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注释格式(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文注释格式

一、中文非连续出版物

(一)普通图书

(1)专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连续页码之间用连接线连接)。例如:

[1]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2页。

[2]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26页。

外国人的中译本著作标注顺序:[国籍]/责任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如:

[3] [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4] 参见[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1页。

(2)专著中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析出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或篇名)/原文献责任者(与析出责任者同为一人的,可不写)/原文献题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如:

[1] [荷]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王宁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47~266页。

[2]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3] 章太炎:《俱分进化论》,《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91页。

(二)古籍

(1)古代出版的古籍一般应标注朝代名/责任者/书名/卷次/版本,或责任者/篇名/书名/卷次/版本。例如:

[1] (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五,碛砂藏本。

[2] (宋)杨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三十四,《四库全书》本。

[3] (宋)王应麟:《考史》,《困学纪闻》卷十一,清嘉庆十八年扫叶山房刊本。

(2)现代出版的标点本或校注本古籍应标注责任者/篇名/书名/全集名/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如:

[1] (清)钱大昕:《汉书王子侯误字》,《十驾斋养新余录》卷中,《钱大昕全集》第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574页。

[2] (清)张廷玉,等:《明史·艺文志序》,《明史》卷九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344页。

(3)地方志前一般应标明编修或刊刻年代。例如:

[1] (明)正德《建昌府志》卷十五,上海:上海古籍书店,据天一阁明正德刻本影印,1964年。

二、中文连续出版物

(一)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篇名/期刊名(版别)/年期/页码。例如:

[1] 李炳海:《〈离骚〉抒情主人公的配饰意象》,《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94—99页。

(二)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篇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面数。例如:

[1] 邢宇浩:《文津阁〈四库全书〉刊行》,《光明日报》2005年12月23日,第1版。

[2] 孙钦善:《魏建功先生与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20日,第11版。

三、外文文献

四、参考文献及带有说明意思的注释体例

例如:

[1] 参见《上海总商会概况》,上海总商会1928年编印本。

[2] 参见陈晋:《文人毛泽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这些“读报诗”主要是有感而发的政论,如:“遍找全球侵略者,仅余此地一孤家。”“人人尽说西方好,独惜神州出蠢虫。”“新闻多多寻常出,独有今年出得殊。”主题与同时期写作且公开发表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等一致,但情露意粗,毛本人不愿正式公开发表。

五、电子文献

除注明上述要求的各项内容外,还应加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

[1] 王建辉:《出版业的文化诉求:呼唤编辑大师》,《编辑之友》2007年第4期。[2008年9月29日] /img/text/2/2272.htm.

[2] 聂震宁:《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2008年10月14日]

/press/newsdetail.cfm?iCntno=6967.

六、专利文献

七、转引文献及其他注意事项

凡引文不是出自原文献,或找不到原文献而是通过他人论著转引,均须注明转引出处,不能把转引文献当作原始文献来引用。例如:

[1] 《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收录善本标准,转引自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第2版,济南:齐鲁书社,1998年,第289—290页。

凡只通过中文译文来引用的外文文献,须注明中文译文的出处,不得直接注明引自外文文献。

[2] 丁韪良:《古代中国的外交》,转引自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上卷第二部《帝国与国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第711—71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