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说课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一个实验教学课程,要求学生:一、学会对照实验操作步骤,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三、结合理论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二、教材分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酶的特性》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绘制表格填写实验现象。
对酶的本质以及酶的特性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实验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做的是一些微观的生物细胞的显微镜下的观察实验,有了一些实验操作的基础知识。
结合前面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特性的相关知识,以及学习了酶的特性以及酶的本质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回顾知识说出酶的特性以及酶酶的本质;通过实验总结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二)、能力目标: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观察生活,结合生活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分小组设计探究《影响酶的活性条件》的实验方案,并且可以口头表述实验操作方法,学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描述实验现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活,乐于从生活中发现生命现象;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对生物学科的探究精神,体验生物探究的过程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控制变量法以及设置对照实验(二)、教学难点:学生自分组讨论自主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有哪些五、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运用图片展示法、提问法进入新课;二、教师做演示法引出控制变量法;三、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过程。
高中生物_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课标解读: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按照课标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探究思想,要求学生能自主设计出实验活动的设计思路,能完成相关的基本实验操作。
也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二、教学内容分析: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酶的作用以及化学本质,通过此实验进一步的验证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探究实验有所了解了,学生对于酶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该实验,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应该通过小组能够完成,对于实验的操作和结果结论的获得也水到渠成了。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酶的本质有所了解,对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需要老师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获得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酸碱度影响的实验证据,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动手操作上有较高层次的要求。
四、学习目标:1、根据教学情境,总结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提出所要研究的因素。
2、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用准确的语言设置出实验探究方案3、按照实验方案,各小组能完成实验的具体操作。
4、能描述出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评价方法:目标一评价:根据所给实验条件,准确讨论出研究的因素及所用的试剂。
目标二评价: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给予自己的建议。
实验方案设计的是否合理,能否符合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
目标三评价:根据实验方案,学生能否协同完成实验,实验的操作熟练程度如何。
目标四评价:能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能和他人很好的进行交流。
六、教学媒介:生物实验室,学生,教师,教材,探究性实验材料、仪器、试剂和反应装置,教学课件,电脑,投影仪,投影幕布,视频展示仪。
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本质:蛋白质,少数为RNA作用:催化教学反思亮点:1.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分析充分,制定恰当、到位,符合学生的实际;目标表述、叙写规范。
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教学设计

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第 5 章第 1 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内容。
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在学生已经对酶的作用、化学本质及高效性和专一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验证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并加深对酶作用及特性的理解。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较多,如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等。
基于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本探究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温度和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本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具体实施,使学生熟悉“①发现问题;②提出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结果;④实施实验收集证据;⑤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在对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合理解释、演绎实验原理;在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通过确认相关的变量关系及如何操作与控制,初步理解单一因子变量的原则;在具体实施实验、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相关的实验器具,合理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客观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等进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的本质之一是实证,深入理解对照、单一因子变量等实验原则,体现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各实验组统筹安排实验过程中体现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与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温度、pH 的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2、进一步说明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3、明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能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4、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节的教学设计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节的教学设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第3章、第1节“新陈代谢与酶”的教学内容。
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
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1 教学目的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学生通过对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的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处理,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设计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通过果汁生产的实际问题引入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实验的设计是定量实验,通过定量实验获得的证据,证明学生对问题答案的假设;本实验中对实验过程的单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本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并给以适当的辅导。
3 准备与注意事项 1)教室8组桌椅,每组6人。
2)每组8个水浴、8个温度计、8支试管、8个量筒、8个过滤装置。
3)果胶酶与果泥事先配好,8个小组,每组1份。
果胶酶50 mL,果泥200 g。
果胶酶可以从试剂商店买到,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果泥用苹果制作,苹果去皮后用榨汁机榨成果泥备用。
4)热水、自来水、冰每组1份,托盘天平每组1个。
5)报告每组两份。
4 课时安排 2课时。
5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引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方案结果与讨论反思与总结设置情景:细胞壁的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上,破除细胞壁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程序。
如工业上生产果汁,果肉细胞细胞壁的破除将有利于果汁的出汁率。
果胶酶为复合制剂,可将果汁、蔬菜汁中的果胶水解,降低其黏度,提高出汁率,缩短提取时间,同时达到提高产品档次的目的。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教案
首先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人在发烧的时候食欲大减?通过问题引起大家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接着以淀粉酶为例,带领同学们了解掌握本次探究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试剂、步骤等。
在明确实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实验操作步骤的展示。
通过同学们对实验的观察和对知识的运用,提出实验可能的结果。
随后揭示正确答案即高温低温都降低了酶的活性。
高温低温的范围是什么,如何找到最适温度呢?接下来就是探究酶最适温度的过程。
设定一系列温度,做对照实验。
先找出大概的温度范围,接着在大概温度范围内设定浓度梯度,精确找出淀粉酶酶的最适温度。
最后得出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
酶的活性最强(催化效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超过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的上升减慢。
低温和高温都能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使酶失活,但低温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恢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回答课前的问题,并公布正确答案。
最后提出使用加酶洗衣粉为什么要用温水这个问题,来巩固本节的知识。
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教案

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本节课是依据高中生物新课标“课堂教学要由讲授性教学走向探究性教学”的理念而设计的。
结合高二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实验能力,我对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来设计并完成实验,经历与科学家研究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去内化知识,形成能力、情感和价值观。
在解读课程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确立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探究温度与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⑴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
⑵在探究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探究,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观察、分析、判断、汇总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能力。
⑷在探究的基础上,绘制实验图像,从中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图像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⑶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影响酶活性的实验设计分析及相关曲线分析。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实验探究法。
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温度、pH 的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④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③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动手能力2.难点:影响酶活性因素的探究。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雕牌加酶洗衣粉”的广告视频,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加酶洗衣粉的蛋白污渍去污能力比国家标准高了2倍,这主要是和什么有关?酶(确切的说是和酶的活性有关)。
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那么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否影响到酶的活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什么是酶的活性呢?(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酶活性越高,催化效率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雕牌洗衣粉包装袋背面的洗衣说明,在这个说明中你有什么疑问呢?加酶的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中为什么强调对温度的要求?二、师生互动探讨新课(1)展示资料:资料一:①洗前浸泡三十分钟,效果更佳②若衣服太脏,可适当增加用量③用温水浸泡效果更好,但水温不要超过60℃,实验证明:用加酶洗衣粉时,温水的洗涤效果要比冷水好资料二:当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以后,不再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
胃中的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也不再具有催化功能。
资料分析:资料一:洗衣粉的去污效果主要是和酶的活性有关,资料1中提到(不超过60摄氏度)说明酶的活性可能与温度有关。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资料,从资料2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酶需要不同的PH条件,说明酶的活性还可能与PH有关。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说课稿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欢迎大家莅临指导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板书)。
我的说课共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学情,四、说教法,五、说流程。
一、说教材我们说要讲好一堂课,首先应当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2节《酶的特性》中的相关实验内容;在对课时容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将本节课定位1课时;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掌握之后,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定位五个个方面,一、提出问题,二、作出假设,三、实验设计,四、实验实施,五、结果分析;本节课处在本章的第2节上,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难点则落脚于如何正确设计实验方案。
二、说目标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依据新课标我制定了包含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维度。
在知识目标的制定上,紧贴课本内容,要学生理解酶的特性。
(2)能力目标维度。
能力目标维度上则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维度。
情感目标维度上则希望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说学情在教学时,除了分析教材内容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外,对该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分析本节课的学情:生理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正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这时的学生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生理功能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生理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心理的发展,这时候的学生他们乐于接收新鲜事物,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不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