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FES方法_蒋雪梅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

2017年度商务部课题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主办司局:政策研究室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完成时间:2018年10月课题组组成1、课题指导委员会课题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整个课题的统筹、策划和协调,由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四个部门的有关领导组成。
课题指导委员会设在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具体成员如下:沈丹阳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原)李魁文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王春英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兼国际收支司司长赵同录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孙中和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日红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莉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2、课题专家组课题专家组主要负责对课题进行咨询和评估。
专家组成员包括:王直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I郭杰民博士(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刘遵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郑国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孟渤博士(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王铁栋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刘仕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Bradford Jensen教授(美国乔治敦大学)Ranil Salgado博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课题研究组课题研究组负责整个课题的具体实施。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作为课题负责单位,杨翠红研究员任课题研究组组长。
课题研究组主要成员如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锡康、杨翠红、张卓颖、田开兰、孔亦舒、高翔、史依颖、徐然、张俊荣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黄颂平、李魁文、金弘蔓、李芊、时鹏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赵同录、李花菊、曾宪欣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王春英、周济、韩健、胡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祝坤福、裴建锁、陈全润II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蒋雪梅中央财经大学:段玉婉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许健III内容摘要本报告是在2016年度课题《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2017年度后续报告。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应用和操作讲义南开大学.pdf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_曹淑艳

第27卷第4期2007年4月生态学报ACTA ECOLOG I C A SI N I C AV o.l 27,N o .4A pr .,2007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资助项目(CXTD-Z20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0303)收稿日期:2006-03-28;修订日期:2006-11-28作者简介:曹淑艳(1976~),女,辽宁省昌图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环境评价与资源承载力研究.E-m ai:l caosy .04b @i gs n rr .ac .cnFoundati on ite m:The p roj ectw as fi nan ci all y s upported by Ch i 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 Inter n ati on alPartnersh i p Pro j ect (No .CXTD -Z2005-1)and N ati on alNat u 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C hina(N o .30570303and N o .30370258)Recei ved date :2006-03-28;Accepted date :2006-11-28Biography :CAO Shu -Yan ,Ph .D .candidate ,ma i n l y engaged i n environm ental as sess m en t and resou rce carryi ng capaci ty .E-m ai:l caos y .04b @i gs n rr .ac .cn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曹淑艳,谢高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生态足迹(EF )核算模型是目前国际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热点模型之一。
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2011年3月中国工业经济Mar., 2011第 3 期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No.3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董敏杰1,梁泳梅2,李 钢2(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2488;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836)[摘要] 本文以企业污染治理成本作为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以行业价格水平的变化衡量各行业国际竞争力受影响的程度,利用加入污染治理支付成本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结果发现:(1)2007年污染治理成本使制造业贸易部门的价格提高的幅度在4%之内;(2)从变化趋势来看,尽管排污费征收标准自2003年后更加严格,但各部门价格受影响的程度仅增加0.5%左右;(3)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对各行业价格水平的影响有限,价格提高幅度不超过2%。
这些发现表明,环境管制尽管对中国贸易部门的价格水平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认为环境规制会降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关键词]环境规制;投入产出模型;价格水平;出口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80X(2011)10-0005-10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政府明显加强了环境规制力度。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环境规制是否会降低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中国对外出口?关于环境管制对竞争力的影响,现在理论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观点:“不利论”、“双赢论”与“综合论”。
“不利论”认为,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及生产效率(Viscusi,1983;Xepapadeas & Zeeuw,1999)。
“双赢论”认为,从动态角度看,环境规制可能会导致环境水平提高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双赢”结果。
Porter(1991)与Porter & Linde(1995)较早提出这一观点,因而该观点又被称为“波特假说”。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足迹( AB) 通过评价满足某一消费格局所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来衡量人类的自然资本 需求, 同时它把人类对自然资本的需求与自然界的可更新能力进行对比, 以此揭示区域自然资本的供需关系。 AB 模型具有的表达直观、 方法综合、 操作性强等优点, 促进了这一方法在生态承载力研究领域的迅速传播和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生 态 学 报 %&’% (&)*)+,&% -,.,&%
/012 !" , .02 # !$$" %342 ,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
曹淑艳, 谢高地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V :$$:$: )
摘要: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生态足迹( (S) 核算模型是目前国际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热点模型之一。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引入土地利用差异转化系数( 某类土地利用的产量因子与其均衡因子的乘积) 改进模型, 以保证投入产出表的行、 列组分加和 操作的有效性。研究以货币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中国 :>>" 年的 (S, 分析表明: ( :) :>>" 年中国为 (S 净出口国, 人均 (S 贸易逆差 $2 $9$ J@! , 占生产包含足迹的 ;2 #W ; ( !) 最终使用的人均 (S 为 :2 #;9 J@! ( 能源足迹占 #92 :W ) , 其中, ! X ; 缘于居民 消费, 另 : X ; 缘于资本形成; ( ;) 第一、 二、 三产业包含的人均 (S 依次为 $2 #>> 、 $2 "!: J@! 和 $2 :=; J@! 。其中, 第一产业以直接 占用生态空间为主, 而第二、 三产业以间接占用为主, 如第二产业的隐藏性非能源足迹是其直接值的 :#$ 余倍; ( # )三大产业部 门中, 第三产业最终产品消费的 (S 最小, 人均 $2 :=; J@! , 而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最高, 为 $2 =>= 万元 J@ Y ! 。实践表明基于 投入产出分析的 (S 模型不仅承袭了 (S 基本模型的优点, 而且结构性能好, 能同时识别社会各生产和消费部门的生态压力及 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转情况, 并可有效避免足迹组分的重复计算。 关键词: 生态足迹组分; 生态足迹贸易逆差; 生态影响; 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碳排放转移的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利用EORA 数据库中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和碳排放数据,研究了2009—2015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碳排放转移情况,结果显示: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之间的碳排放转移量较大,并且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
中美之间碳排放转移存在行业差异,电力和蒸汽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比最大。
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降低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碳排放转移量,但是产品进出口的增加会导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碳排放转移量增加。
因此中国应当加强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之间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并提升节能减排技术和优化产业结构,适度控制碳排放较大行业的进出口量。
关键词: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碳排放转移;结构分解分析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1)03-0094-04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碳排放转移的实证分析芦风英,庞智强(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兰州730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70407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7XJC790002);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JR5RA206);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020A-058);兰州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Lzufe2018B-06)作者简介:芦风英(1987—),女,甘肃兰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庞智强(1965—),男,甘肃秦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调查技术和经济统计分析。
0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量越来越大,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由于各行业产品的生产需要能源作为投入,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这种因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会通过产品贸易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国家(地区),因此进出口贸易会引起碳排放转移。
目前有较多的文献对碳排放转移进行了研究,例如:肖雁飞等(2014)[1]研究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八大区域之间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导致的碳排放转移,指出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向西北和东北的碳排放转移。
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12引言人类活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环境[1],城镇作为人口流与物质流的汇集地[2],其CO 2排放量已占到全球总量的80%以上[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居民食物消费已经对城镇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4,5]。
食物消费涉及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处理等环节,这些过程均伴随着能源的投入和温室气体的排放[6,7]。
有研究显示,与食物消费相关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达到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的25%左右[8]。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食物消费行为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9],相应地引起了食物碳排放结构的改变。
因此,清晰地了解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量、结构构成和变化趋势,有利于提高居民节约食物保护环境意识,也有助于针对性改善食物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文献综述国内外诸多学者对食物消费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测度上,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视角进行计算,基于生产角度的较多[10-12],而基于消费角度的较少[13-15]。
基于消费角度测算的食物消费碳排放可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食物消费直接碳排放指消耗食物本身产生的碳排放,主要采用碳折算系数法计算,Weber 等[16]运用碳折算系数法测算了美国不同食物类型的碳排放,认为红肉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是蔬菜类消费碳排放的将近4倍,Tilman 等[17]得到每单位肉类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是谷物类消费碳排放的10倍,曹志宏等[18]运用碳折算系数法测算了不同食物类型的碳排放,认为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以粮食、蔬菜和猪肉为主,三者共占2016年全国食物碳排放总量的65.71%。
食物间接碳排放指食物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储藏等环节消耗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主要基于生命周期角度采用碳折算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模型计算,Pelletier 等[19]基于生命周期角度,测算了食物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消费过程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国内学者也较多基于生命周期过程测算食物消费间接碳排放[20,21];部分学者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食物消费间接碳排放[22-24]。
前向关联测度——基于中国各省投入产出表分析

The Measurements of Forward Linkages——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tables of
provinces of China
作者: 叶安宁;张敏
作者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00
出版物刊名: 科技和产业
页码: 38-4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 前向关联;Leontief模型;Ghosh模型
摘要:介绍了Leontief模型和Ghosh模型前向关联的测度方法,利用中国2002年各省市投入产出表测度并比较了各种前向关联。
无论是Leontief模型还是Ghosh模型,间接关联对前对各部门的排序影响不大。
规模因素对Leontief模型中的虚拟消去前向关联的排序影响较小而对Ghosh模型中的虚拟消去法影响较大。
各种前向关联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大多数前向关联相关性较高。
资源型部门的前向关联较大,而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前向关联一般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