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说课稿(定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沙湾县第三小学王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沙湾县第三小学的数学老师王静,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平行与垂直》,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日常生活中具有“垂直与平行”现象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猜测、动手画线、图形反馈、分类、观察、讨论、归纳来建立“垂直”与“平行”,这两个概念,再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最后进行高效性测试。

2.学情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直和平行线。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垂直与平行的实际应用”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同一平面”的概念,“永不相交”和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的现象。

二、说教法、说学法

我根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及学情状况,结合数学知识的生成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分类比较法和观察发现法。即让学生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再分类,比较再比较,观察再观察,通过动手动脑自主发现垂直与平行概念的本质特征;

关于学法,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感知想象法、实际操作法

为实现上述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和学情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时教学我将分以下四个环节完成。①创设情境,感知想象;②自主探索,构建新知;③巩固拓展,加深认识;④全课总结,学会评价。

我先来谈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想象。

我准备这样开始讲课: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你见过铅笔掉在地上的情境吗?接着课件演示:两支铅笔从铅笔盒里掉在地上的情境,并把画面固定在两支铅笔的位置关系上,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支铅笔的位置,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把这两支铅笔的位置关系画成这样的两条直线:“”。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两支铅笔掉在地上,还可能是怎样子的呢?

[这一环节,我从“掉在地上的两支铅笔”入手,不仅向学生解释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掉在地上的两支铅笔还可能是怎样子”的问题,调动起了学生的经验储备,进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另外两支铅笔掉在地上,还可能一支落在桌子上,一支落在地上,这也为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建构新知(这是教学的重点,我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第一步:展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

我准备这样引导:两支铅笔掉在地上还可能是怎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画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展示小组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他小组相互补充。(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②③④⑤⑥

[这一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情况,展示到黑板上,其他小组互相补充,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小组——全班的逐层递进的过程,同时为学生自主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第二步:自主分类

我准备这样引导: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两支铅笔掉在地上画成直线会有这么多的情况,那你们能把这些情况分分类吗?于是进入学生的自主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法:)第一种:分为两类: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即①④⑥/②③⑤。

第二种:分为三类: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即①④⑥/②③/⑤。

第三种:分为四类: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相交成直角的一类,即①④/②③/⑤/⑥。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上各种分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针对第二种分法,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的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有了第二种分法的分析,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分法,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很快就会明白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这一步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弄清类似②、③这两种看似不相交,实际上是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我准备这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先让学生闭眼想象②、③两组直线通过延长、延长、在延长是否会相交;再指名一两位学生上黑板动手画一画,即把这两组直线延长,结果会怎样;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即通过延长②、③两组直线,结果两组直线都相交的动态过程。从而让学生达成共识,类似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