 此次一 等的聪 明人, 同 次 一 等 的 愚人, 对生命 的意义 同价值 找出第 二种结 论,就 是“怎 么样来 耗费这 几 十 个 年 头 ”。虽 更肯定 生活, 那么吃 ,喝, 睡觉, 吵架, 恋爱, ……然 而生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 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 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 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 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 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 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
(15—34)第三只猫 屈死——难过、愧疚 永不养猫
技巧总结:
1、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相关词语和句子 2、把握文章中心: 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 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 种形态。
—、自身的形态,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 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 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逗着 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 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4、心理描写,细致真切
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 类说些什么呢? “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 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 每一个生命。” “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 太残酷了!”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
本文到底主要是写猫还是写人?说说为 什么?
作者用的是托物咏情法,所以主要 还是写人。作者着力描绘了“我”—— 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上的变 化,且在“我”的省悟、自责、负疚中 还含蓄地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 理。
关注弱小 尊重生命 善待他人 共建和谐
小结: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
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 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 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 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 因无视或歧视你们。”
自我展示
针对以上的启示,请你自拟一则格言。
例: 1、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2、冲动是深不见底的旋涡,一不小心便会陷下去。 3、让别人喜欢自己,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4、自尊与知耻是成长之树最好的养料,有了它们, 成长之树便会开出自信之花。 5、只要给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你就能到达应 到达的地方。而这对飞翔的翅膀,一个叫 坚持,一个叫努力。有了这对翅膀,你 就能自由飞翔。
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凶恶、冷酷、残暴和 阴暗的一面。不过,当“我”明白这只 丑猫并非是罪魁祸首后,良心受到了谴 责。
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 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 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 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 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 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 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 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 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0、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 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 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 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31、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 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32、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 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它。
被我 打伤 致死
更难过 得多。 永不养 猫。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 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 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 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 让我难过自责。
3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3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二)、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பைடு நூலகம் 说说感受
谈谈收获
在同一件事上,作者 对待不同的猫的态度可能 是不同的,猫的遭遇可能 是不同的。那么这是什么 造成的?你从中悟出什么 道理?
中心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 主观臆断, 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 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 同情弱小者。
3、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 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 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 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 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 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 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 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 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 缝。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 不愉快的样子。 蜷伏: 弯着身体卧倒。 悲楚: 悲伤。 惩戒: 惩罚。 妄下断语:胡乱下结论。
整体感知
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这 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 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 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勾画 出相关的词句来)
第一、二次养猫: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
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
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 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 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 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 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 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 “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 辛。
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 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 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 块”“忧郁”“懒惰”。
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 “我” 不 仅主观猜测“妄下断语”,
而且对猫这个弱小、可怜的动物“怒气 冲天”、“拿木棒追打”、“心里还愤 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人在动 物面前恃强凌弱,
得 失 取 舍 之 间,到 底
(叙事散文)
郑振铎
福建省长乐人,
现代作家、学者,
翻译家。 本文选自《郑振铎 文集》。
郑振铎(1898—1958)
sè líng sŏng yŏng
污涩 红绫 怂 恿
chéng jiè chàng
惩 戒 怅然
zǔ
wàng
诅骂 妄下断语
quán
蜷伏
解释下列词语:
(二)、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 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五、案件真凶: 一只黑猫 六、案件定性: 冤 案
七、案件反思:
(一)、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段)
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 怎样为自己辩护呢? (请用第
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 身份和地位。)
品读探究—体会写法
1、抓住特征,作细节描写
2、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 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 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 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 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 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 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 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一、案发现场情况:
芙蓉鸟被害案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2、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犯罪嫌疑人:丑猫 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 (一)、案发前的表现:
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 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小结第一部分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 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 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 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 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 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 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 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 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 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 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 “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 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 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 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 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 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文章着重写了第三只猫,这同表达中心意思 有何关系?作者写前两只猫对第三只猫有何 作用?
文章着重写第三只猫,是因为文章的中心意思 与第三只猫有直接关系。
“我”的过失、自责、惨痛教训都是由养第三 只猫引出的。
前两只猫的目的是在于用它们对比衬托第三只 猫,使读者觉得对第三只猫的待遇似乎是合情合 理的,然而正是这种感情用事,才产生了主观粗 暴的做法,造成“我”终生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