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泥质砂岩三孔隙混合导电模型的研究

合集下载

火山岩储层导电机理调研分析

火山岩储层导电机理调研分析

根据 岩 电实 验结 果 , 阿尔 奇最 早 提 出 了基 于 纯 砂岩 、 间孔 隙 的储 层 油气 电阻率 与 含气 饱 和度 之 粒


间 的关系 , : rhe 即 A ci公式 Ⅲ
S、
。 , =
一 一 R
式 () ,, , 1 1中 ab m, 为参 数 , 般 由岩 电 实 验 确 1 一 定 。阿尔奇 公式将 储层 含油气 饱和度 与 电阻率 建立 了联 系 , 而 奠 定 了 测井 解 释 油 气 层 的地 质 基 础 。 从 但 阿 尔奇公 式 隐含 了嘲 饱 和度 与 电阻率 之 间 的关 ① 系 是 唯一 的 ; ②所 有 的地层 水 均 导 电等 两 个 条件 , 而这 些条件 只有 当储层 很好 时才能 满足或 者近 似满 足 , 对 复 杂储 集 层, 泥 质砂 岩 、 而 如 发育 裂 缝 的储 层 等 , 述条 件 是难 以满 足 的 。饱 和度 与 电阻 率之 间 上
用于 火 山岩储 层 的导 电机理 理论 和饱 和度 解释 方 法 , 此基 础 上初 步建 立 了 中基性 火山岩储 层 导 在
电模 型 。
关键 字 : 山岩储 层 ; 电机理 ; 火 导 饱和 度模 型 ; 隙结构 ; 孔 泥质
1 引 言
火 山岩储层 岩石 、 隙及 流体类 型多样 、 隙结 孔 孔 构 复杂 、 均 质性 十分 严重 并 且 由于蚀 变 作用 产 生 非 了一些 导 电矿 物 , 这些 因素导 致火 山岩 储 层 导 电机 理研 究 存 在很 大 的 困难 。 目前 , 本 没有 关 于火 山 基 岩储 层 导 电机 理方 面 的研 究 , 已有 的一些 导 电和 饱
和度解释模型是直接借用砂泥岩地层或碳酸盐岩地 层 的解 释模 型 , 些模 型并 不 十分 适用 于火 山岩 储 这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4卷第12期(2005.12)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张文志(大庆油田采油五厂)邢丽波(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模型的建立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粘土砂岩并联导电的观点和改进的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性可看成层状泥质与分散粘土砂岩的并联导电,而分散粘土部分采用改进的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图1给出了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的体积模型.层状泥质岩石骨架干粘土油气^自由水粘土水"图1导电效翠电导率体积模型物质平衡方程为:r++出+=1{^+=(1)【+6:设层状泥质的电导率为Cs^;分散粘土砂岩的电导率为C;整个泥质砂岩的电导率为C,则按照并联导电的观点,有:C,o=(1)分散粘土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D.C.Herrick和W.D.Kenndy(1993年)给出含油气纯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公式:Cl={at(Js)+[(n0一at)+b0](Js)}C(3)作者(2005年)由双水模型理论和式(3)给出了分散粘土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公式: C={O,t(Swt~t)")+[(口0一ctt)+b0](sⅡ)}a笔+㈩式中:Fo2?05(1/am一"l—r0.4e..)(2)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将式(4)带人式(2)导出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公式:c=c+(1一){at(Js)+[(口.一口)bo))(1-avQQ,~)c+(5)(3)利用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预测含水纯地层的C.(含水泥质砂岩电导率)与C关系.对于骨架不导电的含水泥质地层,S=1.0,将其带人式(5)有c=c5^+(1一v/a){口()+[(口0一口)+b0]()}C+1BQ(6)JJ'D从该模型预测C.和C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当C较小时,C.和C为曲线关系;当C很大时,C.与C近似为直线关系.由C.与C关系图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描述泥质砂岩的C.和C关系.因此,该模型适用于泥质砂岩地层解释.2.影响因素分析参数固定时假设:Cl^=0.33(S/m),C=0.83(S/m),m=2.0,n=2.0,口.=口0=1.0,bo=0.0,=0.2,Q=0.3(meq/cm),v/a=0.1,下面是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1)不同泥质分布形式的影响.泥质含量相同而采用的模型不同,C与Js的关系不同,即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Js.有很大的影响.(2)口,Qm,n的影响.当各参数变化时,C与Js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同,且C与关系曲线的曲率随Js的增大而增大.但在Js较大时,n对C与Js关系曲线的影响随Js的增大而减小.3.精度分析(1)计算的C.与测量的C.比较.根据Wax—man和Smits(1968年)给出的27块泥质砂岩岩样的实验测量数据,利用最优化技术求解C.一C 非相干函数可得到口.,口.,b.,/'it值,发现计算的C. 与测量的C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说明该模型适用于含水分散粘土砂岩解释.(2)计算的C与测量的Cl的比较.根据Waxman和Thomas(1974,l982年)给出的l2块砂岩岩样的实验测量数据,利用最优化技术求解C一—Js的非相干函数得到口,O,0,b.,m,值,发现计算的C与测量的G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7%,说明该模型2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4卷第12期(2005.12)油水乳状液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张帆王福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石兴(辽河石油勘探局钻井一公司)摘要在原油生产过程中,油包水(W/O)型乳状液的形成,对原油输送,处理,加工各环节都带来困难.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油水乳状液的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指导油水乳状液的处理可提供借鉴和依据.主题词含水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界面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原油与水乳状液(W/O型)的形成,使得油水分离变得困难,降低了设备和管路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了输送和升温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引起金属管路和设备的结垢与腐蚀. 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油水乳状液的产生,就显得尤为为重要,而认识油水乳状液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是解决问题的前提.1.乳状液成型的三种观点(1)相体积观点.Ostwald是从纯几何观点提出的.该观点认为:当相体积分数在0.26至0.74之间时,W/O与O/w两种类型的乳状液都可形成;当相体积分数小于0.26或大于0.74时,只存在一种类型的乳状液.该理论假设乳化液滴的粒径均匀一致.不少实验证明了Ostwald的观点,但也不乏违反的实例.因为实际乳状液的液滴大小不等,密集堆积时相体积分数可能超过0.74.另外,当乳状液体系内相浓度很高时,液滴可能发生变形,而被挤成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多面体.虽然Ostwald 的相体积观点有很大缺陷,但相体积对乳状液类型的划分确实有一定的符合程度,因此,该理论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Bancroft观点.Bancroft认为,在界面上乳化剂形成吸附膜,膜的一边与水接触,另一边与油接触,故有水和油两个界面张力,界面张力低的液相形成外相,符合能量最低原理.但由于乳状液界面膜往往只有单分子厚,因此,把单分子膜的两个面看成独立且有两个不同界面张力的看法过于简单化了.为此,Bancroft又提出油水两相中对乳化剂溶解度大者为外相.溶解度大表明乳化剂与该相的亲和力大,相应的界面张力必然低.目前常常利用这一规则来初选乳化剂.(3)聚结速度观点.Davies提出形成何种类型的乳状液取决于液滴聚集速度,哪种液滴聚结速度大,就易形成以哪种液体为外相的乳状液,若两者相差不大,则两相的体积比是决定乳状液类型的重要因素,但两种类型的乳状液都可能形成.2.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内部因素(1)原油组成的影响.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等极性物质是天然的乳化剂(W/O型),会在油水界面形成一层坚韧的弹性膜,对油水乳状液的稳适合求解分散粘土砂岩储层的.s.(3)计算的的.s与文献给出的.s的比较.本文采用Etnyre(1993年)使用的一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来评价方程(5)在层状泥质砂岩储层中的应用效果.当a=1.0,0.7,0.6时对比模型计算的.s与双水模型计算的.s发现,其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8.2687%,3.3538%,3.1855%.而且,当a=0.6时,误差最小,从而说明本模型可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4.结论(1)本文建立了考虑泥质分布形式影响的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该模型在用于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计算时,说明该模型可用于同时含有分散粘土和层状泥质的泥质砂岩储层解释.(2)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总.s有很大影响;a,Q,m,n等参数的变化时对C与.s关系曲线有很大影响.(栏日主持杨军)。

泥质砂岩电导率模型的分析及对比

泥质砂岩电导率模型的分析及对比

泥 质 砂 岩 电 导 率 模 型 的 分 析 及 对 比
沈 金 松 , 苏本 玉 , 王智 茹 , 于 茜
( 中要 :通 过 对 Ha a B u g ma 导 率 模 型 ( B模 型 ) A ci 公 式 、 ama mi n i rg e n电 — H— 与 rhe W x nS t 型 ( S模 型 ) 双水 模 h模 W— 和
(S h o o e o re a d I f r t n Te h oo y Chn ie s y o er lu c o l fR s u c n n omai c n lg 。 iaUn v r i f toe m,B i n 0 2 9 hn o t P e ig 1 2 4 ,C ia) j
数据计算含水饱 和度 的实 用公 式。分析得到 , 若测得 岩石 的电阻率和孔隙流体 的电导率 , 通过二元 混合模型 和 H—
B电导率模型可 以估算骨架 的电导率 , 这为泥质砂岩 附加导 电性研究提供 了理论 分析手段 。
关 键 词 : 测 井 解 释 ;Ha a B u g ma 模 型 ;电导 率 一 和度 模 型 ; 质 砂 岩 储 层 ;电 导 率 响 应 n i rg e n — 饱 泥 中 图分 类号 :P 3 . 2 6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A n l ssa nta to e S l a so n c i iy M o e a y i nd Co r s fTh ha y S nd t neCo du tv t dl
S HEN i o g。S Be - u,W ANG h—u,YU a Jns n U n y Zi r Qin
tvt d lH— d 1 。t eA rh ee u t n ,W a ma - mih mo e W — d 1 n h u iiy mo e( B mo e ) h c i q a i o x n S t d 1( S mo e)a dt ed — a t rm o e h s b e u g se n t i t d . Th o g h n lss ti s u dy u d rt o lwa e d l a e n s g e td i hss u y r u h t ea ay i ,i s o n l n e so d t el i n o d t n f p l a in ft eAr hee u to n h — d 1 h i t gc n ii so pi to so h c i q a in a d t eW S mo e.Alo,c a a tr m i o a c s h r ce — it so h o d c ii e p n eo h B c n u tvt d Ih v e n s mme p b t n s i ft e c n u t t r s o s ft e H— o d cii mo e a e b e u c v y y d u o h i

应用孔隙范围模型来分析Waxman—Smits泥质砂岩电导率

应用孔隙范围模型来分析Waxman—Smits泥质砂岩电导率

S ( 9 6 通 过 实 验 模 型 来 描述 这 种 在 外 电 场 ) 18 )
影 响下 的 阳离子 交换 行为 。关 于这 种交换 现象 的
另 一 种说 法是 在靠 近 粘土颗 粒表 面处 阳离子形 成

个 薄 的双层 ( 水层 和 阳离子 层) 由于排 斥 阴 薄 。
收 稿 日期 :0 7 2 8 2 0 ~0 —2



车( +B ) Q
』 '
() 2
F 一… —O 参 ' 。 w
( 1 )
F 为泥质 砂 岩 地 层 因 素 ; 为 单 位 孔 隙 体 积 的 Q 阳离 子 浓 度 , 位 为 每 升 当量 数 或 mg当 量/ ; 单 ml B 为粘 土表 面 的 平 衡 离 子 的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迁 移 率 ( o・ mh
通 过 建 立 孑 隙 范 围模 型来 描述 同 类 泥 质 砂 岩 的压 实 、 结 以及 粘 土矿 物 的 扩 散 分 布 等 结 构 因 素 。与 孔 隙 u I 胶 中 粘 土 矿 物 的分 布相 关 的 阳 离 子交 换 对 岩 石 形 成 一 个 有 效 的 电 导 率 , 个 电 导 率 随 地 层 水 矿 化 度 变 化 而 变 这 化 。 两 相 不 混 合 流 体 在 孔 隙 中 的几 何 分 布 遵 循 毛 细 管 压 力 和 排 水 循 环 的规 律 。 孔 隙 中 地 层 水 和 粘 土 矿 物 阳 离 子交 换 形 成 导 电空 间 , 这 个 导 电 空 间 中离 子 自 由 扩 散 被 强 化 , — S地 层 因 素 和 电 阻 率 指 数 通 过 自由 扩 在 w 散后期 的扩散渐近线来计算 。 本 文 中将 引 入 孔 隙 几 何 形 态 的 方 法 来 研 究 同 类 泥 质 砂 岩 中粘 土 矿 物 的 数 量 、 间 分 布 和 它 们 的 阳 离 子 空 交换 , 流体 饱 和 度 和 地 层 水 矿 化 度 等 对 岩石 电 导 率 的影 响 , 而 更 准 确 计 算 泥 质 砂 岩 电 导 率 。如 果 孔 隙 中含 从 水饱 和 度 、 化 度 和 粘 土 矿 物 分 布 有 所 改 变 , 么 附加 电导 率 将 有 一 个 明 显 的 改 变 。 矿 那 关 键 词 : 水 模 型 阳离 子 交 换 泥 质 砂 岩 双 粘 土 矿 物

W-S模型与双水模型对泥质砂岩附加导电性描述的对比分析

W-S模型与双水模型对泥质砂岩附加导电性描述的对比分析

W-S模型与双水模型对泥质砂岩附加导电性描述的对比分析王亮;李昱翰;任丽梅;宋林珂;苏静【摘要】基于大量泥质砂岩岩心实验数据,探讨了Clavier与Waxman等关于W-S模型与双水模型描述泥质砂岩导电能力以及胶结指数是否受阳离子附加导电影响的争论.与双水模型相比,W-S模型能更好描述泥质砂岩的导电规律;双水模型在低温、低地层水溶液矿化度以及高温、高地层水溶液矿化度时,描述泥质砂岩导电的能力相对较差;与双水模型中胶结指数(mo)相比,W-S模型中胶结指数(m*)不受岩石阳离子附加导电的影响,而是受控于岩石的孔隙结构.%Based on the study of a large number of argillaceous sandstone core dat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bate between Clavier and Waxman for the W-S model and the dual-water model:whether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argillaceous sandstone and the cementation index are affected by the additional conductivity of the cation.The study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dual-water model, the W-S model can better describe the conductivity of argillaceous sandstones.In add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formation water salinity or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layer water salinity, the dual-water model cannot describe the conductivity of argillaceous sandstone very well;compared with the cementation index (mo) in the dual-water model, the cementation index (m*) in the W-S model is not affected by the additional conductivity of the rock cation, but is controlled by the pore structure.【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8(042)006【总页数】7页(P622-628)【关键词】测井解释;W-S模型;双水模型;泥质砂岩;饱和度;胶结指数【作者】王亮;李昱翰;任丽梅;宋林珂;苏静【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02249;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四川遂宁 834000;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四川遂宁 834000;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四川遂宁 834000;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四川遂宁 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0 引言饱和度是泥质砂岩储层评价以及油气勘探开发方案制定中的重要参数[1-4] 。

利用等效电路模型研究泥质砂岩复电阻率频散特性

利用等效电路模型研究泥质砂岩复电阻率频散特性
中图 分 类 号 :P 3. 1 6 1 8 文 献标 识 码 :A
On t e Fr qu n y Dip r in a a t rsis o mplx Re itv t n h e e c s e so Ch r c e itc fCo e ss i iy i
S a y S n so e Ba e n Eq ia e tCic i o e h l a d t n s d o u v ln r u tM d l
o n c r e ta d e e t i c r e ti h l a d t n a s d b a mo i a ib ec r e tf l , fi u r n n lc r u r n n s ay s n s o ec u e y h r n cv ra l u r n i d we o c e
电位 、 时间特性与复电阻率 的等效电路模 型每个 电子元 件参数之 间 的相互换 算关 系 , 将等 效 电路模 型 电子 元件参 数 与泥质砂岩储渗参数和饱和溶液浓度 、 阳离子交换量联系起来 , 量计算 了储层 岩石储渗参数 和饱和溶液 浓度 、 定
阳离子交换量 等因素对含水泥质砂岩复 电阻率频散特性 的影响 。 关键词 :岩石物理性质 ; 泥质砂岩 ;复电阻率 ; 毛细管模型 ; 等效 电路模型 ; 散特性 频
第 3卷 5
第 6期




Vo.1
21 0 1年 1 2月 文章 编 号 :0 41 3 (0 1 0 —5 20 1 0—3 8 2 1 ) 60 1—6
WELL L0GGI NG TECH N0L0GY
利 用 等效 电路 模 型研 究 泥质 砂 岩 复 电 阻 率 频 散 特 性

测井解释4-砂泥岩解释3-阳离子交换模型自学

测井解释4-砂泥岩解释3-阳离子交换模型自学
粘土颗粒表面直接和间接吸附极性分子而形成水 膜的作用称为粘土的水化作用或水化膨胀作用。
2、粘土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粘土表面吸附的阳离子是不能自由移动的,这种 吸附力是有限的,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被吸 附的水合离子可以与水溶液中的其它离子交换位 置,其难易程度取决于静电引力,可用库仑力讨 论。 3、粘土表面的扩散层内水膜的特点 ① 、水膜内的极性分子是靠静电引力被吸附在粘 土颗粒表面,这层水膜不动 → 粘土束缚水,或粘 土水化水或粘土水(双水模型)。 ②粘土表面吸附阳离子而排斥阴离子。故认为 粘土水中只含阳离子而不含阴离子,也即不含盐
D.L.Best等人在1978年,研究出了Sclunberger 公司的现场分析程序CYBERLOOK。采用了双水 模型,直接用测井资料计算的,而不用岩心测量 Qv,而使阳离子交换理论更广泛地用于实际的测 井分析。 补偿阳离子 缺乏盐分(没有阴 离子)的薄水膜, 对泥质砂岩的导电 性有影响。
干 粘 土 有一定厚度
(2)、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因素 ①粘土矿物类型② 粘土的比面 不要求 5、粘土水含量量/100克干岩样
②、粘土水的相对体积Vcw=粘土水的体积/岩石体积
四、W——S电导率模型 W——S模型是据大量泥质砂岩的电导率与其阳 离子交换容量Qv关系的实验结果提出来的, 是基 于阳离子交换作用建立的电导率解释模型。
(2)、双水模型 Vclay Vma ft Ф t = Ф f + Ф b +Ф h Ф e= Ф f+ Ф h
Ф hr= ft(1-Sxo) Ф hm= ft(Sxot-Swt) Ф f= ft(Swt-Swb) Ф wb= ftSwb
Swf=Ф f/Ф t可动水饱和度 Swb=Ф b/Ф t束缚水饱和度 Swt=(Ф f+Ф b)/ Ф t 且有Swt=Swb+Swf总含水饱 和度

利用储层分类进行水淹层测井解释的方法研究

利用储层分类进行水淹层测井解释的方法研究

0 引 言
目前已进入 L油田于1 9 8 7 年 投 入 全 面 开 发, 高含水期 , 注水方案调整期较短 , 含水上升较快 。 中、 主力油层埋深在 1 原始 地 层 水 4 6 0~1 5 3 0 m 之间 , , / 为碳酸氢钠型 总 矿 化 度 平 均 为 6 7 0 0m L 左 右。 g 储层岩性以含泥细 、 粉砂岩为主 , 碎屑成分主要为石 英、 长石和岩屑 , 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颗粒, 平 均有效孔隙度为 1 平均空气渗透率为 4 8. 7% , 0 mD
1, 2 1 2 2 2 YANG J i n i n F AN T a i l i a n H o n u ,WANG J i n a n ,YANG Q i n s h a n g q g , g ,MA g y g y g
( , , ; 1. S c h o o l o f E n e r 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i n 1 0 0 0 8 3, C h i n a g y y j g , ,H ) 2. E x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D a i n O i l f i e l d C o m a n L T D. D a i n e i l o n i a n 1 6 3 7 1 2, C h i n a p p q g p y q g g j g
-4 2 ( , 非法 定 计 量 单 位 , 下 1 mD = 9. 8 7×1 0 m μ , 同) 属典型中低 渗 透 储 层 。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较 强 ; 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