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比较教育研究的比较研究--以学术论文分析为例

合集下载

中日教师教育对比论文范文

中日教师教育对比论文范文

中日教师教育对比论文范文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日两国的教师教育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日作为亚洲的两个重要国家,其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篇论文旨在对比中日教师教育的异同点,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首先,中日教师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

中日两国都强调素质教育,但侧重点不同。

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

而日本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理解力,在德育、智育和体育等方面都有综合而丰富的内容。

其次,在师范教育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一定差异。

日本师范教育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为目标,强调教师教育课程与实习的结合。

而中国的师范教育则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实际教学的结合。

另外,日本师范生需要通过面试和考试才能被录取,而中国则以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标准。

第三,教师培训机制存在差异。

日本教师培训注重实际教学经验的掌握,要求教师完成一年的见习期。

而中国的教师培训则更加依赖于课堂教学和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

而且,日本的教师培训更加重视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加研究和进修活动。

最后,中日两国的教师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教师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日本教师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中日教师教育在教育理念、师范教育、教师培训机制以及教学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日两国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对方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师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中日教师教育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为建设更加开放、多元且有创造力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中日教育差异案例论文(2篇)

中日教育差异案例论文(2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中日两国教育为例,通过对两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中日教育差异,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两国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教育差异,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中日教育体制差异1. 学制差异日本实行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国实行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尽管学制相似,但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2. 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日本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均衡,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

三、中日教育理念差异1. 教育目标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

2. 教育方式日本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国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知识的传授。

四、中日教学方法差异1. 课堂教学日本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我国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2. 课外活动日本课外活动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我国课外活动相对单一,主要以学科竞赛、文体活动为主。

五、案例分析1. 日本“阿波丸”号事件在“阿波丸”号事件中,日本政府积极应对,对遇难者家属给予赔偿,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体现了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我国“少年班”现象我国“少年班”现象反映了我国教育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这也暴露出我国教育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六、结论中日教育差异表现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教育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优势。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中日两国在育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在亲子教育上中国注重功能与角色教育,忽视儿童的情感教育;日本在儿童教育上的非连续性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篇一《中日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点》摘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人性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日两国在育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在亲子教育上中国注重功能与角色教育,忽视儿童的情感教育;日本在儿童教育上的非连续性等。

关键词:中国;日本;育儿方式儿童的社会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

儿童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

探析中日家庭育儿方式的不同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1.理论回顾自20世纪20年代,华生的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及家庭教养产生重大影响。

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教养活动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个人的性格以及民族的特性。

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论述了日本的育儿方式,认为日本是儿童的天堂,日本社会允许儿童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

自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开始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进行了题为“亲子关系和幼儿性格发展的中日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了两国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中日两国家庭在育儿方式上的不同点,探究其对当代家庭育儿方式的指导意义。

2.中日育儿方式的不同点2.1亲子关系的差异“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日育儿方式的一个显著不同是中国家庭以父子轴关系为轴心,孩子在幼年时代同族中男性成员接触时间相对较多,在日本家庭中母子关系轴较为重要,孩子在幼年时代同母亲接触的时间较长。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父母亲与子女关系一般具有明确的角色分工,父亲往往是社会政治理想规范的化身,是“正义”“权威”的象征,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中日幼师教育比较分析[论文]

中日幼师教育比较分析[论文]

中日幼师教育比较分析摘要:幼儿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幼儿师资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比较了中日两国的幼师教育,为改善我国目前的幼师缺乏、质量不高的现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幼师教育职前培养在职进修一、前言幼儿期是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智力开发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同时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幼儿师资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的幼教工作者对日本幼教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介绍,但涉及到中日幼师教育比较的研究相对较少。

有鉴于此,本文从幼师教育(教师养成方面)出发,对中日两国的幼师教育做了一个大致的比较,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改善我国目前的幼师缺乏、质量不高的现状。

二、中日幼师教育的比较分析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

总起来说主要分为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两个阶段。

本节主要从职前培养、在职进修两个阶段来比较分析中日两国的幼师教育。

(一)中日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异同1、职前培养的相同点(1)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要想成为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学校教育。

具体细化到专业设置方面来看,日本幼儿教师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儿童健康、儿童心理学、早期教育和保育、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以及儿童福利等。

中国幼儿教师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科学教育法、幼儿数学教育法、幼儿音乐教育法等。

另外,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幼儿教育实践活动。

198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新修改的《教育职员许可法》,增加了教育实习的时间和学分,重视教育实习的事前后事后指导。

同样在中国也有法律明确规定三年制幼师教育实习共9周,四年制幼师教育实习共11周。

(2)中日两国为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都制定了教职标准。

日本于1949年公布的《教员许可法》和《教员许可法实施令》中规定:凡在大学里学完规定的学分者,都可以获得教员资格证书。

且具有教师许可证是成为幼儿教师的前提条件。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2)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2)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2)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篇二《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及启示》摘要:中日两国的英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借鉴日本英语教育经验,对中国英语教育的改革进行反思,中国英语教育应突出实用性,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善英语教师培训机制。

关键词:中国;日本;英语教育;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中日两国同是非英语国家,又是亚洲的邻国,二者同受东亚地区汉字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文化、教育方式、语言环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因此,日本的英语教育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比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中日英语教育的历史沿革(一)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国的英语教育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艰难前行,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

1.建国前英语教育的缓慢发展(1862-1919年)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开启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也开始了早期的英语教育。

他们创办教会学校,利用英语传播西方文化及宗教思想。

1862年,洋务运动蓬勃发展,建立了京师同文馆。

接着,又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创办新式学堂,讲授英语。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明确指出:“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课程。

”[1]此时的学生已具有相当高的英语能力,但受当时社会限制,其教学难免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2.建国后英语教育的停滞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秉承向苏联学习的方针政策,俄语成为当时外语学习的主要语言,英语教育陷入停滞期。

教育部于1950年8月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高中必须设立一门外国语,如若有条件(如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若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2]。

由此可见,英语只是作为不具备教授俄语条件时的补充。

到1952年,全国只保留了8个英语教学点。

1954年,教育部下达通知,初中将不再开设英语课。

60年代,中苏关系宣告破裂,国家对外语教育也作了政策性调整。

中日学前教育比较论文

中日学前教育比较论文

中日学前教育比较论文(2)推荐文章中日教育比较3500字论文热度:中日教育比较论文范文热度:教师节送什么礼物比较好热度:中秋节送什么礼品比较大气热度:教师节高中生送什么礼物比较好热度:中日学前教育比较论文篇二《中日学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摘要】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纵观两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在财政支持力度、幼儿教师素质水平、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幼儿福利待遇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

例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水平,细化培养目标,提高校舍和配套设施的安全系数等。

【关键字】中日;学前教育;差异;启示一、中日学前教育的共同点中日两国幼儿园的共同点之一是公立、私立幼儿园并存。

其次,中日两国均未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只是将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

再次,中日两国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学前教育改革,制定未来发展计划。

如2000年,日本文部省推出《幼儿园指导要领》指出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2004年,提出“幼小一体化”的发展规划。

2011年,我国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 2020)》此外,中日两国对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财政拨款,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中日学前教育的差异(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同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没有设立专项的学前教育财政经费。

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经费与中小学一起统筹安排,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在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规划中处于弱势地位。

[2]从2000到2009年我国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教育总经费支出的1.3%左右。

[3]而日本对学前教育则设有专项财政拨款。

2008年,公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约占84.6%,家庭负担约占15.4%;私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约占44.1%(国家8.5%、地方政府35.6%,其中都道府县一级政府的私学资助占28.8%),家庭负担约占55.9%,其他占13%;幼儿园教育费占学校教育费总额的4%。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2)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2)

中日教育对比论文(2)中日教育对比论文篇二中日小学教育对比研究摘要:教育在国家和个人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人民的进步,将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中日两国虽然都极力发展教育,但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基础、办学特点和教师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在差异,两国依据本国国情发展本国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基础;办学特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不仅仅对个人的发展有影响,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以对于教育的的理解及其实践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其所呈现的结果也是有分别的。

中国和日本都为亚洲的国家,但是中国和日本的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理念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小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中基础中的基础,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教育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应试教育,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育人的目的,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倾向于西方化。

1、教育理念中国比较重视输入式的授课理念,其表现了我们教育的优点,学生的基础扎实;但是中国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时总是会存在畏惧心理,创造能力比较差,无论是课后作业,还是关于设计报告,期中、期末考试等,中国的教育视角即为答案的标准化,还有成绩的高低。

中国的小学教育不是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

日本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自立教育、抗挫折教育、创新教育。

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处处可见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

日本家庭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家人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2、教育基础中国的文明历史已有五千多年,而中国的教育也存在着五千多年,中国的教育史是漫长的,但是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还属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存在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教育发展。

儒家思想是中国教育的最强大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在思想上,乃至领土上保持独立的重要因素。

中日教育差异论文

中日教育差异论文

中日教育差异论文中国与日本都是十分注重国民教育的国家,这与两国传承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

但由于两国的语言环境背景不同,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上就表现出了实践上的差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日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日教育差异论文篇一《中日教育对比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教育的模式探讨以及优缺点发展空间,引出对中国教育的中肯评价与沉思。

只有保持中国的基础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之处。

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

只有发展教育才是立国之本,我们要倾尽全力投入教育事业中来,大力发展正确的完善的进步的中国教育。

【关键词】教育;优劣;中国;日本;发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教育是立国之本”。

也有人说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也是后天的经济。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而人才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竞争。

在研究日语学习的几年里,并通过在日本的留学经历,我对日本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些浅见。

一、日本义务教育特点日本近代及现代化教育是在政府推动下进行的;平稳,连续,有计划,有步骤,是日本教育的特点。

政府决心大,力度大,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事业。

《教育敕语》是日本的第二部宪法,领导人也对教育十分重视。

另外,《学习指导要领》指引着日本课程改革,基本上每十年修订一次。

80年代中期后主要侧重于能力培养,减少过度考试竞争,心理健康等问题。

在少年教育阶段扩大了选修课的范围和比重。

后来由于世界的信息化,国际化以及科技发展等问题,日本又针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行动和判断能力等进行相关培养。

日本认为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课程审议会的报告指出,近些年日本青少年在道德和价值观,社会性发展,社会规范意识,自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欺负弱小,逃学,暴力等行为时常发生。

因此教育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适应青少年的生长和发展,也要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年 1 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版 )
J a n . 2 0 1 4
第3 5卷第 1期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x i Te a c h e r s Ed u c a t i o n Un i v e r s i t y( P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Vo 1 . 3 5 No . 】
注 自身学 科领 域 的发展 已经成 为 国际 比较 教 育界
的一 大特 色 。 ① 此外, “ 全 球 化 和 区域 化互 动是 全 球化 时 代 的一 个 重 要 特 征 。在 这 样 的 时 代 背 景 下, 提倡 区域 教 育研 究 反 映 了全 球 化所 带 来 的 区 域结 构 变 化 特 征 和 我 国 比较 教 育 学 科 发 展 的需 要。 , , E 1 3 基 于上 述 的 考 虑 , 本 文 以 中 日两 国 比较 教 育界 的专业 学术 刊物 者简介] 杨素萍( 1 9 7 5 一 ) , 女, 山西 太谷 人 , 教授 , 教 育 学博 士 。
① 关于这一点 , 可 以有 很 多 的例 证 。如 , 美 国 密 执 安 大 学 的 比较 教 育 研 究 小 组 曾 于 1 9 7 9年 、 l 9 8 8年 对 出 席 美 国 比 较 和 国 际 教 育
论文为研究对 象, 从研 究的主题、 方 法、 地 域 三 个 维 度 对 上 述 研 究 成 果 进 行 统 计 分析 , 以 此 来 分 析 探 讨 中 日比
较 教 育 研 究 在 过 去 十 年 间研 究 旨趣 和 学 术 焦 点 上 的 变 化 。
[ 关键词] 中 日比较 教 育研 究 ; 主题 ; 方法; 地 域 [ 中图分类号] G 4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5 2 2 7 ( 2 0 1 4 ) 0 1 — 0 0 9 0 — 0 7
中 日比较 教育 研 究 的 比较研 究
以学 术 论 文 分 析 为 例
杨 素 萍
( 广 西师 范学 院 教 育科 学学 院 , 广西 南 宁 5 3 0 0 0 1 )
[ 摘 要 ] 以 中 国的《 比较 教 育研 究 》 和E l 本 的《 比 较 教 育 学 研 究》 在 2 0 0 2  ̄2 0 1 1年 十 年 间 所 刊 载 的 学 术
Ed u c a t i o n Re v i e w,1 9 9 9 ,( 1 ) . ) 李特尔 ( An g e l a L i t t l e ) 于 2 0 0 1年选 取 了 1 9 7 7 ~1 9 9 8年 问发 表 在 《 比较 教 育 》 ( C o mp a r a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 上
学术 论文 作 为反 映学科 特性 以及 本学 科学 术 研 究 水准 的重 要 载 体 , 以其 为 文本 对 本 学 科 进 行
自我 反思 , 已成 为 学科 成熟 的重要 表 征 。当下 , 关
日本 的《 比较教 育 学 研究 》 在 2 0 0 2 ~2 0 1 1年 十年 间所刊 载 的学术 论 文为研 究对 象 , 将 编 者导 言 、 新 书评论 等 内容 排 除在 外 , 从 研 究 的 主题 、 方法 、 地 域 三个 维度 试 图对 中 日比较教 育研 究各 自发 展 的 轨迹 、 动 向及特 点来 进行 比较 分析 , 这 既是对 国际 比较教 育研 究 发展 趋 势 的一 种 回应 , 也 是 对 区 域
( Ru s t ,Va 1 . D . ) 等人于 1 9 9 9年选 取 了英 国 的《 比较 教 育 》 、 美 国 的《 比较 教 育 评 论 》 和 中 国 香 港 的《 国 际教 育 发展 杂 志 》 三家 比较 教 育 英 文 期刊 , 分析 了 1 9 8 5 ~1 9 9 5年 间在 上 述 期 刊 上 发 表 的 4 2 7篇 文 章 和 I 9 6 4 ~1 9 6 6年 问在 《 比较 教 育 评 论 》 和《比较 教 育 》 上发表 的 1 1 2篇 文 章, 分 析 了这 些 文 章 所 运 用 的研 究 方 法 和 地 理 关 注 点 。 ( Ru s t , V. D. e t c . Re s e a r c h S t r a t e g i e s i n C o mp a r a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 J ] . C o mp a r a t i v e
教育研 究 所做 的一 种 尝 试 。从 数 量 统 计 看 , 十 年
间 中 国《比较 教 育 研 究 》 发表论文 1 8 5 8 篇, 日本 《 比较 教 育学研 究 》 则为 1 8 9篇 。 ④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0 8 [ 基 金 项 目] 教 育 部 2 0 1 1 年 度 人 文 社会 科 学 项 目《 比较 教 育 范 式研 究 》 ( 1 1 Y J C 8 8 0 1 4 2 2 )
学会 ( C I E S ) 的 学 者 进 行 了 问 卷调 查 , 并 根 据 回收 的 问 卷 得 出 了 十 年 间 美 国 比 较 教 育 研 究 的 范 式 转 换 特 征 。 ( He i d i Ro s s& C h o — Ye e To . On S h i f t i n g Gr o u n d :t h e P o s t —p a r a d i g m I d e n t i t y o f US C o mp a r a t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1 9 7 8~l 9 8 8 【 J I .C o mp a r e ,1 9 9 2 .( 2 ) . ) 鲁 斯 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