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清真寺建筑
元朝的伊斯兰教与清真寺建筑

元朝的伊斯兰教与清真寺建筑在元朝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对于伊斯兰教持宽容态度,并且为了满足信徒的宗教需求,大量建造清真寺。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重要的宗教场所和文化符号,在元朝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元朝时期,中国大规模接触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始于公元七世纪,到了元朝时期已经深入中国各地,并得到了统治者的承认。
元朝时期,蒙古帝国的创立者成吉思汗曾经颁布法令,保护伊斯兰教的利益,为伊斯兰教信徒提供了宽松的宗教环境。
忽必烈在位后,继续大力支持伊斯兰教的传播,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伊斯兰教的发展。
伊斯兰教的信徒大多聚居在华北、西北地区,所以元朝在这些地区修建了许多清真寺。
这些清真寺在宗教信仰上满足了信徒们的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当地社区重要的文化中心。
元朝的清真寺建筑风格受到了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影响,这些建筑融合了伊斯兰教的宗教要求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清真寺的建筑通常由大殿、礼拜厅、穆斯林教派专用的经学教育场所等构成。
清真寺的外部通常采用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如穹顶、尖顶、厚实的墙壁等。
而内部则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建筑结构、装饰艺术等。
这种融合造就了独特的元朝清真寺建筑风格。
著名的元朝清真寺有北京的南礼士大清真寺、西安的大雁塔清真寺等。
这些清真寺在当地人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真寺的修建不仅展示了元朝统治者对于伊斯兰教的宽容态度,也体现了元朝政府的统治策略。
元朝的伊斯兰教与清真寺建筑在中国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的出现为伊斯兰教信仰者提供了宗教自由,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而这些清真寺建筑的风格融合体现了元朝时期宗教和文化交流的成果。
正是这些清真寺的存在,让元朝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为中国的历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元朝时期的伊斯兰教与清真寺建筑,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宽容,也体现了当时中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银川永宁纳家户清真寺游记10篇

银川永宁纳家户清真寺游记10篇01银川永宁纳家户清真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传统清真寺,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纳家户镇。
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群的典型代表。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宁夏的文化和宗教氛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纳家户清真寺。
纳家户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历经多次修葺。
现存建筑主要是清末重建的,总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
这座寺院呈东西向长方形,由门楼、礼拜大殿、厢房、水房等四部分组成。
门楼高大宏伟,是整个寺院的入口,它向人们展示了寺院的庄严和崇高。
而礼拜大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非常深沉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传统宗教的神秘和魅力。
寺院内部布置简洁,色彩素雅,给人以非常宁静的感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虔诚的信徒在礼拜,或者在寺院内部静坐冥想。
这里的人们非常友善,他们会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并分享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一定要和他们交流一下,你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除了寺院内部,纳家户清真寺周围的景色也非常美丽。
这里是一片宁静的乡村,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
你可以在这里散步,欣赏田野和山峦的美景,感受到宁静和平静的氛围。
总的来说,银川永宁纳家户清真寺是一座非常值得前往的宗教文化景点。
这里不仅有着历史悠久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宁静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情味十足的乡村景色。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宁夏的文化和宗教,那么一定不能错过这个地方。
02位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纳家户镇的纳家户清真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
经过多次修复和重建,现存建筑主要是清末重建的。
该寺总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呈东西向长方形,由门楼、礼拜大殿、厢房、水房等四部分组成,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群。
纳家户清真寺内部,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非常深沉的感觉。
门楼高大宏伟,是整个寺院的入口,向人们展示了寺院的庄严和崇高。
清真寺建筑

阿拉伯式清真寺
(三)阿拉伯式清真寺
阿拉伯式建筑清真寺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大 多有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宣礼楼,另有望月 楼、经堂、浴堂等建筑。正殿也必须背向麦加。
清真寺建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件提纲
一、清真寺 二、中国传统式清真建筑 三、阿拉伯式清真建筑
清真寺
(一)清真寺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传授 宗教知识的寺院的通称,也称礼拜寺。中 国清真寺建筑有中国传统式建筑和阿拉伯 风格建筑两种。
中国传统式清真寺
(二)中国传统式清真寺
中国传统式建筑清真寺分几进 四合院,有明显中轴线。主要建筑 有大殿(礼拜正殿)、经堂、浴堂 (作大、小净)等。
阿志清真寺建筑艺术特点

37据《阿城县大事纪年表》记载:阿城清真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寺址坐落于旧时阿勒楚喀城(今阿城市区)西部高地回民聚居区(今称清真小区),是黑龙江省建造最早的清真寺之一,是东北地区颇具盛名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也是全国百家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阿城清真寺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现存规格较大,建筑精美,保护完整的古建筑群。
它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特色,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在古建筑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
其建筑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巧妙而科学的框架结构。
今天的阿城清真寺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依照“修旧如旧”进行重修后的原貌。
其主体建筑是连在一起的瑶殿、中殿和前殿。
在结构上是以木构架为主体,即采取用木柱、木梁和檩等构成的框架结构,为“抬梁式”大构架体系。
殿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部分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殿屋适应不同气候条件,满足使用上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殿屋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此外,由这种框架式结构形成了瑶殿、中殿和前殿等建筑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
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因瑶殿是清代建筑,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几乎纯粹的装饰饰件。
二、院庭式的建筑组群和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院庭而组成的。
而阿城清真寺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围墙环绕成一个院庭所组成的。
中国最大的清真寺在哪里

我国最大的清真寺到底在哪里呢?你知道吗?它就是艾提尕清真寺,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礼拜寺。
艾提尕清真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地处喀什老城的中心,是喀什的标志性建筑,在整个新疆它算是最大的清真寺了,同时,它在整个穆斯林宗教界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由于这个清真寺地处市中心,交通很方便,门票也仅需15元,而且对信徒免费,现在也变得越来越热门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穆斯林进入廊檐前,一定要拖鞋,这里不分贵贱,依次进入,如果是女性游客,需要征得同意才能入内。
其实,艾提尕清真寺出名的原因不仅于它的规模之大,更因为每次礼拜时的壮观场景。
如今,每天到艾提尕清真寺做礼拜的人已达两到三千人了,在星期五“居玛日”的下午,远近的男穆斯林都要过来做本周做庄重的一次礼拜,这时候人数经常会达到六到七千人。
最后,在“古尔邦”节全疆的穆斯林都要来参加礼拜,大礼拜人
数可达到两到三万人。
导游词之西安大清真寺

Word文档仅供参考Word文档仅供参考导游词之西安大清真寺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街北隅的化觉巷内。
因为它与大进修巷的清真寺对象遥遥相望,同时局限较大,故又被称为东大寺或清真大寺,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实,清真大寺建成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汗青。
历经宋、元,专门是明、清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步形成现在规模宏大、壮观,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清真寺前后分四个院落,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构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前院紧临照壁的木牌坊,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雕梁画栋,极为壮观。
南北双方为仿古构筑的迎接室。
那个地点位于西安鼓楼西北角,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是一处以我国古典建筑艺术形成的伊斯兰教寺院。
和人们印象中拥有圆圆穹顶的清真寺不同,这寺内建筑带着浓浓的“中国风”。
院内沿东西走向呈长方形,分四进院落,层层深入,每一重院落布局不同。
院内环境清幽,树木成荫,各式各样的植物生长在花圃中,与一墙之隔人群鼎沸的商业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这一区域也叫回坊,是西安回民最集中的地点,保留着好几座伊斯兰教清真寺,这座是最大的,也是西安最早的一座清真寺。
我们常见的清真寺从外观看就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一般是石材砌成,具有伊斯兰风格,大圆顶的礼拜殿非常醒目。
只是西安大清真寺没有这些特点,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古建筑群,殿宇式布局,建筑材料以砖、石、木为主,亭台楼阁,绿树成荫,以中轴线布局,遵循严格对称,石坊、斗拱、琉璃瓦、歇山顶、飞檐翘角,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风格在大清真寺都能看到,尤其是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是那个地点最多的,俨然一座园林是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院内的建筑带着明清风格,各种殿、楼、厅、堂等共有180多间,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紧凑和谐。
石坊、斗拱、琉璃瓦、歇山顶、飞檐翘角等古典建筑风格美轮美奂。
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更添细节之美,寺内还珍藏着历朝历代的匾额牌联。
阿城清真寺览胜

阿城清真寺览胜步亚男(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阿城清真寺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市西南的清真小区,旧称阿城礼拜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
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整个建筑青砖到顶,磨砖对缝,瓷砖嵌壁,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锡顶月牙,造型精美,古色古香,是中国典型的大屋顶式建筑。
二百多年来,在阿勒楚喀城的土地上,早已生息繁衍了一千多年的女真人后裔—满族人,到了满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进一步开发东北边疆,开始从关内向关外移民,在大批被迁徙的民众中,绝大部分是满族八旗子弟,部分为汉人,即所谓的“汉军八旗”(汉族随旗)。
其中,还有少部分回族民众也随迁而来,回族日益增多。
随着回族民众在阿城这块土地上的落户与聚集,伊斯兰教也传入了阿城。
为了便于回教徒进行祈祷和祭祀活动,在当时的都统衙门笔贴式(担负秘书、参事等公务)杨华先的倡导和主持下,建成了阿城清真寺。
遂聘请长老掌管教务,开展正常的祈祷和聚会活动。
自此,阿城成为当时阿城全县伊斯兰教政治、文化和宗教活动中心。
阿城清真寺建寺之初,由于当时的清政府有一个“旗民不交产”的规定,即满族的土地、房产不许卖给汉族或其它民族。
于是在嘉庆七年(1802年),由杨华先出面,耗白银 300余两以满人名义购置两块地产:一块地面积约 8000平方米,用于建寺;另一块地面积约 19000平方米作为回族公墓。
清真寺建筑地址的确有一定的考究。
寺址设于当时的阿勒楚喀城(今阿城)的西部高地。
据《阿城县大事纪年表》记载:“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回民礼拜寺”,“回教礼拜为婚丧必须之典,乃建礼拜寺于西岗子”。
寺院建在阿城的西部高岗地带,体现了中国回族以西为大的信仰;建在高地,回族群众围寺而居,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同治十二年(1873 年),以马震龙(绰号马傻子)为首的农民义军攻陷阿城,清真寺的瑶殿和其它的一部分建筑被焚毁,仅存卷棚、对厅和讲堂。
这场大火烧毁了这座历经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八十余年的宏伟建筑群。
新疆喀什噶尔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如何欣赏

新疆喀什噶尔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如何欣赏当我们踏入新疆喀什噶尔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喀什噶尔清真寺那独特而壮观的建筑便会映入眼帘。
这座清真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一座凝聚了深厚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建筑瑰宝。
要欣赏它的建筑风格,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细细品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整体布局。
喀什噶尔清真寺的布局严谨而合理,通常呈现出一个四合院的形式。
寺门高大而庄重,引领着人们进入这个神圣的空间。
庭院宽敞开阔,为信徒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聚集场所。
大殿位于庭院的深处,是整个清真寺的核心所在。
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宗教仪式的庄严性,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从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能看出其独特之处。
当地丰富的土坯、砖石和木材被巧妙地运用。
土坯墙给人一种质朴而厚重的感觉,它不仅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还展现了地域特色。
砖石的运用则增加了建筑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而木材在门窗、梁柱等部位的使用,为整体建筑增添了一份温暖和精致。
在外观造型方面,喀什噶尔清真寺的屋顶形式多样。
有平顶、拱形顶和穹顶等。
穹顶通常高高耸立,给人一种向上的升腾感,仿佛在引导着人们的心灵向着天空中的神圣靠近。
而拱形的门窗和廊柱则展现出优美的曲线,使建筑充满了动态与韵律。
这些造型元素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还在结构上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清真寺的装饰艺术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膏雕花布满了建筑的各个角落。
砖雕常常出现在墙壁和门楼处,其图案细腻而复杂,有花卉、几何图形和伊斯兰经文等。
木雕则在门窗和梁柱上展现出精湛的工艺,生动的图案和流畅的线条让人感受到工匠们的巧思和用心。
石膏雕花则常常用于装饰室内的天花板和墙壁,其华丽的图案和柔和的色彩为空间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神圣。
色彩也是喀什噶尔清真寺建筑风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筑主体多采用土黄色、褐色等暖色调,给人一种沉稳而庄重的感觉。
而装饰部分则运用了鲜艳的色彩,如蓝色、绿色和金色等,这些色彩的搭配既鲜明又和谐,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宗教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清真建筑
(五)扬州仙鹤寺
仙鹤寺又名清白流芳礼拜寺,位于江苏扬州南门街。同广 州光塔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齐为中国伊斯兰教东南沿 海的四大名寺。宋德佑元年(1275)由至圣穆罕默德十六世 裔孙西域先贤普哈丁创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 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视,在海内外 享有盛誉。
中国的清真建筑
(三)泉州清净寺
①指南宋清净寺,据吴鉴1350年撰《清净寺记》,宋绍 兴元年(1131)撒那威(伊朗西拉夫)富商纳只卜·穆兹喜鲁丁在泉 州城南部创建该寺。元至正九年(1349)泉州伊斯兰教长布尔罕 丁主持,金阿里捐资重修(参见《清净寺记》)。一些考证认为, 该寺和元代泉州其它清真寺一样,已毁于元末的战乱之中。
普哈丁先贤虽身份特殊、地位显赫,但他入乡随俗,尊重 地方民情,在兴建礼拜寺时,按照仙鹤的体形来布局:大门对 面的照壁为鹤嘴,大门堂为鹤头,向北的露天通道为鹤颈,礼 拜殿为鹤身,南北两厅房为鹤翅,南北两古井为鹤眼,南北两 棵柏树为鹤腿,大殿后的竹林为鹤尾。仙鹤寺因此而得名。该 寺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建筑多为清代乾隆年间修复重建,一鹤翅、 一鹤眼和鹤嘴亟待恢复。现为中国模范清真寺、江苏省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中国的清真建筑
(四)杭州凤凰寺
凤凰寺又名“真教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 是中国沿海地区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另三处为:扬州的 仙鹤寺、泉州的清净寺和广州的怀圣寺)之一,在阿拉 伯国家中也享有盛誉。凤凰寺即清真寺,因寺院建筑结 构似凤凰展翅,故名。寺内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筑。正殿 没有梁架。殿顶上起攒尖顶三座是宋代的遗物。中间一 座上刻《可兰经》文,相传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 修时设置的。寺内还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 远在五代,杭州与阿拉伯国家就有友好往来。如今,这 里是杭州伊斯兰教的礼拜中心。
②指北宋泉州艾苏哈卜寺。元末明初,泉州港遭受严重破 坏,泉州清真寺仅存艾苏哈卜寺1座。15世纪中叶,泉州穆斯 林在恢复该寺时,赵荣立“清净寺”匾于寺额,明正德二年 (1507)教长夏彦高募捐重刻吴鉴《清净寺记》碑,立于艾苏哈 卜寺内,致使艾苏哈卜寺享有清净寺之名称和历史。而后的汉 文文献相率引载,历代相传。20世纪以来,经过中外学者研 究,特别是对艾苏哈卜寺保存的阿拉伯文纪念碑的考证,艾苏 哈卜寺非清净寺的历史事实已昭然于世。但是,人们仍约定俗 成地以清净寺之名称呼艾苏哈卜寺。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
课件提纲
一、中国的清真寺分类 二、广州怀圣寺 三、泉州清净寺 四、杭州凤凰寺 五、扬州仙鹤寺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
(一)中国的清真寺分类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大体可以分为三 类,第一类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第二类是新疆维吾尔地区的清真寺;第三 类是现代新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拉伯风格清真寺。清真寺 一般由大殿、望月楼、宣礼塔、讲经堂和 沐浴室组成。
我国著名的四大清真古寺是:广州怀 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 鹤寺。其他著名的还有西安化觉寺、北京 牛街清真寺、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等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
(二)广州怀圣寺
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是中国四大 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 筑。位于越秀区光塔路56号,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来以来,广州为我国海外贸 易的主要港口,那时广州的阿拉伯富商最多,他们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座规德宏大的清真 寺,即今日的怀圣寺,寺的命名表达了中外教民对 圣人穆罕默德的尊从和怀念。该寺礼拜大殿置于院 庭的正面,它是3间带周围廊、歇山重檐绿琉璃,带 斗拱的古典式建筑,巍然耸立在带雕石栏杆的大平 台上,充分显示了大殿的高贵威严、石栏杆板上的 雕刻各异,有葫芦、扇子、伞盖、花卉、狮子、游 鱼等物,极为活泼生动。大殿内部洁白明亮,用木 地板及三面拉门,殿内装饰虽少,但很整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