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去除活性染料的研究
电絮凝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的能耗分析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12 (0 10 — 0 7 0 17 — 0 1织 印染 工业 的迅 速 发展 ,印染废 水 的 排 放 量逐 渐 增大 , 已成为 工业 废水 排放 大户 。 主要 的环
“ 环境 友好 型 ” 技术 , 益 受 到关 注 [9 1 3 8] - 。然而 在 电化 学处 理技 术 的研 究 和应 用过 程 中 ,能耗 一直 是制 约 其 进 一步 发展 的重 要 因素之 一 [] 。为试 图解 决这 一 问题 , 文对 电源进 行改 进 , 本 以铝 板 和铁 板为 反应 电 极 ,采用 周 期换 向电凝 聚法 对 活性模 拟 染料 废水 进
Ke r s:lcr- o g lt n ra t eba kKN— : n ryc nu t n p r dc yatrae y wo d ee t c a uai ;e ci lc o o v B e eg o s mpi ; e o iMl l n t o i e
中 图 分 类 号 :G 3 .8 T 35 5
行处 理 , 并分 析 了反 应 时 间 、 电解 电压 、 向周 期 及 换
境 问题是活性染料广泛应用于印染行业 ,但是在印 染工程 中活性染料 的固着率在 6 %~0 0 9 %之间 [, 1 导 ] 致 大 量 的染 料流 失 到 印染废 水 中 ,这使 得 染料 废水 具有 C D高 , O 色度高 , 有机物难降解等特点 , 加大了 印染废水 的处理难度 ,使其成为工业废水的处理难 z ] 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 、 物 理 法 和化 学 方法 ,其 中生物 方 法不 能有 效 的去 除 高
电絮凝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 的能耗分析
孙 兆楠 付 忠 田 胡筱 敏 孙 洪 洋
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水处理;吸附材料;膜分离;聚电解质;高分子凝胶1. 引言水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然而,目前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因此,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对解决水资源问题至关重要。
2. 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1 吸附材料高分子材料通过吸附剂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树脂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吸附材料,常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
例如,聚合甲醛树脂可以去除水中的苯酚,聚合硫醇树脂可以去除金属离子。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分子吸附材料制备微球吸附材料,如聚合丙烯酸钠微球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2.2 膜分离高分子材料的分离性能优良,可用于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将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实现物质的分离。
高分子材料膜分离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例如,以聚偏氟乙烯作为膜材料可以实现海水淡化,以聚丙烯膜过滤可以实现微污染物的去除。
2.3 聚电解质聚电解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在水处理中,聚电解质可以用作絮凝剂和絮凝剂辅助剂,以促进悬浮物的沉降和去除。
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等聚电解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和废水处理。
此外,聚合物电解质还可用于电化学处理技术,如电吸附、电析等。
2.4 高分子凝胶高分子凝胶是由高分子物质和水或溶剂组成的胶体系统。
高分子凝胶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吸附、过滤和固化等。
河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新型污水污泥絮凝剂的制备技术研究

河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新型污水污泥絮凝剂的
制备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作为新型污水污泥絮凝剂,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以超强的电荷中和絮凝能力,使其在深度处理污水污泥时充分体现出用量少、絮凝效率高、脱色能力强等优点,使污水中2μm以下的颗粒得到有效清除,在环境保护领域显示出优越的应用性能。
该项目的技术原理为:本项目针对季铵盐阳离子单体反应活性低,聚合能力差,产品分子量较低,阳离子电荷度难以提高等技术问题,探索采用新颖的等离子引发聚合技术,将部分单体转变为等离子态,并产生阳离子单体的活性物种,再由活性物种与单体间发生加成反应,最终可以得到高密度电荷高分子量的阳离子聚电解质。
该项目技术成果经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认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市场前景
本项目制备阳离子聚电解质等过程的实验室研究已经完成,高密度电荷阳离子聚电解质可以作为新型高效污水污泥絮凝剂,在日用化工、污水处理、造纸、纤维抗静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规模与投资按照月生产60吨计算,需要投资80万元。
生产设备聚合釜,干燥设备,粉碎设备。
效益分析按照同类进口产品市场价格计算,应用本技术生产的产品税前利润为1000-1300元/吨。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直接购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
铝阳极电凝聚处理活性红241染料模拟废水

处理活性红 2 1 4 模拟 废水 的影响 。结果表 明,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 , 电流强度 、 染料浓度 、 电解液初始 p H值 、 N C 电解质浓度 、 a1 温度对染料 溶液 脱色效 率 的影 响明显 , N 0 而 as 电解 质浓 度对 脱色效 率 的影 响不 显 著; 在电凝聚处理过程 中, 主要作 用机 理是 以 A” 的单核水 解 产物 与染料 络合 作用 占主 导地 位 ; l 活性 红
2 c ol f c ne S ey gU i rt f eh ooy h na g10 2 .S ho o i c ,hna nvs y o T cnlg ,Sey 104,C ia Se n ei n hn)
Abtat T eojc v f hs ae r i nr xe m na s d ntet a et f ..R at e s c : h bet eo ti pp r s pe mi yepr etl t yo et n o I eci r i ia l a i u h r m C v
YANG Y n—z e .,HU a u b _ Xio—mi ,LANG i a n I J —y h '
( .S ol f eo reE vrn n n i l n ie r g 0 e s m nv r t ,S e y g 1 0 0 C ia 1 h o o R s uc n i meta d Cv gn ei ,N at U i s y h n a 1 0 4, h n ; o iE n e ei n
Re 1 smu ae a t w t rb lc r c a u ai n w t a r c a n d .T e if e c f u r n e st , d 2 i ltd w se a e y e e t o g lt i a s c i i Ala o e h n u n e o re td n i 4 o o h i f l l c v ii a H,s r d c n e tain o lcr lt ,c n e tain o y ,tmp r t r ,ec nt p i l ot a o c n rt fee t y e o c n r t f e e e au e t .wee t s d h e e p r sn o o o d r e t .T x e — e i n a e u t s o d t a h e oo ai n o e d e w s sr n l f c e y c re td n i me t r s l h we h tte d c lr t ft y a t g y a e t d b u n e st l s o h o y,ii a H ,tm— nt p i l e p rtr e au e,c n e tai n o y n C ,w i ih l e td b o c n r t n o a O ;c mp e ewe n d e o c n r t f e a d Na 1 h l l t a ce yc n e t i fN 2 4 o lx b t e y o 属 为 阳极 , 所 处 理 的 铁 在 废水 中电解 生成铝 或 铁 离 子 , 过 一 系列 的水 解 反 通
电絮凝技术在纺织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电絮凝技术在纺织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1.引言纺织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然而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染料废水是纺织废水处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的处理方法效果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电絮凝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电絮凝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实际应用案例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电絮凝技术在纺织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2.电絮凝技术原理电絮凝技术是利用电解过程中的金属电极腐蚀产生的金属离子和气体,通过电解液中的化学反应生成溶胶聚合体,从而实现废水中悬浮物的捕捉和过滤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金属电极在电解液中溶解产生的金属离子与废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共沉淀反应,并通过所产生的气泡带走废水中的悬浊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3.应用范围电絮凝技术在纺织染料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电絮凝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颜料颗粒,使废水悬浮物浓度大幅下降,提高了废水的可处理性。
其次,该技术还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如染料的成分和化合物等。
此外,电絮凝技术还可用于调节废水的pH值,使其达到处理要求的范围。
总的来说,电絮凝技术在纺织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废水。
4.实际应用案例4.1 纺织厂A的染料废水处理纺织厂A采用传统的物理方法处理废水,效果不佳,废水中的染料颗粒无法完全去除,导致废水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为了改善处理效果,纺织厂A引入了电絮凝技术。
该技术通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与废水中的染料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达到有效去除染料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纺织厂A发现废水中染料颗粒的去除率显著提高,废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4.2 纺织厂B的染料废水处理纺织厂B在电絮凝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处理工艺,采用了连续式电絮凝技术。
该技术可实现废水的连续处理,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
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絮凝机理初探田秉晖,栾兆坤,潘纲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收稿日期:2006—03-23 修回日期:2007.04—09 录用日期:2007—08—10摘要: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特性粘度分别为2.7,1.4,0.7)为絮凝剂,对比PAC和PFC。
通过残余浊度、Zeta电位、FI絮凝指数的测定,研究了PDADMAC对高岭土悬浊体系(浊度分别为6000,1000,200和10 NTU)的絮凝特性,并对其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DADMAC的吸附构型决定其絮凝机理在较低初始悬浊物浓度下(200 NTU)为单个颗粒物表面吸附覆盖及其“吸附电中和”絮凝模型;在高浊条件下(>1000 NTU)为单颗粒表面(Monomer)部分吸附覆盖及其“吸附架桥”絮凝模型.关键词:絮凝;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文章编号:0253-2468(2007)11-1874-07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Introduction)在水处理技术领域中,化学絮凝法具有操作简便、净化除浊效果好、投资运行费用低、适用性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众多处理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的前置单元操作技术.其中,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① 阳离子度高,分子量高,絮凝效能强,用量少,适用性广;② 可以根据需要引人不同官能基团(带电基团、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等),可以任意设计阳离子度和分子量;③ 易于和其它无机混凝剂或助凝剂复合,制备多元高效复合絮凝剂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高效絮凝剂及其理论研究的热点内容(Wandrey,1999;Matsumoto,2001;Zhao,2002;Pearse,2001).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是1种应用较广的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Bowman,1979; Zhao, 2002; Tian, 2005a;2005b).但是,以往研究中,人们更热衷于对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及应用,而对其应用基础研究重视不够(Yoon,2004;Besra,2003;Pascal,2005;Chen,2005).对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反应特性和独特的絮凝性能等,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传统无机盐和PAM 的絮凝反应及其凝聚机理,缺乏独立的深入研究,致使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复合型絮凝剂在其结构设计、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改性以及复合应用过程中缺乏严谨的理论支持,导致研制开发随意性大,直接影响了高效产品制备及其絮凝效能.近年来,针对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高效性的絮凝机理研究已经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Besra,2004;Zhu,2001;Harris,2000;Nishida,2002).现有研究表明,吸附和吸附构型是影响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机理的主要因素.但是,相对于传统无机盐和PAM 的絮凝反应,其基础应用理论仍有待于全面而系统地研究(Besra,2004;Zhu,2001;Harris,2000;Nishida,2002).本研究中,以PDADMAC(特性粘度分别为2.7,1.4,0.7)为絮凝剂,对比PAC和PFC,通过残余浊度,Zeta 电位,FI絮凝指数的测定,探讨了PDADMAC对高岭土悬浊体系(浊度分别为6000,1000,200和10 NTU)的絮凝特性,并对PDADMAC的絮凝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探.2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2.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特性粘度0.7的PDADMAC是40%的水溶液(Florage,SNF,France),特性粘度2.7和1.4的PDADMAC是实验室合成.实验在(25±0.1)℃ ,1.0 mol•L NaC1溶液条件下进行.实验用水是由纯化净水装置(a Seralpur Pro 90C apparatuscombined with an ultrafiltration USF Elga laboratoryunit)制得的纯水.2.2 絮凝实验源高岭土悬浊液由高岭土(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和去离子水制得,浓度为100 g•L一.源高岭土悬浊液的粒度分布用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2000,Malvern CO.,UK)表征,颗粒物粒径小于2m,平均粒径0.92 m.试验用人工配水由源高岭土悬浊液稀释得到,其中NaNO 和NaHCO,的浓度都是5×10~mol•L–1.在烧杯絮凝试验中,人工配水的高岭土浓度分别为10、200、1000、6000 mg•L–1.絮凝试验采用转速300 r•min 快搅1 min,转速40 r•min 慢搅l0min,絮体沉降30 min.残余浊度(RT)和Zeta电位分别用浊度计(HACH 2100N Turbidimeter,HACH,Loveland,Co.)和Zeta 电位仪(Zetasizer 2000,Malvern CO.,UK)测定.在搅拌和絮凝的过程中,通过蠕动泵在线连续取样,采用光散射分析仪(PDA2000,Rank Brithers Ltd.)测定絮凝指数(FI).3 结果(Results)3.1 10 NTU的悬浊液絮凝试验烧杯絮凝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1表明,PDADMAC絮凝剂对低浊水(10 NTU)的絮凝效果较差,远不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和PFS的絮凝除浊效果,而且分子量对其絮凝效能几乎没有明显影响.3.2 2oo NTU悬浊液的絮凝试验结果由图2(a,b)可见,对浊度200 NTU的悬浊液,PDADMAC的絮凝效能已明显提高,并开始好于PAC絮凝效果.而且随PDADMAC特性粘度提高,絮凝效能明显增加.但此时残余浊度仍较高(在90NTU以上).而且最佳絮凝范围极小,易反稳.由图2(c)Zeta电位测定结果可见,PDADMAC絮凝剂的絮凝Zeta电位迅速由负变正,并且特性粘度越高越明显.最佳絮凝点时的Zeta电位接近于零.由凝剂,大量研究和文献表明(Besra,2004;Zhu,2001;Harris,2000;Nishida,2002),最佳絮凝点的Zeta电位往往不在零电点处,这主要是因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作用主要取决于水解聚合形态的正电荷产生的“吸附电中和”作用,而水解聚合形态分子量较小,因此“絮凝架桥”作用能力较弱(Besra,2004).而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则不同,其巨大的分子量和柔性线性分子链,使其在絮凝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絮凝架桥”作用,而“吸附电中和”作用则弱得多,其絮凝作用机理与分子结构和阳离子官能团密度,以及水质条件、胶体颗粒物性质等密切相关(Besra, 2004; Zhu, 2001; Harris, 2000; Nishida,2002).聚合物附着在颗粒物表面有“环(1oops)”、“尾(tails)”和“链(trains)”等3种状态.一般,当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趋于“链”式吸附状态时,吸附机理趋于“吸附电中和”作用.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趋于“环和尾”吸附状态时,其吸附机理趋于“吸附架桥”作用.结合本文Zeta电位和絮凝指数FI的结果,可以认为,PDADMAC的絮凝机理由其吸附构型决定.在较低初始悬浊物浓度下(200 NTU),PDADMAC在单颗粒表面的吸附符合“链”吸附构型及其电中和絮凝模型(如图5所示).此条件下,由于颗粒物数量较少,碰撞几率低,投加PDADMAC后,其分子链上的阳离子基团不能瞬间及时捕集到更多颗粒,结果在单个颗粒物表面大量吸附覆盖,使其吸附构型接近于“链”吸附状态.当PDADMAC投量增加,易于在单个颗粒物表面发生超量吸附,结果导致颗粒物表面的超电荷现象发生,Zeta 电位迅速变正.这种“链”吸附构型在颗粒物表面无法充分伸展,不能充分发挥“絮凝架桥”作用,甚至在单个颗粒物表面产生多层“吸附电中和”的全覆盖效应,无法起到絮凝作用.吸附架桥理论指出(Wandrey,1999;Matsumoto,2001),只有在絮凝剂投加适量时,即胶体颗粒只有表面部分覆盖时,才能在胶粒间产生有效的吸附架桥作用并获得最佳絮凝效果,因此,在较低初始悬浊物浓度下(200NTU),PDADMAC无法发挥其高效“吸附絮凝架桥”作用,以“吸附电中和”作用为主.具体表现为试验结果Zeta电位变号达到最大值,但絮凝过程缓慢而形成的凝絮颗粒小,絮凝效果差.在高浊条件下(>1000 NTU),PDADMAC在单颗粒表面的吸附符合“环和尾”吸附构型及其“吸附架桥”絮凝模型(如图6所示).此条件下,由于颗粒物数量增加,碰撞几率迅速增加,PDADMAC分子链上的阳离子基团瞬间及时地扑集到更多颗粒,结果在单个颗粒物表面呈“环和尾”吸附状态,单个颗粒物被部分包裹或覆盖,部分分子链吸附在单个颗粒物表面,部分伸展到水中继续吸附扑集其它颗粒物.此条件下,PDADMAC强烈的“吸附絮凝架桥”作用为主要絮凝机理,产生“簇团(Cluster)絮凝”,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充分发挥了PDADMAC的高效絮凝作用.综上所述,PDADMAC阳离子型絮凝剂对负电颗粒物的絮凝过程可以被看作是“吸附电中和”与“吸附架桥絮凝”的综合作用结果.两者间作用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聚电解质的电荷密度、分子量以及离子官能团带电性、疏密程度等,而且还取决于负电颗粒物的性质和悬浊液的初始浓度,其原因在于PDADMAC阳离子型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是由其吸附构型决定的.5 结论(Conclusions)1)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和柔性线性分子链,这使其絮凝过程主要以“絮凝架桥”作用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吸附电中和”作用.2)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与其分子结构和阳离子官能团密度,以及水质条件、胶体颗粒物性质等有密切关系.3)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构型决定其絮凝机理.絮凝机理为:在较低初始悬浊物浓度下(200 NTU)为单个颗粒物表面吸附覆盖及其“吸附电中和”絮凝模型;在高浊条件下(>1000NTU)为单颗粒表面部分吸附覆盖及其“吸附架桥”絮凝模型.责任作者简介:田秉晖(197O一),男,博士,主要从。
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进展及趋势

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进展及趋势单国华(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 要:分析了印染废水的特点,介绍了传统絮凝法和新型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向。
关键词:絮凝法;印染废水;研究进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 S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56(2009)02-0017-03收稿日期:2009 01 19;修回日期:2009 02 20作者简介:单国华(1980 ),男,主要从事印染工艺控制方向研究。
纺织印染工业是中国传统优势支柱行业之一,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印染行业也获得迅猛发展,其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大幅度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日排放印染废水量为3000~4000kt,印染厂每加工100m 织物,就会产生3~5t 废水。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纺织印染业的单位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 5~2 0倍,单位排污总量是发达国家的1 2~1 8倍。
加强印染工业废水的处理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印染废水的特点1 1 组分复杂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
主要包括:预处理阶段排放的废水,染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
印染废水水质随原材料、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导致各个印染工序排放后汇总的废水组分非常复杂。
随着染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后整理技术的进步,新型助剂、染料、整理剂等在印染行业中被大量使用,难降解有毒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有机物,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
总体而言,印染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学需氧量(CODcr )高,而生化需氧量(BO D 5)相对较低,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
1 2 处理方法的局限性当前处理印染废水常有如下几种方法:1)生物法。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实验报告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实验报告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一、实验目的利用烧杯实验,针对含油废水研究不同的絮凝剂品种和不同的投加量对不同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1.1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脱稳过程。
脱稳即意味着液体中原来均匀分散的固体微粒结合成了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
这种现象即称为凝聚。
在凝聚的程度上可分为凝结和絮凝;聚集程度不大,甚至通过简单的搅拌可以使固体微粒重新分散的这种可逆性聚集被称为絮凝,而凝结则是在固体微粒间距离相对较小时发生的聚集,这种聚集是不可逆的,仅用简单的搅拌是不可能使固体微粒重新分散的。
投加絮凝剂可以加速水中胶体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其作用机理的解释有以下几种:a.压缩双电层与电荷中和作用b.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c.絮体的卷扫沉淀作用1.2影响絮凝剂作用效果的工艺条件无论是天然的絮凝剂,还是人工合成的絮凝剂,除了非离子型的絮凝剂以外,都是电解质。
所有的电解质都具有絮凝作用,只是絮凝作用的大小各有不同而已。
絮凝作用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因此,影响絮凝剂作用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
例如,溶液的pH值、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以及絮凝剂本身的性质、结构特点、分子量大小和用量多少,所采用的分离方法、工艺设计条件等,另外被絮凝的固体粒子的性质和直径大小及ζ电位大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絮凝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该原理本实验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酸胺(CPAM)絮凝剂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单独处理及与无机混凝剂复合处理含油乳化废水进行试验研究。
三、水质及试验方法1 试验用水为模拟含油乳化废水,用从轴承生产车间取来的废乳化液与自来水兑制成一定浓度的含油乳化废水,各项水质指标见表1。
表1 试验用水水质(含油废水)废水排放标准为:ρ(CODcr)≤100mg/L,ρ(油)≤10mg/L,但考虑到实际产生的含油乳化废水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絮凝法不能去除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为了使得到的试验数据更接近实际,最佳投药量按照出水ρ(CODcr)≤70mg/L,ρ(油)≤8.0mg/L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