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止血中药简介
止血药的认知及应用(中药学基础课件)

白及Baiji
图1 白及原植物
图2 白及饮片
白及Baiji
【基本知识】
【来 源】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主产于 贵州、四川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 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 归肺、肝、胃经。
注意事项 贮藏
孕妇慎用 置阴凉干燥处
艾叶Aiye
常见中成药——艾附暖宫丸 主要成分:艾叶、香附、吴茱萸和肉桂等 功效主治:具有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之功效。 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 经。
【代表成药】
艾叶Aiye
【知识拓展】
比较生艾叶、醋艾叶及艾叶炭
生艾叶善于理气血,散风寒湿邪,多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皮肤湿疹瘙痒;醋艾叶能增 强逐寒止痛作用,多用于虚寒之证;艾叶炭温经止血之力增强,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图3 三七中药材
三七Sanqi
【功效应用】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应用
1.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本品既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 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兼瘀滞尤为适宜。单味内服或外用均有良效。治吐血、衄血、崩漏等,单用本品 ,米汤调服;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或配伍其他药物内服,如云南白药,即以本品为主药。
【知识拓展】
三七的古籍相关记载及现代研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三七“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军疮要药,云有奇功”。认
为三七“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能治一切血病”。《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三七“大如拳者治打伤,
有起死回生之功,价与黄金等”。将三七与人参并列,指出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并称人参、三七为药中最珍贵者”。
中药学基本知识止血药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艾叶
• 来源:菊科艾的干燥叶。
• 炮制:鲜用(生艾叶);捣 绒(艾绒);艾叶炭。
•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 肝、脾、肾经。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 胎。 本品苦燥辛散,气味芳香,性 趋升散,生温熟热。可暖气血而 温经脉,逐寒湿以止冷痛;炒炭 则性涩收敛而止血;味苦而温, 可杀虫祛湿止痒;烧灸穴位则可 使热气透达经络,温通气血。
中医药学概论 (17040070)
张水利 副教授
Email: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第十一章 常 用 中 药
第十一节 止 血 药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掌握概述部分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 使用注意。掌握白及、三七、小蓟、艾叶的分类归属、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炮制:生用;炒炭。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功用疏要:
苦甘而凉之品,能凉血止血、散瘀解 毒消痈,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痈; 可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能利 胆、降压,用于肝炎黄疸、高血压。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三七
• 来源:五加科三七的干燥 根及根茎。
• 炮制:生用。
•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按:炒炭止血问题。古人云:“烧灰诸黑药,皆能止 血”;“红见黑即止”。部分药炒炭后性转涩,可增加 吸附、收敛性质,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但也有些药 止血须生用,甚至鲜用效果才佳。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白及
• 来源: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
• 炮制:生用;碾粉。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对于我们人的健康是特别有益处的,不管是体内的出血,还是外伤造成的出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需要了解常用的止血药,下面的内容给很多想对这方面全面了解的朋友,详细介绍了常用止血药有哪些?你可以全面地来了解一下。
止血药指的是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
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1)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如三七、紫珠草、小蓟。
(2)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有增加血小板数及促凝的,如仙鹤草、紫珠草;有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活酶生成时间的,如白芨;有增加血液中凝血酶的,如三七、蒲黄;有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的,如茜草,据称有抗肝素的
效能。
(3)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如槐花、白茅花。
(4)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纤溶酶)的活性:如白及、大蓟、小蓟、地榆、艾叶、仙鹤草。
止血药中的三七、茜草、蒲黄等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也有促使血块溶解作用,这说明其功能兼具止血与活血祛瘀功能,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
常用止血药有哪些?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很多对这些方面想了解的朋友,已经通过以上的介绍,全面了解了常用止血药的种类有哪些,在全面了解后?如果自己体内容易造成出血,可以通过了解以上介绍的一些止血药,来控制自己体内出血。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瘀止血通经论茜草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祛瘀止血通经论茜草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茜根、九龙根、入骨丹、土丹参、小血藤、五爪龙、四轮车、过山龙、红内消、红茜根、红线草、血见愁、拉拉秧、活血丹、活血草、挂拉豆、锯锯藤、满江红、小活血龙、红龙须根、红棵子根、沙茜秧根、四方红根子、拉拉秧子根。
原植物茜草又名山龙草、四轮草、四敛梗、红根藤、拈拈草、破血丹、穿骨草、涩涩草、涩拉秧、粘蔓草、舒筋草、锯锯草、草本入骨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以陕西渭南,河北邢台,河南洛阳产量最大,品质最佳。
本品药材性状: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
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经。
功能: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中医临床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止血,抗血小板聚集,镇咳,祛痰,抗菌,抗癌,升高白血球,抗心肌缺血,保肝,抗氧化作用,对平滑肌有影响,对尿路结石有作用等。
其它药用部位:(1)茜草茎:为茜草的茎叶,干燥茎呈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质脆易断,断面四方形,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气微,味淡;本品用于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在苏州、杭州亦称为“过山龙”;(2)四川部分地区尚有以茜草带有老茎的根茎入药,称“川茜草”、“茜草藤”;与茜草根同等入药。
茜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茜根。
谓“味苦,寒。
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本草图经》曰:“茜根,一作茜。
生乔山山谷,今近处皆有之。
染绯草也。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止血消肿论白及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止血消肿论白及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 的干燥块茎。
又名:白芨、白鸡、一兜棕、小白及、千年棕、白及子、白鸡儿、西牛角、扣子七、冰球子、羊角七、地螺丝、鸡头参、利知子、君求子、呼良姜、明白芨、皲口药、白鸟儿头。
原植物白及又名双肾草、连及草。
分布于中南及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贵州、四川产者为最佳。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本品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
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中医临床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止血,抗胃黏膜损伤,预防肠粘连,抗菌,抗癌,代血浆作用。
白及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谓“味苦,平。
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音肥)缓不收。
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
”《本草图经》曰:“白及,生北山川谷,又冤句及越山,今江淮、河、陕、汉、黔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
春生苗,长一尺许。
似栟榈及藜芦,茎端生一台,叶两指大,青色。
夏开花紫。
七月结实至熟,黄黑色。
至冬叶凋。
根似菱米,有三角,白色,角端生芽。
二月、七月采根。
今医治金疮不差及痈疸方中多用之。
”白及含联苄类化合物如3,3’-二羟基-2’,6’-双(对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等;二氢菲类化合物如4,7-二羟基-1-对羟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等;联菲类化合物如白及联菲A,B,C 等;双菲醚类化合物如白及双菲醚A,B,C,D;二氢菲并吡喃类化合物如白及二氢菲并吡喃酚A,B,C;具螺内酯的菲类衍生物如白及菲螺醇;菲类糖苷化合物如2,7-二羟基-4-甲氧基菲-2-O-葡萄糖苷;其它菲类化合物如1-对羟苄基-4-甲氧基菲-2,7-二醇等;苄类化合物如山药素III 等;蒽类化合物如大黄素甲醚等;酸类成分如对羟基苯甲酸等;醛类成分如对羟基苯甲醛等;另有3-(4-羟基-3-甲氧基苯)-反式丙烯酸二十六醇酯、环巴拉甾醇等。
中药止血药 PPT

17
小蓟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 入心、肝经。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18
小蓟之功效主治
尿血、血淋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19
大蓟之功效主治
吐血、衄血、咯血、 尿血、崩漏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20
小蓟、大蓟之功效主治异同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26
侧柏叶之功效主治
止血作用佳,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常用药。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27
白茅根之功效主治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28
苎麻根之功效主治
妇人保健: 苎麻根鸡汤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相同点:均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适用于血
热所致的出血证及热毒疮痈。
不同点:
1. 大蓟解毒散瘀之力强,以治咳血、崩漏为优; 2. 小蓟解毒散瘀之力弱,又可利尿,以治尿血、
血淋为优。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21
地榆《神农本草经》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32
艾叶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有小毒。 归肝、脾、肾经。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33
艾叶
2020/12/1
中医药学概论 常用中药及应用
34
艾叶
【处方用名】
中药炭药止血物质基础概述

中药炭药止血物质基础概述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中药炭药止血的物质基础哈。
我还记得有一次啊,那是个夏天,天气热得像蒸笼似的。
我那调皮的小外甥来我家玩,这小家伙精力旺盛得很,整天没个消停。
那天下午,我们几个打算一起去附近的小公园逛逛,透透气。
到了公园,那绿树成荫的地方本来是挺凉快的,可小外甥哪能老老实实走路啊,跟只小猴子似的,这儿跑跑,那儿跳跳。
这不,没一会儿就出状况了。
他在追逐一只蝴蝶的时候,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给绊倒了,膝盖擦破了一大块皮,血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这可把我们几个给急坏了。
我赶紧蹲下来查看他的伤口,嘴里还念叨着:“你这小调皮,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小外甥疼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抽抽搭搭地说:“小姨,我不是故意的,那蝴蝶太漂亮了,我想抓住它。
”这时候,旁边的表哥说话了:“别光在这儿说啦,得赶紧想办法止血啊。
”我也着急啊,突然就想到了中药炭药好像有止血的功效。
我跟表哥说:“我听说中药炭药能止血,咱附近有没有什么能派上用场的啊?”表哥想了想,说:“我记得以前看过,像艾叶炭就有止血的作用,这公园里好像有种艾叶的。
”于是,我们俩就开始在公园里找艾叶。
找了半天,还真让我们在一个小角落里发现了几株艾叶。
我小心翼翼地采了一些,然后跟表哥商量怎么把它弄成炭药。
表哥挠挠头说:“这可有点麻烦啊,咱们也没有专业的工具。
”我灵机一动,说:“要不试试用石头把它压着,然后找个树枝来点着,让它慢慢烧成炭?”表哥觉得这主意还行,我们就开始动手操作起来。
找了块大石头把艾叶压住,表哥用树枝费了好大劲儿才把艾叶点着。
我们俩就蹲在那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就盼着它能快点烧成炭。
这过程可不容易啊,火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还得时不时用树枝拨弄一下。
小外甥在旁边哭哭啼啼地喊着:“小姨,表哥,快一点啊,我好疼啊!”我一边安慰他说:“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好了啊。
”一边继续盯着那堆艾叶。
好不容易,艾叶终于烧成炭了。
我把炭药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然后轻轻地敷在小外甥的伤口上,嘴里还念叨着:“这中药炭药啊,可是有它的神奇之处呢,希望能快点帮你止血。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1.止血药分四类,各有哪些药物?
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
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
收敛止血药——白芨、仙鹤草、棕榈炭
温经止血药——炮姜、艾叶
2.止血药和活血祛瘀药中哪些药物需要包煎,药用部位是什么?
止血药——蒲黄(花粉)
活血祛瘀药——五灵脂(复齿鼯鼠的粪便)
3.写出牛膝、郁金不同品种功效偏重
①牛膝
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活血祛瘀
②郁金
广郁金——行气解郁
川郁金——活血化瘀
4.艾叶的功效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5.通乳药物穿山甲、关木通
清热安胎苎麻根、黄芩
止血安胎艾叶、断续(补虚药)
散寒安胎艾叶
行气、活血、止痛川芎、姜黄、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乳香、没药
善治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善治崩漏棕榈炭、艾叶
活血、润肠桃仁
活血、凉血郁金、丹参
破血消癥、行气消积止痛莪术、三棱
破血逐瘀、消癥庶虫、水蛭
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
活血止血五灵脂、三七、血竭
止血消肿生肌白芨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白茅根
善治尿血大蓟、小蓟、白茅根
活血通乳穿山甲
活血补血鸡血藤、当归
引血下行专药牛膝
活血疗伤、续筋接骨自然铜(要药)、骨碎补、庶虫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大蓟、小蓟伤科要药三七收敛止血要药白芨
庶虫的别名地鳖虫、土鳖虫、土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止血中药简介
发表时间:
2018-05-02T08:48:04.8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作者: 王明
[导读]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
的。
(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常用止血中药的复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系统复习常用止血中药的临床特点。结果:
通过对常用止血中药的临床分析的复习,总结临床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结论:熟悉常用止血中药的临床特点,可明显提高疾病
的治愈率。
【关键词】止血剂;中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332-02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
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
,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降低毛
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可治疗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
常用的中药止血剂如下:
1.三七
《本草纲目》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别名:参三七、田七、山漆、旱三七、广三七。处方用名:三七。药用部分:根。
性味:甘、微苦、温。归经:入肝、胃经。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1]。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作用甚佳,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对出因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可单独应用,研末吞
服;也可配伍蕊石、血余炭等同用;研未外敷,可治创伤出血。
(2)用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可单独应用,也可配伍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3)近代用本品研粉内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量:3克。研粉冲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性温,凡出血而见
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2.仙鹤草
《滇南本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别名:脱力草。处方用名:仙鹤草。药用部分:全草,性味:苦、涩、平。归
经:入肺、肝、脾经。功能: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
[2]。
主治与应用:
(1)本药味涩收敛,止血作用较佳。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证,常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常配鲜生地、侧柏
叶、地榆等凉血止血之品;治疗虚寒性出血证,常与炮姜、艾叶等温摄止血药同用。
(2)用于疮疖肿疡、痔肿,可用茎叶熬膏调蜜外涂,并同时水煎内服。
(3)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部湿痒证。可用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用量:9~30克,大剂量用60克。外用适量。
3.白及
《本经》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处方用名:白芨、白及、白芨粉。药用部分;块茎。性味:苦、苦、涩、微寒。归
经:入肺、胃、肝经。
主治与应用:
(1)主要用于肺胃出血证。可单用本品研末,用糯米或凉开水调服。也可随证配伍相应的药 物,如治肺阴不足、干咳咯血证,常与
百合、麦冬、阿胶、楷杷叶等药配伍;治疗溃疡
? 病出血,常与乌贼骨同用,即乌芨散[3]。
(2)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或配煅石膏研末外敷。
(3)用于疮痈肿毒,手足皲烈。治疮痈初起未溃破者,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治疮痈已溃,久不收口,常研末外用;治手足
皲烈,可研末用麻油调涂。用量:
9~15克。研粉吞服,每次1.5~3克。外用适量。使用注意:反乌头。肺有实火,外邪盛时不宜早用。
4.蒲黄
《本经》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它植物的花粉。处方用名:蒲黄、炒蒲黄、酒炒蒲黄、蒲黄炭。药用部分:花
粉。
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入肝、心经。功能:收涩止血,?活血祛瘀,利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则不留瘀,生用或炒用止血作用均显著,传统认为炒用为佳。广泛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产后出血不止
及创伤出血等证。蒲黄尚有利尿作用,故用于血淋证更为适宜。单用水煎服或粉末吞服均可,临床上多随证配合相应药物同用。
(2)用于产后瘀痛、痛经及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腹疼痛证,常与五灵脂相须配伍使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入煎剂宜包煎
5.茜草
《本经》为茜草科多年生蔓生草村植物茜草的根。别名:茹蘧、活血草。处方用名:茜草、茜草根、茜草炭。药用部分:根。性味:
苦、寒。归经:入心、肝、肺经。功能: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4]。
主治与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尤以血热崩漏最为常用,常与大蓟、乌贼骨等药配伍同用。
(2)用于血滞经闭,单用力薄,常与当归、红花、牛膝等配伍使用。
(3)用于跌打损伤瘀痛及痹证骨节疼痛等,常与川芎、赤芍、桂枝等药配伍。用量:9~15克。
6.地榆
《本经》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处方用名:地榆、地榆炭。药用部分;根。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入肝、大肠
经。功能:凉血止血,收敛,解毒。
主治与应用:
(1)可用于诸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证。治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合用;治血热崩漏,可与
生地、黄芩、炒蒲黄、小蓟等配伍;治血痢、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2)是治疗烧、烫伤的要药,常用生地榆研细粉末麻油调敷。
(3)用于湿疹,皮肤溃烂症,单用本品煎浓汁,纱布浸湿外敷。?用量:9~15克,外用适量。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
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它所含水解型鞣质被身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参考文献】
[1]王洪君,三七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1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06).
[2]费鲜明,陈艳,吴万飞,蒋雷,邱莲女,周永列,仙鹤草水提物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
疗学
,2013(01) 2010(09).
[3]赵博.加用三七白芨粉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52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9(05).
[4]潘军华.中药茜草对拔牙止血的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