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消化理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改良型UASB厌氧反应器研究进展

改良型UASB厌氧反应器研究进展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在水资源环境问题上。

例如工业污水成分复杂,其主要成分为生产用料、生产副产品以及生产剩余物,废水中常常含有农药、重金属及放射物等有毒物质,对人类及环境都有很大危害。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病菌、病毒,处置不当会威胁人类的健康。

畜禽养殖场废水除排水量大、有机质浓度高、氮磷营养元素含量高等,污水中还常伴有消毒水、残留的兽药以及各种人畜共患病原体等污染物,处理难度大。

水资源的各种类型的点源污染,如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式畜禽养殖废水等大量产生,这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且不同区域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如不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也会进一步导致地下水水质受到影响[3],进而影响我国的水生态环境安全[1-2]。

目前处理有机污水的方法主要有物化法(混凝沉淀、吸附、膜分离和化学氧化法等)、人工湿地法和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好氧氧化、厌氧消化)。

然而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且处理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膜分离工艺具有投资运行成本高的缺点。

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转化为生物甲烷的生化过程,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有机物去除效率高且可获取生物甲烷的特点,已成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主要工艺。

1970年,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Lettinga教授发明了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UASB反应器[4],在该反应器中首次增加了三相分离器,使反应器厌氧污泥龄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污水中有机物的生化效率,使厌氧发酵废水处理技术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虽然UASB反应器具有较高的生化性能,然而在运行中也常会出现短流、死角和堵塞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增强厌氧微生物与废水的混合与接触,提高负荷及处理效率,适应不同类型的有机废水,90年代后研究人员在第一代UASB反应器基础上进行了改进[5],包括改进反应器进水布水系统减少堵塞、改进三相分离器减少污泥损失、在UASB反应器基础上设计新型反应器并增加循环装置等;同时对UASB反应器的处理性能进行了研究[6-7]。

(完整版)第三节污泥的厌氧消化

(完整版)第三节污泥的厌氧消化
标准负荷消化池 (无搅拌) 高负荷消化池 (完全混合)
两级消化工艺:减少耗热量,减少搅拌能耗,
熟污泥含水率低。
一级:二级= 3:1 –2:1—1:1 (一级有搅拌、加热;二级
无搅拌,利用余热消化,兼做浓缩池,排除上清液)消化前 8-10 天
产气量占 80%)两级消化不减少池容,两级池子总池容等于一个单
---污泥的干燥与焚烧 干燥: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 20%----干燥器---肥料 焚烧:不能做为农肥时(或含有毒)---焚烧:焚烧炉 ---污泥堆肥
污泥堆肥是有机物的好氧发酵的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
利用嗜温菌、嗜热菌的作用,使污泥中水分及大量有有机
物质好氧分解。
污泥 1/2
21 天
2 天 1/2 30 天
有机物降解程度,VFA,总碱度,NH3 控制参数:搅拌强度,排泥量,沼气气压 (1000-2000Pa)。 8.3.7 污泥好氧消化
8
机理:污泥的好氧内源呼吸 C5H7NO2+7O2 5CO2+3H2O+H++NO-3
适用小泥量; 特点:无臭,有机物降解程度高,上清液 COD 低,运行管理简单, 缺点:能耗大,无沼气利用。
60
50
40
30
20
10
0
0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digestion time(day)
Fig.8-23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arture
and digestion time
T (c)
4
2、生物固体停留时间( SRT)与污泥投配率 完全混合消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等于污泥

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沈李东;胡宝兰;郑平【摘要】Methane is a major greenhouse gas, which contributes estimatedly 20% to global warming. Microbially mediated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methane emission in natu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upling reactions, AO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Sulpha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SAMO ) and Denitrification-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 DAMO ). S024- and NO2-/NO3- function as their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s, separatel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ypes of AOM and microorganisms involved, elaborates mechanisms of the AOMs, and discusses orientation of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pro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OM.%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约占20%.微生物进行的甲烷厌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是减少自然环境中该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生物途径.根据耦联反应的不同,可将AOM 分为两类,即硫酸盐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Sulphate-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SAMO)和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enitrification-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DAMO),前者以SO2-4作为AOM 的最终电子受体,后者以NO2-/NO3-作为AOM的最终电子受体.深入了解这两种类型AOM的发生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生物过程的重要性,为AOM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鉴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AOM及其参与的微生物,着重阐述了其发生机理,并探讨了AOM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1(048)003【总页数】10页(P619-628)【关键词】硫酸盐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SAMO);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AMO);机理【作者】沈李东;胡宝兰;郑平【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杭州,310029;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杭州,310029;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低温厌氧消化废水处理的现状及展望

低温厌氧消化废水处理的现状及展望
2 0 1 4 年 第4 5 卷 第2 期
渐; 2化 工
一 3 3 一
低温厌氧 消化废水处理 的现状及展望
王 兴 富 ,王 尧
( 青岛科 技大学化工学院 , 山东 青岛 2 6 6 0 4 2 )

要 :低温厌氧 消化是一种低成本 、 低技 术 门槛 的绿 色生物废水 处理 方法 , 能 够在 经济
Z HE J I A N G C H E M I C AL I N D U S T R Y
V o 1 . 4 5 N o . 2 ( 2 0 1 4 )
展 中国家的分散废水 处理 , 扩展 厌氧消化 的应用 范 围具有广 阔前景 。
1 - 2 低 温 条 件 下 甲烷 的 生 成
保 护 的 需求 。相 对 于 常规 需 氧 技 术 在 处 理 紧急 情
这些 应用 中 , 高效厌 氧? 肖 化 反应器在 常温( 2 5℃一
3 7℃) 或适温( 4 5 o C ~ 6 0℃) 运行能确保最佳微 生物 活 动。厌氧 消化 属于低 能耗策略 , 非 常适 用 于发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一 叭
基 金项 目: 山 东 省 自然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Q 2 0 0 6 B 0 2 ) 。 作 者简 介 : 王 兴 富( 1 9 8 6 一 ) , 男, 硕 士 生 。E — m a i l : 9 6 5 4 9 3 7 8 0 @ q q . c o n。 r


3 4— —
群 体水 平功 能 型 的回应 。伴 随着 功能 型宏 基 因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4 1 8 4 ( 2 0 1 4 ) 1 — 0 0 3 1 — 0 4

油脂厌氧消化中LCFAs的危害及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油脂厌氧消化中LCFAs的危害及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油脂厌氧消化中LCFAs的危害及调控策略研究进展康晓荣; 刘亚利; 周友新; 苏瑛【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9(048)010【总页数】5页(P2431-2434,2439)【关键词】油脂; 长链脂肪酸; 厌氧消化; 调控【作者】康晓荣; 刘亚利; 周友新; 苏瑛【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盐城工学院土木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50.9随着肉制品加工、食用油生产和餐饮行业的发展,含脂废水/废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染日趋增大,其处理处置迫在眉睫[1-3]。

厌氧消化(AD)具有低碳、低能耗、可回收能源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含脂废水/废物处理领域[2-5]。

脂类的理论产甲烷速率为1 014 L/kg,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高274%和137%[4-5]。

然而,脂类AD过程中常因长链脂肪酸(LCFAs)积累导致反应器酸化,甚至失败[6-7]。

为了克服油脂AD过程中出现的浮选、发泡、微生物抑制等问题[8-9],国内外学者对油脂厌氧代谢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多种措施对AD进行调控。

1 油脂AD机理1.1 油脂代谢过程油脂主要包括脂肪、油和油脂,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SFAs)和不饱和脂肪酸(USFAs)。

油脂AD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通过水解酸化菌、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的协同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

脂类在胞外脂肪酶的作用下,快速水解为甘油(10%)和LCFAs(90%)[10]。

甘油降解为乙酸盐和氢气,而LCFAs通过β-氧化转化为短链脂肪酸(SCFAs)、乙酸和氢气,最终在乙酸型和氢型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

最近的研究认为,LCFAs的β-氧化过程是脂类AD的限速步骤[11]。

1.2 微生物作用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LCFAs降解微生物通常是质子还原、厌氧氧化菌,需与氢型或乙酸型产甲烷菌相互作用[12],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Clostridiaceae、Syntrophomonadaceae、Syntrophaceae、Enterobacteriaceae和Bacteroides[13]。

垃圾处理厂厌氧消化工艺启动物料试验研究

垃圾处理厂厌氧消化工艺启动物料试验研究
2 . 试 验 说 明 .2 2
② 单位 v 产气 量 s
空 白 测 试 、醋 酸 测 试 、纤 维 素 测 试 、0 m 堆 肥 测 试 、 4r a 8 堆 肥 测 试 单 位 VS产 气 量 , , 表 7 mm m 见 。
表 7 各 污 泥 测试 单 位 V s产 气 量 m / Lg
三 种 泥 中挥 发 性 脂 肪 酸 ( F 的 含 量 见 表 2 V A) 。
表 2 3种 污 泥 V A 含 量 F mgL /
乙醇
乙酸
丙酸 异丁酸 丁酸 异戊酸 戊酸
天津东郊液体污泥 l .51 .8 3 4 2 1 8 3 3 5 4 6 2 0 6 6 .7 .4 .9 . 6 .2
( ) 气 阶 段 2产 将 上 料 后 的反 应 器 放 进 恒 温 培 养 箱 .在 4 ℃恒 温 条 件 0
下反应 。 每 日上 午 摇 晃 各 玻 璃 反 应 器 1 以 确 保 反 应 器 内 物 料 次
混 合 均 匀 . 午 3点 测 量 反 应 器 气 压值 并 排 出反 应 器 内 的气 下
应 器称重并进行 氮气吹 扫
经 过 上 述 筛 选 后 的 堆 肥 再 分 别 经 过 2 mm、0 m 的 筛 0 5r a 子 进 行 筛 分 .筛 上 和 筛 下 部 分 所 占 比 例 及 其 T 、 S含 量 见 SV
表 4 。
表 4 0 m堆肥筛分后各粒径成 分的比例和 T 、 s含量 % 4 m sV
厌氧 消化 试 验
正 确 选 取 启 动 物料 , 一 次 性 成 功 完 成 干 法工 艺 的 投 料 试 生 产 。 并
关 键 词 垃 圾 处 理
中图分类号 : 0 X7 5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研究进展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研究进展

研究论文H A I X I A K E X U E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研究进展*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福建能源集团福建华厦建筑设计院;3.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刘常青1陈娜蓉2郑育毅3张江山3**[摘要]生物制氢可有效利用生物能源,并可减少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具有高效、节能、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污泥作为有机废物产氢近年来颇受青睐。

该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以污泥作为接种物,以纯物质、有机废水以及有机固体废物作为基质的研究概况,同时也介绍了污泥本身作为基质进行产氢的概况。

[关键词]污泥生物制氢厌氧发酵研究进展1前言有限储量的化石燃料在不断减少、能源需求在不断增长以及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日益严重,21世纪的能源面临着巨大挑战。

思考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积极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品,许多人把眼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氢气。

在对新能源的研究中,清洁、高效、廉价一直是研究者所追求的目标。

氢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它的热值高,最高达3042cals/m3,热转化率也很高,而且能量密度很高,是普通汽油的3倍,这意味着燃料的自重可减轻2/3。

但氢能属于二次能源,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很少有集中的自然氢存在。

含氢元素的主要资源有水、化石燃料和生物质[1]。

从化石燃料制氢,即以煤、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当今制氢的主要方法[2]。

化石燃料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几乎无法逆转,而且资源有限,作为化工的主要原料已消耗掉大量的矿物资源,如通过重油裂解或天然气蒸汽重整制取氢气来合成氨或甲醇等。

水电解制氢的技术已经成熟,但能耗较高,目前生产每立方米的H2电耗为4.5~5.5kW·h左右。

电作为另一种高品质的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的转化效率本来就很低,因而除了在具有廉价的大规模水力发电和电力过剩的情况以外,电解水制氢的成本相当高。

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生物氢气的生产可有效利用生物能源,并可减少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具有高效、节能、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及其理论研究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及其理论研究

随着 工业 的 飞速 发 展 和 人 口的 不 断 增 加 , 源 、 能 资 源 和 环 境 等 问 题 日趋 严 重 , 用 传 统 的 好 氧 生 物 处 理 采
酸、 酸 、 丙 丁酸 等 , 醇 类 , 有 H 、 0 、 H 和 H S等 和 并 2 C 2N 2 2
产 生 。 因 为该 阶段 中 , 大 量 的脂 肪 酸 产 生 , 发 酵 液 有 使 的 P 降 低 , 以 , 阶段 被称 为 酸性 发 酵 阶 段 , 称 产 H 所 此 或
世 纪 3 6 0 o年代 , 们 普 遍 认 为 厌 氧 消 化 过 程 可 以简 人
单 地 分 为 酸 性 发 酵 和 碱 性 发 酵 两 个 阶 段 , 阶 段 学 说 两
可用 图 11 示。 .表

摹 —舯段
}— —- . . . {
。 ' 发譬 惟 喻景
}{ 叫 . -
可 以回 收 生物 能 沼 气 , 厌 氧 生 物 处 理 的 另 一 显 著 特 且 点 是 污 泥 产 量 少 , 而 使 污 泥 处 置 费 用 相 对 减 少 。 另 从
第 二 阶段 : 甲烷 菌 ( 性 厌 氧 菌 ) 第 一 阶 段 产 产 专 将
生 的 中 间产 物 继 续 分 解 成 C 4和 C 2 。 由于 有 机 酸 H 0等
续 发 展 原 则 的 治理 途 径 _ 。 4 J
1 厌 氧 生 物 处 理 的ຫໍສະໝຸດ 基本 原 理 及 其 研 究进 展
随着 对 厌 氧 微 生 物 学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 多 学 者 很 都 发 现 两 阶段 理 论 并 不 能 真 实 完 整 地 反 映 厌 氧 消 化 过
程 的 本 质 。 M. .rat 17 ) 据 对 产 甲 烷 菌 和 产 P Byn 6(99 根 _ 氢 产 乙 酸菌 的研 究 结 果 , 出 了 三 阶 段 理 论 。 如 图 12 提 . 所示 , 理 论 认 为 产 甲烷 菌 不 能 利 用 除 乙 酸 、 2 C 2 该 H 和 0 和 甲 醇 等 以外 的 有 机 酸 和 醇 类 , 以真 实 的 厌 氧 消 化 所 过 程 在 酸 性 发酵 和碱 性 发 酵 阶 段 之 间应 该 还 有 一 个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消化理论研究进展
厌氧消化是一种利用无氧或缺氧环境下生长于污水、污泥和垃圾中的厌氧微
物群(接种物)的作用,在厌氧条件下使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消
化底物)经水解液化、气化而分解成稳定物质(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病菌、寄生
虫卵被杀灭,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复杂生物化学序列反应过程。
1.2.2.1 厌氧消化的阶段理论
厌氧消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生化过程。对厌
氧消化的生化过程一般有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和四种群理论三种见解(胡纪
萃等,2003)。
(1)两阶段理论
该理论是由Thumm, Reichie(1914)和Imhoff(1916)提出,经Buswell,NeaVe
完善而成的,它将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分为酸性发酵和碱性性发酵两个阶段。二
阶段理论如图1.1所示。

图1.1 二阶段理论示意图
Fig.1.1 Two-stage theory

在第一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如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在产酸菌(厌氧和兼

复杂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
酸性发酵作用
有机酸和醇类
H2、CO2、NH4+、H2S

碱性发酵作用
CH4、CO2、H2、H2S

第一阶段
酸性发酵阶段

第二阶段
碱性发酵阶段
性厌氧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为低分子的中间产物,主要是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如
乙酸、丙酸、丁酸等)和醇类(如乙醇),并有氢、CO2, NH4+、H2S等气体产生。由
于该阶段有大量的脂肪酸产生,使发酵液的pH值降低,所以此阶段被称为酸性
发酵阶段,又称为产酸阶段。
在第二阶段,产甲烷菌(专性厌氧菌)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继续分解成
CH4、CO2等。由于有机酸在第二阶段的不断被转化为CH4、CO2等,同时系统中有
NH4+存在,使发酵液的pH值升高,所以此阶段被称为碱性发酵阶段,又称为产甲
烷阶段。
因为有机物厌氧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是CH4和CO2,而CH4的能量含量很高,
所以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释放的能量比较少,这与好氧反应不同,好氧反应的主
要产物是CO2和H20,H20是一般反应的最终产物,含能低,在反应的过程中自身
将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好氧反应的温度较高,而厌氧反应,若要维持较高的温
度,将从外界输入热量。
厌氧消化的两阶段理论,几十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在国内外厌氧消化的专
著和教科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
(2)三阶段理论
随着厌氧微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对厌氧消化的生物学过程和生化过
程的认识不断深化,厌氧消化理论得到不断发展。1979年,M.P.Bryant(布赖恩)
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在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阶段理论。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分成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有不同的菌群。该理论认
为产甲烷菌不能利用除乙酸、H2/CO2和甲醇等以外的有机酸和醇类,长链脂肪酸
和醇类必须经过产氢产乙酸菌转化为乙酸、H2和CO2等后,才能被产甲烷菌利用。
三阶段理论突出地表明氢的产生和利用在发酵过程中占有的核心地位,较好地解
决了两阶段的矛盾。
第一阶段,水解和发酵。在这一阶段中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发酵菌)作用下
进行水解和发酵。多糖先水解为单糖,再通过酵解途径进一步发酵成乙醇和脂肪
酸等。蛋白质则先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作用产生脂肪酸和氨。脂类转化为
脂肪酸和甘油,再转化为脂肪酸和醇类。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即酸化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除甲
酸、乙酸、甲胺、甲醇以外的第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如脂肪酸(丙酸、丁酸)
和醇类(乙醇)等水溶性小分子转化为乙酸、H2和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甲烷菌把甲酸、乙酸、甲胺、甲醇和(H2+CO2)等基
质通过不同的路径转化为甲烷,其中最主要的基质为乙酸和(H2+CO2)。厌氧消化
过程约有70%甲烷来自乙酸的分解,少量来源于H2和CO2的合成。
从发酵原料的物性变化来看,水解的结果使悬浮的固态有机物溶解,称之为
“液化”。发酵菌和产氢产乙酸菌依次将水解产物转化为有机酸,使溶液显酸性,
称之为“酸化”。甲烷菌将乙酸等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称之为“气化”。
三阶段理论是目前厌氧消化理论研究相对透彻,相对得到公认的一种理论
(陈坚, 1999)。三阶段理论如图1.2所示。

图1.2 三阶段理论示意图
Fig.1.2 Three-stage theory

(3)四种群理论
1979年,J.GZeikus在第一届国际厌氧消化会议上提出了四种群说理论(四
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参与厌氧消化菌,除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

有机物(多糖、脂肪、蛋白质)
水解、发酵作用
第一阶段
水解、发酵阶段

A类有机物 B类有机物 CO2、H2 NH3、H2S

乙酸 氢
产甲烷作用
CH4、CO2 产氢、产乙酸作用 第二阶段 产氢产乙酸阶段 第三阶段 产甲烷阶段 NH3、H2S
烷菌外,还有一个同型产乙酸菌种群。这类菌可将中间代谢物的H2和CO2(甲烷
菌能直接利用的一组基质)转化成乙酸(甲烷菌能直接利用的另一组基质)。厌氧
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各类群菌的有效代谢均相互密切连贯,达到一定的平衡,
不能单独分开,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过程。四种群说理论如图1.3所示(胡纪萃,
2003)。

图1.3 四种群理论
Fig.1.3 Four-population theory

由图1.2,1.3可知,复杂有机物在第I类菌(水解发酵菌)作用下被转化为
有机酸和醇类,有机酸和醇类在第II类菌(产氢产乙酸菌)作用下转化为乙酸、
H2/CO2、甲醇、甲酸等。第III类菌(同型产乙酸菌)将少部分H2和CO2转化为乙
酸。最后,第IV类菌(产甲烷菌)把乙酸、H2/CO2、甲醇、甲酸等分解为最终的产
物——CH4和CO2。在有硫酸盐存在的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也将参与厌氧消化过
程。

I类菌:水解发酵菌
复杂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
乙酸 II类菌:产氢产乙酸菌 III类菌:同型产乙酸菌 IV菌:产甲烷菌 H2、CO2、甲酸、甲醇
最终产物:CH4+CO2

有机酸、醇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