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基本知识
中国泥炭调研报告

中国泥炭调研报告中国泥炭调研报告一、概述泥炭是一种由高纤维含量的湿地植物(如苔藓)在酸性沼泽环境中堆积生成的一种有机质。
它是一种火山灰矿物组成的棕色或黑色物质,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和排水特性。
泥炭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湿地,包括中国的一些湿地地区。
二、泥炭资源现状中国的泥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的泥炭资源储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储量居世界前列。
然而,由于泥炭资源的独特性和特殊性,目前中国对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三、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目前,中国对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农业、园林和能源领域。
在农业方面,泥炭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保持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
在园林方面,泥炭可以作为花卉和苗木的培育基质,提供养分和水分。
在能源方面,泥炭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和供暖。
然而,目前中国的泥炭资源开发利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泥炭资源分布在湿地地区,泥炭的开采与地上植物和地下生物的生态系统密切相关,需要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的开采技术。
其次,由于泥炭的火山灰矿物成分,开采泥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泥炭的开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泥炭资源的发展前景和建议泥炭作为一种有机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方面,泥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在园林方面,泥炭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花卉和苗木生长,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
在能源方面,泥炭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中国泥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泥炭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泥炭资源数据库,为泥炭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改进泥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减少环境影响。
此外,加强对泥炭资源的保护,实施湿地保护政策,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煤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煤的种类、特征与生成1、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就是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
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属性:泥炭化作用也就是—种植物物质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它与水解作用、氧化与还原作用有关。
条件:泥炭化作用发生于覆水地区的水位以下,即与大气局部沟通的状态下。
泥炭化作用的直接产物除了泥炭以外,分解出的气态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沼气与少量氮。
泥炭化过程的生物化学变化大致可分儿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植物残骸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分解、水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第二阶段: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
1、1 凝胶化作用(一)概念与条件:1、概念: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与沥青质为主的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与溶胶)的过程。
2、条件:凝胶化作用的条件: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③在厌氧细菌的参与、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一方面进行生物化学变化,一方面进行胶体化学变化,二者同时发生与进行导致物质成分与物理结构两方面都发生变化。
1、2 丝炭化作用(1)概念: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泥炭沼泽的氧化环境中,受到需氧细菌的氧化作用,产生贫氢富碳的腐殖物质,或遭受“森林火灾”而炭化成木炭的过程。
产物为丝炭,依成因分为氧化丝质体与火焚丝质体。
2、根据形成煤炭的物质基础划分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
(1)腐植煤 Humic Coal: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与地质变化作用生成。
(2)腐泥煤 sapropelite: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
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
(3)残植煤 liptobiolite: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
(4)腐植腐泥煤humic-sapropelic coal: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
煤炭知识大全

煤炭知识大全
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是由植物残骸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煤炭一般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四个品种。
煤炭的性质包括热值、含水率、灰分、挥发份、硫分等。
其中热值是指煤炭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能,是衡量煤炭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水率是指煤炭中所含的水分的百分比,水分高会降低煤炭的热值。
灰分是指煤炭在燃烧时所留下的固体残渣,高灰分会影响煤炭的燃烧效果。
挥发份是指煤炭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高挥发份可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
硫分是指煤炭中的硫化物含量,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煤炭的利用包括发电、冶金、化学工业、建筑材料等领域。
在发电领域,煤炭是最主要的燃料之一,其发电效率和供应可靠性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在冶金领域,煤炭作为冶炼铁、钢的主要还原剂,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化学工业和建筑材料领域,煤炭的加工利用对提高化学工业和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效益有重要意义。
煤炭在勘探、开采、处理、运输、燃烧等生产环节中,需要注意环保、安全、卫生等问题,加强科学管理、技术改进和节能降耗,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性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煤炭基础知识-精选.pdf

煤炭基础知识一、煤炭的生成煤炭的生成。
煤炭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及化学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煤炭化阶段,即由植物转变成泥炭阶段。
当植物枯死之后,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开始是水存在的氧气不足,后来在水面下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的作用下,直到植物的各部分不断分解,相互作用,最后植物的遗体变成了褐色或黑褐色的淤泥物质,这就是泥炭。
这个过程,叫做泥炭化过程。
这个阶段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进行千百万年。
第二阶段,由泥炭转变成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烟煤再转变成无烟煤阶段。
当泥炭层形成后。
有水经常冲刷大陆的低洼地方,带来了大量的砂、石,在泥潭层逐渐形成岩层(称为顶板)。
被埋在顶板下的泥炭层在顶板下的泥潭层在顶板岩石层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一系列变化,同时它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逐步变成比重较大,较致密的黑褐色的褐煤。
当顶板逐渐加厚,顶板的静压力逐渐增高,煤层中温度也逐渐升高后,煤质便发生变化,逐渐由成岩作用变成了以温度影响为主的变质作用。
这样褐煤逐渐变成了烟煤、无烟煤。
如果有更高的温度,最终可能变成石墨。
成煤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1)植物条件。
(2)气候条件。
(3)地理条件。
(4)地壳运动条件。
二、煤炭的分类及各类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1)煤炭按煤的用途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及无烟煤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作为生产原料,用来生产焦炭,进而用于钢铁行业的煤炭种,称为炼焦煤;钢铁行业高炉喷吹用的喷吹煤;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吹。
我国约1/3的煤用于发电,目前平均消耗为标准煤(7000大卡)370g/kw.h。
(2)煤炭按粒度分类:经简单筛选后剩下的大块有烟煤,筛选常用通过网目大小来规定最小尺寸的块度。
煤炭基础知识

煤炭基础知识一、煤炭的生成煤炭的生成。
煤炭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及化学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煤炭化阶段,即由植物转变成泥炭阶段。
当植物枯死之后,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开始是水存在的氧气不足,后来在水面下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的作用下,直到植物的各部分不断分解,相互作用,最后植物的遗体变成了褐色或黑褐色的淤泥物质,这就是泥炭。
这个过程,叫做泥炭化过程。
这个阶段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进行千百万年。
第二阶段,由泥炭转变成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烟煤再转变成无烟煤阶段。
当泥炭层形成后。
有水经常冲刷大陆的低洼地方,带来了大量的砂、石,在泥潭层逐渐形成岩层(称为顶板)。
被埋在顶板下的泥炭层在顶板下的泥潭层在顶板岩石层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一系列变化,同时它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缓慢的变化,逐步变成比重较大,较致密的黑褐色的褐煤。
当顶板逐渐加厚,顶板的静压力逐渐增高,煤层中温度也逐渐升高后,煤质便发生变化,逐渐由成岩作用变成了以温度影响为主的变质作用。
这样褐煤逐渐变成了烟煤、无烟煤。
如果有更高的温度,最终可能变成石墨。
成煤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1)植物条件。
(2)气候条件。
(3)地理条件。
(4)地壳运动条件。
二、煤炭的分类及各类煤的主要特征和用途(1)煤炭按煤的用途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及无烟煤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作为生产原料,用来生产焦炭,进而用于钢铁行业的煤炭种,称为炼焦煤;钢铁行业高炉喷吹用的喷吹煤;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氨)、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吹。
我国约1/3的煤用于发电,目前平均消耗为标准煤(7000大卡)370g/。
(2)煤炭按粒度分类:经简单筛选后剩下的大块有烟煤,筛选常用通过网目大小来规定最小尺寸的块度。
煤炭知识科普

煤炭知识科普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科普一些关于煤炭的知识,包括其形成过程、分类、用途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煤炭的形成过程煤炭是在地壳深部形成的,经过漫长的时间和高压高温的作用下,植物残骸逐渐转化而成。
煤炭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腐殖质阶段、褐煤阶段和烟煤阶段。
腐殖质阶段是指植物残骸在缺氧的湿地环境中经过厌氧分解形成的物质,它是煤炭形成的基础。
褐煤阶段是腐殖质在较浅的地层条件下经过水热作用和压实作用形成的。
烟煤阶段是褐煤经过更深的埋藏和更高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二、煤炭的分类根据煤炭的碳含量和热值,煤炭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四大类。
无烟煤是碳含量最高、热值最大的煤种,其含硫量和灰分较低,燃烧时烟雾较少,适合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
烟煤碳含量次之,热值较高,适合用于冶金和加工工业。
褐煤碳含量相对较低,热值较低,常用于供热和发电。
泥炭是碳含量最低的煤种,主要用于肥料和土壤改良。
三、煤炭的用途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活和农业等领域。
工业上,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冶金和化工等行业。
发电是煤炭最大的用途之一,通过燃烧煤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冶金行业使用煤炭作为还原剂,用于炼铁和炼钢过程。
化工领域中,煤炭是许多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如合成氨、合成醇等。
此外,煤炭还可以用于生产煤焦油、煤气等副产品。
在生活中,煤炭被用作取暖和烹饪的燃料。
农业方面,煤炭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肥料制造。
四、煤炭的环境影响煤炭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煤炭的开采过程会破坏地表植被和生态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其次,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并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煤矿的事故和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煤尘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总结: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对于经济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的基本知识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产量(亿t) 9、99 11、06 13、93 16、4 18、6 >21 23、25 25、5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
除上海外,各省和自治区均有, 北部占探明储量得86% ,南部占探明储量 得14%
储量超过了5000亿t得省:
新疆、内蒙、山西
储量超过1千亿t得省:
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河北、山东、安徽
煤炭开采
煤层介绍
煤层分类
a.按厚度分
b.按倾角分
0.3-0.5m 极薄煤层
0.5-1.3m 薄煤层
1.3-3.5m 中厚煤层
3.5-8.0m 厚煤层
>8m
巨厚煤层
<5°
近水平煤层
5° - 25° 缓倾斜煤层
25° -45°倾斜煤层
•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得发明
•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 电力得广泛应用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煤炭得重要地位
衡量生活水平统一度量
人均能耗:每人每年得能源平均消耗量 t (人·年),就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得综合指标。
例如:最大经济合理剥采比:褐煤 6 m3/t
烟煤 8 m3/t
矿井开采
• 煤田、矿区、井田 1、煤田:由含炭物质沉积形成得大面积含煤地带称~ (自然形成)。 2、矿区:开发煤田形成得社会组合称矿区 3、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得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 煤田,面积大,储量多,大到数百、数千平方公里,多到数亿、 数百亿吨。小得,可以由一个矿区开发,大得可以由几个矿 区开发,有时,一个矿区还可以开发多个煤田。
土壤知识简介

土地利用:自然植被为灌木草原褐蒿 属的半灌木草原。生态条件脆弱,但 垦殖率高,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 口粮田和人工草场育肥基地,也可利 用日温差大特点,发展优质水果,其 余退耕还牧,保持水土。
上图为黑垆土剖面
黑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形成的淋溶土壤。 微酸性土壤,具 有深厚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很 高,土壤肥沃。
龟裂土大多数由河流冲积母质形成,上部的主要土层为比较粘重的细土。 这种颗粒的组成状况,通常只有在比较缓慢的静水沉积条件下才能形成。 土壤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北岸,玛斯河右岸,黄河左岸。由于河水断流或 改道,水位下降,土体变干才逐渐向荒漠土壤发展。土壤的形成完全与地 下水失去联系,仅与短暂的地表水流相关。地衣、藻类在地表短暂湿润时 出现,水分干后很快死亡,在地面形成极薄卷皮,表土逐渐收缩裂开形成 网格状裂片。 龟裂土记录了自然的变迁、生命的消长。
棕钙土 :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荒漠草原与草原化荒漠下,弱腐殖质 积累过程与与弱粘化和铁质(红化) 过程形成的干旱土壤。土壤呈碱性, 有机质积累很少。
土地利用:植被为临近干草原的荒 漠草原和向荒漠过渡的草原化荒漠 两个亚地带;农业利用方向以牧为 主,有少量灌溉农业。
上图为棕钙土剖面
灰钙土 :暖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荒漠草原下,弱腐殖质积累,但颜色 较深,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但有弱 结皮层的干旱土。
上图为砖红壤景观
上图为砖红壤剖面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常绿热带 雨林、季雨林,常见黄枝木、荔 枝、桉树、黄桐、木麻黄、橡胶 等。农业利用为橡胶园、荔枝、 香蕉、木薯等,粮食作物一年两下,富铁铝化与生物积累交互作用 形成的强度介于红壤和赤红壤之间 的土壤。土壤酸性到强酸性。
(7)盐化脱盐过程 (8)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泥炭基本知识: 有人望文生义,以为含泥量高的叫泥炭,含草多的叫草炭,也有的叫草本炭。煤炭学界沿用俄罗斯的名词把泥炭称为泥煤。泥炭进口商把泥炭叫做泥炭苔、水藓泥炭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实泥炭是这一类资源的总称,不管什么类型、在哪里出厂的统统叫作泥炭,“peat ”一词世界通用。经常看到某些网站上,把泥炭和草炭两个名词并列使用,这就不合适了,因为两个名词是指同一个物质。还有些专家也习惯了用草炭的名字发表论文或者很多学术刊物也部分草炭泥炭,也需要改正,因为我国的辞海和百科全书是明确泥炭的学名,而把草炭看作是土名俗名的。我们的科学家和学术刊物是应该主动使用正确的学名做为真实文献名称的。说中国泥炭是草炭尚有情可原,但把进口泥炭也称为草炭就更不合适了。因为泥炭藓属于低等藓类植物,不属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属于高等植物,也不属于草本植物,称之为草炭也是概念错误。 在泥炭名词术语中,还经常可以看到高位、中位、低位泥炭,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泥炭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泥炭地质学中专用名词,对那些对泥炭科学了解不多的用户来说,不必要深入研究学术上的深奥定义,我们只要知道高位泥炭并不是指泥炭的质量高和赋存位置高,而是指泥炭发育过程中,植物完全靠大气降水补充营养,只要知道这样的泥炭营养含量反而很低、酸度很强就可以了;低位泥炭不是指泥炭的品位低,而是指泥炭发育过程中植物生长主要依靠地表水补充营养,所以其泥炭中矿质养分含量反而比较高就可以了。至于中位泥炭,就是介于高位泥炭和低位泥炭之间的泥炭类型。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将高位泥炭与藓类泥炭对应起来,将低位泥炭与草本泥炭对应起来,高位泥炭称为藓类泥炭(或者叫贫营养泥炭),低位泥炭称为草本泥炭(或者叫富营养泥炭)就可以了,至于木本泥炭,也可能是富营养的,也可能是贫营养的。中位泥炭与低位泥炭、与高位泥炭的界限不太好划分,泥炭从业者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个精确分类,我 2
们知道泥炭分成三种类型,即藓类泥炭、草本泥炭和木本泥炭。我国因为地处中温带,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我国成为富产草本泥炭,稀缺藓类泥炭和木本泥炭,所以如果我们园艺产业需要藓类泥炭的话,必须从北欧、北美和俄罗斯进口。如果我们需要木本泥炭的话,这必须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热带国家进口。 泥炭是怎么形成的呢?泥炭是湿地中死亡的植物残体在多水厌氧环境中经过微生物分 解转化的产物。泥炭的形成有三个不可缺少的条件:1,丰富的植物残体来源;2,多水厌氧环境;3,厌氧微生物活动。具备了丰富的植物残体来源、长期稳定的多水厌氧环境和微生物分解活动受到抑制的这三个条件,再加上漫长的时间,才能将死亡的植物残体逐年积累转变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产资源。 那么泥炭矿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泥炭都是在积水或低洼湿润环境中,大量生长繁殖喜湿喜水沼泽植物和水生植物,这些植物死亡后,由于地表过湿,通气不足,导致死亡的植物残体分解不尽从而积累下来。随着积累下来的植物残体厚度不断增加,泥炭层上的水层深度不断减少,直到出露水面。 我们同时可以看到,由于此时的泥炭地地表低于周围地面,周围地表水分是可以向中心汇入的。这些汇入的水源必然带来环境中的丰富矿物营养,这些矿物营养控制着生长在泥炭地中的植物类型只能以喜欢丰富营养的草本泥炭为主,所以形成的主要是草本泥炭。 3
随着泥炭出露水面,沼泽植物继续向水面中心侵入,水面面积逐渐缩小,泥炭面积不断增加。此时,周围地面仍然可以向泥炭地中汇集水分和营养,所以这个时刻形成的泥炭仍然 是富营养的草本泥炭。
泥炭不断积累的后果是将整个水面完全淤满,整个洼地由原来的锅底状变成平坦状。由于 洼地已经填平,地表水也不太容易进入泥炭地了。由于泥炭层增厚,植物根系向下穿插也 不能穿过泥炭层从下面的矿质土层吸收营养,这时候植物生长的营养就不能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根系吸收的养分了,营养不足的结果导致一部分特别喜好矿质营养的植物种属退出泥炭地,代之而来的是对矿物需求较少的中营养植物,说形成的泥炭从从草本泥炭逐渐向藓类泥炭过渡。
如果该泥炭地所处地区气候湿润,那么地表的植物残体仍然难以完全分解殆尽,仍然可以保持泥炭的积累。而这个阶段由于地表水无法进入泥炭地,泥炭地上的植物只能依靠大气 降水中所含的微量矿质营养为主,由于养分严重不足,所以地表生长的需要较多营养的植物就逐渐退出,而需要很少营养的藓类植物开始进入,由此实现植物类型从草本植物向藓类植物的根本转变。随着泥炭持续积累,泥炭厚度不断增厚,逐渐形成了中心高、四 4
周低的凸起泥炭地。 凸起泥炭地只能发生在降水丰富、低温冷湿的寒温带地区和中温带地区的高山地区,所以北欧、北美和俄罗斯广大地区是世界主要藓类泥炭聚集区。而我国由于大气降水远远低于蒸发量,不具备藓类泥炭形成条件,大部分泥炭地长期停留在低位富营养阶段,不具备藓类泥炭形成条件,所以我国的藓类泥炭需要进口。从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到,我国泥炭完全依靠地表径流补给,如果地表径流改变或者中断,我国泥炭地就会中断积累,泥炭地就会逐渐退化,甚至完全终止发育。对于地表来水减少的泥炭地来说,泥炭地的退化是致命的,也是不可恢复的。这样的泥炭地即使不开发利用,也会因为积水消失,通气增加,分解加剧,即使不开发利用,数十年时间即可分解殆尽,失去利用价值。 既然泥炭是由死亡了的经过一定分解的植物残体构成,所以泥炭植物残体的组成和分解程度就决定了泥炭的基本性质和价值。如果植物残体是藓类植物,就是藓类泥炭;如果泥炭残体是草本植物,这总泥炭就是草本泥炭;如果植物残体是木本植物,这种泥炭就是木本泥炭。由于藓类泥炭、草本泥炭和木本泥炭性质有较大区别,所以其利用价值和利用方向都有极大的差异。比如,藓类泥炭纤维丰富,通气透水性好,抗分解能力强,可以用于生育期较长作物的无土栽培。木本泥炭致密坚硬,孔隙度较小,不适合用于种苗生产和无土栽培,但腐植酸含量高,便于提取,可以用做腐植酸肥料生产原料。草本泥炭纤维含量丰富,通气透水,腐植酸含量高,有利于刺激种苗根系生长和维持基质内养分的平衡供 应,但结构稳定性不如蘇类泥炭那样好,所以一般不用于使用期比较长的无土栽培和花卉 种植,但对于只有30-50天的种苗生产期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所以草本泥炭主要应该用于种苗生产。
泥炭三剑客: 泥炭分为藓类泥炭、草本泥炭和木本泥炭三种,他们是泥炭家族的三剑客。 5
藓类泥炭,就是泥炭植物残体组成以薛类植物为主、发育积累于寒温带冷湿气候区的有机矿物。由于薛类泥炭在形成积累过程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而大气降水中矿物质含量很低,一
方面使得薛类泥炭灰分含量很低,最低甚至只有1 %,另一方面造成藓类植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不能被钙镁离子完全中和,所以藓类泥炭酸性较强,分解度较低,纤维含量较大。 木本泥炭,就是由木本树木为主要泥炭残体组成、发育和积累在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的天然有机矿物。在热带海洋性地区,因年均温高年,降水量极大,快速生长的树木枝干为泥炭形成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来源;超大降水量造成泥炭地地表积水或水分饱和,限制了氧气进入,降低了树木残体分解速度,导致大量树木枝干因为不能完全分解而堆积在泥炭地中,逐渐形成巨厚泥炭层,有的泥炭地厚度甚至达到25米,远远超过薛类泥炭和草本泥炭的厚度,泥炭年积累率可达5毫米,也比藓类泥炭和草本泥炭积
累速度高10倍左右。随着木本泥炭不断增厚,泥炭地表面高出 6
周边地形,地表水不得进入泥炭地,导致 木本泥炭地完全依靠大气降水补给,矿物营养缺乏,所以木本泥炭灰分含量低,酸性强,腐植酸含量高,一般可达60-70%,高者可达80%以上,是三种泥炭中腐殖酸含量最高的一种。 草本泥炭,就是以喜好矿质营养的草本植物为主、发育和积累在中温带地区的有机矿物。中国地处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量小于地表蒸发量。通常情况下,每年大气降水不足以弥补因为蒸发而耗散的水量,所以平原面上的地表不会常年积水,只能短期或季节性积水,不具备抑制植物残体分解,促进泥炭积累的外部条件,所以我国平原广大地区很少有泥炭积累,却大面积发育了积累了无泥炭积累的矿质湿地和盐沼湿地。而在山区沟谷或者在平原区古河道里,因为有稳定的地表水、地下水供应,容易形成长期积水环境,有利于降低植物残体
分解强度,促进泥炭的形成和积累。由于草本泥炭地主要依靠 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水中含有丰富的钙镁离子,所以草本泥炭矿质营养丰富,酸度减轻,分解度加大,腐殖酸含量增加,因此草本泥炭也被称为富营养泥炭。 藓类泥炭纤维丰富、结构稳定,透气透水性好。泥炭矿层深厚,品质均匀。但藓类泥炭分解度小,腐殖酸含量低,生物刺激作用弱,对矿质营养吸收固持能力差,添加的肥料养分易 7
于流失,所以特别适用于制备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栽培基质、立体绿化基质、家庭园艺基质,使用中需要频繁多次补充施用肥料,所以现藓类泥炭基质大多加入颗粒性长效缓释肥料,以弥补因为泥炭养分保持能力较低的不足。 草本泥炭分解度大,腐殖酸含量高,所以对养分吸收保持能力强,可以在基质制备时将苗期养份一次性加入,减少了育苗过程中补肥的麻烦。草本泥炭呈微酸性,可满足多数植物根系环境需求,无须添加石灰调整酸度。草本泥炭虽然颗粒细碎,结构稳定性不如藓类泥炭,但作物育苗只有30天左右,草本泥炭结构变化虽然快于薛类泥炭,但因育苗时间很短,泥炭结构变化对短期育苗影响不大。多数作物育苗需要基质原料颗粒较小,保水能力较强,加之多数育苗穴盘深度和基质厚度不大,因此,草本泥炭在种苗生产中恰恰具有独到优势。 木本泥炭质地坚硬,没有纤维结构,不可能用做基质原料。但木本泥炭有机质、腐殖酸含量特别高,在土壤改良修复、有机-无机肥料生产中所具备的优势又是藓类泥炭和草本泥炭所无法比拟的。木本泥炭保肥能力强,土壤结构作用大,重金属含量低,是当今少有的绿色、环保、天然的土壤改良和修复资材。
评价泥炭质量的关键指标: 泥炭的质量和种类不同,利用方向也不同。利用方向是根据泥炭性质而异,但利用方 向不同,对泥炭的某些性质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某些指标对一种利用方向是优级,对另一 个利用方向则不一定重要。所以泥炭质量的高低不能根据分析结果简单定论。 1、有机质。有机质是泥炭的关键组分,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规定,泥炭有机质含量超过30%以上时才能被认定为泥炭,有机质含量小于30%的只能称之为有机土或沼泽土。一般地说,有机质含量越高,泥炭的质量越高。但从育苗基质来说,泥炭有机质含量超过90%的,腐植化程度也很低,泥炭外观看起来全是纤维状态,这样的泥炭吸附容量很低,对养分的缓冲作用很小,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