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大全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一、三种模型

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无论自然天体还是人造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2、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转动的向心力。

3、“天体相遇”模型:两天体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二、两种学说

1、地心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托勒密

2、日心说:代表人物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三、两个定律

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每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R 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表达式T 2

R 3=k ,k 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

四、基础公式

线速度:v = l t = 2πr T = 2πrf = 2πrn 角速度:ω = φt = 2πT

=2πf =2πn 向心力:F=m ω2r =m(2πT )2r=m(2πf )2r= m(2πn )2r=m v 2r

=m ωv 向心加速度:a= ω2r = (2πT )2r= (2πf )2r= (2πn )2r= v 2r =ωv 五、两个基本思路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a r T

m r m r v m r M G ====22

2224m πω 2.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

mg R

GM =2m (2g R GM =,黄金代换式) 六、测量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测质量:

1.已知表面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mg R

GM =2m ,则G gR M 2=)一般用于地球 2.已知环绕天体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r T m r Mm G 2224π= ,则2

3

24GT r M π=) 3.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轨道半径r 。(r v m r

Mm G 22=,则G r v M 2=) 4.已知环绕天体的角速度ω和轨道半径r (r m r

Mm G 22ω=,则G r M 32ω=) 5.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T

r v π2=,r v m r M G 22m =,联立得G T M π2v 3=) 测密度:

已知环绕天体的质量m 、周期T 、轨道半径r 。中心天体的半径R ,求中心天体的密度ρ

解: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r T m r Mm G 2224π= 则23

24GT

r M π=——① 又33

4R V M πρρ⋅==——② 联立两式得:3233R GT r πρ= 当R=r 时,有23GT

πρ= 注:R 中心天体半径,r 轨道半径,球体体积公式334R V π=

七、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问题

1.在星球表面: 2R

GM mg =(g 为表面重力加速度,R 为星球半径) 2.离地面高h: 2)

(h R GM g m +='(g '为h 高处的重力加速度) 联立得g'与g 的关系: 2

2

)('h R gR g += 八、卫星绕行的向心加速度、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ma r M G =2m ,则2a r

M G =(卫星离地心越远,向心加速度越小) 2.r v m r

Mm G 2

2=,则r GM v =(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速度越小) 3.r m r

Mm G 22ω=,则3r GM =ω(卫星离的心越远,它运行的角速度越小) 4.r T m r Mm G 22

24π=,则GM

T 32r 4π=(卫星离的心越远,它运行的周期越大) 九、三大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 ,所有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的运行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发射脱离地球引力的人造行星所需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 ,发射脱离太阳引力的人造恒星所需最小发射速度。

十、计算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简单说就是卫星或行星贴近中心天体表面的飞行速度,这时卫星或行星高度忽略,即r=R 方法一:根据中心天体质量M 和半径R 计算: 由=2m R

M G R v m 2得R GM v = 方法二,根据中心天体半径R 和表面重力加速度计算: 由F 万=mg=R v m 2得gR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