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策略应用

语用学策略应用
语用学策略应用

语用学策略应用研究

摘要:语用学就是研究在交际中对语言使用的问题,为了达到交际效果,说话者会采用适当的策略。不管是对言语行为的分析,还是对语用学理论的发展,语用策略都会贯穿在语用学研究的始终。本文试图从整体上阐释语用策略应用研究的概况,并对在日常交际和正式场合的交际中使用的语用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语用策略言语行为应用

在语言交际中,语言的使用者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他们会选择一些方式,这些言语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语用策略。刘森林(2007)指出“语用策略的选择是语言使用的者选择语言形式的基础,因此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了获得交际效果,语言的使用者都会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他们或采用直接、或间接、或隐含、或明示等的方式进行交际,这些都是语用策略的运用。说话一种有目的的表达方式,任何具有目的性的活动都讲究对策略的运用,语言也毫不例外。语用策略在语用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要,并且很多学者越来越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一、语用策略研究概说

语用策略随着语用学的产生而产生,“系统的语用策略的研究始于1938年morris关于符号学的三分的观点。当时,morris提出了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morris的理论说明,语用策略的实施者是语言的使用者,即说话人或听话人。”虽

然morris在他的《符号理论基础》里最先提到“语用学”,但学者们认为,语用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是在1977年荷兰的《语用学杂志》的发表以后才得到确立的,由此可见语言的使用策略在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了,甚至先于语用学。

目前唯一的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语用策略的专著是国内学者刘森林(2007)的《语用策略》一书,他将语言的使用策略的方式等与英美语用学流派的一些语用理论、原则等相结合,并进行研究和分析。还有方传余(2010)的《言语幽默语用策略研究》一书将言语幽默视为一种言语交际语用策略,他通过言语幽默交际策略和语用理论的分析来说明幽默的讲述者和交际者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

策略。国外学者也有相关的著作,例如:约翰·j·甘伯兹(1982)的《会话策略》一书,虽然此书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著作,并且运用的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但是此书从话语策略的研究是具有理解性的,并且对话语策略的分析十分的全面。

二、言语行为和语用策略的实施

austin(1962)的言语行为理论在于说明说话者如何通过语言交际达到交际目的,他还提出说话人在交际实施的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里奇(leech,1977)、布朗、列文森(brown&levinson,1978,1987)和托马斯(thomas,1995)在奥斯汀言语行为框架内提出了与言语行为相关的一些语用策略,诸如语用含混(pragmatic vagueness)、语用模糊(pragmatic

ambivalence),以及语篇语用模糊(discoursal ambivalence)等语用策略。”在交际中,不管是间接的言语行为方式还是直接的言语行为方式,交际者都会达到交际的目的,取得交际效果,这都是交际者使用的语用策略,这也是searle(1975)对直接性语言和间接性语言划分的体现。人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言语行为,人们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听话人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达到一定的交际效果,这种有意识的交际语言必然涉及相关的策略,因此任何类型的言语行为都离不开语用策略的实施。

三、语用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应用

语用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范围特别广,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不仅要使用策略,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例如:商业谈判、职场交流、外交谈判等更要使用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饶尚宽(1991)的《论战国策士的语用策略》一文对战国时期我国的文人策士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所使用的语用策略,由此可见,语用策略在我国古代的正式交际场合中就受到重视。交际越是复杂越要采用适当的策略,所以说语用策略在正式场合的交流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很多种言语行为都会使用一定的语用策略,说话者为了达到交际效果,不管是促进人际关系的语言交际还是为了某种目的,研究者都会从这些言语行为中分析出其策略体现的语用理论或意义等。例如:钱冠连(1997)在分析礼貌原则和语用策

略时指出“许多其他的言语行为,如同意、邀请、表扬、赞许、批评、反驳、谩骂、揭露、讽刺、挖苦等等,都要由礼貌策略去伴随。”范宏雅(1998)的《“招呼语”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一文分

析了中国学生使用英语“招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张英慧(2010)的《称赞语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一文中,为了避免称赞语的语用失误是交际顺利进行,结合其语用功能的分析和顺应论对称赞语的使用的语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语用策略的使用不仅是为了交际目的顺利进行,也是为了避免出

现语用失误,对语言的选择不仅要灵活地运用语用策略,还要恰当。交际这种有目的的活动一定会涉及到策略的使用,语用策略的选择不仅能够使交际者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而且对于研究者来说有助于对某些言语行为进行理解和分析。“语用策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一个领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范宏雅.“招呼语”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

教学,1998.

[2]方传余.言语幽默语用策略研究[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

社,2010.

[3]何自然.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语言研究出版社,2011.

[4]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6]饶尚宽.论战国策士的语用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7]张英慧.称赞语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儿童商业广告文案

儿童商业广告文案 篇一:童装经典广告语 童装经典广告语 让宝宝一出世,就能享受到“向阳“温暖! 向阳牌童装向阳童装,天使风采,儿童用品,向阳独佳! 向阳牌童装艳丽毛衣,送给靓丽的女孩! 童的梦牌童装 欢笑伴童年! 童的梦牌童装 童装要穿“童的梦“! 童的梦牌童装 梦蕾娜儿童服装,新一代儿童的追求. 梦蕾娜牌童装 妈咪的爱! 志兴牌儿童套装 过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志兴牌儿童套装 一件心爱的志兴童服.一个甜美童年回忆的开始! 志兴牌儿童套装人生之路,童装起步. 志兴牌儿童套装舒儿纸尿布------宝宝穿的开心,妈妈选满意. 舒儿纸尿布让小宝贝在“凯尼“中幸福成长吧. 凯尼童装 篇二:20xx六一儿童节促销广告语集锦 20xx六一儿童节促销广告语集锦 01.商场六一促销词 六一快乐果,幸运来摘取 六一儿童大会,折扣真的实惠 玩具促销,进店送礼,10000个气球免费大派发! 有学有玩欢乐无限

02.儿童家具六一促销词 缤纷六一,兴利绿色爱心装,限时抢购 健康家园,快乐成长 环保儿童家具首选xx 健康成长,有xx陪伴 03.童装六一促销词 留住美好童年时代的亮彩 扮靓你的宝宝 花一样的六一,花一样的宝宝 人生之路,童装起步 艳丽毛衣,送给靓丽的女孩! 04.其它六一促销词 欢乐童年精彩无限 开心六一奇瑞温馨相随 六一大放“价” 篇三:儿童用品广告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聚焦中国语境中的儿童用品广告语,从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选择两个维度探析其语用特点。语境顺应上,存在两大受众心理:“安全优质”和“个人情感”,“安全优质”由物理世界的产品安全危机引发,“个人情感”由社交世界中父母爱孩子的社会文化引发。语言结构上,顺应儿童语言特点,叠音词较多,语言简单,同时拉近与家长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读书笔记 由朱晓燕编著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师教育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和一般的英语专业理论书籍不同之处是理论清晰、事实详实,有好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技巧。但第一次看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不懂之处,本学期的读书摘记我就选择这本书,静下心来,细心研读,一下子就被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量的课堂操作方式以及技巧吸引住了,自己感觉收获很大。 一是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实用,举例具体。从内容来看,本书建立了一个引导专业思考的框架,这里称之为概念图。作者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以现实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外国语言学、英语课程标准、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等理论为依据,针对现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近30年的研究结果,综合提炼出这个“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路框架”。看完书后,我感觉自己对以往一些教学中的做法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能更轻松,更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我对提到的“有效提问”感觉印象最为深刻。感觉很好的解决了自己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一些困惑,如在技能教学策略中,就“听力教学策略”,它就提出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听前热身,介绍背景”、“指导方法,授人以渔”等的方法;“阅读教学策略”中,它就提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教法”等策略。如在提问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梯度,提问最好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由聚合到发散,由是非问题到what问题再到why问题;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以三到五秒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秒;又如:提问不只局限于教师提问还应该有学生提问。学生提问要注意制造自由的空间和安全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提问。还要注意一堂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时间,而不应将学生提问留到节课课结束之时。我觉得这些策略非常切实,特别符合我们英语的教学,如果能充分学习并利用这些策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悟,我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成效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是读完本书让我羞愧于自己在教学理论和策略方面知识的匮乏同时,更让我明白英语教学的成功应体现在“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效使用英语的能力”,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好多都是自己一些粗浅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只是随心教学,所以一直以来,自己成熟稳定教学风格形成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许多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法、自然法、社团教学法、沉默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教的原“教必有法”从书中我悟到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法。. 则性和“教无定法”的灵活性特点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师不应拘于一法一策,囿于一方一圆,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类方法加以组合和调配,在吸收、借鉴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逐步形成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是书中的好多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呈现学习任务时,应当向学习者描述任务中的问题发生的物理背景、组织和社会文化背景。并且,问题的呈现必然是有趣的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王燕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刊名: 大众商务(下半月) 英文刊名:POPULAR BUSINESS 年,卷(期):2010(7) 参考文献(4条) 1.Sarcevic,S New Approaches to Leagal Translation 1997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 3.何自然语用学讲稿 2003 4.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1992(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俊冰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翻译[期刊论文]-剑南文学2010(6) 2.秦毅.QIN Yi语用学理论之于翻译等值[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 3.容曙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期刊论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 4.郭光霞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9) 5.马骁骁.庞亚飞.MA Xiao-xiao.PANG Ya-fei从语用学理论探讨翻译的本质[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 6.曹宏伟.CAO Hong-wei翻译中应遵循的语用学原理[期刊论文]-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18(3) 7.薛雁.戴炜华语用视野下的翻译[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8.任丽丽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12) 9.赵艳丽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分析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 10.盛婧从语用学角度看等效翻译[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d9088029.html,/Periodical_dzsw-tzb201007174.aspx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10 F L C J a n . 2006V o l .3 N o .1 (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9) 2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向明友 同济大学 可以在语言的所有层面上展开。 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方向体现于关注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大脑神经等的关系以及语用研究的方法论。对语用学作各种跨面和不同视角的分析,从而兴起了集中研究语言在社会的使用情况的社会语用学 (societalpragmatics)、研究文化与语言使用关系的文化语用学 (cultural pragmatics)、研究人们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问题的跨文化语用学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运用民族志方法 (ethnomethodology) 研究语用问题的民族志语用学 (ethnopragmatics)、以神经生理科学为基础探讨言语使用过程中大脑作用的神经语用学 (neuropragmatics)、专注两种及其以上语言的语用差异的对比语用学(contrastive pragmatics) 及将西方经济学成熟的理论用于语用行为分析的经济分析语用学(econopragmatics)。此外,优选论、决策科学等在语用研究中的运用也呈蓬勃之势。语用理论的应用 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语用学理论,尤其是关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译论中的显学;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与赏析,形成了文学语用学 (literary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研究形成了习得语用学(acquisitional pragmatics)、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和教育语用学(pedagog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法律活动形成了法律语用学 (leg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对语言的历时演变的研究形成了历史语用学 (histor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形态学研究形成了形态语用学(morpho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计算机科学,尤其是机器翻译领域形成了计算语用学 (computational pragmatics) 和工程语用学(engineering pragmatics)。此外,语用学理论还广泛运用于话语研究、广告学、文体学等领域,并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 除上述论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外,语用学对礼貌、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及会话结构等传统议题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从事语用和语义界面及语用和句法界面研究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1 20世纪80年代初,胡壮麟教授首次较系统地将语用学介绍到国内。此后语用学研究逐步为国人所认识、接受和偏爱。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定期会有学者就语用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撰文评述。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语用学一直沿着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宽应用领域两条轴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语用学研究状况的描述也将由此入手。 语用理论的完善 传统的语用学研究植根于语言哲学,脱胎于语义研究。Levinson (1983) 所勾勒出的语用学研究的基本轮廓内的几项核心议题,如指示语、会话含义、前提及言语行为理论等也都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意义的研究。因此,当前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拓展和完善是在不断深化传统的语言哲学范式下的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以下3个方向朝纵深展开。第一:从认知、心理实验及博弈论等视角出发,尝试为意义研究另辟蹊径;第二: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坚持认为语用学涉及到的是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反对将语用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语义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并列,从而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第三:在继承英美语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研究从传统的有关意义的研究扩展到对整个话语及言语交际过程的多视角研究,并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势。 在语用意义研究方面,继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研究之后兴起的以关联理论为核心的认知语用学 (cognitive pragmatics)、以心理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语用学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和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的博弈语用学 (gametheoretical pragmatics) 突破传统语用学以语言哲学为基础的意义研究模式,大大拓展了语用意义研究的视角和空间。 比利时学者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认为不可能给语用学指派一个基本的分析单元,也不可能鉴别出一个具体的相关对象,语用学是对语言各层面的功能性综观,语用研究

电磁学的应用

电磁学的应用—蓝牙技术 摘要: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关键词: 1、蓝牙系统 蓝牙系统一般由以下4个功能单元组成:天线单元、链路控制(固件)单元、链路管理(软件)单元和蓝牙软件(协议)单元。它们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蓝牙系统结构图 1.1 天线单元 蓝牙要求其天线部分体积十分小巧、重量轻,因此,蓝牙天线属于微带天线。蓝牙空中接口是建立在天线电平为0dBm的基础上的。空中接口遵循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简称FCC,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有关电平为0dBm的ISM频段的标准。如果全球电平达到100mW以上,可以使用扩展频谱功能来增加一些补充业务。频谱扩展功能是通过起始频率为2.402 GHz,终止频率为2.480GHz,间隔为1MHz 的79个跳频频点来实现的。出于某些本地规定的考虑,日本、法国和西班牙都缩减了带宽。最大的跳频速率为1660跳/秒。理想的连接范围为100mm~10m,但是通过增大发送电平可以将距离延长至100m。 蓝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 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蓝牙的数据速率为1Mb/s。ISM频带是对所有无线电系统都开放的频带,因此使用其中的某个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干扰源。例如某些家电、无绳电话、汽车房开门器、微波炉等等,都可能是干扰。为此,蓝牙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跳频技术是把频带分成若干个跳频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

语用三论

《语用三论: 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 张运桥, 严敏芬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 文章介绍并简评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三论: 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该书摒弃了传统语用学经典课题, 向读者展示了当今语用学研究理论中具有前沿性的三种理论, 是一本非常有特色的著作, 它有益于语言学专业学生作进一步具体的专业化研究, 也有助于对语用学感兴趣的自学者提高言语理解能力。 关键词: 语用学; 关联论; 顺应论; 模因论; 评介 20世纪70年代, 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确立, 至今仅有30多年的历史。然而, 语用学研究的发展却极为迅猛, 它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随着语用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优秀学者和语用学著作教材不断涌现。暂不算国外的语用学著作,仅是国内出版的有影响力的著作就有二十多种,如熊学亮、何兆熊、姜望琪、严辰松、冉永平、何自然等学者都著有一定水平和影响力的学术作品, 而其中何自然编写或主编的语用学著作及教材居多, 如《语用学概论》、《语用学与英语学习》、《语用与认知: 关联理论研究》、《语用学讲稿》、《当代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等。[ 1 - 12 ]这些语用学专著有力地推动了国内语用学研究的发展。 2007年12 月, 由何自然主编, 谢朝群、陈新仁两位学者合作完成的语用学著作《语用三论: 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以下简称《语用三论》) 诞生了。[ 13 ]与以往国内的语用学著作相比, 该书并没有沿袭诸如指示语、语用含义、前提关系、言语行为等语用学经典课题的讨论,而是紧扣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集语用学理论中具有前沿性的三种理论于一书, 取名为《语用三论》, 让人耳目一新, 可谓独具匠心, 值得一读。 一、著作的理论来源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也随之日益丰富, 除了探讨指示结构、会话结构、语用预设、语用隐含等常规议题外, 还探讨特定民族中程式性言谈的社会特征及功能、习语的语用理据与功能等。语用学与诸多学科之间存在不可分离性, 因此, 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跨面研究也不断涌现, 如认知语用学、社会语用学等。毋庸置疑, 语用学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各种新理论的涌现为语用学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丰富了它的发展。而将西方理论引介给中国读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作者们没有知难而退, 而是紧扣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集语用学理论中具有前沿性的三种理论于一书, 可见其在学术问题上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 关联论: 认知语用学的核心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第六章: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的技能。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策略(课件出示):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指向,以教学情境为出发点的有关检查、评价、监督、控制、调节教师的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程序性知识系统。 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其适当与否与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年级能力等因素,都紧密相关。古语有:“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可见策略的突出特点在于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这表明策略不仅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同时又具有艺术性、直觉性的特征。现在,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切换幻灯片) 一、设计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效率、效益的提高,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教师劳动强度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来实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工作中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幻灯切换后朗读,边读边击中要害鼠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实施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实现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例如(课件出示)第一行读完后说: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思考时间的提问回答,看似流畅,实际低效。特别更要注意问题的导引,有效提问的设计等。(课件点返回)下面,我们就对教法和学法做一下具体的分析。二、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 (一)、首先我们来学习下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特征。(点击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课件出示后读一下) (二)新课程“双向互动”和“知识建构”的操作原则决定有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的学习。新课程主张: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对话中心的教学”。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中介,去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造“意义”的过程。(点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对话:(点课件)一是学生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之间的对话。二是借助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学研究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王 宏 军 (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 要:语用学介入翻译,为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语用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加以论述。语用等效理论是一种避免翻译尴尬且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是在翻译语用意义时牵涉到的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其语用原则不尽相同,它们有助于推导语用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语用等效翻译。无论在翻译中使用哪种理论,其语用含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可见,意义的决定在于使用,而使用的重要因素是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语用翻译的探索将是无止境的。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翻译;语用等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7)01-0063-04 引 言 Nida 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他说“翻译就 是交际”。Newmark 也曾指出“交际是翻译的职 能”。这种交际是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一种行为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双向的心理过程。按语用学原理,这是作者与译者之间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译者的解码过程实际上就是翻译的过程。语言学家把语用学看作是研究语言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就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诠释。 一、语义与翻译 人们对意义的研究有着不同视角和出发点,意 义不仅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而且还属于逻辑的、哲学的、认知心理学的以及社会文化学的范畴。这就将意义切分为纯语言意义观和语用学意义观。对翻译理论而言,这两者都有着重要的价值。Newmark 曾说,语义学的所有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体系中的符号意义,或称规约的意 义,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的意义。语义翻译只是将 目的语的语义直接译成母语,力求在句义上的等价。人们一般认为语义翻译似乎忠实原文,它能将目的语的词义准确地译成母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使用语言的规约也各不相同,由此会产生理解和翻译上的失误。我们说“失误”而不说“错误”是因为某个词或句译出的含义与目的语的含义不同,因而只能说是母语表达不符合原作者的用意而已。 二、语用与翻译 Levins on 说:“语用学是非语义学的语义研究”。 语用翻译是译者将原作与译作在语用用意上的等价翻译,能用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用意。语用学的意义观着重语言成分的用义,即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语用含义是用义的表现,指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意义,这种推导出来的语句的含义是一种话语意义。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说话意义,也就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或非规约意义,即语用含义。如:Shall 收稿日期:2006-12-25 作者简介:王宏军(1962-  ),男,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用学。第3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72007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6

电磁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电磁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2006年12月13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懂得生活用电安全知识(C层) 2、会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用电问题(B层) 3、了解传感器的作用,会对一些简单传感器的原理用中学物理知识作解释 (AB 层)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2、指导学生分析实际应用试题步骤、审题抓住要点,把题目分解成一个个小小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电磁学知识解决新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主体合作 本学期复习完了3-1,请回顾一下这本书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电场恒定电流磁场 各章重点知识有哪些? 电功电阻定律、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传感器的应用电流与磁场的关系一一安培定则,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安培

力、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一一左手定则: 一、生活用电题 1、如上图所示是楼梯电灯照明电路图,电键K i和K2分 别是装在楼上和楼下两个位置的双联开关,拨动其中任 何一个开关,都能使楼梯电灯发光或熄灭,试问这四种 接法中,那一种接法是正确的?() 2、家用电热灭蚊器中电热部分的主要元件是PTC, PTC 元件是由钛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器,其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如所示,由于这种特性,因此,PTC 元件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对此,以下判断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通电后,其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②通电后,其电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③当其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相等时,温度保持在t1 或t2不变 ④当其产生的热量与散发的热量相等时,温度保持在ti?t2的某 一值不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本题要点:①会读图;②电热灭蚊器属于纯电阻用电器,电功等于电热。 客称 额定电压 (V}|频率工惟电醜 (A) 电魁 (n>(r/min) 电动机 220500.51370 脱水电动 机 220500卫13J370 由上表回答:该洗衣机洗涤一次衣服共耗电多少?(洗涤一次衣服洗涤时间为15min,脱水时间为2min).用欧姆定律I =U求出的电流强度与电动机中的 R 实际工作电流是否相同?为什么?

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_兼论语用翻译标准

2002年第3期总第110期  外语学刊 FOREIGN LAN GUA GE RESEARCH 2002,№3 Serial№110 收稿日期:2002-02-22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 戈玲玲 (南华大学,衡阳 421001) 提 要: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翻译标准中的顺应性解释及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在“顺应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翻译的标准放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其实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将这些不同的内涵具体化,既有利于翻译实践,也有利于翻译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顺应论;语用翻译;翻译标准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2)03-0007-05 11 导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的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从语用的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翻译界的关注。翻译创作中,翻译者和翻译的实际运作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关联理论是西方近年来很有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Wilson的学生Gutt在他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看成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原著者与译者构成了交际的双方,交际手段是原著,译者通过关联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译者与译文读者构成另一交际双方,译者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与译文读者进行交流,因而完成翻译交际。利奥?希金(Leo Hickey)汇集的论文集《语用学与翻译》从语用的多层面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语用学有助于“获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等值(pragmatic equivalence )”,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理解和感受。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2 schueren在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1999)一书中提出的“顺应论”(Adaptability Theory),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他认为语用学讲语言的使用,那是讲语言的选择过程,而语言的选择则指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作出的某种顺应。“顺应论”对语用翻译及翻译标准会有哪些启示呢?本文从顺应论的观点出发,旨在探讨翻译标准中的顺应性解释及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21 语用翻译的发展 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和其对翻译领域的层层渗透,语用翻译理论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学者们在他们的研究中开始从语用学的角度多方位地探讨翻译问题,从而赋予翻译研究新的深度和广度。语用学研究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它已跨越出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框架,开始对语言进行动态的,同时也是更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语用学派认为翻译是信息交流活动,它注重语言交流中的运用效果,强调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的同等效力。中外翻译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时,都往往要涉及到对翻译等值的探讨。术语equiva2 lence(等值或等效)也成了20多年来争论的焦点。对翻译等值概念作出较为全面论述、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奈达(E. A.Nida)。早在1964年,他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就提出了形式等值(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等值(dynamic e2 quivalence)。1969年,他在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文中又写道:“翻译主要是指接受语复制原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浅谈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

浅谈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 ——《商不变的规律》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教学资源从狭义而言,主要包括教材等文本性资料、板书、学生作业、教学具和多媒体课件。从广义而言,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这种动态的随机性的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的共同载体。一节课的教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呈现方式的设置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资源能否有效应用成为能否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通过《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本人试图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呈现与有效应用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板书:老师最可靠的资源载体 板书可以说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板书是一块最稳定的呈现信息的平台,直接反映了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不在板书设计方面下足功夫。好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突出教学的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呈现知识结构的功能。《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薛颖教师在板书上花了很大的心思,课题、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课堂引入部分的两组口算题,都是用了很艳丽的色彩打印出来的。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也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印象。课题除了文字以外还配了画,一只白兔。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稍显多余。选择《商不变

的规律》的具体内容作为板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呈现方式方面显得美中不足,用的是华文彩云体,因为这种字体离黑板较远的同学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差。不能因美而削弱板书的信息呈现功能。如果改用宋体或黑体,应该比华文彩云要好。 而引入部分的两组口算题制作成板书,并用突出的色彩呈现出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很好的。这个内容是学生总结出《商不变规律》的物质基础,用黑板呈现远比放在多媒体课件中好,因为它具体地表现了《商不变的规律》。 二、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的动态呈现资源的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作为常规的课堂教学的补充时,它通常是有效的;然而,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是很小的,并且效果时好时坏。当今的研究者一般认为,计算机本身并不是万能的,真正起作用的是课程、教学,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用它。 《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从整体而言,体现出简洁、主题突出、并有一定的交互性,画面清新。一些GIF小动画也用得恰到好处,起到活跃画面,深化主题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时,课件能交互式地及时呈现学生发言的有效部分是教师应用课件资源的一个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POWERPOINT是一个简单的功能强大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既有许多不同的动态呈现方式,又能轻松地插入图片、声音、影片以及SWF动画。我校教室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W IN98,只能安装OFFICE2000,一些在功能更强大的OFFICE2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小说人物的态度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小说人物的态度 摘要: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强调会话的参与双方要遵循某些合作性的原则以求会话得以顺利进行。常与会话原则共同出现的还有礼貌原则,它更细致地解释了人们在对话中所要遵循的准则。但是小说中的对话并不完全遵循这两种原则,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尝试从会话原则和礼貌原则角度分析小说主人公之间态度和看法的转变,讨论小说人物如何通过违反会话原则和礼貌原则展现他们关系的变化,推进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傲慢与偏见》人物态度 1 简述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1967年,格莱斯在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基础上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简称CP。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目,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将这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归纳为几种准则,分别是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在现实会话中,参与者常因某些目的而违反这些准则。说话人以违反这些准则为代价,表达超越字面意义的隐含意义,但是我们可以将双方配合的态度视为在

另一种意义上遵守了合作原则。在格莱斯之后,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他将语用原则分为“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和“篇章修辞”(textual rhetoric),礼貌原则属于人际修辞的范畴。礼貌原则很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故意要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个准则来产生“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共包含有六条准则,分别是策略准则、慷慨准则、称赞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2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人物态度的转变 小说中的会话含义,常常与字面意义不同,这为我们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这部小说提供了可能性。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安排了大量富有戏剧张力的会话描写,这些会话赋予了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整部小说以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态度和看法为主线,经历了初步印象的形成,误会加深,偏见形成和偏见消除几个阶段。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看法的转变在二人的对话中也都有迹可循。 在开篇的舞会上,宾利极力请达西,但达西用“在这样的舞会上跳舞,简直是活受罪”为借口拒绝了他,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和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不难看出他对朋友生硬直接的态度。宾利打算把“坐在达西身后的那位可爱美女”介绍给他做舞伴,达西明知宾利所指伊丽莎白,却反问到“你指的是哪一位?”,他这样违反了合作原则中

隐喻的语用学解读

隐喻的语用学解读 侯国金 四川外语学院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两种虽不统一但颇具影响力的假说,即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的假说,认为隐喻是可以也应该教和学的。然后本文介绍了辨认隐喻的一些方法,最后对隐喻的理解和推断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隐喻;语用;互动;辨认;推断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Abstract: P roposing some ways of metaphor identification, the paper highlight s with a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inference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reading pr ocess. Key words: metaphor; pragmatic; interaction; identification; inference 0. 引言 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的本质的认识上升到认知和语用的层级上,认为隐喻是认知现象、语用现象和两个语义领域的互动。 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当成语言现象或修辞现象,而Lakoff & Johnson 把隐喻看成“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方式。[7] 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原始的典型思维是身体化活动或“体认”( 2.1.15 ),即把人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既然人有头、腰、脚、冠、身等部分,于是我们创造出“山头”、“山腰”、“山脚”、“树冠”、“树身”等。语言学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不同语言隐喻的更替。19 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一种生物体,有生老病死。20 世纪初Saussure 把语言看成一盘棋,个体的价值决定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与其他棋子的关系。50 年代Chomsky 把语言看成是发展蓝图。人的周围潜在着生命,生活中无处不涌动着生命,人们要表达它们就得借助熟悉的描述人本身的词语和方式,于是就有了隐喻。再者,抽象概念也要借助于隐喻,如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选择与应用策略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选择与应用策略1 李胜利1,姚金鑫2,孙名松1 1.哈尔滨理工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哈尔滨 (150080) 2.黑龙江科技学院利民校区,哈尔滨 (150025) 摘要:通过比较国内外几种知名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现阶段高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提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等,是紧密结合网络教学的实际需求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管理与沟通平台,包括网上备课、课程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作业、网上学习、网上考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支撑平台,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 网络教学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互联网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必要条件。系统拥有校内最大的用户群,几乎包括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生。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和配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13]。同时,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资源基础,为社会需求强烈的终身教育提供不竭的教学资源。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和使用网络教学系统,这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多媒体课件与信息化教案设计阶段进入信息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阶段[13]。 目前,网络教学平台有很多。有商业公司开发的,也有开源免费使用的。比较流行的有Blackboard、WebCT、LearningSpace、Moodle、Sakai、清华教育在线、eduCommons、LAMS、Desire2Learn、Eledge、Focus/SIS、Centre/SIS、Online Grades、SchoolTool、ATutor、Angel、eCollege、Virtual-U、科建脉望网络学习平台LearningField、北京网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南京易学的天空教室等。 1. 主要网络教学平台介绍与特性分析 1.1 Moodle(中文译名魔灯) Moodle 是英文Modular Object –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在汲取了WebCT和Blackboard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专门针对广大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设计、管理、实施、评价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完全免费。它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它的功能强大,目前已在来自198个国家和地区的36411个站点中广泛应用,其中在中国已有339个[10]。2007年底,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通过正式评估决定采用Moodle作为唯一的教学管理系统[1]。2007年3月改版的Moodle中国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cd9088029.html,)为国内的Moodle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随着国内Moodle平台方面资料的陆续增 1项目支持: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教育教学研究招标课题--哈尔滨理工大学网络教学研究与实践。

孔乙己语用学分析

《孔乙己》语用分析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罗云) 摘要:语用学也叫语言实用学或语言使用学,是语言学中新开拓的一个领域。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具体运用及其规律,尤其注重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用语用学的理论去关注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队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入。本文将运用合作原则和面子理论解析《孔乙己》。 引言:本文通过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与会话舍义、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分析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对话,剖析了其中丰富的的会话含义,分析了人物有意违背合作原则的原因,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 关键词《孔乙己》会话含义合作原则面子理论正面面子负面面子 一、《孔乙己》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和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与黑暗。本文选取了《孔乙己》中典型的对话,并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 二、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理论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1】换句话说,“合作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地、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①数量准则 ②质量准则 ③相关准则 ④方式准则 三、面子理论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违反合作原则的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问题。研究合作原则我们常常联系到面子理论来进行分析。 Brown & Levinson (1978)在Goffman 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论,力图将面子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来研究。他们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self-image)。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希望彼此维护对方的面子,并随面子威胁程度的增大而采用较高程度的礼貌策略。面子威胁程度的计算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社会权力(social power)的差别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2】Brown & Levinson将面子区分成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