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腹部捻发感

合集下载

妇科腹腔镜手术86例护理体会

妇科腹腔镜手术86例护理体会

认为是术后腹 腔二 氧化碳气体残 留过 多 , 积聚膈下 刺激 隔神 经反射所 致 。手 术结 束时对腹壁 轻微 加压 , 尽量 将气 体排 出 , 多数 能预防其发生 。
液灌洗 阴道 2次/E, t 术晨再灌洗 1次。
般资料 : 组 8 本 6例 , 龄 1 年 5—7 0 术 后 护 理 般 护 理 : 后 按 持续 硬膜 外麻 醉 护 术
通 畅 , 流 液 的 性 质 及 引 流 量 , 流 部 位 引 引 有 无 渗 血 、 液 。若 引 流 液 呈 鲜 红 色 , 渗 量
点 。尤其是开展初期 , 多种 原因导致 一部 分患者因手术 困难 中转 开腹 , 患者容 易出 现失望 、 焦虑的情绪。我们 有针对性 地进 行心理辅导 , 使她们得以顺 利恢 复。对每 例患者 , 前都仔细做好基础性的护理工 术 作, 为手术能顺利进行作了充分必要的准 备 。术 后 出现 并 发 症 时 , 动 出 击 , 极 主 积 采取有效 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干预, 病人 都痊愈出院, 获得了满 意的效果 。因此, 规 范的围术期护理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重要 环节 , 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日手术期。 可 参考文献
器、 内出 『 血发生 , 予持续 心 电监 护 以便 给 随时了解 生命体 征变化 。密切 观察血 氧 饱 和度 , 给予持续 低 流量 吸氧 , 可加 速排
腹腔镜手术最 初就 是运 用于妇 科手 术, 随着技术 的不 断成熟 , 用器 械 的开 专 发, 目前大部分 的妇科手术都能在腹 腔镜 下完成 。这就对 护理 质量提 出 了更 高 的
肤。
我科从 20 05年 起 开 展 腹 腔 镜 手 术 , 为探 讨 妇 科 腹 腔 镜 手 术 患 者 的护 理 方 法 , 对 接 受 妇科 腹 腔 镜 手 术 治疗 的 8 6例 患 者 的 护理 经验 进 行 回顾 总结 , 报 告 如 下 。 现

LC术后护理

LC术后护理

LC术后护理一、一般护理1.去枕平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

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2.观察其是否语言清晰,能否做睁眼抬腿举手等动作,。

3.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测,直至麻醉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4.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8小时后可进少量水或流食,视个人体质,一般于次日晨下床活动。

二、引流管的护理1.。

观察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三、并发症护理1 腹腔出血(最凶险)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严密观察血压和脉搏的变化,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同时观察腹部穿刺切口有无渗血及渗液,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腹痛等表现。

发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腹腔引流管内血性液体多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 当全麻尚未完全清醒时,咳嗽反射较弱,易发生咽喉部疼痛、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因此早期嘱病人在床上排痰,对于年老体弱排痰困难者,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予以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深呼吸。

3 胆管损伤致胆漏(最严重)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有无胆汁流出和黄疸、腹膜炎体征。

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充分引流胆汁使炎症局限,预防膈下脓肿发生。

4。

黄疸 LC术后发生黄疸是术后肝功能不全所致,予以保肝治疗后黄疸逐渐减退,每天用温水为患者擦洗皮肤,更换衣裤,告诉患者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肤破溃感染。

5。

皮下气肿由于腹内压力升高,气体从气针眼处分散于皮下或置气腹时直接灌入皮下,手术后可见皮下气肿,用手压之有捻发感,应给予病人被动运动,活动上下肢及起床活动,一般均可消失。

四、术后不适护理1 肩部酸痛 CO2气体积聚在膈下产生碳酸,可引起反射性肩背部酸痛,多见于术后1~2天,一般能在短期内自行缓解。

护士应及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4h,氧流量2升/分[4],以提高氧分压,促进CO2的排除,。

妇科开腹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干预措施

妇科开腹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干预措施
④对于心脏骤停者立即进行胸外 心脏按压。
妇科宫腔镜术后并发症及干预措施
宫腔镜手术并发症
感染
(2)主诉
未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
未注意会 阴卫生
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遵 医嘱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减少 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②严密监测患者体温:住院期 间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 现并处理发热情况。
③指导会阴护理:指导患者正 确进行会阴护理,保持局部清 洁。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咽喉部 不适
(2)主诉
气管粘膜 损伤
气道压及 套囊压力 高
疼痛、 咳嗽、 痰多
①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嘱患者 6 h 后做深呼吸运动;
②可进食进水后多饮水,必要时口 服含片及祛痰药;
③严重时用可用氨溴索、糜蛋白 酶、地塞米松等药物做超声雾化 吸入。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及干预措施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②对于膀胱损伤的患者,早期主要表 现为血尿,患者可无其他特异性的症 状,临床上应加强护理,及时发现并 汇报医师;
③直肠损伤特别是直肠瘘的发生,主 要表现为里急后重表现,患者的疼痛 多数较为明显,如果合并有明显的生 命体征的波动,应及时手术探查。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及干预措施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下肢静脉 血栓
2. 林景芳,陈燕玉,吴兴花.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综合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 究,2019,17(13):80-82.DOI:10.14033/ki.cfmr.2019.13.035.
3. 纪君,马锐,王巧利.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血栓与止血 学,2022,28(03):895-897.
(2)主诉
全麻、手术 时间长,手 术方式、

腹部外伤-医大版

腹部外伤-医大版


手术方式以简单修补为主,以下情况行部分小 肠切除吻合术。
裂口较大或裂口边缘部肠壁组织挫伤严重。 小段肠管有多处破裂。 肠管大部分或完全断裂。 肠管严重碾挫、血运障碍。 肠壁内或系膜缘有大血肿。 肠系膜损伤影响肠壁血液循环。
小肠切除吻合术
四、结肠破裂

特点
发病率较小肠低,腹膜炎晚而重,易露诊。


观察期间:
观察期间的处理:积极补充血容量,并
防治休克

注射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存在的腹腔
感染

胃肠减压:疑有空腔器官破裂或明显腹胀时
三不:
★观察期间的“三
不”:

不随便搬动患者
不注射止痛剂

不给饮食

为什么?
3.剖腹探查:指征




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 肠蠕动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 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 膈下有游离气体 腹腔穿刺抽出气体、不凝血液、胆汁或胃肠内容 物 胃肠出血 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 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 积极救治休克而情况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
手术方式

十二指肠损伤
单纯修补术
带蒂肠片修补术
损伤肠段切除吻合术
损伤修复加幽门旷臵术---十二指肠憩室化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合并胰腺损伤
浆膜切开血肿清除术-高位梗阻-2W不解除
三、小肠破裂

诊断
明显的腹膜炎体征 少数病人有气腹表现


治疗
手术时要对整个小肠和系膜进行系统细致的探查,系膜血 肿即使不大也应切开检查。

直肠下段破裂


九、腹膜后血肿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全身麻醉术中,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进入苏醒期。

在苏醒期间,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的表现,这种情况被称为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躁动指的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激动、暴躁或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的状态。

苏醒期躁动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药物的代谢: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代谢过程可能导致其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从而引起苏醒期躁动。

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感觉到疼痛或不适,而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的效果减弱。

2.生理反应:苏醒期躁动也可能是患者对手术刺激或麻醉过程中引起的生理反应的结果。

手术刺激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生理紧张,甚至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3.环境因素:苏醒期躁动也可能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例如,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感觉不适、失去方向感,并且周围的光线、声音或其他感觉刺激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激动。

4.其他因素:苏醒期躁动还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疾病状态、术后药物的影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

如果患者的躁动不太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手术室、恢复室等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降低噪音、减少刺激性光线或其他感觉刺激。

2.家属的参与:允许患者的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感。

3.镇痛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以减轻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交流与指导: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解释手术的过程和相关的恢复情况,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如果患者的躁动非常严重且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护理,可能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和丙泊酚等。

总之,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的一种并发症,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提供舒适的环境、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家属的参与和合适的药物治疗等。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有哪些症状?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有哪些症状?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症状,尤其是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症状,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腹壁坏死性筋膜炎会怎样?以及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腹壁坏死性筋膜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常见症状:烦躁不安、静脉血栓、浅筋膜炎、捻发音、高热、寒战*一、症状多在腹部手术、外伤后1~3天发病,发病时间短者可仅数小时,有时甚至在外伤后10~14天发病。

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如诊治不及时,病死率达20%~73%,而新生儿脐炎伴发前腹壁坏死性筋膜炎者,病死率可高达93.8%,发生于腹后壁(腹膜后)者也常常致死。

1.局部表现继发于手术和外伤者,伤口及其周围出现疼痛、充血、水肿,继而出现皮肤青紫、坏死,伴切口或伤口有恶臭脓液流出或咖啡色渗液;无手术、外伤史者,早期病变部位可仅表现为突发疼痛、局部红肿、触痛并可扪及软组织硬块(结),常误诊为蜂窝织炎。

随着营养血管栓塞以及组织内的氧耗竭,皮肤迅速出现苍白、继之为紫黑色坏死,皮肤表面常出现大小不一散在性血泡,可逐渐融合并破溃、表皮脱落,破溃后即露出黑色真皮层;皮下组织和浅深筋膜进行性广泛性坏死液化,皮肤漂浮其上,局部穿刺可抽出恶臭脓性液体并混有气体。

这一过程通常在感染症状出现36h~4天后发生。

组织坏疽前,病变部位异常疼痛,随着皮肤与筋膜间的穿支血管栓塞及神经坏死,患处皮肤疼痛减轻并出现感觉缺失或无痛觉。

坏死性筋膜炎的局部临床表现与病原菌的种类相关,如肠杆菌、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是产气,故触诊可有捻发音,此时常需与气性坏疽鉴别;金色葡萄球菌感染扩展相对缓慢,脓液稠厚,有"局限趋势";A组链球菌脓液稀薄,呈血性,扩展相对迅速,水肿明显;类杆菌脓液有恶臭气味等。

2.全身表现由于大量毒素、细菌或脓栓进入血液,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毒血症、脓毒血症等感染,全身中毒表现严重。

(1)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1℃。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

【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

所以,要尽早作出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

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需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治疗措施】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

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 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

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

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

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

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

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

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

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 高压氧疗法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α毒素,一般在3 天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8h。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全麻术后苏醒期出现躁动是一种常见现象,其原因可能包括手术刺激、药物副作用、镇痛不足、焦虑等因素。

躁动不仅会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躁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原因分析1.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的刺激,如疼痛、恶心、呕吐等,可能引起病人苏醒期躁动。

2.药物副作用:全麻药物或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如幻觉、嗜睡等,也可能使患者出现躁动症状。

3.镇痛不足:术后疼痛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病人出现躁动。

4.焦虑:手术前和手术过程都会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紧张,苏醒期的焦虑也可能导致躁动。

二、处理方法1.有效的镇静: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症状时,可以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氯胺酮等,来帮助病人放松情绪,减轻焦虑。

2.良好的镇痛:确保病人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3.情绪安抚:在苏醒期,护理人员可以用柔和的语言和温柔的动作来安抚病人的情绪,使其感到安心和舒适。

4.注意环境: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和整洁,减少外界干扰,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意识。

5.定期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躁动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与医生沟通:如果病人的躁动症状持续较长时间,且无法缓解,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寻求进一步的处理方法。

7.心理疏导:对于出现躁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其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情绪。

总之,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是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发生,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意识,促进康复。

在处理躁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缓解其不适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后腹部捻发感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手术后腹部捻发感的概念
2.分析手术后腹部捻发感的原因
3.阐述手术后腹部捻发感的处理方法
4.提出预防手术后腹部捻发感的建议
正文
手术后腹部捻发感是指在接受腹部手术后,患者出现的一种腹部皮肤捻发感,通常表现为腹部皮肤发紧、发干、瘙痒等症状。

这种现象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手术后腹部捻发感的原因可能与手术过程中的创伤、感染、皮肤过敏等因素有关。

在接受腹部手术时,患者的皮肤组织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水分蒸发加快,皮肤变得干燥,进而引发捻发感。

此外,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消毒液等也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进而引发捻发感。

针对手术后腹部捻发感,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患者应定期清洁腹部皮肤,避免汗液和分泌物刺激皮肤,同时保持皮肤干燥,以减少皮肤捻发感。

2.保湿护肤:患者可以使用温和的保湿护肤品,涂抹在腹部皮肤上,以保持皮肤水分,减轻皮肤干燥和捻发感。

3.抗过敏治疗:如果手术后腹部捻发感可能是由皮肤过敏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皮肤过敏症状。

4.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手术后腹部捻发感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应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预防手术后腹部捻发感的建议如下:
1.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在接受腹部手术前,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感染和炎症。

2.选择正规医院和医生: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

3.术后注意休息和饮食: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应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影响术后康复。

总之,手术后腹部捻发感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皮肤问题,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积极预防,以保证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