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方言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方言使用现状微调查报告

一、导言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入乡随俗。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虽然现在普通话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然而真正的融入一个新社会,方言的作用还是无出其右的。随着人口流动地扩张,交流活动的范围与频率也日渐增加。作为移民的一个群体一一大学生,虽普通话已成为其交流沟通的官方用语。但在主观情感因素或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需要在一些场合下使用方言。自我来到大学后就发现,每位同学对本地方言的认同有着明显差异,相对存在着方言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心态。这样的心理差异会引起怎样不同反映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问题是否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就能解决借以这次访谈的机会,我想对四位来自不同城市的同学进行方言使用状况的调查。并以此为根据,对目前的方言状况就使用、适用进行小范围的总结、分析。

四位访谈者,无论是仍在校的或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方言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就业地区、心理认同感等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在访谈中,虽然他们并不赞成当前存在的方言“势利”状况,但可以看出,大家还是可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有人通过自我调整去适应;有人则是选择规避。对普通话的推广政策普遍较为认同,是缓和不平衡的一个极好的仿方法。但也提出普通话已对方言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同时需要采取措施对方言有所保护,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二、访谈提纲

(二)访问方式:网络视频访谈

(三)大致访问问题:

我所计划的访问内容大概从两条线所走,但依据被访问人的实际差异,有细微的所加减侧重:第一条线:本地方言与当地方言(1)入校后,有什么不适应么(主要沟通交流方面);(2)家乡话有觉得稍感生疏么;(3)是否感到同学交往之间,受方言限制;(4)班级中有方言优越感存在的同学么,如果有你怎么看待;(5)你喜欢自己家乡的方

言么,认同它么;(6)是否存在学校中后勤员工、舍管、物管等,因说方言、普通话而差别待遇;(7)是否得知当地一些企业有方言的要求;

(8)毕业后会选择在哪工作。如果留在当地,你会学习当地方言么;

(9)是否有感到现今存在的方言强弱不平衡,怎样看待;

(10)有看过方言类节目演出或是地方戏剧么,哪一些印象比较深刻(主要江浙沪地区);

第二条线:普通话与方言

(1)现在说普通话多还是本地话多;

(2)回家后,跟父母说普通话还是方言;

(3)在学校碰到自己的老乡会第一反应说方言么;

(4)推广普通话是否方便了交流沟通;

(5)主观上,你更喜欢讲方言还是普通话;

(6)你认为推广普通话还有什么好处,是否顺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第三条线:方言的保护

(1)你的家乡话有发生一些变化么;

(2)现在还需要会讲方言么;

(3)对家乡方言的传统艺术价值是否了解,有没有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戏剧表演类、文化类节目等;

(4)你觉得有保护本地方言的必要么,是否有价值;

(5)当地政府有采取一些措施么;

(6)是否有感到方言使用衰弱趋势;

(7)对广电总局的禁方言剧持什么态度;三、访谈结果汇总

经过访谈,我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并在最后加上了我对此的一些观点阐述,

整理如下:

四、访谈资料总结、分析

(一)现象分析

在对访谈的内容,进行了仔细地归总分析后,我想先就访谈的“两条线”中所出现的方言现象进行探讨:

(1)方言势力状况(环境因素)

1、社会发展状况的驱动力

从四位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方言强弱差异已比较明显。从地区特点来看, 可以得出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比如X学姐所说的就业情势对“强势方言”的倾向;在校园中偶尔会遇到的“常熟话优越感”让外地同学会感到些许的受歧视。也许正是在这些压力之下,

X学姐与S同学都表示都有学了一些常熟话,且为了在常熟更好地生活与工作,想要把这门方言练就地比较流利。

在这些方言强势区,因其良好的社会、经济、教育、就业、影响力等条件,吸引着大批迁入者。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使得本地不得不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保证本地居民的生活。方言就成为了一个最为方便的身份标志。方言成为了城市的“扎根规则”。

2、文化传播的驱动力近年来,昆曲、沪剧、评弹、锡剧(在访问中几乎都提及)这些悠久的吴语戏剧在经过重新包装后,受到了广泛青睐。特别是昆曲,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我有几位初中同学就选择去苏州昆曲学校学习)。再如这两年颇为火爆的周立波“海派清口” 。在全国都引起了不少反响。总体看来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相应地文化发展也比较迅速。当地政府通过对方言的再包装,极力地突显出其背后的地区文化特征。方言成为了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2)方言认同状况(心理因素)我认为四位同学的回答,可归结为:地区认同影响方言认同。从上体院同学对学习上海话的不同反映,可看出其对两地区的认同度有一定的差异。客观说,苏州话与上海话同属于“吴语”,而徐州话则属于“北方官话” 苏州人学上海话肯定比徐州人要容易。但是苏州同学在本地方言与当地方言的优势比照下,并没有产生对上海话的强烈认同感。他也没有要在上海工作的打算。而那位徐州同学则恰恰相反,在现实的就业、生活问题上,他由上海的认同产生了对上海话的认同,致力于向“新上海人”而奋斗。

处于对好工作、好条件的愿望,在常熟读书的S同学与在上海读书的徐州同学都选择接受当地的“游戏规则” 。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新常熟人” 、“新上海人”。通过与其他人的背景条件对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于本地区的认同差异所造成的。

(3)普通话推广状况:

综合四人的观点,可以看出无论在方言强势区抑或是弱势区,普通话的推广还是很值得肯定的。且不论四人的个人主观因素喜好,普通话都是其最主要的交流工具。而且四位同学都表示他们现在因为大多说普通话,本地方言已生疏不少,一些地道用语都不会说了。所以,推广普通话是难免会对方言的继承性产生一些影响的。

二)问题解析:

现象表明:访谈者在本地方言、当地方言与普通话三维坏境之中,存在着一些选择问题:

(1)强势方言与弱势方言:

从四位同学的不同方言认同与相应行为,可以看出方言强弱的对比,造成了一些方言“势利”状况,从而产生了方言歧视的现象。出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平衡两者关系很为重要。

我认为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首先,学习两门方言,并不是非常之困难,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