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1. 简介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本制度旨在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作业环境评估

在制定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作业环境评估,以了解作业环境的现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环境评估:包括工作场所的建筑结构、设备设施、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评估。

•化学环境评估:对存在的化学物质、有害气体和危险品进行评估,确保储存、使用和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生物环境评估:评估可能存在的生物污染和传染病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心理环境评估:了解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情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 安全设施和装备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在作业环境中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

•防护用具: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员工需要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相应的防护用具。

•防护设施:为了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需要安装应急照明设备、紧急停机按钮、安全警示标识等设施。

•应急设备:为了应对紧急情况,需要配备消防器材、急救设备、安全疏散通道等设备,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定期维护和检测:安全设施和装备需要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4. 安全培训和教育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包括正确使用设备、使用防护用具、遵守安全操作程序等。

•紧急事故应对:提供紧急事故应对的培训,包括火灾、泄漏、事故等情况下的逃生和急救措施。

•风险识别和评估:培训员工识别和评估作业环境中的风险,提高员工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

5. 安全监督和管理

为了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体系。以下是一些

常见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措施:

•安全巡检: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和问题。

•事故报告和调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确定事故原因,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奖惩制度:建立相应的安全奖惩制度,对遵守安全规定和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6. 应急预案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应急预案

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包括员工疏散、火灾扑救、应对危险化学品泄漏等。

•自然灾害应急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措施:针对恐怖袭击、病毒传播等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7. 总结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

列规定和措施。通过作业环境评估、安全设施和装备、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监督和管理以及应急预案和演练,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断完善和更新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一个持久而不断提升的过程。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 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 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牢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可靠。 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4、工件材料等应堆放整齐,高度不许超过2米,高比宽不大于2比1。 三、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1、车间安全通道应以醒目的划线界定。 2、.车间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车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8米。 3、保证通道畅通,不得堵塞或侵占。 4、为生产设置的坑、壕、池等应有牢固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5、作业场所的工业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6、人行道及空地应平坦,无绊脚物。如有绊脚物应设醒目标志或防护措施。 四、防尘、防毒(含物理因素)设备设施 1、防尘防毒设备应完好,能正常运转、排尘排毒效果好。

2、主管道和支管道应无破裂、泄漏。 3、集尘(毒)风罩应完好、有效。 4、闸板应灵活可靠,无破损。 5、滤料(或元件)及时清洗更换,保证完好有效。 6、不产生严重的二次扬尘(毒)。 7、防尘防毒设备设施的合格率指标应按设备维护保养完好率考核。 8、电离辐射、微波和高温等物理因素作业点的防护设施及操作者防护用品应完好,符合标准。 五、工业噪声 1、和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2、对产生噪声的和产过程和设备,工艺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3、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评审。没有评审或评审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现有场所见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未达标前,可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职工健康。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2015-07-20 15:20 | #2楼 1、目的: 1.1通过制定该文件,明确工作作业环境的要求,以便作业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作业区域的管理。 3、定义: 3.1无 4、职责: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最新范文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强化作业环境安全的保障,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安全保障 (一)施工现场应有利于生产方便从业人员生活,符合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具备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 (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必须避开泥沼、悬崖、陡坡、泥石流等危险区域,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施工现场内的各种运输道路、生产生活房屋、易燃易爆仓库、材料堆放,以及动力通信线路和其它临时工程,应按有关安全的规定绘出合理的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四)施工现场的坑、沟、水塘等边缘应设安全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输繁忙的地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五)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在干燥地基上,并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六)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应组织一支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伍。 (七)生产生活房屋应按规定保持必须的安全净距,一般情况下活动板房不小于7m,铁皮板房不小于5m,临时的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厨房等与其它房屋的间距不小于15m。

(八)易燃易爆的仓库、发电机房、变电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禁用易燃材料修建。炸药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地的小型油库应远离生活区50m以外,并外设围栏。 (九)工地上较高的建(构)筑物、临时设施及重要库房,如炸药库、油库、发电(变)房、塔架、龙门吊架等,均应加设壁雷装置。 (十)对环境有污染的设施和材料应设置在远离人员居住的空旷地点。 (十一)施工现场的水电设施、照明设施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路基施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 (一)土石方开挖前,必须了解土石质、地下水的情况和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物以及文物古迹的位置、深度走向,并加标记,设置防护栏杆。 (二)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三)在沟槽(坑)边缘1m以内不准堆土或堆放物料;距沟槽(坑)边缘1~3m间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距沟槽(坑)边缘3~5m间堆土高度不得超过2.5m;停置车辆、设备、起重机械、振动机械不少于4m;小翻斗车往沟槽内卸料时,要设专道,并在距沟槽(坑)边缘1m处设限制器。 (四)开挖前,要检查山体的自然情况,有无裂缝;如发现山体开裂应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施工中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坍迹象危及安全时,应暂停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新的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 1. 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限空间作业是指那些非常狭窄,无法人员正常进入和离开的工作环境。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条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的内容和要点,并提出一些建议以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性。 2. 责任划分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为了保证作业的安全性,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划分。一般来说,责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2.1. 业主责任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业主是最高级别的责任方。业主应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负有最终责任。具体来说,业主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 •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工具; •指定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并提供相应的培训。 2.2. 监理责任 监理在有限空间作业中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监理责任主要包括:•监督有限空间作业的执行情况; •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协调有限空间作业中各方的利益。 2.3. 执行责任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执行责任是最直接且最重要的责任。执行责任的主体通常是作业人员和作业队伍。他们应承担以下责任: •遵守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实施适当的安全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 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事前准备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完善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流程和时间安排; •确定作业人员和作业队伍,确定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准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工具。 3.2. 作业许可制度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建立作业许可制度。该制度要求作业人员事先获得作业许可,并明确规定作业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作业许可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3.3. 安全培训和考核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培训和考核是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作业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参加安全知识考核。通过安全培训和考核,可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作业风险。 3.4. 安全监测和巡检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和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监测和巡检要求对作业环境、作业设备和作业人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检查,确保作业的安全性。 4. 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效果,下面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某化工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意外 某化工企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发生了一起重大意外。作业人员由于未佩戴呼吸器,导致中毒,一度生命垂危。经过救治,作业人员幸运地得以生还。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该化工企业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业主未提供充足的安全设备,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安全作业保障措施

安全作业保障措施 安全作业保障措施是指在工作现场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性保障的一系列措施。通过合理和科学的安全作业保障措施的落实,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安全作业保障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作业安全的基础。这包括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和监督机制等。 第二,加强培训教育。对工作人员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要点,紧急情况的处置等。 第三,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和风险等级,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同时要加强对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第四,规范作业流程。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流程,明确作业步骤和操作要点。严禁违反规程进行操作,对违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第五,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工作现场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和隐患整改制度,确保危险隐患得到及时的解决。 第六,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在突发事件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责任和步骤。同时要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第七,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安全宣传栏,安全会议,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全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总之,安全作业保障措施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必要措施。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一些工作环境复杂或风险较大的行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具体和细致的保障措施。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6篇)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6篇)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精选6篇)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篇1 1、生产现场做好相关标识,标识包括产品标识、状态标识、管理网络图、安全警示标示等。 2、定期做好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并进行评价,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管理制度进行控制,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安全事故。 3、生产作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及作业规程作业。 4、进入生产现场所有人员需戴安全帽,不戴安全帽禁止进入项目现场,作业时需戴安全防护用品。 5、办公室定期做好劳保用品发放工作,发放的劳保用品需从有资格厂家采购,有专人负责劳保用品发放,并做好相关记录。 6、做好化学品的保存和使用,确保符合相关的规定。 7、做好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做好防暑和防寒工作。 8、食堂做好生活垃极的处理,确保不发生污染事故。 9、食堂人员要有健康证,避免发生传染病。食堂采购人员做好食品的采购工作,以防发生群体中毒事故。

10、定期对项目现场进行环境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发生的不符合,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篇2 我校地理环境相对复杂,常常有社会闲散人员进入学校,严重威胁了学生的人生财产安全。对此情况,提出一些浅见,望能在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1、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涵盖师生人身、食品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系综合性治理,应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通力配合。学校对周边环境应密切关注与监控。 2、在做好内保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应主动联系辖区的派出所、村委会、工商、卫生、监管等部门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学校保卫人员除做好校内的巡视工作外,还应注意对校园外附近环境的巡查,发现社会人员对学生进行骚扰以及遇到其它各种事故,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报告“110”、“120”、“122”或附近派出所,保护学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学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等各项安全。 5、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及各类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6、严格值日教师制度,遵照学校有关制度。值日教师上班提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职能部门的作业环境安全,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本 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的管理要求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和对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包含全职、兼职以及临时工作人员。 第三条责任分工 •公司职能部门负责订立、执行并监督本制度的实施情况。 •各部门负责实在的安全管理工作,并落实相关责任。 第二章作业环境安全管理要求 第四条作业环境分级管理 依据作业环境的不安全性和风险程度,将作业环境划分为安全作业、一般作业 和不安全作业三个等级,并订立相应的管理措施。 1. 安全作业环境:无明显不安 全和安全风险的作业环境,要求工作人员保持乾净、有序的工作场合。 2. 一般作 业环境:存在肯定安全风险的作业环境,要求工作人员佩戴必需的安全防护设备,并依照岗位要求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 3. 不安全作业环境:存在重点安全风险的 作业环境,要求工作人员必需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严格遵守作业安全规程。 第五条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设施:各部门应依据作业环境的不安全性和风险程度,配备必需 的安全设施,包含消防设备、安全隔离设备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安全培训:各部门应定期组织作业环境安全培训,包含相关法律法规、 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需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本领。 3.安全标识:各部门应在作业环境中明显位置设置相应的安全标识,包 含警示标识、禁止标识等,以引导工作人员正确识别和遵守安全规定。 4.安全巡查:各部门应定期进行作业环境的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 改,并记录巡查情况和整改措施。 5.事故报告和处理:各部门负责及时报告和处理作业环境安全事故,包 含落实紧急救援措施、调查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开再次发生。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职能部门的作业环境安全、健康、高效,并为员工供应舒适、有序的工作环境。适用范围:企业职能部门全部员工。 二、作业环境管理标准 1. 工作场合管理 1.1 办公室整体布局合理,保持通风、光线充分,而且配备合适的办公设施。 1.2 工作区域保持乾净,工作桌面上只放置必需的文件和工具,不堆放私人物品。 1.3 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公共区域保持干净,随时清理,确保没有杂物和不安全隐患。 1.4 定期检查和维护办公设备、空调、灯光、电源等设施,确保正常运转。 2. 设备安全管理 2.1 全部设备都应符合本地安全标准,而且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2.2 定期清洗键盘、鼠标等办公设备,保持干净卫生。 2.3 禁止在办公室内私自安装和使用私人电器设备,如电热器、热水壶等。 3. 安全防护管理 3.1 确保全部员工都接受必需的安全培训,了解火灾逃命、急救等基本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应急措施。 3.2 定期组织演练火灾逃命和灭火器的使用,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 3.3 在办公室内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灭火器和急救箱,并保持畅通和易于使用。 3.4 定期检查电源插座和电线,确保没有损坏和电源过载。 三、作业环境管理考核标准 1. 工作场合管理考核 1.1 办公室乾净度(满分10分):参考评分标准如下:—工作桌面乾净、无杂物(5分);—地面清洁、无尘垢(3分);—公共区域干净乾净(2分)。 1.2 办公设备状态(满分10分):参考评分标准如下:—设备正常运行、无故障(5分);—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完满(5分)。 2. 设备安全管理考核 2.1 设备符合安全标准(满分10分):参考评分标准如下:—设备符合本地安全标准(5分);—设备安全检查记录完满(5分)。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保障公司的正常 生产经营,制定本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生产作业的员工,在生产作业中的所有环节均需 遵守本制度。 三、管理要求 1. 作业人员的安全 •执行作业前,每位员工必须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作业过程中严禁打闹和与他人谈笑; •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向主管报告,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2. 作业环境的安全 •保持作业现场清洁、整洁,及时擦洗机器设备和地面; •禁止在作业环境内抽烟、开火、存储易燃易爆物品等; •操作完毕后将设备设施、管线等复位恢复原样,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无损。 3. 作业设备的安全 •遵守通用设备使用方案,掌握设备的安全使用规程; •设备使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设备使用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检查、清理和维护,确保其设施设备的原有状态。 4. 作业风险的管理 •危化品使用人员必须接受危化品培训,方可开展作业; •严格执行危化品的存放、使用、销毁操作规程; •发现危化品泄漏和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检查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安全情况,并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 •建立作业安全检查制度,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 •加强对危化品的管理和监控,对危化品的存放、使用、销毁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和管理。 五、责任归属 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安全工作,对本部门的安全资料记录完整性负责。公 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整体的实施和监督,对各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六、违规责任 •作业过程中,违反相关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的工作人员,经查证属实,将受到公司的行政处罚; •由于员工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的,员工将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的法律责任; •由于部门主管对本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力造成事故或损失的,部门主管将受到公司的行政处罚。 七、结束语 作业环境安全始终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遵 守相关规程和要求,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目标。

安全环境保障措施

安全环境保障措施 1.施工现场的一般安全要求 1.1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刚入公司的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入厂教育、施工教育、现场教育,才能进入现场进行实际操作。 1.2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擅自离岗,有事应提前向班组长请假。 1.3参加施工人员严禁酒后操作,不准在施工现场嬉笑打闹。 1.4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现场管理规定。严禁吸烟,动用电 气焊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并有专人看火。 1.5进入施工现场内,必须统一着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禁止光脚、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 1.6从事高空作业者,要进行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 贫血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高空作业。距地面3m以上作业,要有防护 栏杆和安全网,若无安全设施必须带好安全带。 1.7高空作业所用的工具放入工具袋内,不准上下抛掷、传递 物品。 1.8使用梯子不得缺档,不能垫高使用。梯子的上下横档间距 不大于30mm,使用时,上端要求绑扎牢固,下端采取防滑措施。禁 止二人同时在一部梯上作业。 1.9设备运转时,除遵守单项安全技术措施外,不准在设备运 转时进行修理、擦洗,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1.10现场机具设专人看管,相关机具应设专人使用,其他人员 未经许可不得进行施工操作。

1.11操作现场由技术员(或班组长)统一指挥,其他人员不得 发号施令。 1.12施工完毕或告一段落时,应将工、机具及现场清理干净。 1.13各种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接零接地,并设单一开关。遇有 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必要时应加锁。 1.14技术员或班组长在现场指挥操作中,有违反《施工安全技 术操作规范》的,有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现场施工人员有权拒绝 施工。 1.15现场所需用的电,必须由专业电工操作。 1.16施工时,现场必须做成品保护措施。 1.17施工现场内未经允许,所有人员不得东张西望和自行走动,不得讨论与工作无关事宜;未经甲方许可,不得随意动用甲方的物品。 2.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 攀登作业应搭设符合安全规定的脚手架或梯子,并配带安全带,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视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它安 全设施。 各工种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如有,不准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根据上层作业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的半径 范围之外,并设置安全防护棚。 安全帽须经有关部门按国家标准检验合格后使用,不使用缺带 及破损的安全帽,并且正确使用,扣好帽带。 3.施工中清理出的污物、废物运输、排放管理 清洗施工现场垃圾,剩余边角余料要及时清理出场,清理运输 时应采用容器盛装,严禁随意抛撒。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一、概述 为了保障公司作业过程中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物料安全,规范公司作业流程,制定该作业环境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作业区域和所有员工。 二、作业区域准备 1.所有作业区域必须配备有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设施、 紧急处理设备等。 2.作业区域必须保持整洁清理,无障碍物,并配备必要的消 防设备。 3.作业区域必须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和空气流通条件,员 工必须穿着合适的劳保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4.对于涉及危险品的作业区域,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授予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制定相应的作业手册,由专人负责管理。 三、作业设备的管理 1.所有作业设备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并进行定期 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2.所有作业设备的开启、关闭、操作等必须符合相关的作业 规定和安全操作程序。

3.所有作业设备必须保持清洁,并明确规定设备的使用和维 护责任人。 四、作业对象的管理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安全培训,掌握相关的安全 操作知识和技能,遵守相关的作业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 2.制定岗位责任制,并且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专业分工, 确保对作业各环节的有效管理,以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风险。 3.对于涉及特殊作业环节的作业对象,如挖掘机、起重机等, 必须由持有特定证书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应急管理 1.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和任务。 2.对应急应变演练进行定期组织,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和素 质。 3.抽调专业人员组织作业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 患,确保作业场所安全。 六、制度执行 1.每个岗位负责人必须履行岗位职责,负责本岗位的作业环 境和设备管理。 2.制定明确的制度执行流程和制度考核机制,确保制度能够 得到有效执行。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一、引言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员工正常、安全、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这些制度旨在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作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作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作业环境管理制度,可以消除或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障碍,为员工创造一个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3.促进员工发展:作业环境管理制度不仅关注员工的生理安全,也关注员工的职业成长和发展。通过提供舒适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人际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四、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1.工作场所安全:设置合理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消防设备、安全出口、应急疏散通道等,保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2.劳动时间管理: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加班管理制度,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工作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 3.工作设备管理:确保工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修保养,提供良好的工作设备和工具,避免因工作设备不良导致的事故和工伤。 4.应急响应方案:建立应急预案和疏散演练制度,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提供紧急救援和保障。 5.员工培训和考核:开展作业环境安全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和评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五、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 1.制定和修订制度: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并修订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科学合理且持续有效。 2.收集和分析信息:收集和分析与作业环境有关的信息,包括员工的工作需求、安全隐患、工作场所设施等,为制度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3.提醒和培训:通过内部通知、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醒员工遵守作业环境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要求。 4.实施和监督:对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制度的有效性。 5.修订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和完善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确保制度与企业实际相符。 六、总结

铁路作业环境保障措施包括

铁路作业环境保障措施包括 铁路作业环境保障措施是指在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以确保安全、保护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铁路作业环境保障措施。 1. 建设前的环境评估:在铁路建设前,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包括土地、水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估。通过评估结果,确定环境风险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源头减排:铁路作业中的源头减排是指尽量减少排放物质的产生。例如,在货运列车运输过程中,使用燃煤或柴油机车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排放物。因此,铁路作业可以采取轨道电气化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非电气化运输,从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 排放控制:对于不可避免的污染物产生,采取相应的排放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铁路车站可以安装排放控制设备,如烟囱和过滤器,以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4. 垃圾处理:铁路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垃圾,包括废弃物、废水和废电池等。这些垃圾必须得到适当的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分类收集垃圾、建立废物处理设施和合理利用资源等。 5. 生态保护:铁路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护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种植植被、修复濒危物种等。

6. 应急响应:铁路作业中难免会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如火灾、泄漏等。铁路作业环境保障措施还包括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综上所述,铁路作业环境保障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如减少排放、垃圾处理、生态保护等。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铁路作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二、基本原则 1. 安全第一: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企业将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2.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管理、合理设计和全员培训,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故的发生。 3.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安全、环境等因素,全面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4. 法律合规:本制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合法性。 三、职责和义务 1. 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对安全工作负总责。

2.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实施,培 训员工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员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保护个人 和他人的安全。 四、安全生产 1. 生产设备:确保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避免设备故障导致事故。 2. 作业操作: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禁止违章操作和超负荷作业,确保作业安全。 3. 安全防护: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正 确佩戴和使用。 4. 废物处理:合理储存和处理废物,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 不良影响。 5. 应急准备: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的能力。 五、环境保护 1. 环境影响评价:对新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采 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2. 排污治理: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定期检测并 报告监管部门。

环境恶劣条件下作业保障措施

环境恶劣条件下作业保障措施 在环境恶劣条件下进行作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恶劣条件可能包括极端 气候、有毒气体、高温、高山、深海等,这些条件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详尽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在进行恶劣条件下的作业之前,必须进行详尽的风险评估。这包括对可能出现 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分析,如气候、地形、作业设备等。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提供适当的作业装备和保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制定作业操作规范等。 2. 作业人员培训与认证 为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应对恶劣条件下的作业,必须给予他们专业的培训。培训 内容应涵盖环境恶劣条件下的作业技巧、安全常识、意外事故的应对等。培训机构应认证合格,以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严格的作业规范和操作手册 制定严格的作业规范和操作手册是确保作业安全的关键。针对不同的恶劣条件,应制定具体的作业规范,明确作业人员在特定环境中应采取的措施。操作手册应详细记录作业步骤、风险提示、特殊设备使用等信息,并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解读。 4. 定期的设备检修与维护 恶劣条件下的作业,可能对作业设备造成较大的损坏和磨损。因此,定期的设 备检修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检修应包括对各类作业设备的功能性检查、结构完整

性检查、安全装置的操作测试等。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保养、润滑油的更换和及时修复磨损部件。 5.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在恶劣条件下作业时,无论措施再细致,都无法完全排除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疏散的方法、急救措施、事故报告流程等内容。此外,还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作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6. 监控与评估 采用可靠的监控设备对作业场所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在作业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评估,对作业人员和作业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在恶劣条件下进行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任务,但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可 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些措施,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恶劣条件下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环境管理制度 (一)安全制度 1、维修工作人员必须按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任何人不得违反。 2、各维修工种必须熟悉其设备性能,工艺要求和设备操作规程。。 3、生产工人必须按照规定使用、戴好防护用品,不得穿拖鞋上班,车间内严禁吸烟。 4、非工作需要不得动用任何车辆,车在厂内行驶车速不得超过5km/h,不 准在厂内试刹车。 5、各工位应加强灭火器材维护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所有的员工应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6、工作灯应采用低压(36V以下)安全灯,工作灯不得冒雨或拖水地使用,应经常检查导线、插座是否良好。 7、手湿时不得搬动电力开关或插座。电源线路、保险丝应按规定安装,不得用铜线、铁线代替。 8、下班时,必须切断所有电器设备的前一级电源开关。 9、各种消防器材、工具应按照消防规范和设备安全,不准随便动用,安放地点周围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10、易燃、易爆、腐蚀等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严格管理,并具备响应 的安全保护措施和设施。 (二)环境保护制度 1、油漆工在水磨作业时所产生的污水不得外流,应排入污水排放沟内。 2、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环保常识培训,教育职工严格执行各工种工艺流程,工艺规范和环境保护制度。 3、相关维修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汽车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在用车辆的检查/维护制度(I/M制度),控制在用车辆的排放污染,在维修作业过程中,严 禁使用不合格的净化装置。 4、对从事车辆消声器和喇叭维修工,必须严格执行车辆噪声抑制技术标准,在维修作业过程中,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消声装置。

5、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场地油污、杂物,并将设备、机具整齐安放在指定位置,以保持维修场地整洁。 6、车辆竣工出厂前,要严格检查车辆尾气排放和噪声指标,对尾气排放和噪声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得出厂。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1、法人代表安全职责 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具体要做到: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指示,把安全工作列入企业的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 2、负责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各部门负责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3、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专兼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听取安全监察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或审批有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4、组织审定并批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和重大的安全技术措施,解决安全措施所需费用。 5、加强对各项安全活动的领导,决定安全方面的重要奖惩。 2、车间负责人安全职责 车间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其职责是: 1、保证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法令、规定、指示和有关规章制度在本车间、本部门贯彻执行。 2、组织制订实施车间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组织对新工人(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定期组织安全技术考核;组织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日活动,及时处理工人提出的意见。 4、每日组织一次全车间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急救器材等处于完好,教育职工加强维护,正确使用。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到达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到达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坚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牢靠。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坚固牢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阻碍操作。 4.工件材料等应堆放整齐,高度不许超过2米,高比宽不大于2比1。 三、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1.车间安全通道应以醒目的划线界定。 2.车间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车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8米。 3.保证通道畅通,不得堵塞或侵占。

4.为生产设置的坑、壕、池等应有坚固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5.作业场所的工业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应准时清理洁净。 6.人行道及空地应平坦,无绊脚物。如有绊脚物应设醒目标志或防护措施。 四、防尘、防毒(含物理因素)设备设施 1.防尘防毒设备应完好,能正常运转、排尘排毒效果好。 2.主管道和支管道应无裂开、泄漏。 3.集尘(毒)风罩应完好、有效。 4.闸板应敏捷牢靠,无破损。 5.滤料(或元件)准时清洗更换,保证完好有效。 6.不产生严峻的二次扬尘(毒)。 7.防尘防毒设备设施的合格率指标应按设备维护保养完好率考核。8.电离辐射、微波和高温等物理因素作业点的防护设施及操防护用品应完好,符合标准。 五、工业噪声 1.和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2.对产生噪声的和产过程和设备,工艺部门设计时要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3.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工程及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一、适用范围及目的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 目的:为加强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优化,对生产现场应持续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做到人流、物流畅通有序,目视管理良好,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达到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二、术语和定义 作业环境: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它包括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工位器具、操作空间、操作体位、操作程序、劳动组织、气象条件等。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 六不走:1、不切断电源,熄灭火种不走;2、环境未清扫整洁不走; 3、设备未清扫干净不走; 4、工件未码放整齐不走; 5、交接班和原始记录未填写好不走; 6、工、卡、量具未清点不走. 三、职责 (一)运营监督管理部: 负责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状态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各类隐患下发《整改通知单》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二)生产管理部等相关部门 1、负责生产作业现场日常巡查,对生产作业现场中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2、负责督察生产作业现场的工装设施、物料、产品的定置管理. 3、负责对生产作业现场的设备及特种设备设施安全运行进行日常管理. 四、过程及要求 (一)对生产现场定置管理 1、按定置管理原则、方法及要求,合理设计定置图,搞好生产作业现场物品定置。 2、生产现场固定物品都要绘制定置图,若需变更,应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变更. 3、生产现场物品严格按定置图的要求摆放,区域明确,标识清楚,物品摆放整齐,清除无关物品。 4、对易燃、易爆、有毒、易伤人和污染环境的物品及重要场所、消防设施等实行特殊定置。对员工的自行车、电动车辆定置停放。 (二)对生产现场物品堆放管理 1、生产现场各类物品应分类标识并且堆放整齐。 2、各种设备、工装、工位器具、工具箱应摆放合理有序。 3、对垃圾、废品回收点定置,生产现场无废弃杂物。半成品、成品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4、安全通道应畅通无物,严禁占道作业。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及目的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 目的:为加强生产现场的作业环境优化,对生产现场应持续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做到人流、物流畅通有序,目视管理良好,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达到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二、术语和定义 作业环境: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它包括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工位器具、操作空间、操作体位、操作程序、劳动组织、气象条件等。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 六不走:1、不切断电源,熄灭火种不走;2、环境未清扫整洁不走;3、设备未清扫干净不走;4、工件未码放整齐不走;5、交接班和原始记录未填写好不走;6、工、卡、量具未清点不走。 三、职责 (一)运营监督管理部: 负责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状态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各类隐患下发《整改通知单》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二)生产管理部等相关部门 1、负责生产作业现场日常巡查,对生产作业现场中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2、负责督察生产作业现场的工装设施、物料、产品的定置管理。 3、负责对生产作业现场的设备及特种设备设施安全运行进行日常管理. 四、过程及要求 (一)对生产现场定置管理 1、按定置管理原则、方法及要求,合理设计定置图,搞好生产作业现场物品定置。 2、生产现场固定物品都要绘制定置图,若需变更,应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变更。 3、生产现场物品严格按定置图的要求摆放,区域明确,标识清楚,物品摆放整齐,清除无关物品. 4、对易燃、易爆、有毒、易伤人和污染环境的物品及重要场所、消防设施等实行特殊定置.对员工的自行车、电动车辆定置停放. (二)对生产现场物品堆放管理 1、生产现场各类物品应分类标识并且堆放整齐。 2、各种设备、工装、工位器具、工具箱应摆放合理有序。 3、对垃圾、废品回收点定置,生产现场无废弃杂物。半成品、成品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4、安全通道应畅通无物,严禁占道作业。(三)对生产现场作业人员 1、必须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从事非生产作业的活动。 2、生产现场严禁吸烟。 3、在消防器材、动力配电箱、柜周围堆放物体且违反堆放间距规定。 4、发现隐患未能排除时,不得冒险作业。 5、严格遵守班后“六不走". (四)对生产现场环境管理 1、厂房门窗玻璃完好无损,墙面内外无乱写乱张贴现象,三米以下无积灰、无蛛网。 2、各种废弃物有标识并分类存放,严禁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 3、厂房内垃圾投放点卫生状况良好,无脏物溢出现象。 4、各种车辆停放规范,公司区内机动车辆行驶按有关规定办理。 5、责任区内无跑、冒、滴、漏现象。(五)检查与考核 1、各部门定期地对本部门生产作业等现场进行巡视检查。 2、运营监督管理部在现场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在限期内未完成整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